【楊斌】零基礎三天樂學《傷寒論》醫藥寶典精修班

2020-12-22 騰訊網

中醫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2016年,國家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眾多的中醫藥典籍讓很多初學者往往不知從何入手。

《傷寒論》為中醫臨床著作,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漢代以前對急性熱病診治的豐富經驗,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由於作者「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注重理、法、方、藥的契合,選錄的方劑又多實用有效,故本書不僅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並對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宋代以後注釋或研究《傷寒論》的著作很多,有助於對原著的學習和參考。

《傷寒論》樂學班震撼開班啦!

打造屬於你的《傷寒論》體系

免除你的學習擔憂

1、沒有基礎能學嗎?

可以,《傷寒論》樂學班就是針對零基礎學員開發的簡單易懂即學即用的課程,沒有基礎的學員也可以學會並熟練掌握。

2、記不住內容怎麼辦?

楊斌老師多年的研究與臨床經驗相結合,創新性的將《傷寒論》進行分解,對於常見疾病的經典治療辦法,以「順口溜」的形式強化記憶,方便學員們記得住、記得準、記得深

3、學不會怎麼辦?

課程針對零基礎學員,簡單易學。還有專門的助教老師一對一輔導學習,肯定可以學會!

《傷寒論》的重要價值

《傷寒論》作為學習中醫必讀書之一,全面展示了中醫基礎理論,科學地體現了中醫診斷的思維和邏輯,靈活地詮釋了方藥變化的技巧,到現在還沒有一本教材可以與之相媲美。它是經典中的經典,作為中醫人,入門學習掌握《傷寒論》辯證體系及理法方藥,是必須跨過的門檻。

《傷寒論》樂學班授課亮點

本次樂學班吸取以往學員的反饋,講解的重點方劑,化繁就簡,通俗落地,讓學者快速明晰張仲景醫聖的六經辯證結構,掌握其核心本質。本次課程以六經辯證結構為線索,以各具代表方劑為主述,充分揭示仲景三陰三陽本質及其臨床拓展。以八大類方為主線,精解六經,直達臨床。

《傷寒論》樂學班課程特色鮮明,許多觀點為創造性拓展。將使您心明眼亮,捷足先登,快速踏入仲景之門,中醫之門。

《傷寒論》樂學班特點

1、簡單易學,弱化理論,重視實踐,易學易操作。

2、見效快速,即學即用。

3、理論基礎強大,配合現代醫學,能夠精準作用多種病症,適用範圍廣,安全度高!

《傷寒論》樂學班授課老師簡介

楊斌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專委會副秘書長;

中華傳統中醫學會常務理事。

章朱(章太炎、朱良春)學派傳承人;

師從河北省中醫藥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曹東義教授;

師學山西中醫藥大學趙傑教授;

心通中醫傳承工作室馬新童教授;

崇尚經方,尤尊仲景,擅用《傷寒雜病論》辨證體系治療各類疾病。他的課程,以大道至簡為宗旨,用現代生物科學,生理解剖學等前沿技術知識,精細闡釋《傷寒論》辯證體系的本質。

《傷寒論》樂學班課程安排

第一天

一、《傷寒論》的歷史傳承

1華佗送人不敢要,仲景用了不敢說

2《傷寒論》六經辯證體系流派簡述

臟腑經絡辯證體系

八綱辯證,方證對應體系

經方扶陽學派

二、《傷寒論》六經辯證體系結構

從「疾病健康」四個字概述六經結構

1太陽病本質

2陽明病本質

3少陽病本質

4太陰病本質

5少陰病本質

6厥陰病本質

三,醫聖張仲景治病大法

1調節人體能量平衡

2暢通人體微循環

3改善人體水液代謝

4驅除影響上述三大功能正常運行的病理產物,因勢利導,給邪以出路

第二天

一、太陽病重點方劑精解及臨床應用

1桂枝湯及其類方

2麻黃湯及其類方

二、陽明病重點方劑精解及臨床應用

1 白虎湯及其類方

2承氣湯以其類方

三、少陽病重點方劑精解及臨床應用

小柴胡湯及柴胡類方

第三天

一、太陰病重點方劑精解及臨床應用

理中湯及其類方

二、少陰病重點方劑精解及臨床應用

四逆湯及其類方

三、厥陰病重點方劑精解及臨床應用

烏梅丸及其類方

經方臨床治療常見病症

1. 胸悶喜按和心傷 急用桂枝甘草湯

2. 腿痛抽筋莫張慌 芍藥甘草去仗湯

3. 聞名天下第一方 一定就是桂枝湯

4. 脈浮項強又怕汗 汗出桂枝來搞定

5. 汗出惡風項背強 桂枝加葛引項上

6. 天下補腎第一方 桂枝龍骨牡蠣湯

7. 痛風發作直喊娘 桂枝芍藥知母湯

8. 腹痛攣急寒小腸 桂枝倍芍加飴糖

9. 蕁麻疹來皮膚癢 桂枝麻黃各半湯

10. 冠心病來別發慌 枳實薤白桂枝湯

11. 心動悸兮脈結代 炙甘草湯來復脈

12. 頸椎病痛不起床 五虎追風葛根湯

13. 身痛怕冷又咳喘 無汗麻黃一劑安

14. 清肺排毒治新冠 柴麻射幹五苓散

15. 急性肺炎不汗煩 外寒裡熱大龍安

16. 乾嘔發熱咳不停 外寒裡飲小青龍

17. 調胃大小三承氣 用時腹診不能急

18. 大承氣湯通腹忙 枳實厚樸與硝黃

19. 小便自利大便幹 通便急用蜜導煎

20. 老年頑固不大便 脾約潤腸麻仁丸

21. 口苦嘔煩胸肋滿 水道不通小柴安

22. 咽痛發燒扁桃炎 小柴桔梗金花全

23. 女人經期得感冒 小柴首選療效好

24. 大道至簡時效方 柴胡桂枝幹薑湯

25. 上熱下寒通治方 柴胡桂枝幹薑湯

26. 女孩臉上長痤瘡 加減柴桂乾薑湯

27. 膽囊胰腺有炎症 大柴胡湯全搞定

28. 急性闌尾不用慌 大柴丹皮配大黃

29. 胃酸胃痛胃潰瘍 加減半夏瀉心湯

30. 鼻炎多涕又多痰 甘草乾薑一劑安

31. 上吐下瀉太陰病 溫中健脾用理中

32. 脈細欲寐少陰病 寒熱兩端細分明

33. 裡虛裡寒又外感 麻附細辛一劑安

34. 脈細心煩不得眠 朱雀阿膠和黃連

35. 下肢水腫自利忙 溫陽利水診武湯

36. 寒熱錯雜厥陰病 溫裡消熱烏梅行

除以上經典方劑外,楊斌老師此次還將獨家《傷寒論》臨床實戰技法:仲景脈法簡述及現場實操病脈症並治。

讓你徹底明白《傷寒論》,熟練使用《傷寒論》!

跟隨大師的節奏現場學習

我們想讓你不僅僅是學會

更能應用於臨床

中醫雖博大精深

但並不生澀難懂

我們都是中醫傳承人

此文很重要,感謝轉發

相關焦點

  • 自學傷寒:7言訣速學傷寒論!
    太陽本證三分鼎,中風傷寒表鬱輕。中風表虛桂枝湯,自汗用之也恰當。桂枝三禁記妥貼,表實裡熱及溼熱。若兼太陽經不舒,桂加葛根湯為主。喘時患者實難忍,桂加厚樸與杏仁。陽虛汗漏表不解,桂加附子不須斂。胸陽不振因誤下,桂枝去芍可克伐。誤下若是傷胸陽,桂去芍加附子湯。
  • 傷寒百家系列17—陳修園與《傷寒論淺注》
    祖父陳居廊,博學通醫。父陳廷啟,號二如,早逝。幼家貧,刻苦習儒,兼習古代醫典,尤推重仲景之書。早年肄業於福州鰲峰書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補諸生。此後曾隨泉州名醫蔡茗莊(宗玉)學。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舉人,宴寓京師,時刑部郎中伊朝棟中風,不省人事,手足偏廢,湯米不入口者十餘日,群醫皆雲不治。修園治之,大劑而起,聲名大震,求治者日盈其門。
  • 《輔行訣13方》傷寒論的源頭
    給你30條自己悟自己延伸學會用「比較法」來學經方吧(對比思維)3份經方臨證要訣經方用藥30條指徵,讓你前進30步經方用藥30條指徵,讓你前進30步純經方中醫,應該如何開方?14個訣竅幫你學傷寒學完這篇,就可以入傷寒之門學完這篇,就可以入傷寒之門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錢超塵:《傷寒論》源於《湯液經法》考有關《湯液經法》、《傷寒論》、《輔行訣》之謎,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諸位有沒有想過,《黃帝內經》裡面為什麼幾乎只講針灸,而不講湯液學?
  • 張宗祥:傷寒論經緯書後
    (大麻徐偉所撰寫的《傷寒論經緯淺釋》一書,由著名書畫家、學者陸維釗題寫書名。)此徐松懋先生偉(註:徐偉,字松懋,故稱徐松懋先生偉)所著書也,對於校、釋、注、分類、引證、考異,均極詳細,又益以周岐隱(註:周,浙江鄞縣人,傷寒名家)先生引用湘古本,及桂林羅哲初(註:近代著名醫家,與周岐隱交,曾藏有張仲景後裔所傳秘本)氏之白雲閣古本二《傷寒論》,參證其文句之不同,於是昭然可讀,與世間通行之本,大有逕庭矣。
  • 宋以前傷寒論考(4)
    這是最忠實於《素問》熱論篇系統傷寒日期(三陽病的發汗和三陰病的攻下法)的、最為古典《傷寒論》。和《宋版傷寒論》六經相類似的,是《太平聖惠方》的時氣病,大黃被用於陽明病。在時氣病中,同《宋版傷寒論》一樣否定了運用附子的發汗法。時氣病(「寒夏暖冬」那樣,不順的氣候而出現的病態)是機體不能適應季節而發病的,所以,與《宋版傷寒論》六經是適合的。
  • 傷寒論--傷寒例全文原文翻譯
    三、主張學習《傷寒論》,必須先行習《傷寒例》持此主張的先有閔芝慶,他說;「傷寒之不明於天下,由不得其要領,而昧夫此例者眾也。反謂仲景之道晦而不明,厄於此例可乎?」繼而王樸莊,他把《傷寒例》劃為十三章,前三章《傷寒論》提綱,第四章到第九章發揮《內經》熱病證治,後四章則為隨筆雜記。「合諸章觀之,語語皆本《內》、《難》二經,精詳審慎,為後學階梯,凡讀《傷寒論》者,不可不先讀此例也。
  • 傷寒論——麻黃加術湯
    方論:太陽寒水,發於外者為汗,壅阻皮毛之內即成溼。故太陽傷寒,皮毛不開,無汗惡寒發熱體痛者,宜麻黃湯以汗之;溼家發熱身疼者,宜麻黃加術湯以汗之,加術者,所以去中焦之溼也。該水溼凝冱肌肉,血絡停阻,乃病疼痛。癰疽之生,患處必先疼痛者,血絡瘀結為之也。故欲已疼痛者,必先通其不通之血絡,陰疽之用陽和湯,亦即此意。
  • 《傷寒論》厥陰病篇考辨
    我們從不同版本研究厥陰病篇,諸條醫理及臨床應用兩個方面,對康治本傷寒論(以下稱康治本《傷寒論》) ,古本康平傷寒論[4](以下簡稱康平本《傷寒論》), 宋本《傷寒論》,及《金匱玉函經》[5]各版本條文醫理、臨床應用,做如下分析。1.康治本、康平本、宋本《傷寒論》及《金匱玉函經》中的厥陰病條文,並分析、考辨。1.1,康治本中的厥陰病條文及分析、考辨。
  • 《傷寒論》大青龍湯表裡雙解治法!!!
    麻黃湯中麻黃為三兩,而《傷寒論》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其中「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為太陽表實證,辨方證當屬麻黃湯證。而「煩躁」為陽明證,當清解裡熱,故病為太陽陽明合病,當太陽陽明同治、表裡雙解,方證為大青龍湯證,即為麻黃湯基礎上加入生薑、石膏而成。
  • 論《傷寒論》之「痞」(上)
    張仲景秉承了前人的觀點進一步論述了痞 的證治,《傷寒論》原文第1 49條言:「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 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 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 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 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原文第1 51條言:「脈浮而 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裡,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 耳。」
  • 傷寒論的前世今生(二)
    桂枝湯與五辛之禁學過《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都會接觸到一張方子,烏梅白糖湯,治溫病發熱,效如桴鼓。
  • 速查版:傷寒論113方(內含圖片速查版)
    14個訣竅幫你學傷寒學完這篇,就可以入傷寒之門學完這篇,就可以入傷寒之門歐陽衛權:什麼是《傷寒論》六經實質錢超塵:《傷寒論》源於《湯液經法》考有關《湯液經法》、《傷寒論》、《輔行訣》之謎,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諸位有沒有想過,《黃帝內經》裡面為什麼幾乎只講針灸,而不講湯液學?
  • 傷寒論——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葛根湯《傷寒論》【原文用法與原方用量】太陽病,項背強几几[1],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 眾籌印書 再現古抄本康平《傷寒論》原貌
    包括我國有出版的,葉橘泉獻出底本,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康平傷寒論》,也是排印樣式改版的書籍。我在翻閱宋本《傷寒論》的時候,發現她有好幾個版本,有中國中醫研究院本,中國醫科大學本,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圖書館本,還有臺灣的故宮本,日本的內閣本等。我能看到的幾個本子,都是科學發展帶來的福利。
  • 《傷寒論》中棗與姜
    也談《傷寒論》中生薑及大棗的應用《傷寒論》中對生薑大棗的應用較多,生薑與大棗同用的方劑有33首,只用大棗不用生薑的方劑7首,用生薑但不用大棗的方劑
  • 《傷寒論新注》(158)
    158、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
  • 《傷寒論》「煩」字解析丨六種含義
    這是仲景於《傷寒雜病論》中最基本的含義和最常見的用法。如《傷寒論》174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因陽明裡熱熾盛,邪熱擾心,故有心神不寧,心煩不安的表現。《金匱》第六篇:「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此乃肝陰不足,心血虧虛而致心神失養,心煩意亂,難於入眠。
  • 《傷寒論》裡的那些經典退熱方
    他的代表作《傷寒論臨床應用50論》目前已編入《傷寒研究叢書》中。麻黃湯人們常把感冒稱為染了「風寒」,這一類型的感冒就是著涼後引發的,在中醫看來是人體感受寒邪而病發在太陽經脈之中,這樣病還在表證感冒階段,叫太陽傷寒,也就是《傷寒論》中典型的麻黃湯證。
  • 《傷寒九十論》其五
    發熱惡寒證(三十七)人患發熱惡寒自汗.脈浮而微弱.予以三服桂枝投之.遂愈.仲景雲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宜桂枝湯.論曰
  • 我眼中的傷寒論三
    傷寒論全文太陽證佔篇幅幾乎一半,原因在於傷寒論主要探討的六淫之邪犯表而引起的各類本證,兼證和並證。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太陽。傷寒論和後世醫家對太陽證有很多研究,對於太陽經本證,一般採用下列方劑,再通過兼證加減。一,太陽傷寒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身痛,欲嘔逆,脈陰陽俱緊者,麻黃湯主之。二,太陽中風證,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桂枝湯主之。三,太陽夾溼證,除了太陽基本症狀外,見身重及其他溼證見證的,如煩渴等,九味羌活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