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傳統理論!科學家如何用「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2020-12-23 中國軍網

北京時間10月6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布了一項由我國天文學家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成果。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對最終解開鋰元素的起源之謎至關重要。

天文學家揭秘富鋰巨星的真實身份(圖源:喻京川,北京天文館)

什麼是富鋰巨星?

顧名思義,「富鋰巨星」的鋰元素含量遠超同類天體的「巨星」。它們在晚期的小質量恆星中只佔1%,但其大氣中所蘊含的鋰元素卻比其餘的99%高出成百上千倍。

鋰含量巨大的富鋰巨星,就像放置在宇宙中的鋰電池。由LAMOST所發現的富鋰巨星王者——TYC429-2097-1,其鋰含量超過我們的太陽3000倍之多,是目前人類已知的鋰豐度最高的恆星。如果我們把地球上所有的汽車(約14億輛)全部換成電動汽車,並且用這顆恆星上的鋰做成電池給它們供電,那麼可以同時讓這14億輛車開到任何一個你在夜空中能看到的恆星處,來一趟所走就走的星際穿越。

富鋰巨星中巨額鋰元素來源不明,這其中很可能涉及對恆星演化理論和標準恆星模型的挑戰,因此天文學家一直試圖解開這些「少數派」神秘面紗,弄清大量的鋰元素究竟從何而來,特別是考慮到鋰元素的起源與演化還與宇宙中各類尺度的天體息息相關。

「心電圖」在檢查什麼?

恆星如同人類一樣,有誕生、成長、衰老及死亡等過程。太陽就是一顆正處於青壯年時期的恆星。不過,隨著恆星不斷發光發熱,其內部物質會出現明顯的變化,並由此產生一系列改變。紅巨星和紅團簇星是恆星進入晚年後兩種不同階段,它們內部進行核反應的物質不完全相同,因此其結構和物理過程也具有顯著差異。

科學界對富鋰巨星的演化階段一直存在多種說法,不過傳統上一般認為小質量富鋰巨星多數為「紅巨星」。造成這種認知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從恆星的外表來看,它們的溫度和亮度的確符合「紅巨星」的特徵;二是在朝著紅巨星演化的過程中,恆星內部可能產生十倍於普通對流速度的特殊對流,這種環境反而有利於鋰元素的形成,符合產生富鋰巨星的預期。

但是,這裡面一直存在著一個致命的隱患。隨著恆星的繼續演化,紅巨星中心的氦會積攢得越來越多,壓力和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在某個瞬間,氦核被點燃了。一個穩定燃燒的新心臟出現,恆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紅團簇星」。

紅團簇星和紅巨星內部結構示意圖。(圖源:青木和光,日本國立天文臺)

如果僅從表面上看,天文學家很難判斷一顆恆星究竟是紅巨星還是紅團簇星。「這是因為兩種恆星在溫度和光度方面相差無幾,就像我們很難判斷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到底是70歲還是80歲一樣,只能根據經驗進行一個大致的估計,但並不一定非常準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對此解釋道。

檢查結果怎麼樣?

分辨紅巨星與紅團簇星的「心電圖」,其實是星震學。國家天文臺閆宏亮副研究員介紹道「星震就像是恆星的心跳,能夠傳遞恆星內部的真實信息。」 不同演化階段的恆星在振動頻率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一般來說,小年輕「紅巨星」的心跳得更快一些,而上了年紀的「紅團簇星」則心跳更遲緩。

恆星星震示意圖,恆星中聲波的傳播過程(圖源: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研究所)

不檢不要緊,一檢查卻發現原來超過80%的富鋰巨星根本不是我們之前所認為的「紅巨星」!它們的真實身份是更加晚年的「紅團簇星」。

天文學家還進一步發現,不同類型的富鋰巨星在鋰含量、恆星質量等多個方面均與傳統認知存在顯著不同。這些發現很難用目前的理論進行解釋。因為數十年來,絕大多數相關的理論都是基於「紅巨星」這一前提所提出的,甚至直到今年很多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還在討論紅巨星內的種種機制。但是,由於內部的物理環境全然不同,原有的理論顯然並不適用於「紅團簇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國家天文臺施建榮研究員評論道,「,原有的理論並不適用於紅團簇星,我們需要儘快尋找到這一觀測現象的真實原因」。對此,論文通過觀測數據檢驗了雙星合併產生富鋰巨星的理論,認為這是一種有潛力的方向。

「我們看到最近國際上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趙剛研究員說,「包括氦閃、雙星的合併、特殊的對流等等。下一步的關鍵就是去逐一檢驗這些理論,找到真像」。

據悉,該工作是由中國主導,包括來自日本、法國、荷蘭、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科研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合作完成的。在此研究中,多個望遠鏡的協同合作是取得成果的關鍵,除LAMOST和克卜勒望遠鏡外,日本的昴星團望遠鏡、我國麗江觀測站的2.4米和1.8米望遠鏡均在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宋雅娟 趙宇豪)

相關焦點

  • 藉助「心電圖」 天文學家揭秘富鋰巨星
    鋰元素是宇宙中最早產生的元素之一,但它在多種天體中的含量均與理論預測存在較大的差異。鋰元素在恆星中的起源與演化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例如,宇宙中有一種被稱為富鋰巨星的天體,它們鋰元素的含量超過恆星演化理論值的上千倍。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
  • 中外天文學家藉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
    藉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研究團隊通過監聽恆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都是紅團簇星,而不是傳統上所認為的紅巨星。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的恆星演化理論,對最終解開鋰元素的起源之謎至關重要。鋰元素是宇宙中最早產生的元素之一,但它在多種天體中的含量均與理論預測存在較大的差異。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2020-07-07 09:25:35、氦閃(紅巨星上端)到紅團簇的氦核燃燒階段的演化。
  • 科學家發現測量宇宙鋰含量新方法:有望解開大爆炸宇宙論鋰問題
    但關於大爆炸宇宙論還有一些疑點,就是元素鋰豐度問題。理論上,鋰和其他的輕元素,包括氫和氦,被認為是在宇宙誕生之後短時間由原初的核反應過程所形成的。現實中,對宇宙中氫和氦豐度的測量結果和理論預言精確相符,唯獨鋰豐度只有理論預言的三分之一。關於宇宙鋰豐度問題,科學家們眾說紛紜。
  • 「氦閃」可產生鋰元素
    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但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鋰元素從何而來。其實,絕大多數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同一個事件——那就是約138億年前發生的宇宙大爆炸,即宇宙起源。鋰是目前已知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產生的3種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氫和氦。一直以來,鋰元素是連接宇宙大爆炸、星際物質與恆星的關鍵元素。
  • 科學家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但你是否想過,鋰元素從何而來?絕大多數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同一個事件,那就是大約138億年前發生的宇宙大爆炸,也就是宇宙的起源。鋰是目前已知的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氫和氦)。一直以來,鋰元素是連接宇宙大爆炸、星際物質和恆星的關鍵元素,對鋰元素的研究是宇宙和恆星演化的重要課題。
  • |挑戰心電圖
    心電圖檢查如下圖所示。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1 患者心電圖01 該如何描述並解釋此心電圖?Brugada症候群有三種類型的心電圖模式,但僅Ⅰ型心電圖模式具有診斷性,如本例患者所示。Ⅰ型心電圖模式:一個或多個導聯(V1-V3)穹隆型ST段抬高≥2mm,隨後出現T波倒置。
  • 心電圖如何判讀,用萬能 5 步法就夠了!
    上次收到一條評論,感覺臨床著實不易:心電圖確實像股市一樣起起伏伏,讓人琢磨不透。很多老師說,教材心電圖內容零散,臨床理論差異太大!患者可從不按教科書生病。其實臨床如何看一張心電圖,主任醫師有「萬能 5 步法」:視頻來源: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心內科李劍主任醫師簡單總結如下:主導心律是什麼:竇性還是非竇性?有沒有激動起源異常:比如是否有早搏,哪裡來的早搏?有沒有激動傳導異常:有沒有束支傳導阻滯?
  • 新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問世
    有望催生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  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對鋰金屬陽極顯示出了極高的穩定性。圖片來自網絡   科技日報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
  • 挑戰心電圖:識別心搏暫停的原因?(三)
    挑戰心電圖:識別心搏暫停的原因?(一)挑戰心電圖:識別心搏暫停的原因?
  • 鋰輝石的鑑定特徵和工業應用!
    輝石簡介鋰輝石是最主要的理工業礦物來像川,是富鋰花崗偉晶巖中的特徵礦物,主要生成於花崗偉晶巖脈中,與其他輝石族礦物不同,鋰輝石是一種偉晶巖礦物,常與水晶、電氣石、綠柱石等伴生。 鋰輝石的化學組成LiAl[Si2O6],其中Li2O的理論含量高達8.03%.鋰輝石精礦一般含Li2O為6.3~7.5%。
  • 98歲諾獎得主、鋰電之父Goodenough教授,再度出手挑戰鋰枝晶!
    2019年10月9日,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做出傑出的貢獻。Goodenough教授以97歲高齡成為迄今為止最年長的諾獎得主。在負極方面,鋰金屬由於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和較低的還原電位,被認為是替代商業石墨負極的一種很有前途的選擇。然而,在循環過程中,常見的有機電解液不可避免地與Li發生反應並產生Li枝晶,導致庫倫效率(CE)低和巨大的安全隱患。採用固態電解質能夠有效解決以上遇到的問題,如今的研究重點集中於抑制鋰枝晶,提高離子電導率,提高Li金屬/電解質界面相容性。
  • 人類物理學或遭「顛覆」,匈牙利科學家,發現支配宇宙的第五種力
    所謂大一統理論,是指一種能統一說明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這4種相互作用力的理論,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微觀粒子之間僅存在4種相互作用力,它們是宇宙的基本力,宇宙間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這4種作用力來解釋
  • 科學家為什麼說弦理論據稱是「唯一」能夠統一四種基本力的理論?
    面對把基本理論應用於可觀測宇宙時的困難,一些研究人員呼籲改變理論物理學中已有的一些信條。他們開始明確地提出,如果一個理論足夠優美且能夠解釋現象,那麼它不需要實驗的檢驗。這無疑打破了數百年來通過實證鑑定科學知識的哲學傳統。如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所說,理論的科學性必須是可證偽的。
  • 「需要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理論」布萊恩·考克斯提出廣義相對論挑戰
    愛因斯坦的理論具有重要的天體物理學意義,因為它暗示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指空間和時間扭曲的空間區域,即使沒有光也無法逃脫。然而,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揭示了這些宇宙現象正在挑戰科學家認為他們知道的一切。他在2019年告訴澳大利亞科學頻道:「黑洞很有趣,它們確實很奇怪。
  • 富鎳單晶陰極來了!鋰電池重磅突破登《科學》封面:同時兼顧能量...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科學家報告了如何使單晶、富含鎳的陰極更堅固、更高效的新發現。通過使用高鎳含量的單晶材料作為陰極,他們實現了這些性能「兼得」的效果。富鎳陰極的前景:容量與安全的矛盾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通過增加鎳的含量來在陰極材料中存儲更多能量的方法。鋰離子電池製造商之所以將鎳列入設計階段,主要是因為與鈷等其他關鍵電池材料相比,鎳的成本相對較低、容易獲得且毒性較低。
  • 馬拉度納去世將拍紀錄片 揭秘巨星隕落背後真相
    馬拉度納去世將拍紀錄片 揭秘巨星隕落背後真相 時間:2020.12.17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運動與心電圖
    5.早期復極  早期復極化傳統上被認為是特發性和良性心電圖現象,估計健康年輕人的患病率為1-2%,男性優勢明顯。在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中,早期復極心電圖模式是規律而非例外,他們在50-80%的靜息心電圖中觀察到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