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曾國荃無腦鬥文臣,被玩弄於股掌,曾國藩一出手慈禧都得低頭
1864年7月,湘軍吉字營在統帥曾國荃帶領下攻陷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曾國荃縱兵血洗全城,將城中太平天國餘孽捕殺一空。然而,功成之後,鹹豐生前「攻下金陵者封王」的許諾不負提起,滿清朝廷封首功者曾國藩一等侯爵,曾國荃更可憐,僅被封為一等威毅伯。
同時,滿清朝廷還以曾國荃擅自屠城為由,下旨斥責,措辭嚴厲。
此舉,讓曾氏兄弟對滿清朝廷『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刻薄寡恩之舉深感寒心,然而此時漢臣雖多有封疆大吏,掌握一省軍政大權,但大勢仍在滿清之上,被列強虎視眈眈的中國更是經不起新一輪滿漢兵戎相爭。於是最擅進退保命之道與安邦治國之心的曾國藩「以勤儉挽回名聲,以退讓保全晚節」為策略,馬上著手裁撤湘軍,削弱軍權,避免功高震主;同時,對九弟曾國荃,勸其急流勇退。
就這樣,一代戰場猛將曾國荃被自己的大哥勸回荷葉塘老家,以養病為由辭官隱退。
危局,心懷怨念,新仇舊恨下屢設陽謀坑官文
在高明的謀者眼中,所謂『進一步陰雲密布,退一步海闊天空』絕非消極避世與忍氣吞聲,而是韜光養晦,屈身擇機。曾國藩此舉無異於是讓九弟曾國荃繞過險路,置身新道,是審時度勢後的迂迴之法。
但是,從後來一系列事情發展看,心高氣傲、生性剛猛、閱世難深的曾國荃並沒有深刻理解與明白大哥的智慧。
就在曾國荃辭官隱退的一年後,捻軍勢大,曾國藩一人獨木難支,滿清朝廷也束手無策,不得不起復以悍猛、剛勇聞名的曾國荃。慈禧太后先是任命曾國荃為山西巡撫,然山西貧瘠苦寒,曾國荃待價而沽無動於衷。不久,慈禧改任其為湖北巡撫,此地既是湘軍大本營,又能與大哥曾國藩一南一北形成剿捻之勢,於是曾國荃欣然就任。
然而,如果說曾國藩是一個睿智、清醒的儒將,那麼曾國荃恰恰相反,他悍勇而耿直,是軍陣猛將,卻非政治老狐,他喜歡快意恩仇,也容易得意忘形。
就任湖北巡撫後,他大張旗鼓召集舊部,命彭毓橘、伍維壽、郭松林等人新募湘勇六千人,率軍進駐武昌。昔日曾國藩起復出山,低調之餘上下拜訪各級官員,極盡左右逢源之能事,曾國荃卻是截然相反,一到武昌城,他馬上將雷霆手段對準了湖廣總督官文。
曾國荃無腦挑戰滿清權貴,慘敗,曾國藩左宗棠一退一進逼服慈禧
官文是滿人出身,卻不是那種肌肉發達、腦袋愚鈍者,相反,此人是一隻官場老狐狸,曾差點將左宗棠搞死,身上背了一堆貪汙受賄、徇私舞弊、橫行不法的事情依然能屹立官場而不倒。但攜勢而來的曾國荃就是要對他下手,一是認為官文無能,什麼事也沒幹就躺贏了湘軍的功勞,鎮壓太平天國後論功行賞居然也撈了個一等伯爵,何德何能?
二是認為當年湘軍李續賓、曾國華所部全軍覆沒,皆拜官文拒不救援所致,於是,一入湖北,他輕視、擠兌官文,強勢淘汰湖北綠營,並將湖北糧道改成了軍需總局,將鹽釐各項歸釐金局核收,大肆侵佔官文這位湖廣總督的權力,做好了一切陽謀,就是想讓官文狗急跳牆,他好找個貽誤軍機的由頭整死官文。
陰謀對陽謀,官文打蛇七寸,曾國荃,又馬上捧殺
但是,官文陰險,明面上從不跟曾國荃對著幹,專門背地裡下手,在剿捻最緊要關頭,他派人截了曾國荃最為倚重的手下大將、表弟彭毓橘的軍糧,導致在剿捻前線的彭毓橘部軍心大亂,被捻軍所破,彭毓橘更是慘遭捻軍肢解、懸首示眾。
屢設陽謀坑官文,結果對官文不痛不癢,但官文一招就打蛇七寸,曾國荃痛失兄弟,前線敗北,被憤怒淹沒了理智,開始大肆收集官文在湖北的各項劣跡罪證,大有誓要一本參死官文的架勢。然而此時,官文卻來了一招捧殺,上折說湖北捻情嚴重,請賞曾國荃以幫辦軍務的名義帶兵離開武昌,駐紮襄陽。
滿清朝廷立國兩百年,重滿抑漢之策從未變更。滿人官文的摺子立馬被準奏。然而曾國荃終於想起要給大哥曾國藩寫信,問問大哥,這幫辦軍務是多大的官,謝恩折應該謝到什麼程度?結果,精明睿智的曾國藩馬上識破官文的險惡用意,這哪裡是認慫,分明是捧殺,用表面恭維實則羞辱的方式調虎離山。於是,曾國藩告訴曾國荃,幫辦軍務一錢不值,不僅不能謝恩,讓他以後在公牘上也不能署上此銜。
得知這樣的真相,接連吃了兩個大虧的曾國荃的憤怒可想而知,據說他氣得一劍砍下書案,高喊「我堂堂炎黃子孫,豈能受這奇恥大辱」,立馬讓侄子曾紀澤為他代擬猛參官文的奏摺,年輕氣盛的曾紀澤此時也是熱血年紀,想也不想,就替九叔曾國荃寫出了一篇震蕩天下、長達三千字、將官文罵的體無完膚的名折,就這樣,這一對叔侄在曾國藩不知情的情況下,出手了。
思慮不周,陷身險境,曾左聯手以勢壓人,逼迫滿清忍氣吞聲
在這篇名折中,措辭猛烈,歷數官文無數罪名,奏摺一遞上去,立即在朝廷和各省督撫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然而,曾國荃很快體會到大哥說過的「不得罪巨室,乃為官不敗之道也」是什麼意思。他以為自己能扳倒官文,不料官文這個滿清巨室是個八面玲瓏的人,不僅深得慈禧信任,而且勾連了滿清朝廷中樞裡很多掌權者,這些人是官文的「利益共同者」,是他在官場上的朋友、黨羽,所謂人多勢眾,馬上有人對曾國荃重拳出擊,說他誣陷,應反坐,又說他恃功傲物,藉機推卸戰場失利之責,應嚴懲。
反觀曾國荃,在滿清權貴佔據朝堂中樞的情況下,勢單力孤有一種「舉世皆敵」的境地。此時,曾國藩也得知了九弟曾國荃莽撞出擊闖下禍事,據說頓足嘆息,預感此事若不能巧妙化解,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寫了一封最終讓曾國荃冷靜下來的勸誡信,在信中,他說「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意思是跟自己較勁的同時,別跟別人較勁,要自己韜光養晦養智求強,而非貿然出手,導致對手不痛不癢,反遭其致命一擊。
曾國藩深知,官文此人之所以能存在,一是其人八面玲瓏,乃官場老狐狸,絕不是亂拳出擊就能打倒的,二是滿清朝廷需要官文坐鎮湖廣,以抗衡漸漸勢大的漢臣封疆大吏,使地方權力不至於被漢臣架空。於是,在寫信勸誡九弟曾國荃的同時,他寫了一封「以退為進」的奏摺,力保官文,申斥九弟曾國荃。
這是典型的「我拿自己的分量,兩頭找平縫隙」,親自下場打圓場,很多人包括慈禧太后在內都不得不考慮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曾國藩那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曾國藩這封奏摺上達天聽之前,那位表面上一直是曾國藩最大政敵與對手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卻是提前一步出手。一直以來都以嫉惡如仇、不畏強權而名聞天下的他給朝廷上了份詞氣亢厲的摺子,大讚曾國荃彈劾官文一折,是當今天下第一篇好文章、第一等好事,言辭之中大有滿清朝廷不處置官文這等爛人到底是為什麼的詰問。
據說,慈禧太后剛剛看完左宗棠這道摺子,曾國藩那道密保官文、申斥曾國荃的摺子就到了。
就這樣,曾國藩、左宗棠這對政敵、對手似乎「很有默契」的一次聯手,一個義正言辭地敲打,一個圓滑世故的彌縫,掌權的那群滿清權貴包括慈禧太后在內還能怎麼辦?滿清朝廷風雨飄搖,一片糜爛,若不依仗這群能力卓越的漢臣,還能靠誰去?於是,慈禧太后不得不一點脾氣都沒有地和一把稀泥,將官文內調京師,任命李翰章署理湖廣總督,而曾國荃未加任何指責,直接略過。
就這樣,曾國藩又一次奇正相合,不僅救下九弟曾國荃,也讓滿清朝廷再次意識到漢臣的重要性,此後重滿抑漢之策不得不有所鬆動,漢人督撫開始大量掌握實權,滿人勢力消退。
曾國藩,一個唄稱為半個聖人的大儒,究竟身上有著多少的智慧?據說他年輕時候也是一個平庸之輩,甚至是愚笨的人,為何在官場如此厲害呢?
這離不開曾國藩孜孜不倦的讀書和精進,古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用在曾國藩身上再適合不過。他讀一本書的時候,沒有點透不會再讀其他書,而且是一字一句地理解吸收。也正是這個習慣,讓曾國藩一步步蛻變成了那個智慧的「半聖」!
那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該如何借鑑曾國藩的逆襲之道呢?這套《曾國藩全集》詳細記錄了曾國藩的學習方法,為人處世之道,自律之道,養生之道,還有治家心得等等!
如果你也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那麼曾國藩是最好的學習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