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餐飲第一道難題:抽成提高,外賣的利潤從哪來?

2021-02-14 餐飲老闆內參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1922期

在外賣平臺抽成提高成為趨勢的情況下,做外賣還是好生意嗎?

◎ 餐飲老闆內參 孟北 發自廣州

1985年,飛人喬丹腿部骨折。傷愈初期,考慮到復發的可能,球隊限制了他的上場時間。

喬丹去找球隊經理,說自己完全可以多打一些時間,否則進季後賽就沒希望。

球隊經理問喬丹,假設你現在頭疼,面前放了10顆膠囊,其中1顆是有毒的,你會吃嗎?

如果把外賣看作10顆膠囊,抽成可能是「有毒」的那顆。你怎樣選?

一個案例:外賣佔營收的七成

對抽成提高保持理性

在廣州,至尊比薩作為首批加入外賣行業的品牌商家,早期只是把外賣作為一個能給餐廳帶來附加收入的途徑。

創始人陳天龍很快發現了不同。2017年,外賣佔據了至尊比薩整體營收的50%;到2018年,外賣明顯變得更「強悍」,佔據了營收的70%。

這個過程中,外賣平臺對品牌商家的抽成也在不斷提高,陳天龍經歷了多次調整。「過去的幾年,從零抽成,發展到2個點、5個點、6個點……」

外賣發展的勢頭和抽成比例提升的速度,都超出了陳天龍的預期。

不過,陳天龍比較理性:「利潤率有所降低但還在可控範圍內。打車軟體也是前期補貼後期抽成,所有平臺都不會一直補貼。

外賣的數據好,陳天龍認為堂食也要齊頭並進。堂食可以提供社交、溝通等功能,但外賣不會。「外送的品質精益求精,堂食環境也不斷升級。我們自建的配送隊伍一直在運作,服務質量明顯會比平臺配送的高。」

陳天龍還有另一種邏輯:從外賣平臺下單的客人,選擇性多,排名靠前、滿減多、折扣大、距離遠近等,都有可能影響到用戶的選擇,這些並不一定是品牌的忠實用戶。

「把他們轉化為會員,他們願意來餐廳吃飯或者用我們開發的會員系統,通過微信點餐、互動,才是對至尊比薩品牌的認可。」陳天龍說。

2018年,陳天龍拿出了10萬罐可樂來做會員引導。一年下來,這些會員貢獻了8%的訂單份額。

他很清楚,依賴於平臺,一天幾百單還能拿補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新的考驗正在到來。「當然也是個機遇。」

「零服務費」從來不可能是常態

利用平臺,餐廳應該做些什麼?

補貼,或者零服務費,從來不可能是市場的常態。

拉長外賣的時間軸來看,我們可以發現——

從最初的「打包帶走」,到後來的電話訂餐,都沒有補貼,打包費、配送費,甚至跑腿小二的小費,倒是正常不過,外賣總體比堂食價格要高。

在網際網路玩法裡,外賣的價格曾經比堂食低了很多。

但只記住《無間道》裡的一句話便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用錢聚集起的流量,最終也必然從流量裡要錢。

在這個過程裡,就看哪些商家可以抓住機會做強品牌,演化出更強的生存能力。

一位餐飲人告訴內參君,剛開始接入外賣平臺時,每家店的外賣單量可以達到2萬。在2018年,這種形勢急轉直下,一半的單量都流失了。

從外部環境來看,平臺規則的變化,尤其是競價排名的機制,加上更多商家的入駐,讓這個品牌獲取的流量直接減少。

但他總結,從內部管理來說,過度依賴外賣平臺,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品牌壁壘,讓自己有些被動。

他遇到的問題,和很多餐飲人遇到的問題是一致的:是靠平臺而活,還是靠餐廳本身來生存?

「強制二選一」確實霸道,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抽成,並無多大問題:承受不了,可以退出平臺。

儘管我們也不太願意承認,在抽成提高的過程中,一些商家就像溫水裡的青蛙,知道抽成早晚會提高,但依然沒有跳出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流量通道。

離開滿減、補貼

外賣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樂凱撒比薩創始人陳寧總結得好:外賣會回到正常的生意,補貼燒錢會停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才是完整的餐飲生態。

如今,不正常的好日子成為過去,商家的盈利能力如何提高?

  首先是精細化運營能力必須提高。

陳天龍把手機拿給內參君看:「我們的運營團隊,每天早中晚都會有數據匯報,不同的指標,比如單量、好評率、營業額、會員消費數據;根據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家店明天準備用多少錢來推廣,算好產出比,當天就要給總部預算申請,這樣才更科學地用數據運營品牌的發展。」

  品牌勢能足夠強,才可能增加談判能力。

據內參君了解,不同品牌層級的餐飲企業,被抽成的份額也不一樣。

已經有品牌創始人對內參君說,此次調整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顯然外賣即將迎來陣痛期,會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平臺的抽成提高,運營能力弱者將被淘汰;其次,品質商家的優勢逐漸顯現,僅憑滿減的低價策略,在競爭中將會失敗

不補貼、不滿減,外賣還能做嗎?還是看回打車軟體,即使沒有補貼,對司機的抽成也不低,真正有需求的人依然在用高德、滴滴和首汽

從成本構成來說,消費者節省了去餐廳的時間,理應為這段時間買單。但讓消費者形成這樣的習慣,需要過程。

外賣生意應該怎樣做?

三個趨勢不得不重視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曾談道:「品質外賣成為人們追逐的重點。我們要通過品質化、精細化、多樣化等多種方式提升用戶體驗,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優品質的外賣服務。」

外賣平臺的監管門檻提高,已經淘汰掉了一部分投機取巧者;抽成的調整,會繼續淘汰盈利能力弱者。

儘管,這看起來很殘忍。

- ➊ -

回歸理性

線下流量決定了你的線上流量

外賣肯定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明年外賣依舊會很好,但是未來它一定會回歸理性,就像淘寶、滴滴,它要回歸它的本質,而不是現在這樣,滿減額度太大,泡沫多,有些畸形。

未來一定會回歸正常。外賣本質就是你偷懶了,你節約了自己的時間成本,但你要付出更多的費用、更多的金錢成本

不能太功利地看一個市場,你一定要定好你的原則和壁壘,堅持按你的原則去辦。

你的線下流量決定了你的線上流量。如果你線下流量沒有,線下做得不好,那你線上也不可能好。你線下好了,線上就是不打折,也一定會好。

如果線上價格過低會搶你線下的流量,等於是你自己打自己。

所以,線上線下同價才是做品牌的正道

如果你通過一些免減手段,把量拉起來,這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數據會很難看。

- ❷ -

回歸品質

消費者仍將為高品質和時間買單

永遠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堅持好的產品品質,不要因為成本壓力而降低出品標準,不要盲目相信所謂流量、折扣和促銷。

只要堅持品質為導向,消費者一定不會辜負你。

就像現在的堂食一樣,最大的優勢就是更快捷地增加消費體驗,現在的外賣和堂食的結合點還不是太深。

未來外賣的場景化和體驗感會和堂食的結合更深,一體化是一種趨勢

未來外賣發展趨勢:

> 頭部品牌吸流越來越強;

> 外賣基礎設施和政策會愈發完善,外賣從業要求門檻越來越高;

流量中心化逐步走到頂點,越來越多品牌會選擇多元化的流量布局。

隨著外賣的普及,消費者越來越趨於理性消費,平臺補貼不再的情況下,一定是品質取勝。

那些沒有實體或者簡陋實體的外賣店將很難生存,外賣這一領域會越來越往成熟健康的方向發展。

- ❸ -

回歸精細

懂餐飲本質的基礎上懂流量邏輯

最終要在餐飲本質的基礎上懂流量邏輯。

要搞明白線上獲取流量的方法論,要知道平臺排名規則的動態算法,因為這個是門店線上流量的主要來源。

在流量投放開始前,首先對你的產品的核心客群要做數據分析,找到他們在線上的觸點,然後設計相應的引流的方式方法,同時要針對不同渠道的流量做好流量轉化的配套方案,這樣才能把流量玩轉。

未來外賣市場的平均單價還會持續增長,最終應該比堂食平均單價略高,這才是符合邏輯的價格。

同時外賣還會持續向二三線城市下沉,一線城市的總訂單量不會有大幅度提升,但客單價會有提升,這也是平臺的訴求。

外賣代運營公司會大量出現,如同當年的電商代運營,需要網際網路思維和數據運營的能力。

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你會吃那10顆膠囊嗎?

喬丹給出的答案是:那要看頭痛得有多厲害

球隊經理說,你給出了一個好答案。之後,他給了喬丹更長的上場時間。

你的回答是什麼?

 · end ·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繫: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諮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相關焦點

  • 「高佣金」壓垮企業新商家抽成26%?剛剛美團外賣...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美團平臺之所以能夠提出高佣金抽成和獨家經營合作等強硬條款,還是源於其龐大的市場份額。據數據平臺Trustdata在2019年11月公開的外賣行業報告顯示,美團去年三季度在全國外賣市場中佔據65.8%的份額。這也意味著,美團在外賣市場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 某外賣平臺竭力壓榨餐飲商家可謂竭澤而漁
    某外賣平臺在新型肺炎疫情期間利用壟斷優勢迫使餐飲商家二選一,肆意提高佣金抽成至近三成,導致廣東、四川、雲南、重慶等地的餐飲聯盟紛紛發表公開信指斥該外賣平臺不顧商家的死活,持續引發熱議,柏銘科技認為其行為可謂竭澤而漁。
  • 美團哪來的67億元利潤?
    財報顯示,三季度,餐飲外賣的收入為206.93億元,同比增長32.8%;而經營利潤為7.68億,同比暴增132.2%。經營利潤增長大幅超過收入增長,似乎可以判定平臺有漲佣金的嫌疑。 但是從我們的分析來看,美團的整體佣金不僅沒漲,反而微降。
  • 線上外賣價格貴過實體店,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不少商戶面對平臺約20%的高額銷售佣金抽成,選擇轉嫁成本,提高線上外賣價格。更多人的疑惑是,店家線上、線下價格「雙標」,消費者是否應該有知情權?外賣平臺對此是否應該有相應告知或管控?一碗10塊錢麻辣麵,外賣比實體店貴了40%「同樣一碗麻辣麵,為啥去店裡吃是10塊錢?
  • 【新聞調查】除去配送費,線上外賣仍比實體店貴!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不少商戶面對平臺約 20% 的高額銷售佣金抽成,選擇轉嫁成本,提高線上外賣價格。更多人疑惑的是店家線上、線下價格「雙標」,消費者是否應該有知情權?外賣平臺對此是否應該有相應告知或管控?提價扣完佣金與實體店價相同,「潛規則」已成「新常態」今年 8 月份,一外賣平臺公布 2020 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業績。按收入類型來看,餐飲外賣業務收入 145.44 億元,按經營利潤來看,餐飲外賣盈利 12.53 億元,同比增長 65.7%,每筆餐飲外賣業務訂單的平均利潤同比增長 9.4%。
  • 美團外賣抽傭過高?我們來從SWOT分析來看看它的商業模式
    前段時間,美團外賣因為抽傭過高一度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尤其疫情期間,美團外賣的「高額佣金」和「獨家條款」讓眾多商家叫苦不迭,然而高佣金似乎並未為其帶來高額利潤,外賣平臺的盈利並不多。我們來一起分析美團外賣商業模式,對其進行 SWOT 分析,總結 SO、ST、WO、WT 四種戰略,並提出相應改進策略。
  • 美團一年500億外賣佣金,8成支付騎手工資?廣東餐飲協會:美團成長不...
    據美團年報顯示,2019年外賣佣金收入為496.5億,餐飲外賣騎手成本為410.4億,佔比達82.7%。廣州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外賣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由於餐飲行業利潤大概維持在30%左右,外賣服務佣金(配送服務費)大概在20%左右,等於利潤的一半要交給外賣平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給平臺打工」。
  • 湘水味派·菜園子淨菜外賣,疫後餐飲行業利潤增長的新亮點
    網易湖南訊(文/鄧傑)創新思維,成就餐飲品牌——湖南湘水味派菜園子(以下簡稱「菜園子」)正是在出品、環境打造和營運上不斷創新中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壯大。一年來,菜園子從上河國際首店做起,腳踏實地,如今在省內外開店達到5O多家,且每一個店生意興隆,堪稱2019年湘菜行業網紅店中的奇葩!
  • 每單外賣利潤不足2毛,八成收入給美團騎手,美團與商戶如何共生
    疫情之中,受到嚴重影響的行業之中,餐飲企業是排在前三的,在堂食影響嚴重的情況下,外賣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也催化了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之間的矛盾,廣東餐飲協會要求美團取消高佣金,線下企業指責美團外賣是「吸血」,而美團點評回覆:2019年佣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美團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
  • 餐飲開工在即,獻給外賣小白的一份菜單說明書
    近期很多傳統餐飲客戶問老張外賣帳號申請下來了,但是外賣菜單要怎麼上?按店鋪原有菜單上架菜品嗎?今天我給大家談談怎麼上菜單、怎麼優化菜品結構從而保證在疫情期間我們的單量和利潤。外賣現在很多是商家自行申請,餐創老張在這開工之際給餐飲「外賣小白」寫了這份菜單說明書,有需要的可以認真學習一下。
  • 百勝中國二次上市後首份財報發布 三季度利潤上漲預示餐飲復甦
    原標題:百勝中國二次上市後首份財報發布 三季度利潤上漲預示餐飲復甦   10月29日,中國最大的餐飲
  • 順豐進軍外賣,野心何在?
    另一方面,相較其他外賣平臺動輒20%的佣金抽成費用,順豐則對首批頭部餐飲商戶推出不收取費用的條件。韓曉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在疫情期間我們只能靠外賣的時候,外賣又要收取這麼高的佣金,確實對我們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在那種情況下,豐食出來給商戶這麼好的佣金支持,所以就馬上合作起來了。」
  • 順豐布局團購外賣平臺 能否拯救餐飲行業?
    2020年4月順豐推出項目,上線企業團購餐飲平臺「豐食」,順豐在快遞行業以速度著稱,這次布局團購外賣平臺,很跨界,但是卻在情理之中,畢竟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有錢賺就行。餐飲行業作為我國第一大行業,民以食為天的傳統。
  • 外賣帝國的一些潛規則
    去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揭開外賣系統的種種操作,把美團和餓了麼推上風口浪尖。上月,《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質疑平臺「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偏差」的回應,似乎不太令人滿意。風波未平,美團又因取消支付寶渠道遭遇反壟斷訴訟。上周,餓了麼騎手韓某在配送途中不幸離世,死後因為4個訂單未完成而被罰款。平臺第一反應是以無勞動關係為由,不願承擔賠償。
  • 外賣騎手困局背後,企業利潤與ESG之間如何平衡?
    利潤激增背後的算法優化美團在2018年上市時,還處於淨虧85億元的境況,到了2019年突飛猛進收割利潤47億元,創下自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而背後的利潤推手正是主營的外賣業務。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團餐飲外賣在收入同比增長僅2.1%的情況下,淨利潤激增96.4%,餐飲外賣利潤率從一季度到二季度由負轉正,錄得利潤率8.6%。阿里巴巴的財報同樣宣布,餓了麼即時配送業務單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在今年二季度實現轉正,配送網絡效率進一步提升。「騎手成本下降,外賣盈利顯著提升。」
  • 美團打車抽成大幅上漲,網約車司機還能賺錢嗎?
    7月21日,觀察者網在上海採訪多位美團網約車司機後發現,美團打車平臺抽成近期確實有所提高。美團司機牟師傅表示,就在今年7月,美團平臺抽成從原來的8%上漲到約12%-25%,不同時間段有浮動的抽成比率。對比2018年美團打車登陸上海時,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三個月後只收8%的平臺政策來說,目前的平臺服務費有了大幅上漲。
  • 2020年進入外賣前景怎麼樣?
    外賣行業,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不用說肯定是越來越需要的,在一二線城市裡一天三頓都外賣的人俯拾皆是,或許你身邊的朋友就是一天三頓都點的外賣。從消費者層面上來看,感受倒的是方便、快捷,而從商家的角度來說,補貼的減少和平臺資源收費的增多,造成了兩個現狀:1、平臺資源大多地向大品牌傾斜2、外賣商家必須掌握運營的技巧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21億,較2018年底增長
  • 順豐要做外賣,單挑美團餓了麼?能吃到10元外賣嗎?
    呼籲順豐入局背後:外賣平臺佣金問題惹爭議  「順豐要做外賣」的消息下,不少消費者還在網上開始@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  「有外賣平臺抽成太高,商家和騎手都很難。」資料圖:2月14日,外賣小哥在雪中送餐。
  • 被餐飲協會槓上,美團這波虧大了
    美團很快給出回應稱,從成立以來,企業已持續虧損5年,即便在盈虧剛剛達到平衡的2019年,第四季度平均每單外賣的利潤也不到兩角錢。對於抽傭比例高達26%的說法,美團表示,去年八成以上的商戶佣金在10%~20%,真實數字遠遠低於各種傳言。
  • 每單利潤2毛錢、8成佣金給騎手,美團外賣又背鍋了?
    業界普遍的共識是,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整個餐飲行業受到衝擊,外賣成了業內企業維持運轉的最有力支撐,甚至成了很多餐飲店續命之本。而佣金,則是外賣運營維護的根本,要說佣金過高導致了餐飲行業承壓達到極限,似乎難有可信度。而事實上,美團外賣正在為餐飲行業減壓助力。正是外賣平臺的高效運轉,才為餐飲行業減少了一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