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抽傭過高?我們來從SWOT分析來看看它的商業模式

2020-12-26 蝸牛往上爬

前段時間,美團外賣因為抽傭過高一度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尤其疫情期間,美團外賣的「高額佣金」和「獨家條款」讓眾多商家叫苦不迭,然而高佣金似乎並未為其帶來高額利潤,外賣平臺的盈利並不多。我們來一起分析美團外賣商業模式,對其進行 SWOT 分析,總結 SO、ST、WO、WT 四種戰略,並提出相應改進策略。

一、美團外賣現狀及商業模式分析

(一)美團外賣發展現狀。2010 年 3 月 4 日,美團網成立,並於 2015 年與大眾點評合併,後更名為美團點評。從 2019 年全年收入來看,美團點評主要分為三大業務板塊:餐飲外賣業務、酒店及旅遊業務和新業務,營收貢獻分別約為 548 億元、223 億元、204 億元。美團外賣營業額佔其總營業額的56%,佔其業務生態至關重要的地位。

儘管新業務增長亮眼,外賣業務仍然是美團要營收來源和盈利貢獻業務。同時,外賣業務的毛利率雖然較上年有所增長,但仍存在著毛利率較低、業務粗放單一等問題。

商業模式描述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商業模式能夠清晰地傳遞出企業提供什麼服務和產品、企業如何盈利等信息。Osterwalder 和Pigneur 提出的「商業模式畫布」常作為分析商業模式的重要工具。

重要夥伴:美團外賣是基於美團點評「大生態」之下的重要業務,美團點評上市的基石投資者包括騰訊等在內的 5 家基金;美團支付允許接入微信支付、銀行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

關鍵業務:美團外賣是外賣 O2O 平臺的頭部平臺,關鍵業務就是搭建平臺連接餐飲業和消費者的線上線下,促成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商流的流通。客戶在線上尋找信息並下單支

付,在線下享受產品和物流配送服務,商家在線上宣傳、接單招攬客戶,實際商品線下遞交給消費者。美團外賣主要承擔向消費者、商家、配送騎手提供撮合平臺的職能,並進一步完善物流配送職能。

價值主張:美團外賣一直在思考其社會責任,保證必盡責任、踐行應盡責任、善盡願盡責任。同時,美團外賣持續探索業務鏈條中各利益相關方關注的內容,制定相關保障措施。

客戶關係:美團外賣基於大數據技術,分析客戶數據,在總結不同客戶群體特點的基礎上提供差異化客戶服務,包括個性化廣告投放、精準營銷和售後。

核心資源:美團外賣的核心資源在於其擁有集團 T 型資源以及團購優勢,線上流量極為充足。其依託美團點評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在外賣市場上成為領頭企業。

渠道通路:在 O2O 外賣模式中,美團外賣平臺承擔中間媒介的角色,渠道通路即傳遞價值的渠道和途徑。在物流配送方面,美團有「美團專送」,即為提高配送質量而自建的配送團隊;眾包配送,即為解決尖峰時段運力不足而利用的社會閒散力。

客戶細分:作為平臺型企業,美團外賣的客戶主要為平臺兩端相關者。一方是餐飲商家。又可分為自營型的小型商家和品牌連鎖型商家;另一方是消費者。主要為享受餐飲外賣便利的在校學生和白領,相對於學生更看重價格低廉,白領類客戶群對餐飲外賣的要求更高:品牌、及時、安全和口味。

成本結構:美團外賣的成本包括:付給騎手的費用、運營成本和補貼成本。其中,騎手成本佔據總成本的絕大比例,以2019 年為例,美團支付的騎手成本為 410 億元。運營成本包括宣傳成本和研發成本。宣傳成本主要為對美團外賣相關平臺的廣告宣傳,吸引商家入駐及消費者選擇相關平臺。研發費用的投入是美團外賣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保持對平臺的研發投入,改進調度系統算法,提升派單和路徑優化效率。最後是對消費者和商家抽成的補貼對消費者的補貼有日有門檻免運費券、會員滿減券、微信分享紅包券等,對商家的補貼有返還一定比例的佣金等。

收入來源:美團外賣的收入來源主要為:商家抽成(佣金)、配送費、店鋪競價排名等。其中,商家抽成是外賣平臺最核心的盈利模式,且抽成金額和銷售額成正比。商家抽成分兩種模式:「平臺配送」和「商家自配送」。平臺配送,美團外賣的抽成比例在 20%左右;商家自配送,抽成比例在 5%~8%左右。

同時,美團外賣還會收到一筆配送費,配送費由消費者支付。影響配送費金額的因素有距離和天氣情況,距離越遠配送費越高,一般在 1~5 元之間,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可能達到 8~10 元。店鋪競價排名收入,商家如果想要自己的店鋪在搜索後排名靠前,需要支付這筆費用。還有一些其他收入來源,比如紅包廣告等,但目前不是美團的主要收入。

二、美團外賣 SWOT 分析

(一)優勢(S)。美團外賣依託美團點評集團的 T 型戰略布局,擁有以下優勢。首先,有巨大的流量入口,獲客成本相對較低,這些都給美團外賣提供巨大的市場優勢。2018 年美團外賣市場佔比高於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的總和,成為外賣市場的頭部平臺。其次,美團外賣建立的專送服務團隊,給物流配送環節的準時到達率和無破損率提供保障。再次,美團點評具有的技術優勢,支撐美團不斷優化配送體系和營銷體系,提高客戶服務質量。最後,美團外賣獲得多方外部支持,尤其是和騰訊合作。騰訊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在微信等埠為美團外賣提供入口服務。

(二)劣勢(W)。美團外賣的發展劣勢主要為商家質量良莠不齊和混合型配送管理難度大等問題。為了保持相當的市場佔有率,美團外賣大力吸引商家入駐,但良莠不齊的商家質量也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美團外賣作為一個 O2O 平臺為雙方提供信息傳遞而促成交易達成,若頻發餐飲安全問題會讓消費者懷疑美團的準入門檻及資質審查,降低消費者黏性。而眾包配送原本是為了減輕高峰時期的配送壓力,配送團隊專業化程度低,管理難度較大。騎手為了達成準時配送的要求,在路上闖紅燈或加塞,引發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三)機會(O)。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及行動支付技術的發展給外賣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而在「健康飲食」理念的盛行下,消費者對外賣餐飲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是要吃飽,更要美味健康和衛生,這給外賣平臺提供新的增長空間。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巨大改變,生鮮、商超、醫藥等方面都加入外賣訴求中,外賣行業不再局限於配送美食,應當充分細分原有市場,挖掘藍海市場,利用原有客戶基礎優勢,尋求更高的增長點。

(四)威脅(T)。美團外賣所面臨的威脅主要分為原有行業競爭者的威脅以及新進入者的威脅。原有外賣行業中,美團外賣的最大競爭對手為「餓了麼」,餓了麼較美團更早的進入外賣市場,具有新進入者優勢。同時,餓了麼背靠阿里巴巴母公司,有較充足的資金來源。新進入者威脅,是指潛在的新進入者進入一個行業會讓這個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順豐利用自己原有物流配送的優勢推出「豐食」平臺,目前主打企業團餐,主要面向企業員工提供送餐服務,但在未來未必不會成為美團外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之一。

SWOT 總結:SO 戰略:繼續加強美團專送的建設,滿足醫藥、生鮮等細分市場外賣發展;ST 戰略: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維持原有市場佔有率的前提下,謹防新進入者威脅;WO戰略:優化商家入駐門檻,提高優質商家佔比,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並且進一步規範眾包配送團隊,培養在細分市場上的競爭優勢;WT 戰略:優化原有盈利模式,吸引新的合作者形成戰略聯盟。

三、美團外賣優化策略

(一)優化升級專送系統。作為餐飲企業的一個渠道商,美團需要維護雙邊客戶的價值主張,發布信息和物流配送是其重要職責,前者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不對稱,後者連通線上線下。

而在物流配送維度,配送準時率和完整率是平價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外賣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美團外賣通過增加美團專送騎手數量和吸納社會眾包騎手來提高送達準時率,但同時這也會帶來騎手費用增加、成本上升等問題。美團外賣配送團隊應在機器學習、運籌優化等方面發力,深入研究 O2O 即時配送智能調度系統。優化專送系統可以在接單時和接單後兩個階段優化配送人力和路線。首先,在接單時,綜合考慮騎手位置路況等實現訂單和騎手雙向最優動態匹配;接單後,規劃最優路線,提供「即將到達」通知,減少騎手到達目的地後的交接時間。

(二)創新營收來源模式。美團外賣應當充分利用「美團點評」的品牌優勢,創新自身的營收來源,減少對抽傭的「依賴」。憑藉「美團點評」帶來的巨大流量進一步優化廣告收入,憑藉其大數據後臺的基礎,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依託「美團大學」,進行配送、餐飲和外賣的相關培訓,獲得中間收入的同時加強和餐飲業的直接聯繫;利用已有的技術基礎,在滿足自身配送需求的同時,像其他平臺提供第三方服務等。

相關焦點

  • 佣金是網際網路最失敗的商業模式?
    「佣金是網際網路最失敗的商業模式嗎?」很多人不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很難說,畢竟誰修建商業高速公路都有賺錢的考量,但是設關卡收費還是在路邊建服務區,直接和間接的兩種商業生態,孰優孰劣很難一概而論。如今,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大多選擇直接的佣金模式,但各種質疑和困擾也紛至沓來。
  • 疫情下的「到家」運力:對亞馬遜與美團外賣的數據分析
    下面簡單分析一下亞馬遜與美團外賣這兩家。亞馬遜華爾街日報最近率先報導了亞馬遜將在今年6月份暫停對「非亞馬遜包裹」的配送服務,原因很可能是在美國的疫情影響下在線訂單激增,亞馬遜需要把原本開放出來的「社會化物流」運力暫時收回去,全力滿足自己平臺的配送,此外它還要招募10萬名倉庫工人補足人力缺口。
  • 抽成最高 26%,商家群起而攻美團漲傭「吸血」,官方回應稱:我們也賺...
    商家們紛紛抗議稱「這簡直就是霸王條款,美團必須降傭,讓行業回歸良性競爭業態」!美團強勢漲傭,外賣平臺聯手「揭竿起義」,要求美團降傭商戶的這一行動,像極了「揭竿起義」。有業內人士也直言,「美團這是不正當競爭,並在趁疫情撈錢」。美團為何不降佣金?那麼,問題來了,多方壓力之下,美團為何遲遲不肯降傭,反而總是說自己並沒有錢「恰飯」,美團究竟是真慘還是假慘?
  • 餐飲戶遭漲傭「斷糧」,騎手難接單,美團到底怎麼了?
    「此前佣金從16%漲到18%我們也認了,」重慶市餐飲商戶王賀軍告訴「子彈財經」,「只要能活下去,我們都不會和平臺太過計較。」但這次情況卻有所不同。受疫情影響,餐飲商戶紛紛閉店,外賣流量成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美團此次漲傭幅度最高接近10%,無疑令廣大餐飲商戶的處境「雪上加霜」。
  • 美團外賣再為武漢優質商戶返還佣金免佣金額超3000萬
    武漢不解封 免傭不結束疫情期間,武漢廣大餐飲商戶一度舉步維艱。為了助力餐飲商戶度過難關,自2020年2月1日起,美團外賣對武漢地區所有餐飲外賣商戶持續推行免傭政策,直至封城解除。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截止4月8日,本次免傭政策已覆蓋武漢餐飲商戶數量超2000家,免傭累計金額已超過3000萬。
  • 每單利潤2毛錢、8成佣金給騎手,美團外賣又背鍋了?
    因為疫情,外賣對餐飲行業的重要性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而隨著疫情逐步好轉,關於降低佣金甚至要求免傭的呼籲也開始層出不窮。4月10日,廣東省33家餐飲協會聯名向美團發出一封措辭強硬的交涉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談談最近火熱的美團,以個人視角為切入點,美團真的每單賺兩毛?
    近期因疫情影響,所有的餐飲行業受到沉重打擊,堂食已經不復昔日,外賣已經成為餐飲業的高佔比收入,也成了救命稻草,也因為如此,外賣平臺的抽傭被扒出來了,那麼現在就說說最近風光無限的美團了。看得到這的確來的是時候,因為我們都是新手,靠著美團的名氣,就答應了。證據什麼的我就沒留了,畢竟都是在線上操作,也沒留這個心眼。因為是小品牌本想靠著美團引流能做一點線上,實際效果甚微。
  • 美團外賣快餐業務分析
    文章對美團外賣的快餐業務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外賣行業的認識,了解美團外賣行業、及外賣需求、產品設計、運營策略。——王興做這次外賣點餐業務分析的目的:對外賣行業有基礎認知,了解美團外賣行業、及外賣需求、產品設計、運營策略。一、行業概況1. 外賣行業定義大家一般的理解就是快餐的外送服務,說的就是中餐像一葷一素的那種,還有就是西式的像麥當勞和肯德基那種。這個就是大家普遍理解外賣的含義。
  • 美團外賣新一輪商戶扶持舉措來了
    同時,針對武漢地區所有餐飲外賣商戶,美團外賣繼續免傭,直至封城解除。 春風吹來,美團外賣帶來的這波利好你能趕上嗎?自救,更要幫扶自救非常時期裡,餐飲企業都在拓寬經營渠道,努力減少損失。而美團外賣也通過協助餐飲企業轉戰線上,以外賣配送反哺線下堂食損失。
  • ...多地餐飲協會怒懟美團:不得壟斷 全面降傭!剛剛盈利就要虧損?
    4月10日下午,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官微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直指美團在疫情期間的壟斷之舉給當地餐飲企業造成的傷害,並提出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減免整個疫情期間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等訴求。
  • 美國版「餓了麼」上市,商業模式輸出這一天終於來了
    而這家美國版「餓了麼」的企業,早期靠著「抄襲」中國美團、餓了麼的配送機制,只用了7年時間,就打敗了美國外賣鼻祖Grubhub,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外賣平臺。中國的商業模式輸出這一天終於來了。DoorDash 的創始者是三名華人,其商業模式跟美團、餓了麼的早期幾乎一模一樣。
  • 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還有幾點美團沒有透露,就是平臺對商家和外賣小哥的壓榨——以上兩點在今年年內均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對商家方面,今年年初,餐飲行業幾乎所有餐廳都因為疫情的原因失去大部分到店消費的收入來源,只能依賴線上的外賣業務維持生計。就在這個本該共維時艱的時間點,坊間卻傳美團將對商家的抽傭率從22%提升到25%,部分商家抽傭比例甚至提升至30%。
  • 不甘於只送外賣,餓了麼要與美團「肉搏」同城配送,你選哪家?
    深耕本地生活的美團,最新市值已經超過1.2萬億港元,餓了麼自然也不甘心只送外賣。7月10日,餓了麼App全面升級,從餐飲外賣平臺轉變為解決用戶一切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臺,並宣布籤下95後潮流明星王一博為品牌代言人。此次升級涵蓋四大層面,提供同城生活全方位服務、個性化推薦、內容化互動、會員體系升級等。
  • 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對商家方面,今年年初,餐飲行業幾乎所有餐廳都因為疫情的原因失去大部分到店消費的收入來源,只能依賴線上的外賣業務維持生計。就在這個本該共維時艱的時間點,坊間卻傳美團將對商家的抽傭率從22%提升到25%,部分商家抽傭比例甚至提升至30%。之後美團在一片反對聲中才撤銷此做法。
  • 餐飲每6分鐘倒閉一家,美團抽成26%惹眾怒,餓了麼「漁翁得利」?
    整體來看,餐飲業的營收下滑是必然的,餐飲業和外賣行業照理來說,「本是同根生」,大家都要相互幫扶,攜手同渡難關才是。但在這個特殊時期,餐飲業和美團之間的矛盾卻進一步激化了。餐飲企業每6分鐘倒閉一家,美團卻抽成26%?廣東省餐飲協會致美團聯名交涉函4月10日傍晚,廣東省餐飲(烹飪)協(商)會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
  • 美團正面剛阿里,王興怒批馬雲,「大戰」開始,消費者成受益者?
    後來隨著電商的發展,美團的服務範圍變得越來越廣,包括美團跑腿、美團單車、美團打車、美團民宿、美團買菜、小象生鮮,只要是涉及到生活服務的方面,美團都在嘗試著建設自己的「後花園」。而就在美團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它最大的競爭對手也逐漸從餓了麼變成了阿里這個「巨頭」。
  • 美團跟各地餐飲協會互掐,都不賺錢,難不成消費者賺了?
    這封信的大意是:疫情以來,餐飲行業舉步維艱,外賣成了救命稻草,原本大家想藉助外賣平臺自救。結果美團一來吸取高昂外賣佣金( 最高達到 26% ),二來要求 「 獨家經營 」 ,否則強制註銷下架,搞得商戶活不下去了。。。
  • 美團的迅速膨脹,與失落的五年
    美團酒店能夠成長的這麼快,主要得益於美團構建的超級APP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各個業務線內部流量相互轉化,美團外賣高頻溢出的流量優勢,在到店、酒旅形成商業價值的轉化,從而降低這部分獲客成本。這就是美團超級APP的核心商業模型 各條業務線的用戶相互共享導流,這是美團超級APP模式的核心邏輯,與核心基石,如果這個路徑走不通,這個超級APP也會面臨解體的風險。2018年,美團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達23.8筆,較2017年的18.8筆增加5筆。
  • 美團迅速膨脹,卻失落了的這五年
    這個時候,王興已經意識到團購業務的天花板,拿出 10 億預算,讓王慧文去探索新業務,直到 2013 年七八月份,王慧文注意到了某個平臺「你的外賣訂單來了」不斷的響,才意識到外賣是門好生意,開始在北京最大的睡城之一天通苑做外賣。
  • 美團,正在撕掉「外賣」標籤!
    因為外賣漲價幅度驚人,很多人在點外賣前都是反覆比對了餓了麼和美團有沒有補貼和優惠,哪邊有補貼就叫哪邊的外賣。那麼問題就來了:外賣為什麼突然就變貴了?其實,外賣變貴可能是一種幻覺。大家覺得外賣變貴了,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此前各大外賣平臺都在拼了命地玩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