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詩三百!這個詩三百不是唐詩三百首哦!我們要學習的是華夏文明,關於詩歌的源頭!毫無疑問就是詩經了,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有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所謂笙詩者,就是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所以說詩經實質上只有三百零五篇。其編著者不詳,這裡面大多數內容,相傳是由周朝的菜詩管尹吉甫到民間收集,由孔子編著而來!所以說詩經是集體的智慧,是紮根於土地的藝術,是很接地氣的詩歌!
在西漢時期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這是詩經的分門別類。想要學習詩經,這個必須要知道。我們的孔聖曾經對其子孔鯉說過,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這是對詩經最經典的評價!足可見儒家對詩經,那是推崇備至,奉為圭臬!
漢初,點評詩經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今流傳的詩經,是毛公所寫的毛詩,就是眾人皆知的《毛公序》,或者說毛詩序,這是我們今天學習詩經,必須要知道的,在毛詩卷一裡面提出了,《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關雎》,是講后妃美德的詩,是《詩經》十五國風的起始,是用它來教化天下而矯正夫婦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鄉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諸侯邦國。風,就是諷喻,就是教化;用諷喻來感動、教化人們。
這也正是詩三百把《關雎》放在開篇的緣故,關於毛詩序,我們將另外寫一篇來解釋,這是學習詩經的先決條件。而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一下詩經的大體結構,以及分類。接下來簡單的看一下風雅頌各有多少章,《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總共305篇。
風有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19篇、鄘(yōng)風10篇、衛風10篇、王風10篇、鄭風21篇、齊風11篇,魏風7篇、唐風12篇、秦風10篇、陳風10篇、檜風4篇(檜即「鄶」kuài)、曹風4篇、豳(bīn)風7篇。而周南中的《關雎》、《桃夭》,魏風中的《伐檀》、《碩鼠》,秦風中的《蒹葭》等都是響徹古今,膾炙人口的名篇。
接下來再看一下雅,雅者,正也,《雅》為周王畿內樂調,分為大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小雅74,大雅31,加起來105篇!雅者,正也,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是歌頌周王室,祖先,武王 、 宣王,等之功績,其中有些詩篇也反映了,厲王 、幽王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勞》,小雅有《鹿鳴》、《採薇》、《斯幹》等。
《頌》共有40篇。對於《頌》的釋義,最早見於《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孔穎達《毛詩正義》說:「頌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詩集傳》說:「頌」與「容」古字通用。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載歌載舞,對祖先的文治武功,大加褒獎,歌功頌德。當然頌裡面的內容多描寫祭祀活動,頌的代表作有,《清廟》、《維天之命》、《噫嘻》等。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最後鄙人再講幾句,我們今天學習詩經,對於其分類,以及篇目只要了解一下即可,因為這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大家了解,我們古代先賢的浪漫情懷,以及純樸真摯的感情!我們的目的是追根溯源,淨化內心,然後陶冶情操,曾強文學素養,感悟詩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