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怎麼來的?帶你揭秘中國古代最有文化品味的職位

2020-12-27 瞿塘灩澦堆

《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詩經》在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他的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明代木刻本《詩經》

在當時的周朝,設有專門採集詩歌的官員,在所有和文化有關的職業中,採詩官是他們中間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種。《詩經》中的大部分詩歌都由他們而得。

世間萬物,皆可入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周天子用禮樂來治理天下,百姓們的日子過得慵懶而又祥和,生活的好不快活。而這樣的日子也會有所單調,為了對抗這種單調,百姓們會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給釋放出來,還給編成了詩歌。在那個時候,詩歌描述的或許就是他們生活。這些詩歌就是百姓們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而採詩官呢?他們就像是辛勤而又稱職的蜂蜜,哪裡有花粉,哪裡就有他們,只不過他們採的不是花粉,而是人們創作出來的民歌。我們今天稱道不已的《詩經》,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風》,又叫做《國風》的,也就是我們的祖先當年在田間地頭勞動時隨口唱出來的。就是這些心口唱出的民歌,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民族文化中最深刻的沉澱。

詩經中所描寫的植物

到了該採詩的時候,採詩官們手搖木鐸行走于田間地頭,遊蕩於山野之間,他們深厚的文化涵養和辛勤的工作態度堅定著他們的步伐,只是為了尋找那些流傳在民間的歌謠小調並記錄下來。正在辛勤勞動的農民百姓們聽到他們木鐸的聲音,就知道採詩官又來了。要是百姓們有什麼新歌的話,他們就會停下手頭的的工作,喊來採詩官,為他們獻唱一曲,而採詩官則會拿著一把鋒利的小刀在竹簡上飛快地刻畫、記錄著這些詩歌。有的是描寫天氣,有的是描寫農地,有的是描寫男女相似,有的是描寫人生境遇……

西安「詩經裡」小鎮

如若遇到壞官當道,百姓們不堪其苦,採詩官們更會原汁原味地把他們所唱的詩歌給記錄下來,沒有絲毫更改。夜幕降臨時,他們才返回自己的住所,將一天所收穫的內容整理記錄下來。秋季過後,在中原各個地方的採詩官們紛紛返回王城,將收集來的新鮮事交給樂師配上音律,最後獻唱給周天子以供參考施政。而他們今年的工作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到了來年三月,新一輪的採詩就又開始了……

「詩經裡」小鎮

採詩官,官職並不高,史書上甚至沒有記載他們的名字,比起那些有權力的大臣在朝堂上掀起的波瀾,我卻更羨慕採詩官的工作,當一個小小人物,每年遊歷於國家的大好河山,見別人沒有見過的風景,聽別人沒有聽過的故事,悠然的當個遊吟詩人,他們就好好像古時的」記者「,記錄著發生的一切;偶爾交個朋友,一起聊聊社會和生活,嘗遍了人間百味。他們不必糾結於入世和出世的選擇,選擇了一個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當一個採詩官也是極為不錯的吧……

相關焦點

  • 玉帶鉤|帶你品味古代貴族腰間的風流
    如果把一個古人丟到現代,那他大概能自己玩出花來;而把一個現代人穿回古代,在失去手機電視電影等的情況下,他很可能會無聊而死。雖然現代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十足的便利,但不可否認,在某些方面的生活情致及精神意趣上,古人比我們優越多了。這一點,從文化或歷史中遺留的物品或習俗即可窺見一斑。
  • 中國文化的起源詩歌:《詩經》與《楚辭》
    中國的歷史文化,是伴隨著一位又一位的名人走人尋常百姓家的。說到《詩經》,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孔夫子,而說到《楚辭》,那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屈原了。中國文化起源來自詩歌,無數詩歌通過百姓的代代相傳,不間斷的承接與延伸,詩歌文化在中國歷史的進程裡,也不斷的演變著。
  • 《詩經》用藝術的方式來教育人丨文化博覽
    《詩經》是歌,要從歌唱的角度來看待對《詩經》和它的寫作手法要怎麼來理解呢?我們再來看一首《詩經》中比較簡單的詩。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
  • 中國古代官場上,最難做的職位是什麼?
    要說中國古代官場上最難做的職位是什麼?那非太子莫屬!毛主席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中國古代的太子呢,那是跟所有人鬥啊!第一關是皇帝關。古代皇帝三宮六院,生的子女也多,能夠被選上太子,嫡、長、賢,至少要佔一樣。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帶你領略情趣盎然的古代文化生活圖景
    這句話出自《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而我也相信,我與這本書是有些緣分的。能看到這本書純屬偶然,最先吸引我的是書名。莫名的對古代的事情充滿著好奇,追劇也喜歡追古裝劇。這本書從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室、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個章節全面介紹了古代的文化常識。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一本好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 中國五千年來最有品味的朝代
    對老百姓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生活就是由各種瑣事組成的。看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要看那個社會的生活細節。以小見大,以精細現深廣。在中國古代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宋朝比民富、民樂。早在真宗朝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 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之詩經「六義」
    「雅」,是周王京畿的樂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稱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稱。「雅」分大雅、小雅,意與後世的大曲、小曲相近。「頌」,是形容、讚頌的意思,是當時統治者進行祭祀時的樂歌。《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 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讚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也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
  • 一讀《詩經》就發現自己沒文化 藝術與自然
    :沒有文化真可怕。如果你不會讀上面這幾個字,那麼你就很有可能得繼續往下看了。事實上,詩經裡面的這些字在當時一定是稀鬆平常,讀書人都會的,可是如今也許中文系的大學生也不能通讀《詩經》而沒有不認識的字了,唏噓。再者,《詩經》裡面記錄的其實都是最樸素的一些植物,比如狗尾巴草、柳樹之類,最浪漫也就數芍藥了。可見,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曾經的「俗」如今已經變成了「雅」。
  • EAM是什麼職位?帶你了解酒店管理職位簡稱!
    酒店人員職位,從上到下,基本都有縮寫或簡稱。比如,GM, DOR, DOFB, FC, CE, CC, FOM, EH, AM等等。看到縮寫,業內人員一般都會馬上懂得。一般人會就基本靠猜了。AM不是早上的縮寫嗎?AM上午,PM下午。沒毛病。
  • 中國酒文化你到底了解多少?杜康為你來揭秘!
    但是喝了這麼多瓶酒,醉了那麼多夜,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酒文化?杜康為你來揭秘!說一說飲酒的那些事曹操可是他的大粉絲,《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只為杜康「帶鹽」。其實中國在41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就有了自然發酵的果酒;東漢引進了葡萄酒;明代才有蒸餾燒酒,也就是現在的白酒。其實我們古代也有酒會的,明太祖建立的「鄉飲酒禮」,是鄉州鄰裡之間定期的聚會宴飲!
  • 《詩經》中的古代中國社會
    《豳風》是周公所作和為周公所作,而周公是周朝初創時期最重要的制度制定者和執行者。周公的思想影響了周朝近八百年的歷史,也對後世歷史有持續的影響,孔子曾對周公念茲在茲,並且在常常在夢中遇見,可見孔子對周公思想的認可。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紅裙寬袖、青衫白褂……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街頭巷尾,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
  • 搭上老爺車、來杯Mojito,帶你去品味世界酒文化
    {"title":"搭上老爺車、來杯Mojito,帶你去品味世界酒文化", "url":"https://www.cqcb.com/lifechannel/2020-06-28/2598981.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lifechannel
  • 短枝中有長相思:中國古代的「折柳」送別文化
    本文摘選自《中國收藏》2017年04月刊《短枝中有長相思》,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中國收藏APP。古人在出發前,送行者會把遠行人一直送到路口,並要折枝相送。雖然是隨手之物,但禮輕情意重,寓意深刻。垂柳 選自360文庫在春季送別,最流行的是「折柳」。
  • ...我在服貿會等你」之「透過禮服揭秘中國傳統節慶文化」精彩回顧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城市廣播共同策劃推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系列節目「我在服貿會等你」,節目帶領公眾走進了文化服務專題「文物及博物館文化創意展區」,感受了首都文博產業的蓬勃發展趨勢。
  • 古代顏色中的文化擔當:青色
    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我國古代顏色的主要分類以及顏色背後的文化內涵,並且探討了古人獲取顏色的起源以及顏色與我國古代哲學之間的關係。在以後的文章中我們繼續探討我國古代顏色的文化內涵,這一期我們探討的是青色。和中華民族對應的顏色,大家最能夠想到的就是紅色和黃色。紅色素有中國紅的稱謂,每到春節的時候,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是一片紅色。
  • 品讀詩經中《鄭風·女曰雞鳴》,揭秘古代夫妻相伴一生的最美詩歌
    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我認同這個說法,畢竟人不能「有情飲水飽」。可是,如果嫁給一個不僅自己不喜歡且三觀不合的有錢人,你們願意嗎?可以寫下你的觀點。對於婚後生活是怎麼樣的?我想很多圍城外的人表示好奇。下面的一首詩歌,我認為應該是最好的答案。讓我們來品讀詩經中《鄭風·女曰雞鳴》,揭秘古代夫妻相伴一生的最美詩歌,全詩分為三部分,以方便送。女曰雞鳴,士曰未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 文化|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體現了古人怎樣的生活情調
    文化|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體現了古人怎樣的生活情調 2020-11-2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代文人是怎麼侮辱人的?「罵人」不帶髒字,卻把你說得一無是處
    01現如今,很多人罵人不帶髒字。其實早在古代,古人就會了。而且古人罵人不帶髒字,一句話能把你批評的一無是處。翻開歷史的篇章,搜尋一下罵人不帶髒字的句子,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這兩句——「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