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明理篇之太極拳的勢

2020-08-25 山海太極園丁

太極拳原來也叫十三勢,是由掤捋擠按採列肘靠八法與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五個步法合起來稱為十三勢。

十三勢,不是十三個拳式子。勢的釋義中,有一項解作「一切事物力量表示出來的趨向」。通常可以表示靜態的或穩定的恆行進(動態)的事物的演變趨向。我覺得這個定義比較適合太極拳中關於勢的解釋。這個定義中包含兩點內容。一是動態的和靜態的事物都具有能量,二是演變趨向。靜態的事物由靜到動是是勢,動態的事物此刻在這個地方,下一刻將會到那個地方,也是勢。將要從山坡上滾落的巨石,具有能量具有勢;引而未發的弓箭,壓縮的彈簧具有勢,高速行駛的汽車對汽車前方的人具有勢……勢越大,對人的威脅越大。有一些常見的術語,比如勢不可擋因勢利導不可逆勢而為等等,裡面有許多的人生智慧。

平日打拳練功,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就是積累勢的能量。師父說練功如攢錢,誰練誰受益。久之,身上氣勢宏大,氣勢一旦顯現,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和人搭手時,對方先合上,已經起了勢,這個時候就不要頂了,應當吸化或是順勢而為轉變對方的勢,如搬道岔。對方衝撞過來要閃開正中定橫中。搭手的過程,就是我借對方的勢,蓄我的勢,然後破壞對方的勢的過程,這就是太極。如果不這樣做,和人硬頂,費力傷身,效果還不好。

拳論中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靜之機,說的是初速度為0,暫時靜止,但是已經有了動的意思。這不就是說的勢嗎?勢之動,莫非心動,念動。念動勢成,故太極以心意為基礎,神為統帥,謂之神拳。

相關焦點

  • 太極拳與太極十三勢
    第八節 太極拳與太極十三勢         凡是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有八法十三勢。太極拳是拳術名稱,十三勢才是拳術的核心內容。八法十三勢概括和體現了太極陰陽學說的變化哲理。所以,太極拳又叫十三勢。    太極十三勢的十三個字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勢分別與太極陰陽易變之理相對應。前八個字屬八卦,後五個字屬五行。八卦五行體現了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時空特性,並分別與人體臟腑、經絡和竅位相對應。八卦又有四正與四隅之分。
  • 太極明理篇之太極拳的呼吸
    太極拳的呼吸有三種:肺呼吸、丹田呼吸、拳勢(體)呼吸。太極拳初學者,一提呼吸,自然而然的就想到肺呼吸。行拳時,肢體動作合,則肺部吸,肢體動作開,則肺部呼。筆者在高中時期曾自學太極拳,動作開合配合肺部呼吸。當時感覺也很好,習練日久,卻坐了病。一旦打拳就像得了哮喘一樣,無奈只好放下太極。拜師後,我曾就這個問題請教師傅。師傅要我忘記呼吸,一切純任自然。以後打拳就沒有再犯哮喘。
  • 太極拳與太極
    太極拳與太極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 太極拳「教科書級的」拳架修煉大全:少陰老陰少陽老陽太極十三勢
    太極拳的拳架練習,是一層理一種架,是馬虎不得滴。本文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脫眼光,為太極拳的修煉程序,羅列出「教科書級的」拳架大全,目次如下:少陰架,老陰架,少陽架,老陽架,太極十三勢流水架,無極太極抖顫架——六部內功太極拳拳架。
  •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06年莫海益結識了啟蒙老師張來,隨其學習陳氏太極拳大架,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啟蒙之旅。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 太極十三勢揭秘——從心意十三槍到太極十三勢
    ,目下太極拳套路林林總總,而太極拳的本原卻僅有十三勢那麼簡潔,所以練習太極者無不欲知十三勢之本原。太極十三勢其實是對太極拳勁力的一種規律總結,把千變萬化的拳勢劃歸為十三個勁力。太極十三勢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心意十三槍為:撐、掤、蓋、扎、合、攔、支、秀、前、後、左、右、中定。馬雷石先生曾得一位太極拳高隱指點,授予了太極十三勢的勁法竅要,高隱在少年時代得自於一位遊方道人,道人不知名姓。
  • 「太極」之義的流衍與太極拳的關係/劉高升
    清初易學大家胡煦的太極本體論就包含有兩方面內涵——太極之本體義和太極之發用義:本體義的太極是太極為萬物之所由以生;發用流行之太極是陰陽動靜和作為在人之太極的人性。人身之太極是天道本體的發用流行。太極拳之「理」根於太極,之「論」則本於《太極圖說》。
  • 武當太極拳二十八勢之第五勢:正單鞭,裡頭還有實戰擒拿法
    鑑於廣大武當太極拳愛好者們誠摯的學習心願,從本周開始,太極宮將陸續推出武當太極拳口令+視頻指導動作專題,每周一到兩勢,此專題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太極基礎的養生愛好者們在細節處規範武當太極拳動作,從而真正達到健康養生的效果。
  • 太極資源,形與勢
    招式是太極拳看得見的外在肢體動作,如野馬分鬃,白鶴亮翅,丹田合開等。而招勢是太極的內在動力,是看不見的內力運動,武學界人們習慣稱之為氣。人體的內在能量是一種無形的氣,在身體中自由地流動,聚散,從四肢流向丹田,這是合,再從丹田流向四肢,這是開。所以太極拳實際上只有兩勢,開勢和合勢。
  • 心性太極降龍伏虎拳(29勢)
    也有人由於工作忙碌,對學練太極拳比較挑剔,想學太極拳,然而,簡化太極拳失之簡單,中華文化的味道淡了一些;傳統太極拳難度大了些,學起來,耗時費力,一時半時學不會。心性太極拳,從結構上來劃分,可稱之為太極拳功道,從學問體系稱之為心性太極學——太極心學;從修學之路來論之,則可簡稱心學太極。
  • 吳式太極拳各式技擊分析——「起勢」
    練習太極拳有體有用,即所謂「盤架子和推手」。盤架子與推手本屬一體,若分而言之,則系一體分為兩個部分,它不僅能夠起到強身之作用,而且它的每一招式都有其技擊之作用。合而言之,「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要求在練習太極拳架子時,必須處處設想與敵打手,在無人處似若有人,而使精神貫注於所運用的拳架中總結出來的各種招法的技擊作用和動作的用勁。
  • 練了這麼多年的太極拳,卻始終不明白太極拳的這些「勢」?
    太極拳中的動作、招法等均以「勢」命名,如拳勢等,人們也常講「以勢取勝」。到底何為「勢」?詞典的解釋為「一切事物力量表現出來的趨勢」。由此可見,「勢」是一個廣義範疇。文中將太極拳中的「勢」歸納為三種,即氣勢、形勢和虛勢,並討論了「勢」的四字用法,即「知、造、借、避」。
  • 傳武擒拿手,抓經拿脈閉穴要小心,見武當太極拳28勢第11勢
    (左手腕向左翻轉,右手腕向右翻轉)翻轉作扣拿之勢。重心移至左腿,右腿虛立於左腳後,右腳尖點地,右膝頂住左腿彎,身體左轉(面北),目視前方(東),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右側擒拿之勢。28勢第七勢:「白鶴亮翅」,最耳熟能詳的仙家太極動作◎武當太極28勢第六勢:提手上勢,該動作中有腿法、貼身法和摔法
  • 太極十三勢詳解
    四隅從此演出來,十三勢架永無已。原 文掤 擠按世間稀,十個藝人十不知。若能轉靈並堅硬,沾連粘隨俱無疑。採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費心思。果能沾連粘隨意,得其寰中不支離。太極拳追溯源歌昔日軒轅到常山,忽遇蛇鵲鬥坡前;鵲啄蛇頭蛇尾應,鵲啄蛇尾頭相連;鵲啄蛇腰首尾動,皇帝一見非偶然;因見二物頻相頭,始此流傳太極拳。
  • 太極拳的創始人真的是「太極張三丰」嗎?
    作為老少鹹宜、流傳範圍極廣,至今已衍生出眾多流派的太極拳,可說是中國最為家喻戶曉的拳種之一。受到文學創作與影視作品影響,仍有許多人認為太極拳起源自武當道士張三丰(1247—?),甚至有「天下太極出武當」、 「太極張三丰」等傳聞,而後學界共產生五種不同說法:唐代許宣平、宋代張三峰、明代張三丰、明末陳王廷,以及清代王宗嶽等起源。
  • 非物質文化遺產武當太極28勢起勢:正式行功走架階段,如何做到正確...
    鑑於廣大武當太極拳愛好者們誠摯的學習心願,從本周開始,太極宮將陸續推出武當太極拳口令+視頻指導動作專題,每周一到兩勢,此專題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太極基礎的養生愛好者們在細節處規範武當太極拳動作
  • 太極拳的「起勢」看似很簡單其實是最不好練的,對照下你練對沒
    「起勢」是太極拳的基礎動作,卻也是太極拳的靈魂招式。「起勢」看似很簡單,但很多人即便練了多年拳可能還是沒有練到位。這裡以傳統楊氏太極拳為例,說說「起勢」為什麼那麼重要。首先,說「太極者,無極而生」,便是從「起勢」開始。
  • 不可不看的「太極拳技擊解密之四」《陳式羅架太極拳散手技藝》
    作者:王 駿探幽雖師古 縱橫有新意羅永平先生,著名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中國溫縣太極拳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南京太極拳文化研究會會長、南京樂友太極拳俱樂部主任、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傑出傳承人。始終秉承「以太極文化薰陶人,以太極技藝折服人」的理念,強調太極拳的實戰效能,經過不斷自身修習和長期教學傳人,總結和確立了「梢節領勁,主宰於腰,跌空合出」的功法密鑰,總結、提煉並創編出系統學練太極拳功法、技法,逐步形成了有別於其它太極拳風格的「羅架」以及獨特的技法招術,人稱「陳式羅架太極拳」。
  • 太極十三勢的理解和練法
    點擊「太極健身匯」關注我☀ 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臺太極十三勢
  • 董家太極功「太極拳架套路81勢」圖文對照及基本功視頻
    董家太極拳架以楊澄甫所傳楊式傳統太極拳勢位主體,在具體動作上與其他楊式支脈基本相同,在練法與風格上有董家獨特之處。在董英傑《太極拳釋義》中,對此套路有詳細解說,具體包括動作名稱、練習方法、運勁特點、注意事項、功能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