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鍾村勝石河旁,
溫暖陽光下,
一面巨幅格言牆矗立著,
勤勞螞蟻雕像傳遞人文力量,
如畫景觀引了過往街坊們駐足休憩;
河湧裡,
美人蕉開得正豔,
魚兒遊得正歡,
引水小瀑布傳出譁譁聲響……
湧水清澈、岸上秀美,一河兩岸猶如一座城市客廳小公園,成為街坊家門口的風景廊道,悄然融入到鍾村市民生活之中。
然而人們很難想像,3年前的勝石河還是一條汙水橫流、垃圾遍布的黑臭河湧,市民唯恐避之不及。僅僅用了3年時間,番禺區鍾村街就以有力行動推動勝石河的實現華麗轉身。
勝石河的變化,是廣州番禺鍾村街黑臭河湧治理的一個縮影。鍾村街共有5條河湧被列為黑臭河湧。2017年以來,鍾村街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治水工作部署,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謀劃、凝聚力量,從組織領導、機制建設、綜合治理等方面著手,採取強有力措施,促使黑臭河湧告別黑臭。在此基礎上深化一河兩岸提升,將河湧打造成為城市公園,一條條河湧廊道「繡」出最美鍾村,為市民打造城市美好生活新空間。
記者探訪
一河兩岸變身城市文化公園
興業大道西,車輛川流不息,彰顯著城市蓬勃活力。鍾村街詵敦河的一段與這條繁忙道路並肩而行,河畔風景仿佛瞬間將人帶入嫻靜生活,嶺南亭廊、烽火臺沿河岸分布,水池景觀帶透著蔚藍。
「河湧水環境治理好了之後,我們把湧邊打造為鍾村文化公園。」鍾村街河長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天氣暖和,小朋友們特別喜歡來這裡。」李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就住在附近的勝石村,過去詵敦河黑臭,經過都是繞著走,如今這裡成為周邊最聚人氣的地方。
在鍾村街,多條河湧變身成為城市公園。勝石河旁,街道拆除湧旁價值近億元的政府物業,改建為口袋公園,以格言牆、勤勞螞蟻的雕像等元素展現鍾村人民樸實勤勞的形象,成為「網紅打卡點」。休閒座椅上,一位媽媽廖小姐指著雕塑給孩子講著「小螞蟻」的故事,在廖小姐眼中,河湧岸邊的雕塑、牆體彩繪,都是教育孩子的繪本好題材。
在詵敦河與勝石河交界的親水公園,一座木製觀景臺頗為吸睛,登臺可以俯看河灣景色,臺下則是休閒座椅,供遊人休息。沿著河岸,青青草坪一路鋪展,鮮豔的時花點綴其中,格外美麗。
在勝石河親水碧道,新鋪的柏油馬路上,孩童嬉戲。在碧道旁,記者看到一處農耕文化小景,展示著水車、風箱、曲轅犁等農耕工具,「與河湧水鄉一樣,農耕工具也承載著一個區域的文化根脈。鍾村街也曾是一片農田,城市化讓人們『洗腳上田』。河湧旁展示這些老物件,是為了更好地讓我們的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工作人員說。
治水「六部曲」
為黑臭河湧引來源頭活水
在一座座城市河湧公園現身之前,鍾村街經歷了一場黑臭水體治理的硬仗,經過3年努力,最終才將黑臭河湧變成如今的的花香河道。可以說,是鍾村治水人用自己辛勤汗水重塑著番禺嶺南水鄉的良好生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那麼,鍾村是如何打贏黑臭水體治理這場硬仗的呢?
鍾村街地處番禺區西北部,面積2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近25萬人。轄區有11條河湧及1個湖,其中舊詵敦河、詵敦河、勝石河、謝石環山河、鍾屏環山河被列為黑臭河湧,由於這5條河湧均為斷頭湧,沒有源頭活水,水體長期無法流動,加上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亂排亂放,居民垃圾亂扔亂倒,導致河床淤泥堆積、水體嚴重發黑髮臭,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在這場治水硬仗中,鍾村街通過「控源、拆違、截汙、清淤、補水、管養」多項措施綜合施策,全力改善河湧水質。
在源頭治理方面,2019年鍾村街打擊「散亂汙」場所1364間和典型排水戶322家,以鐵腕手段關停日屠宰量近兩萬隻家禽的謝村「三鳥」市場屠宰項目,減少河湧汙染量;建設沿河視頻監控平臺,實時監控河湧偷排偷倒、河岸及設施安全等情況。在河道拆違方面,拆除河道違法建設,全線貫通巡河通道,已累計拆除2.3萬平方米。在截汙清源方面,投入約1.8億元,對轄內雨汙管網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已新建截汙管道長19公裡,有效阻截汙水流入河湧。
2020年,在番禺區水務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大兵團作戰」工程,分別對鍾村街舊詵敦河天匯截汙閘、詵敦河流域的商貿城截汙閘等進行合流渠箱清汙分流工程,率先打開舊詵敦河截汙閘、天匯截汙閘,從而讓合流渠箱上遊片區實現雨汙分流的目標。
如何為斷頭湧引來源頭活水呢?鍾村街因地制宜制定5條黑臭水體的「一河一策」,為河湧接入源頭活水。其中,舊詵敦河在2018年初經過截汙後,上遊是截汙閘內的暗渠,是一條典型的斷頭湧。街總河長黨工委書記盯著痛點不放,多次組織街級河長、河長辦、治水辦現場排查,揪井蓋、查暗渠、封排汙口、連接河道,成功從金山湖引入湖水流到河湧。舊詵敦河截汙閘成為番禺區首個率先打開的截汙閘。
同時,對謝石環山河補水進行升級改造工程,升級改造石壁小學附近原有補水工程的泵站,在河湧增設二級提升泵站,將乾淨水源分別輸送到謝石環山河、舊詵敦河、詵敦河、勝石河的上遊。此外,鍾屏環山河從祈福淨水廠引入水源,解決了水體的流動性問題。通過有效調水補水,鍾村街5條斷頭湧都有了源頭活水,破解水體治理中的關鍵難題。
解碼鍾村經驗
黨建引領,激發治水動力
番禺依江傍海、河網密布,自古是嶺南水鄉。2016年5月,廣州市下達全市152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其中番禺區黑臭水體有50條。經過幾年的艱苦治水,番禺區已實現了50條黑臭河湧全部消除黑臭的任務。
在番禺治水「街鎮隊伍」中,鍾村街以實幹和創新走在前列,創新性探索出盤活河湧源頭活水、實施淺表性雨汙分流、組建排水單元攻堅「尖刀班」、打造碧道標杆等等先進做法,形成了番禺治水的鐘村經驗。
鍾村街堅持黨建引領,街黨工委、街道辦高度重視河湧治理工作,從治理河湧伊始,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正副組長的治水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鍾村街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設河湧管理組、控源查處組等10個小組,在街河長辦的統籌協調下,各組各司其職發揮各自職能。
同時,鍾村街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在水利、城建、環保、城管、環衛等部門挖掘有責任心、有能力的黨員骨幹,組建河湧常態化管理三個工作組,負責維護管理、查控汙染、河湧保潔工作,狠抓截汙控源、溯源整治、河道保潔、做到河湧治理節節相扣、環環相連,穩步推進治水工作。此外,整合各基層黨組織、共青團、工會、婦聯、志願者和廣大熱心群眾力量,成立了5支愛河護河志願服務隊,全面助力河湧治理。
強化職責,是鍾村治水經驗之一。在治水力量中,任何一個參與者都有明晰的責任。在記者走訪河湧時,發現河邊除了豎著河長公示牌,還有一塊「水面及兩岸保潔責任單位牌」,牌上寫著每一位河湧保潔員的名字、工作區域,讓人一目了然。鍾村街組建的近80人的河湧保潔隊伍,成為守護河湧乾淨整潔的重要力量。
鍾村街還善於藉助科技手段,採取「網際網路+河長制」管理方式,實行「電子化巡河」,提高巡河率,實行河湧動態監管。此外,健全「河長制」聯動網絡,加強溝通協調,對在巡河過程中發現的河道保潔不到位、汙水直排等問題,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責任單位現場處理問題,確保治水協同高效。截至目前,鍾村各級河長巡河總次數8555次,發現問題526個,解決問題526個,整治率100%,大家齊心努力,讓河湧保持清澈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