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廣州鍾村治水:河湧公園「繡」出最美鍾村!

2021-03-04 番禺水務融媒

在鍾村勝石河旁,

溫暖陽光下,

一面巨幅格言牆矗立著,

勤勞螞蟻雕像傳遞人文力量,

如畫景觀引了過往街坊們駐足休憩;

河湧裡,

美人蕉開得正豔,

魚兒遊得正歡,

引水小瀑布傳出譁譁聲響……

湧水清澈、岸上秀美,一河兩岸猶如一座城市客廳小公園,成為街坊家門口的風景廊道,悄然融入到鍾村市民生活之中。

然而人們很難想像,3年前的勝石河還是一條汙水橫流、垃圾遍布的黑臭河湧,市民唯恐避之不及。僅僅用了3年時間,番禺區鍾村街就以有力行動推動勝石河的實現華麗轉身。

勝石河的變化,是廣州番禺鍾村街黑臭河湧治理的一個縮影。鍾村街共有5條河湧被列為黑臭河湧。2017年以來,鍾村街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治水工作部署,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謀劃、凝聚力量,從組織領導、機制建設、綜合治理等方面著手,採取強有力措施,促使黑臭河湧告別黑臭。在此基礎上深化一河兩岸提升,將河湧打造成為城市公園,一條條河湧廊道「繡」出最美鍾村,為市民打造城市美好生活新空間。

記者探訪

一河兩岸變身城市文化公園

興業大道西,車輛川流不息,彰顯著城市蓬勃活力。鍾村街詵敦河的一段與這條繁忙道路並肩而行,河畔風景仿佛瞬間將人帶入嫻靜生活,嶺南亭廊、烽火臺沿河岸分布,水池景觀帶透著蔚藍。

「河湧水環境治理好了之後,我們把湧邊打造為鍾村文化公園。」鍾村街河長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天氣暖和,小朋友們特別喜歡來這裡。」李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就住在附近的勝石村,過去詵敦河黑臭,經過都是繞著走,如今這裡成為周邊最聚人氣的地方。

在鍾村街,多條河湧變身成為城市公園。勝石河旁,街道拆除湧旁價值近億元的政府物業,改建為口袋公園,以格言牆、勤勞螞蟻的雕像等元素展現鍾村人民樸實勤勞的形象,成為「網紅打卡點」。休閒座椅上,一位媽媽廖小姐指著雕塑給孩子講著「小螞蟻」的故事,在廖小姐眼中,河湧岸邊的雕塑、牆體彩繪,都是教育孩子的繪本好題材。

在詵敦河與勝石河交界的親水公園,一座木製觀景臺頗為吸睛,登臺可以俯看河灣景色,臺下則是休閒座椅,供遊人休息。沿著河岸,青青草坪一路鋪展,鮮豔的時花點綴其中,格外美麗。

在勝石河親水碧道,新鋪的柏油馬路上,孩童嬉戲。在碧道旁,記者看到一處農耕文化小景,展示著水車、風箱、曲轅犁等農耕工具,「與河湧水鄉一樣,農耕工具也承載著一個區域的文化根脈。鍾村街也曾是一片農田,城市化讓人們『洗腳上田』。河湧旁展示這些老物件,是為了更好地讓我們的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工作人員說。

治水「六部曲」

為黑臭河湧引來源頭活水

在一座座城市河湧公園現身之前,鍾村街經歷了一場黑臭水體治理的硬仗,經過3年努力,最終才將黑臭河湧變成如今的的花香河道。可以說,是鍾村治水人用自己辛勤汗水重塑著番禺嶺南水鄉的良好生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那麼,鍾村是如何打贏黑臭水體治理這場硬仗的呢?

鍾村街地處番禺區西北部,面積2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近25萬人。轄區有11條河湧及1個湖,其中舊詵敦河、詵敦河、勝石河、謝石環山河、鍾屏環山河被列為黑臭河湧,由於這5條河湧均為斷頭湧,沒有源頭活水,水體長期無法流動,加上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亂排亂放,居民垃圾亂扔亂倒,導致河床淤泥堆積、水體嚴重發黑髮臭,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在這場治水硬仗中,鍾村街通過「控源、拆違、截汙、清淤、補水、管養」多項措施綜合施策,全力改善河湧水質。

在源頭治理方面,2019年鍾村街打擊「散亂汙」場所1364間和典型排水戶322家,以鐵腕手段關停日屠宰量近兩萬隻家禽的謝村「三鳥」市場屠宰項目,減少河湧汙染量;建設沿河視頻監控平臺,實時監控河湧偷排偷倒、河岸及設施安全等情況。在河道拆違方面,拆除河道違法建設,全線貫通巡河通道,已累計拆除2.3萬平方米。在截汙清源方面,投入約1.8億元,對轄內雨汙管網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已新建截汙管道長19公裡,有效阻截汙水流入河湧。

2020年,在番禺區水務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大兵團作戰」工程,分別對鍾村街舊詵敦河天匯截汙閘、詵敦河流域的商貿城截汙閘等進行合流渠箱清汙分流工程,率先打開舊詵敦河截汙閘、天匯截汙閘,從而讓合流渠箱上遊片區實現雨汙分流的目標。

如何為斷頭湧引來源頭活水呢?鍾村街因地制宜制定5條黑臭水體的「一河一策」,為河湧接入源頭活水。其中,舊詵敦河在2018年初經過截汙後,上遊是截汙閘內的暗渠,是一條典型的斷頭湧。街總河長黨工委書記盯著痛點不放,多次組織街級河長、河長辦、治水辦現場排查,揪井蓋、查暗渠、封排汙口、連接河道,成功從金山湖引入湖水流到河湧。舊詵敦河截汙閘成為番禺區首個率先打開的截汙閘。 

同時,對謝石環山河補水進行升級改造工程,升級改造石壁小學附近原有補水工程的泵站,在河湧增設二級提升泵站,將乾淨水源分別輸送到謝石環山河、舊詵敦河、詵敦河、勝石河的上遊。此外,鍾屏環山河從祈福淨水廠引入水源,解決了水體的流動性問題。通過有效調水補水,鍾村街5條斷頭湧都有了源頭活水,破解水體治理中的關鍵難題。

解碼鍾村經驗

黨建引領,激發治水動力

番禺依江傍海、河網密布,自古是嶺南水鄉。2016年5月,廣州市下達全市152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其中番禺區黑臭水體有50條。經過幾年的艱苦治水,番禺區已實現了50條黑臭河湧全部消除黑臭的任務。

在番禺治水「街鎮隊伍」中,鍾村街以實幹和創新走在前列,創新性探索出盤活河湧源頭活水、實施淺表性雨汙分流、組建排水單元攻堅「尖刀班」、打造碧道標杆等等先進做法,形成了番禺治水的鐘村經驗。

鍾村街堅持黨建引領,街黨工委、街道辦高度重視河湧治理工作,從治理河湧伊始,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正副組長的治水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鍾村街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設河湧管理組、控源查處組等10個小組,在街河長辦的統籌協調下,各組各司其職發揮各自職能。

同時,鍾村街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在水利、城建、環保、城管、環衛等部門挖掘有責任心、有能力的黨員骨幹,組建河湧常態化管理三個工作組,負責維護管理、查控汙染、河湧保潔工作,狠抓截汙控源、溯源整治、河道保潔、做到河湧治理節節相扣、環環相連,穩步推進治水工作。此外,整合各基層黨組織、共青團、工會、婦聯、志願者和廣大熱心群眾力量,成立了5支愛河護河志願服務隊,全面助力河湧治理。

強化職責,是鍾村治水經驗之一。在治水力量中,任何一個參與者都有明晰的責任。在記者走訪河湧時,發現河邊除了豎著河長公示牌,還有一塊「水面及兩岸保潔責任單位牌」,牌上寫著每一位河湧保潔員的名字、工作區域,讓人一目了然。鍾村街組建的近80人的河湧保潔隊伍,成為守護河湧乾淨整潔的重要力量。

鍾村街還善於藉助科技手段,採取「網際網路+河長制」管理方式,實行「電子化巡河」,提高巡河率,實行河湧動態監管。此外,健全「河長制」聯動網絡,加強溝通協調,對在巡河過程中發現的河道保潔不到位、汙水直排等問題,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責任單位現場處理問題,確保治水協同高效。截至目前,鍾村各級河長巡河總次數8555次,發現問題526個,解決問題526個,整治率100%,大家齊心努力,讓河湧保持清澈秀美。

相關焦點

  • 魚在水中遊人在岸上走 千裡碧道縫合最美廣州
    再用五年 繪就「千裡長卷,最美廣州」碧道畫卷高質量規劃建設萬裡碧道是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廣東萬裡碧道是以水為紐帶,以江河湖庫及河口海岸帶為載體,統籌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閒功能建立的複合型廊道,通過系統思維共建共治共享,優化廊道的生態、生活、生產空間格局,形成碧水暢流、江河安瀾的行洪通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廊道
  • 廣州「獨具特色」的河湧,小橋流水,古老大屋,尋找老廣州韻味
    廣州是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有珠江新城的珠光璀璨,廣州塔的燈火輝明。但在這現代化之下,廣州也有另外的一面。有許多人們除了喜歡廣州的現代化,也喜歡廣州的「老廣味」。並且這些擁有悠久歷史的地方,也被不斷地優化完善,將更美好的「老廣州」面貌呈現給大家。
  • 到文化公園,賞廣州「最美河湖」
    150張廣州「最美河湖」主題優秀攝影作品。「尋找最美河湖主題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在廣州文化公園展出 梁懌韜 攝據悉,本次展覽作品均遴選於10月啟動的「尋找最美河湖」主題攝影比賽活動。截至11月15日,該活動參賽作者共492人,參賽作品共5087張。
  • 再造6條河湧碧道!總長10.6km,覆蓋多條河湧!黃埔未來的碧灣古港長...
    上矩形近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碧灣古港碧道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招標公告》。我區將在南海神廟周邊6條河湧建設都市型碧道,並將其打造成為黃埔特色鮮明的碧道工程,為市民提供休閒好去處。下矩形碧灣古港碧道建設工程 將推進治水、治城、治產相結合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打造出一條海絲文脈探索徑若干個水鄉生活新場景為街坊提供健身、休閒、遊憩的濱水場所海絲文脈探索徑通過新建或串聯已建碧道,整合沿線河湧慢行空間及道路,形成1條主線加16條支線,長約18.5km
  • 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這條今年夏天落成投入使用的碧道,位於海珠區閱江路琶洲會展中心對出的珠江岸線上。該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既方便市民遊客賞水,也方便大家慢跑漫步騎行。記者12月24日下午在現場看到,不少市民遊客在閱江路碧道賞江景。
  • 龍舟上的愛水者、護水平臺的搭建者——記全國「十大最美河湖衛士...
    由國家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三部門聯合開展的「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結果近日正式公布,經過公眾投票、專家投票和三部門聯合審定,在全國共尋找出65名「最美河湖衛士」。
  • 廣州黃埔:「河小青」守護河湧長制久清
    「河小青」守護河湧長制久清。自組建「河小青」隊伍以來,志願者人數累計近600人次,營造出了全社會參與河長制工作的濃厚氛圍。   「全面推行河長制,使得河湧長制久清,需要廣泛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河小青』志願者就是河長制工作的小助手和監督員。」黃埔區河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   據介紹,自河長制實施以來,黃埔區共設置三級河長120多名,同時還動員了企業河長、民間河長,確保每條河湖都有人管。
  • 黃埔:從黑臭河湧到示範河湧,離不開這群青年志願者的默默守護
    這群熱心公益、用行動呵護河湧的黃埔青年志願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河小青」。 黃埔青年志願者「河小青」是參與保護黃埔區河(湖)行動、助力區河長制辦公室開展巡河護河志願服務的廣大青年志願者總稱,由共青團黃埔區委、黃埔區河長制辦公室聯合黃埔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招募而成。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也是中山近年來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1、溼地公園水質好環境好 引來珍稀鳥類「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是廣東省唯一的鹹淡水域溼地公園。」據他介紹,目前溼地公園的水生態系統修復情況理想,水中的浮遊生物種類增加迅速,「進水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可以說,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是水環境的一張生態試紙。」目前,中山已建成開放各類溼地公園16個,面積415公頃。
  • 2017端午節廣州楊箕村龍舟賽什麼時候開始?
    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個村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一些龍舟傳統習俗已相應作出簡化和改變。》》廣州楊箕村2017端午節龍舟賽時間、地點及最佳觀賞點一覽  藏龍  龍舟藏身村外河湧  今年,海珠區莊頭村只從北降湧起出一條龍舟。
  • 南方日報:由兩則河湧故態復萌的消息而思
    昨天在本埠媒體上又看到一則消息,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的黃埔古港河湧汙染嚴重。廣州亞運會的時候,河湧被治理清了,後來因為附近餐館較多,直接把汙水排到河湧,所以漸漸地又不行了。同類的壞消息近來很多,一如當年宣布治理成效時的好消息一樣多。那個時候的電視新聞,大抵都有記者在河湧邊上進行現場報導:花兒爭豔,蝶蜂飛舞,附近的居民樂了,云云。
  • 2020廣州番禺區有哪些碧道可以玩?
    七盞燈和南湖水庫碧道  「碧道+生態公園」。位於大夫山森林公園內的七盞燈和南湖水庫碧道,高起點高標準完成碧道示範建設,為遊客提供濱水道、緩跑道、騎行道和遊憩帶等多功能濱水空間,大大地豐富了遊玩體驗。  丹山河碧道  「碧道+運動」。
  • 東莞市加快推進東引運河流域河湧整治,助力國考斷面穩定達標
    正是這座分散式汙水處理站將附近片區管網的汙水收集處理,解決了汙水直排劉周渠支渠二的問題,同時尾水作為生態補水進入劉周渠支渠二,大大改善了整個劉周渠的水體環境。厭氧池、好氧池、MBR處理膜,記者看到,佔地600多平方米的分散式汙水處理站,儼然是一座小型的汙水處理廠。在監控室裡,進水和出水指標實時顯示在6臺儀器的屏幕上。
  • 廣州城市更新:讓碧水成為城市名片
    這場以「水」為主題的開幕式,別出心裁地選擇在江心小島海心沙進行。廣東民謠《落雨大》的奏響,以《大地之水》、《海洋之舟》命名的節目,以及「綠色一分鐘」呼籲全體市民向陽臺植物澆水的環節,還有龍舟運動員吳國聰以踏水方式將聖火從江心傳遞進島的場面,均讓清澈的水成為廣州向世界宣傳的名片。開幕式的背後,是廣州艱辛的治水史。
  • 跨越15條河湧,南沙靈新大道要擴建啦
    靈新大道跨越三湧至十七湧共15條河湧,是前往南沙溼地公園、百萬葵園、南沙水鳥世界,以及去十九湧吃海鮮的必經之路。但現狀只有雙向2車道,存在較多的交通安全隱患,急需改造提升。根據計劃,靈新大道將拓寬成雙向6車道~8車道,設計行車速度60公裡/小時,預計2020年7月開工,2023年7月建成。
  • 官宣:南海映月湖公園二期聯通平洲水道!24萬㎡的大公園來了!
    水是生命之源,縱橫交錯的水網滋養著映月湖板塊的發展。2015年,位於桂城街道辦附近的映月湖公園落成開放。該公園由小島、棧道、拱橋、亭臺組成,公園內綠樹成蔭、草木蔥蘢。一期公園面積約13萬㎡,水域面積約4.3萬㎡,成為平洲片區最大的城市公園。
  • 直播預告 | 12強舞者決戰鍾村「舞林之巔」!鍾村街第五屆廣場舞決賽明天下午打響!
    舞出活力,舞出文明!鍾村街第五屆廣場舞大賽決賽,來啦!廣場舞以其時尚動感的形式,成為農村和城市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為鍾村街坊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熱鬧的風景線。除了精彩的舞臺獻藝,鍾村街還將在廣州市融媒開放服務平臺—新花城客戶端上,開設直播,屆時全網街坊皆可同步觀看,欣賞這些舞者的精彩表演,為她們打打氣、加加油喲!
  • 一針一線繡出萬千風華,一大批蘇繡精品廣州展出
    大洋網訊 近日,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主辦,上海獨繡風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獨繡風華——蘇繡作品展」在廣州天泰美術館開幕。在中國,刺繡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形成了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四大名繡。
  • 鬥門濱水經濟煥發新活力
    「在黑臭水體整治和問題河湧治理方面,鬥門區為珠海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貢獻了鬥門力量。」鬥門區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說。「現在聞不到臭味了,水裡有了魚蝦蟹。」在井岸鎮新青正湧的中下遊,保潔員關鳳娣搖著小船清理河湧中的青苔。
  • 「廣州最美村莊」進入終評
    近日,在2020年廣州「最美村莊」評選活動實地調研環節,來自各領域的專家評委分兩組,歷時兩天走訪入圍村莊。在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介紹下,對各村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規劃配套、文化傳承、鄉風文明等方面進行了調研。通過兩天的實地考察,考察組基本掌握了各村申報「廣州最美村莊」的相關情況,為最終的評選採集了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