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2021-02-07 金羊網

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梁喻  2020-12-24

廣州將以提升保持水質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兩項工作為抓手,持續將清澈的水打造成廣州名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趙雪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12月24日,記者從廣州全市治水工作集體採訪獲悉,截至2020年底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碧道網絡不僅覆蓋市區珠江河道兩段,還延伸至河湧近源頭的位置。有的地方儘管不是碧道範圍,也因有效的治水手段變身「賞水點」。據悉,廣州將以提升保持水質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兩項工作為抓手,持續將清澈的水打造成廣州名片。

位於琶洲地區的閱江路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

今年廣州新增多處「賞水點」,覆蓋大江大河小湧

位於琶洲地區的閱江路碧道,是目前廣州功能最齊全的碧道。這條今年夏天落成投入使用的碧道,位於海珠區閱江路琶洲會展中心對出的珠江岸線上。該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既方便市民遊客賞水,也方便大家慢跑漫步騎行。記者12月24日下午在現場看到,不少市民遊客在閱江路碧道賞江景。

廣東樹木公園裡,車陂湧上遊主河道與歐陽支湧在公園範圍內交匯,清澈的河湧水改善了周邊一帶的景觀

不少人會知道車陂湧流經天河區車陂,但未必會知道它的源頭在漁沙坦附近的龍洞水庫,以及在龍洞地區還有車陂湧的支流歐陽支湧。記者12月24日在天源路與華南快速幹線交界附近的廣東樹木公園看到,車陂湧上遊主河道與歐陽支湧在公園範圍內交匯,車陂湧碧道也在今年延伸到這裡。清澈的河湧水,伴隨碧道工程重新整修的湧邊步道及綠化帶,改善了廣東樹木公園和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車陂湧上遊地帶的景觀。

廣州可以賞水的地方,遠不止513公裡碧道所築之處。位於海珠區的莊頭公園,依北降湧而建。從今年7月起,北降湧攔汙閘保持長期開啟狀態,提升了河湧水的流動性,附帶河湧兩旁綠化的提升,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對於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的學子來說,「賞水」不僅可以到校外江邊欣賞水景,無需離開校區也有水景賞。流經校內的合益圍湧,正用清澈的湧水和兩岸綠植提升校園環境。在2020年汛期導來前,位於海珠區最東端的新洲社區居民,因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的完工,收穫了一處站在堤頂可遠眺長洲島,走下堤邊有全民健身設施可用的濱水岸線。

海珠區莊頭公園裡的北降湧,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

海珠區莊頭公園裡的北降湧

截汙+防水浸,助更多臨河地帶成為「賞水點」

記者獲悉,廣州今年新增的不少「賞水點」,本身就是臨河地帶,有的原本已有一些親水設施。在多重治水措施作用下,這些以往僅有臨水位置但難言「賞水」價值的地方,今年「價值提升」。

「我們把一些新的規劃理念和更多的文化味道融入碧道建設,讓廣州碧道不僅僅只是沿江而建的道路。」參與廣州閱江路碧道和海珠溼地碧道設計工作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主創設計師鄭慶之告訴記者,閱江路碧道除了有「五道」,還有其他以前臨江設施上少見的規劃設計和城市家具。如碧道範圍採用海綿城市理念規劃設計,為了讓市民遊客通過逛閱江路碧道即可知道海珠區乃至全廣州市的歷史文化內涵,以海珠歷史文化古蹟作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長廊被布置在閱江路碧道上,提升文化味道。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

想要「有水可賞」,水質必須清澈。記者從廣州市水務部門獲悉,廣州在2019至2020年間,新(擴)建汙水處理廠18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99萬噸/日,目前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約769萬噸/日。全市汙水處理能力因硬體設施的提升而增加,針對汙水收集處理的治水手段被大量運用。廣州市天河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李淳釗12月24日介紹車陂湧上遊整治情況時,提到了車陂湧如今全流域排水單元雨汙分流實施率已達到70%,「以前河湧的水發黑髮臭,再好的臨水設施都沒人願意來。現在湧水清澈了,岸上不僅更多人來,湧內的湧水長長見魚群遊來。」番禺區小谷圍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在談到合益圍湧整治時,表示整治成果遠不止「可以賞水」,「整治工作圍繞排水單元達標工作進行,大學校園內不少雨汙管道的混接現象,被施工人員發現糾正,減少了流入河湧的汙水。」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地面建成了大型園林景觀公園

「以前不僅水髒,還有安全隱患。」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劉澤在介紹北降湧「閘常開」情況時告訴記者,由於河湧上遊雨水汙水混排,為了減少對北降湧下遊和珠江後航道的汙染,北降湧排汙閘此前只能常閉。一旦遇到暴雨便會排水不暢,導致北降湧流域的南邊、基建、莊頭等社區「水浸街」。如今經排水單元達標改造,通過排水管注入北降湧的更多是雨水,排汙閘無需為了擋汙水而常閉。「以前不要說『賞水』,有的居民可是『談水色變』。」廣州市珠江堤防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洲社區在颱風「天鴿」和「山竹」吹襲下均遭遇風暴潮而水浸。2020年汛期前落成的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提升了新洲社區的防洪能力。

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上的濱水岸線

明年廣州還將建設300公裡以上碧道,將遵循安全和水質兩大原則

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資惠宇12月24日表示,2021年廣州還將計劃完成300公裡以上的碧道建設。廣州的碧道建設,日後將遵循「安全」和「水質」兩大原則推進,作為臨水設施如果評估後發現存在涉水安全隱患,則相關水體未必會選擇建設碧道,或者要求建設管理方需對影響公共安全的地方進行整改。「如果說建好之後水質下降,也是不行的。」資惠宇表示,對於經巡檢後碧道範圍出現水質不達標的水體,廣州市水務部門也會要求相關責任方進行整改,確保市民遊客安全賞水,賞清澈的水。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廣州2025年底要建設1506公裡碧道
    未來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碧道建成,廣大市民將進一步體會到廣州城市的幸福感、獲得感。記者昨日從市河長辦獲悉,《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已經出爐(下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裡,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幹體系。今年將著力推進流溪河碧道、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6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
  • 魚在水中遊人在岸上走 千裡碧道縫合最美廣州
    當前,廣州市已建成蕉門河、東山湖、生物島、花都湖、增江、車陂湧等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廣州已建成的碧道不少是在原先綠道、遊園徑的基礎上提升、改造而來。廣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永續利用、經濟適用』正是廣州碧道特色之一。」未來,廣州規劃建成碧道2000公裡,「廣州碧道」品牌成為大灣區靚麗名片。
  • 到2035年,從化將建成468公裡碧道
    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正式印發《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其中提出至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裡;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裡的總體目標,建成通山達海碧道、廣佛高質量發展碧道、城央環島碧道、田園風光碧道等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題場景。
  • 獻上這份廣州治水成績單——打造幸福河湖永不止步
    累計建設人水和諧的美麗碧道513公裡,海珠溼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門河碧道被水利部作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典型在全國宣傳。推進社會共治,營造全民治水氛圍。  四是高標準規劃建設車陂湧碧道。以水為主線,分近、中、遠期進行規劃建設,擬由南向北分別打造水鄉文化、健康休閒、野趣科普、學院綠道等四大特色段的生態濱水公園,車陂湧南段3公裡水鄉文化段已基本建成,共享治水成果。
  • 首創「五道合一」,海珠2.6公裡閱江碧道建成開放
    項目總體以「閱江匯客·都市生活」理念,致力建設凸顯廣州特色,展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的濱水空間,西起華南大橋、東至琶洲北湧,全長2.6公裡,鋪設漫步道、慢跑道、自行車道,與珠江水道、有軌電車道形成「五道合一」;計劃新建驛站,對廣場、橋涵空間進行改造,實施綠化提升和完善配套設施設備等,總投資6752萬元。
  • 廣州市民有福了!廣州市將加速打造2000公裡城市碧道!
    圖文/當今世界如此精彩根據規劃廣州市將加速建成2000公裡碧道!綠道、碧道建設將成為廣州城市優化建設的一張名片!廣州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核心區,珠江多條河道從廣州穿城而過,包括珠江主幹流以及東江主幹流。廣州城市碧道根據《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廣州市碧道建設技術指引(試行)》和《廣州市碧道建設評估辦法(試行
  • 廣州城市更新:讓碧水成為城市名片
    2019年,黑臭水體治理被納入廣州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當中。「納入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之前,廣州已探索科學治水多年。」龔海傑稱,如大家熟知的亞運治水,工程龐大;也打造出如東濠湧、荔枝灣湧等亮點,但仍局限在清理底泥汙染物上。「相比當年,如今廣州治水更精細化、更系統和徹底。」龔海傑稱,2018年,廣州有147條黑臭水體納入國家監管平臺。
  • 以水為媒的生態光明:打造高顏值碧道 盡享都市裡的世外桃源
    與林草花木為伴,賞自然與科技的完美融合。11月4日上午,光明區舉行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暨治水主題媒體採風活動,近距離感受治水成果。近年來,光明區聚焦水環境治理,重塑河清海晏。茅洲河碧道建設項目是深圳治水綜合化、系統化建設的試點項目,將水汙染治理與河流沿岸的生產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按照「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建設理念,以茅洲河為主線,以沿線路網與現狀空間結構為基礎,統籌各種生態要素,兼顧生態、安全、文化、景觀、經濟等功能,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長廊。
  • 廣州荔灣區建設三大高標準碧道 打造嶺南水文化名片
    在《廣東萬裡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發布背景下,廣州今年率先出臺《廣州市碧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裡,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幹體系。按照「一年試點建設、三年大見成效、七年基本建成」的目標,繪就「千裡長卷,最美廣州」。一幅嶺南水文化名片也在市民的期待中慢慢展開。
  • 2021年廣州長洲島將建16公裡碧道
    近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公告,對長洲島碧道(綠道)系統一期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進行招標。項目擬建碧道總長16260米,景觀帶改造總面積32729平方米,總投資5307萬元。招標公告中的可行性報告披露,工期可在240天內結束,計劃2021年1月竣工。  在即將開建的總長16260米的碧道裡,深井社區碧道長7070米,長洲社區碧道長1920米,大吉沙碧道長7270米!
  • 2020廣州番禺區有哪些碧道可以玩?
    位於大夫山森林公園內的七盞燈和南湖水庫碧道,高起點高標準完成碧道示範建設,為遊客提供濱水道、緩跑道、騎行道和遊憩帶等多功能濱水空間,大大地豐富了遊玩體驗。  丹山河碧道  「碧道+運動」。丹山河碧道依託周邊體育館等設施,建設河湧養護專題宣傳教育長廊,打造特色濱水跑道。
  • 6.6公裡環島碧道升級
    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慢跑的陳小姐說。在這裡,全新升級的6.6公裡環島碧道成為附近上班族休閒放鬆的好去處。「會呼吸」的海綿綠地,「會循環」的生態水廊,沿途水清岸綠、鳥語花香。近日,黃埔區完成生物島碧道示範段建設,率先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全市6條重點碧道示範段建設工作的部署。
  • ​深圳茅洲河碧道: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東岸綠脈
    廣東萬裡碧道,是以水為主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兼顧生態、安全、文化、景觀、經濟等功能,通過系統思維共建共治,優化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格局,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態廊道,成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處。 據《廣東省碧道試點建設指引》,將碧道分為自然生態型、鄉村型、城鎮型、都市型4種。
  • 廣州市白雲區治水有哪些經驗?
    誰能想到,因為水質重度黑臭,這條河曾有「蘸水可作墨」的「惡名」。白鷺為什麼會飛到這裡?「因為這裡的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白雲區水務局副局長胡進民告訴記者,白鷺對生態環境非常挑剔,有著「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之稱,生態環境好了,水裡有了魚蝦,就吸引了白鷺前來栖息。石井河的水質是如何變好的呢?
  • 再造6條河湧碧道!總長10.6km,覆蓋多條河湧!黃埔未來的碧灣古港長...
    上矩形近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碧灣古港碧道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招標公告》。我區將在南海神廟周邊6條河湧建設都市型碧道,並將其打造成為黃埔特色鮮明的碧道工程,為市民提供休閒好去處。下矩形碧灣古港碧道建設工程 將推進治水、治城、治產相結合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打造出一條海絲文脈探索徑若干個水鄉生活新場景為街坊提供健身、休閒、遊憩的濱水場所海絲文脈探索徑通過新建或串聯已建碧道,整合沿線河湧慢行空間及道路,形成1條主線加16條支線,長約18.5km
  • 讓黑臭水體絕跡,廣州「3-4-5」治水路線發威
    廣州納入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兵通訊員 趙雪峰圖/採訪對象供圖進入2020年以來,廣州治水工作頻傳捷報。2月份,廣州白雲區被列入水利部河長制湖長制全國10個先進縣(區);廣州納入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狀態。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李明表示,廣州黑臭水體治理「首戰告捷」,歸功於一直以來實施的「『3-4-5』治水路線」,當前將鞏固黑臭水體的治理成效,讓河湧「長制久清」。
  • 汕頭將打造800公裡碧道 近百個景觀節點!
    4)凝民心聚僑心圍繞僑鄉文化,打造有形、有味、有魂、有根的僑鄉文化,匯聚僑心,凝聚民心,有力促進特區僑鄉融合發展,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僑鄉碧道。韓江流域(汕頭段)具備優越的「山·河·城·田·海」的自然景觀空間,同時兼備華僑文化、宗祠文化、海絲商貿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左聯名人文化、動漫創意文化、紅頭船精神、美食文化、潮劇等多元文化形式,通過充分挖掘串聯河流沿岸特色資源點,構建形成極富歷史底蘊和人文特色的文化旅遊碧道遊徑。到 2022年底,建成總長58.4公裡碧道,打造韓江流域(汕頭段)水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美麗河湖的亮麗名片。
  • 珠海將高標準打造589公裡碧道
    據了解,珠海設定了近、中、遠三個時期的碧道建設任務目標,2020年度要完成32.16公裡碧道建設;2022年年底前,高質量完成220.9公裡碧道建設;2025年要累計完成碧道建設261.8公裡,並計劃在2035年高標準打造碧道589.3公裡。
  • 長洲島環島碧道即將開工,要建國際標準半馬賽道
    距離廣州市傳統城市中心區約15000米,臨近國際金融城、廣州大學城、琶洲國際會展中心。長洲島古蹟遍地,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孫中山先生創辦的黃埔軍校使這裡成為令世人矚目的地方和廣州的旅遊勝地。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關於研究長洲島「珠江國際慢島」建設部署要求及長洲島保護性策劃方案的總體規劃,長洲島將重點打造高標準碧道系統,成為國際化旅遊品牌。
  • 解碼廣州鍾村治水:河湧公園「繡」出最美鍾村!
    僅僅用了3年時間,番禺區鍾村街就以有力行動推動勝石河的實現華麗轉身。勝石河的變化,是廣州番禺鍾村街黑臭河湧治理的一個縮影。鍾村街共有5條河湧被列為黑臭河湧。2017年以來,鍾村街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治水工作部署,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謀劃、凝聚力量,從組織領導、機制建設、綜合治理等方面著手,採取強有力措施,促使黑臭河湧告別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