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梁喻 2020-12-24
廣州將以提升保持水質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兩項工作為抓手,持續將清澈的水打造成廣州名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趙雪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12月24日,記者從廣州全市治水工作集體採訪獲悉,截至2020年底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碧道網絡不僅覆蓋市區珠江河道兩段,還延伸至河湧近源頭的位置。有的地方儘管不是碧道範圍,也因有效的治水手段變身「賞水點」。據悉,廣州將以提升保持水質和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兩項工作為抓手,持續將清澈的水打造成廣州名片。
位於琶洲地區的閱江路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
今年廣州新增多處「賞水點」,覆蓋大江大河小湧
位於琶洲地區的閱江路碧道,是目前廣州功能最齊全的碧道。這條今年夏天落成投入使用的碧道,位於海珠區閱江路琶洲會展中心對出的珠江岸線上。該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有軌電車道等「五道」於一身,既方便市民遊客賞水,也方便大家慢跑漫步騎行。記者12月24日下午在現場看到,不少市民遊客在閱江路碧道賞江景。
廣東樹木公園裡,車陂湧上遊主河道與歐陽支湧在公園範圍內交匯,清澈的河湧水改善了周邊一帶的景觀
不少人會知道車陂湧流經天河區車陂,但未必會知道它的源頭在漁沙坦附近的龍洞水庫,以及在龍洞地區還有車陂湧的支流歐陽支湧。記者12月24日在天源路與華南快速幹線交界附近的廣東樹木公園看到,車陂湧上遊主河道與歐陽支湧在公園範圍內交匯,車陂湧碧道也在今年延伸到這裡。清澈的河湧水,伴隨碧道工程重新整修的湧邊步道及綠化帶,改善了廣東樹木公園和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車陂湧上遊地帶的景觀。
廣州可以賞水的地方,遠不止513公裡碧道所築之處。位於海珠區的莊頭公園,依北降湧而建。從今年7月起,北降湧攔汙閘保持長期開啟狀態,提升了河湧水的流動性,附帶河湧兩旁綠化的提升,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對於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的學子來說,「賞水」不僅可以到校外江邊欣賞水景,無需離開校區也有水景賞。流經校內的合益圍湧,正用清澈的湧水和兩岸綠植提升校園環境。在2020年汛期導來前,位於海珠區最東端的新洲社區居民,因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的完工,收穫了一處站在堤頂可遠眺長洲島,走下堤邊有全民健身設施可用的濱水岸線。
海珠區莊頭公園裡的北降湧,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
海珠區莊頭公園裡的北降湧
截汙+防水浸,助更多臨河地帶成為「賞水點」
記者獲悉,廣州今年新增的不少「賞水點」,本身就是臨河地帶,有的原本已有一些親水設施。在多重治水措施作用下,這些以往僅有臨水位置但難言「賞水」價值的地方,今年「價值提升」。
「我們把一些新的規劃理念和更多的文化味道融入碧道建設,讓廣州碧道不僅僅只是沿江而建的道路。」參與廣州閱江路碧道和海珠溼地碧道設計工作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主創設計師鄭慶之告訴記者,閱江路碧道除了有「五道」,還有其他以前臨江設施上少見的規劃設計和城市家具。如碧道範圍採用海綿城市理念規劃設計,為了讓市民遊客通過逛閱江路碧道即可知道海珠區乃至全廣州市的歷史文化內涵,以海珠歷史文化古蹟作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長廊被布置在閱江路碧道上,提升文化味道。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
想要「有水可賞」,水質必須清澈。記者從廣州市水務部門獲悉,廣州在2019至2020年間,新(擴)建汙水處理廠18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99萬噸/日,目前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約769萬噸/日。全市汙水處理能力因硬體設施的提升而增加,針對汙水收集處理的治水手段被大量運用。廣州市天河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李淳釗12月24日介紹車陂湧上遊整治情況時,提到了車陂湧如今全流域排水單元雨汙分流實施率已達到70%,「以前河湧的水發黑髮臭,再好的臨水設施都沒人願意來。現在湧水清澈了,岸上不僅更多人來,湧內的湧水長長見魚群遊來。」番禺區小谷圍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浩霖在談到合益圍湧整治時,表示整治成果遠不止「可以賞水」,「整治工作圍繞排水單元達標工作進行,大學校園內不少雨汙管道的混接現象,被施工人員發現糾正,減少了流入河湧的汙水。」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石井淨水廠,地面建成了大型園林景觀公園
「以前不僅水髒,還有安全隱患。」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劉澤在介紹北降湧「閘常開」情況時告訴記者,由於河湧上遊雨水汙水混排,為了減少對北降湧下遊和珠江後航道的汙染,北降湧排汙閘此前只能常閉。一旦遇到暴雨便會排水不暢,導致北降湧流域的南邊、基建、莊頭等社區「水浸街」。如今經排水單元達標改造,通過排水管注入北降湧的更多是雨水,排汙閘無需為了擋汙水而常閉。「以前不要說『賞水』,有的居民可是『談水色變』。」廣州市珠江堤防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洲社區在颱風「天鴿」和「山竹」吹襲下均遭遇風暴潮而水浸。2020年汛期前落成的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提升了新洲社區的防洪能力。
珠江堤岸防護工程(黃埔湧口至海軍碼頭段)上的濱水岸線
明年廣州還將建設300公裡以上碧道,將遵循安全和水質兩大原則
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副主任資惠宇12月24日表示,2021年廣州還將計劃完成300公裡以上的碧道建設。廣州的碧道建設,日後將遵循「安全」和「水質」兩大原則推進,作為臨水設施如果評估後發現存在涉水安全隱患,則相關水體未必會選擇建設碧道,或者要求建設管理方需對影響公共安全的地方進行整改。「如果說建好之後水質下降,也是不行的。」資惠宇表示,對於經巡檢後碧道範圍出現水質不達標的水體,廣州市水務部門也會要求相關責任方進行整改,確保市民遊客安全賞水,賞清澈的水。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