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樂特替代速大肥恩拉黴素和那西肽對肉雞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和腸道...

2020-12-17 騰訊網

導言:2020「飼料禁抗」實錘落地,從「有抗」到「無抗」,如何才能有效替代飼料中的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拒絕忽悠,拿數據說話!「綠養先蹤 第4季」活動收集、整理、發布行業內一線企業的動物替抗試驗研究成果,為行業「無抗飼料」的配製提供第一手可供參考的試驗數據支持。

試驗目的:與速大肥、恩拉黴素和那西肽對照,研究普樂特對肉雞生長性能、免疫功能和腸道形態的影響

試驗單位: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替抗產品:普樂特:釀酒酵母及其活性分泌物;富利泰:枯草芽孢桿菌製劑(廣東海納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試驗設計:

將576隻AA肉雞(公雞)分為8個處理組。每個處理72隻,每個處理分6個重複,每個重複12隻AA肉仔雞。飼養周期為0-6周齡。試驗於2017年7月在中國農業大學涿州試驗基地進行。試驗採用封閉式雞舍單層籠養,每籠12隻雞。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

表1試驗設計

試驗結果:

1.普樂特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註:同列數據肩標無字母或有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

從上表可見:在初始平均體重無顯著差異(P>0.05)的情況下,經過21天的飼養,肉雞21天平均體重出現了顯著差異(P0.05);添加抗菌肽的四組(E、F、G、H組)平均體重高於A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1-21平均日增重與平均體重的趨勢一致。A組1-21天的平均日採食量最高,顯著高於其他七組(P0.05),添加抗菌肽的四組料重比無顯著差異(P>0.05)。

從上表可見:經過42天的飼養,A組(無抗生素和抗菌肽組)的平均體重最低,且顯著低於其他七組(P0.05);添加抗菌肽的四組中G組的平均日採食量最高,顯著高於E、H兩組(P0.05)。

從上表可見:1-42天的平均日增重A組最低,顯著低於其他七組(P

2.普樂特對肉雞免疫功能的影響

2.1普樂特對肉雞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在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和普樂特對肉雞的免疫器官指數未產生顯著的影響。

2.2普樂特對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率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和普樂特提高了肉雞21天的B、T淋巴細胞轉率。在第21天,D、F、H 組T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高於A、B兩組,其中H組T淋巴細胞轉化率最高,顯著高於除F組之外的其他六組。另外,C、D兩組的B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高於A、B、G組的B淋巴細胞轉化率。在第42天,各組之間的B、T淋巴細胞轉化率無顯著性差異。

2.3普樂特對腸道總sIgA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和普樂特降低了肉雞空腸中sIgA的含量。在第21天,A組肉雞空腸黏膜中sIgA的含量最高,顯著高於D、E組。另外,A組肉雞十二指腸中sIgA的含量最高,顯著B、C、G、H四組。在第42天,A組肉雞十二指腸中sIgA的含量同樣最高,顯著高於其他七組。

2.4普樂特對血清和腸道氧化還原狀態(T-AOC、GR、SOD、MDA、GSH)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和普樂特提高了肉雞十二指腸的抗氧化能力。在第21天,A組肉雞十二指腸組織中穀胱甘肽(GSH )的含量顯著低於除C組之外的其他六組,與此相對應的,A組肉雞十二指腸組織中穀胱甘肽還原酶(GR)的含量顯著高於其他七組。同時,A組十二指腸組織的總的抗氧化能力(T-AOC)最低,顯著低於除C組和F組之外的另外四組。在第42天,A組肉雞十二指腸組織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顯著低於其他七組,且另外七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和普樂特顯著降低了21天的肉雞空腸組織中MDA的含量。在42天,A組肉雞空腸組織中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最低,且顯著低於B、C、D和H組。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抗生素和普樂特顯著提高了肉雞血清的抗氧化能力。在第21天,C、D、G和H組肉雞血清中GSH 的含量顯著高於其他四組,同時,E組肉雞血清中T-SOD的含量最高,顯著高於除D組之外的其他六組。在第42天,A組和F組中GR的含量顯著高於B、D、E和H組,其中H組含量最低,顯著低於除B和D組之外的其他五組。另外,A組肉雞血清中T-AOC顯著低於飼餵添加抗菌肽的四組,對於肉雞血清中T-SOD含量,A組要顯著低於C、G和H組。

2.5普樂特對外周血抗體IgM、IgG、IgA及補體C3、C4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普樂特和抗生素有助於提高肉雞血清中抗體和補體的含量。在第21天,A組血清中IgM的含量最低,顯著低於C、D、E和G組,其中E組和G組含量最高。同時,A組肉雞血清中C3含量最低,低於除B組之外的其他六組。A、B、F和H組肉雞的血清中C4含量無顯著性差異,但都顯著性低於D、E和G組。在第42天,A組肉雞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最低,且顯著性低於添加抗菌肽的四組,添加抗生素的各組與添加抗菌肽的各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另外,A組肉雞血清中C4的含量最低,顯著性低於C、E、F和G組,且E組和G組肉雞血清中C3含量最高。

3.普樂特對肉雞腸道健康的影響

3.1普樂特對肉雞十二指腸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普樂特提高了21天肉雞的十二指腸中脂肪酶的活性,而添加抗生素未產生相同效果,其中F組肉雞十二指腸中脂肪酶活性要顯著高於A、B、C、D和E組。在第42天,A組和H組肉雞十二指腸中胰蛋白酶的活性要顯著低於除E組之外的其他五組。

3.2普樂特對肉雞腸道黏膜和食糜益微生物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在飼糧中添加普樂特和抗生素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群結構。

在第21天,A組肉雞迴腸中總需氧菌的數量要顯著高於其他七組,其中G組數量最低,顯著低於其他七組;同時,G組迴腸中大腸桿菌的數量要顯著低於其他七組,而這七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最終,在迴腸中,A組乳酸菌/總需氧菌的比值最低,顯著低於其他七組,而G組乳酸菌/總需氧菌的比值要顯著高於其他七組;對於21天迴腸中乳酸菌/大腸桿菌的壁紙G組要顯著高於其他七組,而另外七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在盲腸中,A組肉雞總需氧菌的含量要顯著高於其他七組,大腸桿菌的含量要顯著高於C、G和H組,其中C組肉雞盲腸中大腸桿菌數量最低;同時C組肉雞盲腸中乳酸菌的數量要顯著高於其他七組,而其他七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A組肉雞盲腸中乳酸菌/總需氧菌的比值要顯著低於其他七組;而C組肉雞盲腸中乳酸菌/大腸桿菌的比值要顯著高於除B組和H組之外的其他五組,其中D組比值最小。

在第42天,A組肉雞迴腸中總需氧菌的數量要顯著高於其他七組,其中G組數量最低,顯著低於其他七組;而A組肉雞迴腸中大腸桿菌的數量要顯著高於除B組之外的其他六組,其中G組數量最低,顯著低於其他七組;D組迴腸中乳酸菌的數量要顯著低於除G組外的其他六組,而這七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42天肉雞迴腸中乳酸菌/總需氧菌和乳酸菌/大腸桿菌的比值要顯著低於其他七組,其中C組乳酸菌/總需氧菌比值最大,顯著高於其他七組,而G組乳酸菌/大腸桿菌的比值最大,顯著高於其他七組;在盲腸中,A、B和E組的總需氧菌數量要顯著高於其他五組,而A組和B組的大腸桿菌數量要顯著高於其他六組,其中G組大腸桿菌數量最低,顯著低於其他七組;A組和E組盲腸中乳酸菌/總需氧菌的比值要顯著高於C、F、G和H組,其中G組比值最高。

3.3普樂特對肉雞腸道組織形態的影響

從上表可見:飼糧中添加普樂特和抗生素有利於改善肉雞空腸的腸道形態。在第21天,C組肉雞空腸的VH最短,顯著低於B、E、G和H組,其中H組VH最長;同時,H組的CD最短,顯著低於C組和D組。在第42天,A組肉雞空腸的CD最短,顯著低於其他七組;另外,A組肉雞空腸的VH/CD值最小,顯著低於除B組之外的其他六組。

試驗結論:

1-21d,100ppm普樂特可替代抗生素;22-24d,200ppm普樂特效果最好;全期1-42d,200ppm普樂特與普樂特(100ppm)+富利泰(100ppm)效果相當,且效果最好,可完全替代抗生素。

普樂特能顯著提高肉雞血清lgG、lgM和補體C3、C4的水平,其中以200ppm普樂特組對肉雞免疫功能的效果最好。

普樂特對肉雞絨毛長度、隱窩深度及絨毛長度/隱窩深度(VH/CD) 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其中以200ppm和混和抗菌肽組肉雞免疫功能的效果最好,說明抗菌肽可有效保護肉雞腸道健康。

相關焦點

  • 普樂特替代金黴素和恩拉黴素對肉雞生產性能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導言:2020「飼料禁抗」實錘落地,從「有抗」到「無抗」,如何才能有效替代飼料中的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拒絕忽悠,拿數據說話!「綠養先蹤 第4季」活動收集、整理、發布行業內一線企業的動物替抗試驗研究成果,為行業「無抗飼料」的配製提供第一手可供參考的試驗數據支持。
  • 丁酸鈉、益生菌和酶製劑對白羽肉雞生長性能、腸道健康及腸道微...
    在禽類生長中,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提高禽類生長性能並保護腸道健康從而抑制腹瀉等疾病發生[3]。因此,如何選擇和應用具有以上功能的抗生素的替代品成為肉禽養殖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丁酸鈉具有提高肉雞生長性能和促進腸道健康的作用。它主要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緩解炎症、提高免疫力以及促進腸道屏障功能等途徑發揮上述作用[4-9]。
  • 「創澳分享」天然植物替代飼用促生長抗生素的研究與展望
    對這些抗生素替代物的評價手段包括:採用組學技術(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和轉錄組學等)闡明作用機制,確定抗生素替代品對動物的多靶點作用,探究替代物的主要功能和輔助功能,從而更好的配伍不同的替代物;優化常規動物生產評價方法,建立多種體外模型開展抗生素替代的技術研究,研發體內動物模型與體外檢測技術相結合的安全評價方法體系,篩選早期生物標誌物和敏感標誌物,建立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及健康生長性能評估的系統評價;根據診斷
  • DSM32315替代甲基鹽黴素對肉雞腸炎、生長及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影響
    導言:2020「飼料禁抗」實錘落地,從「有抗」到「無抗」,如何才能有效替代飼料中的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拒絕忽悠,拿數據說話!「綠養先蹤 第4季」活動收集、整理、發布行業內一線企業的動物替抗試驗研究成果,為行業「無抗飼料」的配製提供第一手可供參考的試驗數據支持。
  • 天益康替代金黴素對ROSS-308生產性能的影響
    導言:2020「飼料禁抗」實錘落地,從「有抗」到「無抗」,如何才能有效替代飼料中的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拒絕忽悠,拿數據說話!「綠養先蹤 第4季」活動收集、整理、發布行業內一線企業的動物替抗試驗研究成果,為行業「無抗飼料」的配製提供第一手可供參考的試驗數據支持。
  • 生酮飲食改變腸道微生物群和腸道免疫系統!
    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其他實驗表明,所謂的"酮體"--一種"生酮飲食"這個名字來源的分子副產品--直接影響腸道微生物群,最終可能抑制炎症,這表明酮體作為影響腸道自身免疫紊亂的療法可能有好處。"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因為我們之前的研究表明,在老鼠身上,高脂飲食可以誘導腸道微生物的變化,促進新陳代謝和其他疾病,而生酮飲食中的脂肪含量更高,它已經被提議作為一種預防甚至治療疾病的飲食。"UCSF貝尼奧夫微生物醫學中心成員、陳扎克伯格Biohub研究員、免疫生物學和微生物學副教授Peter Turnbaugh博士說道。"我們決定探索這個令人困惑的區別。"
  • 教槽料中賽金素替代金黴素吉他黴素和土黴素鈣對仔豬生產性能和...
    導言:2020「飼料禁抗」實錘落地,從「有抗」到「無抗」,如何才能有效替代飼料中的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拒絕忽悠,拿數據說話!「綠養先蹤 第4季」活動收集、整理、發布行業內一線企業的動物替抗試驗研究成果,為行業「無抗飼料」的配製提供第一手可供參考的試驗數據支持。
  • 益生菌、腸道健康、免疫力和EF621K之間的關係
    改善腸道環境和維持腸道健康對於維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二、乳酸球菌(EF-621K)就是一種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好細菌  乳酸球菌(EF-621K)是腸球菌的一種,在腸道中特別是在小腸裡常住的乳酸菌。研究者們發現乳酸球菌(EF-621K)的功能是非常大的。
  • Nature Reviews:腸道中的氣體與我們的疾病和健康
    分析這些腸道氣體及其對飲食變化的反應,可以揭示腸道微生物群的產物和功能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019年9月,刊發於《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一則研究回顧了所有關於胃腸氣體的文獻,並揭示了它們與腸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相關疾病以及測量和分析這些氣體的方法。
  • 乳清蛋白與健康和免疫
    蛋白質是重要的三大宏量營養素之一,對兒童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和免疫功能的成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蛋白質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吸收和消化率不同,兩者的胺基酸組分也不同。乳清蛋白主要由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白蛋白及乳鐵蛋白等組成。
  • 今麥郎涼白開細說腸道健康1:五大功能構築腸道健康防火牆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設立這個節日的目的是為了提醒人們呵護腸道和身體健康。今麥郎涼白開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是腸道功能正常的關鍵。水對腸道健康非常重要,熟水更適合中國人的腸胃。科學喝水,才能有健康的腸胃。五大功能共同呵護腸道健康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腸道健康關乎生命安危,而腸道本身健康又仰仗5大功能。1.消化功能食物只有經腸道消化後,營養才能被人體吸收,為健康加油。
  • 免疫和馬奶食療!搶禮包進行中
    它可以通過溶菌酶和乳鐵蛋白的組合充當天然益生元和/或益生菌,從而通過促進乳酸和雙歧桿菌如植物乳桿菌和唾液乳桿菌的細菌生長來限制不期望的細菌菌群的生長。因此,馬奶含有高比例的溶菌酶,這種蛋白質可以限制導致腸道感染和腹瀉的微生物細菌的生長。對革蘭氏陽性細菌和腸桿菌科的抑菌作用。
  • 高血糖會導致腸漏和腸道菌群失調
    我們早就知道,肥胖、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都與腸道屏障功能障礙和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有關。然而,高血糖本身也可能是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的罪魁禍首,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 抑鬱症,恐懼,壓力和腸道微生物群脫不開的關係
    就像牧羊犬引導羊群一樣,免疫細胞監視著共生菌,使它們在腸道內和血液循環外被包圍。而細菌則分泌脂肪酸來安撫免疫細胞,保護它們免受攻擊。通過這些分泌物,腸道細菌可以在遠離腸道的地方發揮作用,甚至可以改變大腦的形狀和功能。這意味著微生物會改善情緒。那些可以改善情緒的菌群,包括某些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甚至可以降低皮質醇水平。
  • 腸道菌群在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腸道細菌的不平衡會導致一些代謝物的減少,從而導致抑鬱症樣症狀。這些發現為微生物群在大腦功能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這些發現表明健康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正常的大腦功能,這些發現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腸道菌群與疾病
    ,引起併發症甚至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2)間接作用 正常菌群一方面可促進免疫器官的發育成熟,如無菌雞小腸和迴腸部體淋巴結較普通雞小4/5,而暴露於普通條件下飼養2周後,免疫系統就與普通雞相近[7]。另一方面,刺激宿主產生免疫及清除功能,如加強抗體產生.刺激吞噬細胞功能和增加幹擾素產生等[4]。
  • 長得更快、料肉比更低的新品種肉雞育成
    ▲大恆優質肉雞群體生長速度更快、料肉比更低大恆799肉雞配套系來了大恆799肉雞配套系如何育成?與市面上的肉雞相比有哪些優勢?楊朝武介紹,大恆799肉雞配套系歷經九個世代的遺傳選擇,培育形成以生長快速、青腳麻羽為主要特徵的優質肉雞配套系。該配套系培育出的商品代肉雞不僅保持了地方雞種的優質風味和外觀性狀,且生產性能大幅度提高。
  • 腸道菌群的又一功能:調控交感神經的活動
    最近這幾個月來的主要進展包括,連續多篇Nature文章報導的腸道菌膽汁酸代謝物調控宿主免疫功能【1-3】,以及報導腸道菌代謝產物影響他汀類藥物療效【4】(詳見BioArt報導:特別關注Nature | 他汀類藥物治療或可阻止腸道菌群失調)或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5】。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