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楷《元顯俊墓誌》欣賞:秀潤嚴整、方圓皆備,堪比龍門二十品

2020-12-22 書畫課代表
北魏《元顯俊墓志銘》

眾所周知,書法源於寫字,但卻又並不於寫字。當寫字進入了藝術殿堂,就成為書法。 簡單地說,書法是美麗的書寫,書法作品是件文字組合來表達的視覺藝術品。中國的漢字,源象形,後來演變為固定的筆畫,構成多樣多變的兩維空間的畫,其構圖的美趣遠遠超越單線進的拼文字。因此,雖然許多國家都講究書寫的美感,但唯有中國的文字寫來最美,最具有藝術創作的空間。比如我們周邊韓的書法家,他們最上乘的作品,都是漢字寫出,而不他們本國的文字。

當然中國的書法藝術在其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書體形式。比如秦漢的篆隸,魏晉的小楷,北碑唐楷以及真行草書等。而今天書畫課代表要介紹的則是北魏的碑碣名作《元顯俊墓志銘》。該志書法用筆中側鋒兼用、方圓皆備、爽潔峻利、秀潤嚴整。結體大體呈左低右高之勢,精緊茂密、秀逸多姿,極富韻致。兼有帖學書法的飛動妍麗和碑學的茂密豪宕,在眾多的墓誌顯得風姿特秀、獨具風神。一起來欣賞:

魏碑《元顯俊墓志銘》字帖欣賞

《元顯攜墓誌》通高35釐米,長75釐米,寬56.5釐米。上面為志蓋,用陰線刻滿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龜甲紋樣,龜甲中央陰刻正書「魏故處士元君墓誌」八個字。下面鐫刻著正書志文,計十九行,行二十一字,共三百五十七字。志蓋和志文上下相合,正好為一個生動、完整的石龜,而且龜的首尾、四足畢具。把墓誌製成象徵長壽的龜形,似乎在祈禱著墓主能在九泉之下得享其永年。這一特殊的形制,在北魏墓誌中為僅見,甚至在之後歷代的墓誌形制中也極少出現。

文丨書畫課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朋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次「點讚、評論、收藏、轉發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繼續創作的重要動力!我們將繼續創作、分享更多優質內容,不負「集金石書畫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首發,圖文消息謝絕未經授權的複製、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龍門二十品》
    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以《牛橛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等最著名。這些書法都是北魏書體的代表作品,且各具特點。清代以來人們仿效古代「畫品」、「書品」的稱謂,對龍門造像題記加以評選,皆冠以「品」的雅號,相繼推出了「龍門四品」、「龍門十品」、「龍門二十品」等名目。
  • 【書畫欣賞】龍門二十品:魏碑書法巔峰之作!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詞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裡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 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據史料記載,《龍門二十品》是在最初《龍門四品》《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補《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馬解伯達》《元佑》《優填王》六品,始成「龍門二十品」之目,這個選目是以書法鑑賞為標準,將成百上千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篩選濃縮到北魏精品20件,並成為碑刻史上的最經典選目案例。
  • 龍門二十品:魏碑書法巔峰之作!
    據史料記載,《龍門二十品》是在最初《龍門四品》《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補《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馬解伯達》《元佑》《優填王》六品,始成「龍門二十品」之目,這個選目是以書法鑑賞為標準,將成百上千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篩選濃縮到北魏精品20件,並成為碑刻史上的最經典選目案例。
  • 三北書齋——龍門二十品|世上最好的魏碑書法
    據史料記載,《龍門二十品》是在最初《龍門四品》《龍門十品》的基礎上,又增補《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馬解伯達》《元佑》《優填王》六品,始成「龍門二十品」之目,這個選目是以書法鑑賞為標準,將成百上千的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篩選濃縮到北魏精品20件,並成為碑刻史上的最經典選目案例。
  • 龍門石窟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
    造像龕位於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 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
  • 魏碑絕品: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是從河南洛陽市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在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碑刻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廣達文,蕭顯慶書。楷書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體方勁峻拔,沉著勁重。筆法凝練自如。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太和以後諸家角出,莊茂則有《孫秋生》""龍門二十品中,約而分之,亦有數體,《孫秋生》沈著勁重為一體。"
  • 北魏風範---《龍門二十品》
    造像龕位於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作為魏碑書法藝術的典範被列入「龍門二十品」中,它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以陽剛之美流傳後世。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 魏碑書法的精髓 龍門二十品 高清原石賞析
    掃碼關注湖西草堂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收藏拍賣信息:《龍門二十品
  • 《龍門二十品》高清原石、原拓與古陽洞內外景
    造像龕位於谷陽洞北壁,是龍門二十品造像龕之一,下方鄰比丘惠感造像龕,是龍門二十品中最小的兩個造像龕之一。龕高36釐米,寬19釐米,深30釐米。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在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訖。此碑書犀利剛勁,寬博樸厚,較《始平公造像》筆法多變,龍門碑刻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孟廣達文,蕭顯慶書。楷書十五行,行三十九字。字體方勁峻拔,沉著勁重。筆法凝練自如。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太和以後諸家角出,莊茂則有《孫秋生》""龍門二十品中,約而分之,亦有數體,《孫秋生》沈著勁重為一體。"
  • 罕 見 | 《龍門二十品》,史上最精彩拓本!
    碑派之中,「龍門二十品」當為其中最為著名者。「龍門二十品」指選自洛陽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故而,洛陽又被稱為魏碑故鄉,洛陽魏碑體又稱為洛陽體。其中《始平公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牛橛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等皆為二十品之絕妙佳品,為廣大書家宗法摹寫。
  • 龍門十二品之《牛橛造像記》,北魏書體代表作,字體端莊整肅
    |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設「置頂」哦~| 點擊上方「書法字典大全」→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北朝書法風範表現於大批造像、題記、碑刻、墓誌當中
  • 隋《蘇慈墓誌》墨拓整紙本欣賞
    《蘇慈墓誌》,墨拓整紙本,已裱立軸。本幅縱84cm,橫83.5cm。即《蘇孝慈墓誌》,孝慈乃蘇慈之字。蘇慈為陝西扶風人,歷仕西魏、北周及隋。筆姿秀潤兼剛勁,結體平實寓險絕,實開初唐楷書之先河。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曰:「蘇慈碑……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是為幹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於是翰林之寫白折者,舉子之寫大卷者,人購一本,期月而紙貴洛陽。信哉其足取也!」此墓誌於清道光十四年(1888年)在陝西蒲城出土,一字不損。同年夏,知縣張榮升在志文第31行「文曰」之下空處刻跋二行,後又被人鑿去。
  • 一件北魏墓誌在河北出土,埋藏1500多年,被譽為「魏碑之冠」
    《崔敬邕墓誌》都說楷書是書法學習的基礎,而對於楷書,大家了解最多的莫過於唐楷,唐楷中歐楷、顏楷、柳楷又是最熱門的楷書,其實唐楷只是楷書種類中的一種,書法上楷書的類別有3種,魏楷、晉楷魏楷,一般指魏碑,是北朝文字刻石的統稱,以北魏最為精深。魏碑可以說是一種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過渡性書體,研究透徹魏楷的筆法,再去學習之後的楷書,往往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 唐代手書墓誌《田行墓誌》欣賞
    墓誌內容直接書寫於兩塊大小相同的磚上,唐代墓誌石刻為大宗,墨跡少見,而中原腹地保存完好者更加稀見。該墓誌雖歷經千載而墨色如新,覩之唐人氣息撲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以及書法藝術價值。 磚長33.5釐米,寬34釐米,厚5.2釐米,字徑1.5釐米至1.9釐米。第一磚凡22行,滿行21字。第二磚凡16行,滿行18字。楷書,有墨書界格。
  • 龍門二十品:齊郡王元佑造像記
    元祐是一個頗有才氣與靈性的皇家顯貴,其墓誌稱他「銳志儒門,遊人文苑,訪道忘食,從義遺憂」,因此其造像記碑也顯得文體殊別,字句鏗鏘,被認為是一篇極好的祭文。它位於古陽洞南壁最上層西端,兩側各有一造像龕。《齊郡王元佑造像記》民國初拓本==========================以下為《齊郡王元佑造像記》民國初拓局部欣賞
  • 平城魏碑十大經典之九:雍容娟秀的《元淑墓誌》
    在史上元氏墓誌系列中,《元淑墓誌》應為一桿旗。在史上魏碑石刻群體中《元淑墓誌》應為一高峰。此碑刻於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74釐米,寬42釐米。1982年4月出土於大同市城東白登山下的東王莊村。碑額為「魏元公之墓誌」,為篆書豎三行六字,風格與司馬金龍墓表碑額相近。碑文為魏楷,豎24行,每行27字,共511字。
  • 端勁挺秀:北魏楷書朱拓《程暐墓誌》書法欣賞
    《北魏程暐墓誌》高五十八點七釐米,寬五十九點八釐米, 志文刻十八行,滿行十八字。共三百零九字 本作為純正魏碑,以方筆為主, 姿態挺拔, 如「義」、「氣」、「亭」 等字,可謂「方筆之極軌」, 足可與龍門諸造像相抗衡也!
  • 北魏墓誌10種,藏起來慢慢品讀!
    ,圖文很長,但每個都是北魏墓誌精品,是魏碑愛好者難得的好資料。此本系朵雲軒舊藏,民國拓本,二行「字敬訓」左側已有馬蹄狀泐痕並有馮敏昌乾隆己酉觀款及題刻;十五行「延昌二年」之「年」字泐痕與中豎並連成一白塊;二十行「早世伹傾」之「世」字長橫已泐損。
  • 于右任45幅對聯欣賞,煞是耐看
    1919年,于右任41歲書寫的《劉仲貞墓誌》,既有王羲之的遒媚勁健,又有王獻之的靈姿秀出,虞世南、李北海、趙孟頫的筆意和態勢也間或夾雜其中。此間,他也開始了從帖向碑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他特別推崇《廣武將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