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凱摘要:營收淨利下滑是啤酒行業的共性,但燕京啤酒的缺陷更加突出。
作者|川扇假
此次疫情讓餐飲行業遭遇重挫,圍繞餐飲消費的相關產業也難逃厄運,燕京啤酒近期發布一季報顯示,由於消費市場的萎縮,燕京啤酒一季度由盈轉虧,也成為一線啤酒品牌中,虧損最嚴重的企業。
戰略保守之下,燕京啤酒總是顯得慢一拍,在其它啤酒企業走出創新的路徑後,它才選擇跟進,自然業績上就更慢了。
中高端品牌形象難以提升
啤酒市場自2013年之後出現了連續4年的整體下降,直到2018年才開始緩慢回暖,此後兩年,酒類產業呈現結構調整與品牌高端化躍進。
燕京啤酒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114.68億元,同比增長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9億元,同比增長27.7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5.74億元,同比增長46.39%。
對於逐步走出低谷的啤酒企業來說,這份業績水平足夠穩定,但與行業其它同等級的企業相比,燕京啤酒的弱勢便顯露出來。
從營收角度看,青島啤酒2019年實現營收279.8億元,位列國內A股啤酒企業的第一位,其次就是營收超過100億的燕京啤酒,而珠江啤酒和重慶啤酒的營收都沒有突破50億元。
但從淨利潤水平看,青島啤酒2019年實現淨利潤19.29億元,依然是行業翹楚,而重慶啤酒的淨利潤達到7.29億元,珠江啤酒的淨利潤也有5.12億元,燕京啤酒雖然營收高,但淨利潤只有2.63億元。
營收擠進一線品牌之列的燕京啤酒,淨利潤水平讓其暴露出二線品牌的無奈。
啤酒的生產及銷售業務佔燕京啤酒主營業務90%以上,在面臨消費渠道、消費模式升級挑戰之下,燕京啤酒的產品結構也形成了「以清爽酒為基礎、以中檔酒為主突破、以高檔酒提升品牌價值」的戰略。
2019年,燕京啤酒陸續推出燕京U8、燕京7日鮮、燕京八景文創產品等中高端個性化新品,同時推出瓶裝定製服務。
然而從市場效果看,燕京啤酒高端化並沒有突破舊有品牌天花板,消費者認可度也不高。富凱君在商超中發現,燕京啤酒最暢銷的產品,依然是價格便宜的白瓶綠標罐裝以及「大綠棒子」,消費者認可的也是燕京啤酒的「價格」。
反觀青島啤酒,在中高端產品布局上就更為奏效,經典1903、皮爾森、青島啤酒IPA等新產品,常見於商超貨架,2019年青島啤酒高端產品共實現銷量185.6萬千升,同比增長7.08%。珠江啤酒有雪堡、精釀、原漿等高端特色差異化產品,2019年中高端產品佔比更是達到90%,噸酒毛利同比增長19.15%。
當前中國啤酒業出現連續負增長之後,從關注市場容量轉向市場結構變化,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識,中高端市場業已成為各大企業的戰略制高點。
啤酒行業正在加快向聽裝酒和細分、個性化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升級,中高端產品佔比逐步提高。相比起來,2019年才重點布局中高端市場的燕京啤酒,尚未走出低端走量的競爭格局,高營收低利潤情況在行業中也十分明顯。
側重餐飲渠道損失慘重
新冠疫情對國內外經濟形勢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衝擊,啤酒行業也面臨了重大考驗,燕京啤酒2020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約為20億元,同比下降41.86%;淨利潤虧損約為2.45億元,同比下降高達518%。
青島啤酒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業績也有下降,營收同比下滑20.86%,淨利潤同比下滑35.72%;珠江啤酒營收下滑26.31%,淨利潤下滑31%。營收與淨利潤下滑是啤酒企業在今年一季度的共性,但燕京啤酒的下滑更加劇烈,且淨利潤由盈轉虧。
從近幾年燕京啤酒的市場數據來看,除了華北、華南地區的營收有一定程度提升,華中、華東、西北地區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在啤酒行業回暖的2019年,燕京啤酒的業績增速已經掉隊,這必然會對燕京啤酒接下來的業績提升造成重大打擊。
燕京啤酒核心市場仍然是北京、天津、兩廣等地,市場布局狹窄,疫情下這些地區又成為重點疫情防控地區,導致市場需求與開工力度不足,以致拖累利潤。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燕京啤酒在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上升,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公司中高端產品帶來的利潤水平變化。
真正讓燕京啤酒感到「內憂外患」的,是疫情暴露的產品渠道問題。啤酒行業的消費結構主要由即飲和非即飲組成,其佔比基本為1:1,此次疫情對於啤酒行業的影響主要來自即飲端,受疫情影響,餐飲和夜場基本停業,此類場景的啤酒消費基本為0,是行業的主要影響。而非即飲部分,家庭飲用的需求反而因為電商物流的供應被激活。
燕京啤酒業績大幅下滑與其依賴即飲端有很大關係,在京東搜索啤酒銷量排行中,燕京啤酒只有一款價格實惠的藍聽啤酒進入首屏。在電商渠道,進口啤酒品牌的銷量與價格也高於國產啤酒品牌。
酒類產品在我國的消費方式有別於西方國家,我們主要是以即飲端為主,而新冠疫情以來,人群不聚集,餐飲幾乎全面暫停,這就導致啤酒消費場景受到嚴重衝擊。
而產品電商化雖然是啤酒企業提倡多年的話題,但在傳播啤酒品類的形象方面,只有少數品牌脫穎而出。2020年2月天貓數據顯示,啤酒銷售額同比增長48.2%,銷售量同比增長42.5%,其中百威啤酒和青島啤酒提升幅度較大。
對於酒類產品而言,場景和體驗感尤為重要,因為啤酒的單品價值相對較低,所以電商化率一直不高,因為疫情原因,啤酒企業也加大了電商化的力度,但成效並不顯著,在這方面,燕京啤酒的速度又慢了一步。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