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發現1600年前遺址,考古發現簡體漢字文物,上書:吉姆在這裡

2020-12-18 明月的小清風

我到了淤泥深處,撿到了一顆星星。——《殘次品》

歷史二字,讀在口中有千斤般沉重。它承載了無數日出日落,見證歷代王朝興盛衰敗,承載勞動人民智慧的同時,也承載著戰爭炮火的洗禮。

歷史與人類而言似大漠走來的舞娘,帶著戈壁的風塵與塞外的英姿,一身紅衣颯爽,而那面紗下是掩不住的嫵媚,美目盼兮山聚眉峰,引人注意的同時又帶著幾分神秘。總想讓人拂了面紗,對她面貌一探究竟。

而考古,便成了人們撩開她神秘面紗,一探究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現代人們是如何進行考古?考古又為人們帶來了什麼?英國對1600年前的遺址進行考古又為何會在其中發現帶有中國簡體字的文物呢?

一、 考古作用大

考古,是指在當代對古代人們生活的遺蹟及遺址、文獻等進行考察和搜集整理的工作。史書上記載的歷史大都受到當時掌權者的影響,掌權者盡力美化自己,使正史上記載的歷史真假參半,真真假假人們不好分辨。

而考古,則是最直觀的可以佐證歷史真實性,供人們研究歷史的最直接史料和證據。

像歷史上有名的在西安臨潼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瀏陽河旁發現的馬王堆,發掘自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的三星堆等,其中出土的數量巨大,價值極高的文物,這些發現有利於考古學家重建和復原中國的歷史。

包括歷史書上的許多知識來源也都與文物有關。通過相關人士的解釋還原,我們的面前仿佛又浮現出千百年前的歷史朝暮,耳邊仿佛又想起那呦呦鹿鳴。

我國是如今僅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為此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著,目的是有朝一日可以將最完整最真實的歷史重現在世人面前,為我國為世界文物等作出貢獻。

同時,考古工作在世界範圍內進行著。考古學界夜以繼日,為了一個發現風吹雨打,每天拿著小刷子細細掃去文物表面塵土,精心保護,細心修復。目的是為了給世人展現更好更完整的文物本體。但在英國,卻發生了這樣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考古「烏龍」。

二、遺址出土

2019年,大批考古學家齊聚英國西伯克郡博克斯福德的一個小村莊,共同研究為何在距今距今1600年前的英國遺址裡會出現寫有中國簡體文字的陶片。

事件起源於2019年在英國西伯克郡克斯福德西郊,有人在那裡的小村莊發現一副被掩蓋在厚重泥土下的巨幅不知年代的壁畫,及時打電話通知考古隊來進行發掘。

考古隊到達現場後立即現場進行保護並開展搶救性發掘,防止因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而對壁畫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圍觀群眾對這幅壁畫眾說紛紜,他們都在猜測它屬於那個年代,會不會又出土出國寶級文物。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這幅壁畫愈加清晰的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一幅羅馬的巨幅鑲嵌壁畫,該壁畫全長達6米,帶有明顯的羅馬藝術風格,距今已經有1600年的歷史。該壁畫歷經1600年的風雨滄桑,依然完整的保存在土壤中,實屬令人驚奇。

該壁畫上的內容清晰地呈現了眾神之王宙斯之孫通過戰比賽勝利,最終成功贏取公主希波達彌亞的美好故事。

該故事中的競賽精神曾度被認為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起源。此外,專家還在該壁畫中發現了貝勒羅豐騎著天馬帕加索斯戰敗奇美拉的故事,還有許多傳統羅馬故事被記載在這六米的巨幅壁畫上,穿過1600年的歷史,來與世人相見。

該壁畫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引得一眾考古專家爭相研究。想從中了解到更多關於羅馬的故事和歷史。其實這並不是這幅壁畫第一次「重見天日」,曾經的施工中曾數次發現這幅壁畫,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直至2019年,它才被陸陸續續清理拼接完成

三、「驚人」發現引注意

就在考古學家對它進行持續得發掘搜集保護的時候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只見在屬於古羅馬的遺蹟上,赫然有一塊陶片上被人刻上了簡體中文「吉姆在這裡」的字樣。

「吉姆」這個名字聽起來十分像一個外國人,但他又怎麼會寫一手簡體中文?而且古羅馬距中國8000多公裡,在1600年前交通並不發達,如果「吉姆」是中國人,他是怎麼在交通不發達的1600年前跨越大洋彼岸,跋山涉水到羅馬並留下這個陶片呢?

再者說簡體中文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產物,怎麼可能穿越時空到達1600年前的古羅馬呢?可帶有簡體中文的陶片就放在那裡,就和那副巨幅羅馬壁畫放在那裡。這一發現引起考古學界的廣泛討論,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學者猜測那並不是中文,是羅馬字,只是因為筆畫相似便被人誤認為是簡體中文,而且陶片上面有些字作為簡體中文來講他的筆畫並不完整,只是人們在腦內填補完成的結果罷了。還有人認為這是某些無聊的人的惡作劇,故意阻礙考古工作的進行。

但這些猜測後來又都被推翻了,有人覺得如果只是巧合,這些古羅馬字符又為何會那麼湊巧可以拼湊成一句話?而且如果是古羅馬文字為什麼無法用古羅馬字去解讀,而用簡體中文就可以認出來?

並且經過專業機構鑑定,這個刻有簡體中文的陶片與出土的古羅馬壁畫同屬於一個年代,它們確實是跨越了1600年的風霜跟世人見面的,並不是現在產物。有人懷疑是有人偷了發掘現場的文物拿去刻了字再放回去。先不說這種行為觸犯了法律,光是考古現場的安保工作就不可能讓閒人進去取了東西刻字再放回去。

關於這個陶片的來源至今沒有定論,直至今日對它的討論仍沒有停止。這個陶片就如歷史那位舞娘,帶著神秘的面紗跨越千山萬水與人們相見,人們始終無法窺見它面紗下的真面目,但它令人嚮往,也讓人擁有繼續探索下去的勇氣。

結語

考古就是在淤泥中捧出星星,這些星星閃爍著歷史的光輝,為人們指明探索的方向,照亮人們前行的路。

這些來自淤泥的星星存在了千年,依然耀眼且奪目,千百年前人們驚嘆於他的精美,千百年後人們驚嘆於他的藝術。

考古作為一個探索性發掘性的工作,人們靠考古出土的文物去證實歷史的可信度,所以考古的真實性和嚴謹性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存在爭議的東西不妄下定論,讓其繼續存有爭論,待日後科技發達再讓其見真知。

我們做事也是一樣,一件事情如果存在爭議,我們不應該單靠主觀想法對其妄下定論,要多聽聽外界不同的聲音,待日後時機成熟該事自由定論。面對重要的事情時我們也應該秉持著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苟,認真對待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參考文獻:《殘次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英國出土1600年前的文物,上面居然刻著簡體中文?!
    最近,一幅大約1600年前的羅馬馬賽克壁畫在英國考古界引起了轟動。
  • 國外出土1600年前的文物,上面居然刻著簡體中文?!
    文:英國那些事兒最近,一幅大約1600年前的羅馬馬賽克壁畫在英國考古界引起了轟動
  • 英國出土千年壁畫,發現刻有5個簡體中文,引發熱議
    水晶頭骨、敦煌壁畫、復活節石像,那些驚世駭俗的考古發現,不斷刷新著世人的認知。2019年9月,英國西伯克郡博克斯福德的一個小村莊中,出土了一幅古老的壁畫,震驚世界。一方面,這幅壁畫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另一方面,這幅埋藏英國地下上千年的壁畫,竟赫然鐫刻著5個漢字,甚至還是簡體中文。據了解,早在1870年,當地的農夫在工作時就曾發現過這個壁畫。
  • 撞臉網絡文化的5件文物,「手機殼」算啥,「黑人抬棺」都發現了
    有人說它是西周時期的「路由器」,而且這麼多「天線」應該是2.4G和5G雙頻的,信號肯定好,在沒有考古新發現之前也只能靠各種腦洞大開的調侃了。 3:中外都出土過「手機殼」
  • 若不是在遺蹟中發現,這6件文物,大多數人都會認成現代產品
    一、國外的「歐帕茲」 第一件文物是英國出土的「簡體中文」。眾所周知,自從倉頡造字以來,在20世紀50年代,在學者和民間建議下,漢字才從繁體字轉變現在的簡體字。由此可見,中華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歷史及考古調查、發掘收穫,對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述評,重申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三結合的大遺址工作模式,以期反思不足,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走向深入。
  • 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圓明園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原標題:圓明園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記者今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鳳凰咀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去年,位於襄州區龍王鎮的鳳凰咀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的神秘面紗開始揭開。眼下,隨著武漢大學考古系對鳳凰咀遺址南部的發掘,一座距今五千年的古城走入人們的視線。
  • 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宣漢羅家壩遺址成為四川唯一...
    羅家壩遺址遠景徐洋 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四川在線記者1月14日從達州市巴文化研究員獲悉,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於日前啟動,在31個初評候選項目中,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榜上有名,其也成為四川唯一參評的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 2017考古發現:106年前水果蛋糕長這樣 口感酸爽
    目前,《考古學家》網站最新評選出2017年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包括:哥貝克力石陣頭骨祭儀、阿茲特克黃金「戰狼」等。哥貝克力石陣頭骨祭儀哥貝克力石陣是全球最神秘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建造於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之間,當時人們建造許多大型石圈,人們出於宗教或者社會目的聚集在一起。
  • 澳門路氹歷史館——氹仔首次發現的考古遺址
    路氹歷史館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建築,後又發現了其地下的考古遺址……在這裡可以了解澳門的昔日海島生活。尋古問今的歷史建築  從氹仔中葡小學下車後,往官也街方向走,會路過路氹歷史館,綠色的建築外牆,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拍照留念,站在門口的保安則會推開玻璃門,歡迎遊客們入內參觀。
  • 圓明園考古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圓明園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採用了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新京報訊 昨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 安徽史前遺址出土「豪華別墅」,發現神秘的圖騰文物
    尉遲寺遺址尉遲寺遺址原本是個巨大的土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村民經常在此取土燒磚,經常挖出各種古代陶器碎片,這引起了安徽省考古部門的注意,隨後「尉遲寺遺址」震撼問世。1989年至今,安徽省考古隊已經對尉遲寺遺址進行13次大規模發掘,每次都有重大發現。這種頻率和效果在史前文化遺址考古中非常罕見,因此被稱為「中國原始第一村」。
  • 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現皇家稻田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羅鑫)記者15日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要成果,發現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
  • 美國《考古》眼中的2017十大考古發現:黃金「戰狼」來了
    美國《考古》雜誌近日評選出2017年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包括:哥貝克力石陣頭骨祭儀、阿茲特克黃金「戰狼」、106年前超級水果蛋糕等。美國《考古》雜誌每年都會在年底發布年度十大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們不憚於提出各種「最」來試圖觸摸現有自然和社會概念的起源,也樂於在古老的遺物中尋得蛛絲馬跡發現趣味與新奇。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評選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1、文迪亞洞穴,克羅埃西亞,2010(Vindija Cave, Croatia, 2010)尼安德特人(智人近親)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然而,有些人擁有從這些遠親傳承下來的遺傳標記。
  • 俄羅斯發現一座千年宮殿,發現漢字瓦片,是中國將軍的住宅?
    上個世紀40年代,俄羅斯境內的哈卡斯共和國準備修建一座農莊,可是就在建築工人準備緊張的進行施工的時候,突然發現土地下面有些不對勁兒,繼續挖下去,從地下挖掘出來了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這一考古發現迅速上報到了俄羅斯政府,俄羅斯也派遣了一批考古專家進入。
  • 四川聯合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發現
    為配合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的建設施工,由我院負責的聯合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發現。 聯合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新平鎮(現南豐鎮)聯合村1組,地處鴨子河北岸約1.5公裡處,南距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