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死硫磺島的一位日本軍官,拿過奧運冠軍,戰場上還救治美國士兵

2020-12-17 騰訊網

戰死硫磺島的一位日本軍官,拿過奧運冠軍,戰場上還救治美國士兵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爆發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傷亡人數達到2.8萬,其中美軍傷亡6千餘人,日本2.2萬名士兵則幾乎全軍覆沒。

硫磺島是一座面積約20平方千米的火山群島,因島上覆蓋一層火山噴發出來的硫磺而得名,位於東京以南1080千米的太平洋上,幾乎處於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位置。二戰後期,美軍控制了整個太平戰場,日本節節敗退,美軍決定以硫磺島為基地,從而打擊日本本土,日軍2.2萬士兵死守,但大勢所趨,日軍只堅持了30多天的。

雙方激戰一個多月,彼此之間就是你死我活,但並非所有人都殺紅了眼,有一個例外,此人就是西竹一,當時他的軍銜是日軍陸軍中佐(相當於中校),他不僅不仇視對方,在硫磺島戰役中,還把自己所剩不多的藥品,用於救治美國士兵,在戰爭中的意外死亡,還讓美國人為之惋惜。

說到西竹一,就不得不提他的家族,西竹一的父親西德二郎是日本明治時期的外交家,曾多次來到中國,並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在清朝地界自然也沒少賺銀子,回國後又做了兩屆外務大臣,但在西竹一十歲時父親就去世,給他留下了巨額的財產。西竹一則因為家產豐厚,可以為所欲為。

按照其父遺願,西竹一進入了「東京府立第一中學」(日本當時最好的一所中學),不久後西竹一就轉入了廣島"日本陸軍幼年學校",然後又轉入"東京中央幼年學校",在這期間,他對馬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後又恰巧被分到了騎兵連隊,因此他有更多的機會和馬匹接觸,繼而練習馬術。

通過勤學苦練,西竹一在馬術方面進步極快,由於興趣的轉移,他對戰爭也愈加厭惡,因此就把精力都放在了馬術上,在1932年在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上,西竹一代表日本對參與馬術比賽角逐,贏得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塊,也是唯一一塊馬術金牌。

西竹一練習馬術,人變得更加紳士,性格也變得格外開朗,成為在美國的紅人,連好萊塢女星都主動約他,因為獲得奧運馬術金牌,西竹一得到了「洛杉磯榮譽市民」的稱號。和美國人接觸多了,西竹一在外表和思想上都發生了變化,他不但學習美國人的著裝、髮型,還開始懷疑日本天皇的權威。

戰爭是殘酷的,到了二戰後期,日本在前線戰場上的消耗急劇增加,此時西竹一被派去參加硫磺島戰役,臨走前他就知道自己有去無回,其實他自己不願參與這場戰爭。

美國人對他也是充滿敬意,曾試圖勸降他,稱"世界將為失去馬術中的西男爵而惋惜",遺憾的是西竹一最終還是死於戰場,因為日軍幾乎全軍覆沒,至於他的具體死因,沒人能夠說得清,西竹一救治美軍俘虜一事,後來還是從美軍那裡得到證實。

參考資料:《硫磺島的來信》、《硫磺島戰役》

相關焦點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下)—美國電影《硫磺島家書》背後的歷史
    戰役末期,許多日本軍官拒絕隨著被打散的士兵躲入洞窟中,但西竹一以「一起作戰吧」的理由和士兵處在一起,西竹一曾經命令把為數不多的藥品用於救治美軍傷兵俘虜是確有此事的(影片中有此情節)。他是因為一隻眼睛受傷了而不想拖累大家自殺的,他死時一隻手握著他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金牌時用過的鞭子。西竹一戰死時42歲,按照規定死後晉升一級,最終軍銜為陸軍大佐。由於西竹一戰死,其爵位由長子—西 泰德繼承。是日本唯一一位在昭和年間出生而封爵者 (西泰德現為硫磺島協會副會長。
  • 美軍恨透了日軍 卻不願殺此日本軍官 喊話「世界將為失去你惋惜」
    在「二戰」末期,當美軍包圍了一隊日軍後,美軍竟然以高音喇叭勸降其中一名日軍軍官,試圖說服他不要戰死,還稱「世界將為失去馬術中的西男爵而惋惜」。這名日軍軍官叫西竹一。西竹一生於1902年,其父親是一名中國問題專家,曾到中國的新疆進行實地考察。西竹一出身華族,家境富裕,是一位翩翩公子。他在長大後就讀於位於東京的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獨立騎兵第一聯隊。
  • 「西男爵」西竹一:奧運會上的馬術冠軍,軍國主義下的戰爭炮灰
    《硫磺島家書 (Letters from Iwo Jima)》(imdb: tt0498380)裡,日軍有個奧運會馬術冠軍西竹一(Takeichi Nishi),確有其人——他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馬術場地障礙賽金牌得主,也參加過1936年柏林奧運會(因為落馬沒有獎牌,拿了團體賽第6。有傳聞說是故意落馬,以讓東道主選手奪冠)。
  • 日本戰敗投降,士兵回家後看到妻子,感到絕望:還不如戰死!
    最最可笑的據說是偽滿軍校,日本教官和朝鮮人平時對學生非打即罵,結果被打死不少,家屬扶屍痛哭,還連累不少偽滿軍官。戰敗後的日本學校一般不升旗,不唱國歌,據說有次某個學校校長強行要求學生參加升旗儀式,結果被全校抵制。看過一個電影,叫在世界的角落。
  • 日軍硫磺島頑固抵抗,讓美國付出了沉重代價
    此時美軍已經攻佔了馬裡亞納群島,佔領該地後,美軍已經擁有了遠程轟炸日本本土的能力。然而,仍有一個嚴重的問題讓美國頭疼,那就是,馬裡亞納群島仍舊距離日本本土非常遠,如此遠的距離嚴重限制了美軍轟炸機的載彈量。
  • 日軍士兵戰死前常說的最後一句話
    死前高呼天皇萬歲,是日軍要求的必然程序,尤其處決軍官時,即便條件不允許,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完成這個儀式。如1947年3月27日,在廣州粵漢鐵路附近處決的最高級別日本戰犯田中久一,被押走向刑場的那一刻,還硬是扭回身子,向皇宮方向使勁點了3次頭。這是日本軍校數年灌輸為天皇而死的必然結果。
  •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佔據優勢地位的美軍損失卻比日軍還要慘重
    硫磺島戰役是一場可以載入史冊的戰爭,使得自視甚高的美軍首次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傷亡高於日軍。日軍的頑強抵抗使得美國人膽寒,幾乎沒有勝算的日本人沒有打算投降而是寧可全體"玉碎"也要阻止美國人。甚至可以說正是硫磺島戰役讓美軍重新開始審視放棄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轉而思考是否要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而在硫磺島,美軍顯然不想再給日本人任何機會。在戰役開打前,美國特地集結了11萬部隊,想要以人數和火力的優勢,複製塞班島的成功。而駐守硫磺島的日軍人數,則遠遠少於塞班島。
  • 二戰悲劇:美國國旗在硫磺島立起的背後,居然有這些悲傷的故事
    可是,為了奪取這個勝利,美軍卻付出了超出日本一方的傷亡:美軍的傷亡數字為28686人,其中陣亡人數為6821。通過計算,我們也可以發現,此戰中,佔據人數優勢和裝備優勢的美軍,居然在傷亡人數上比日本人還多。其實當時記譯君就納悶了,這個傷亡比怎麼會達到1.23比1呢?
  • 太平洋戰場中最慘烈的奪島戰,雙方死傷4萬人之血戰硫磺島
    1945年2月太平洋戰役已經進入尾聲,美軍節節勝利,自東向西佔領太平洋上諸多島嶼,戰線已經擴展進入日本的絕對國防圈,距離攻擊日本本土咫尺之遙。與此同時五年的連續戰爭,再加上美國作戰慣用的火力壓制這種高消耗的戰術,羅斯福政府赤字連連,不得不靠發售軍券來維持戰爭。
  • 美軍傷亡慘重的二戰戰役:促使美國加強了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決心
    最終,島上日軍只有200人左右被俘,其餘全部戰死。而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陣亡近7000人,負傷19000人。此外,美軍航空母艦薩拉託加號受到重創,護衛航空母艦俾士麥海號被擊沉。戰爭一結束,硫磺島的戰略價值就受到了美國國內許多人的質疑。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上)—美國電影《父輩的旗幟》背後的歷史
    劇情介紹:1945年2月,被「太平洋的絞肉機」的硫磺島戰爭結束。在戰鬥的第五天時,五名美軍海軍士兵、一名軍醫、一名隨軍記者一起「締造」了一張英雄的照片,一張象徵國家勝利的照片:他們將美國國旗插在了硫磺島的制高點。當照片登上美國各大報紙頭條的時候,當時的六名英雄中的三人甚至還不及知道自己成為英雄而英勇犧牲了。
  • 日本戰敗後,士兵回家看到妻子,絕望嘆氣:還不如「戰死」!
    相信亞洲大多數人對二戰時期的日本沒有好印象。由於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在尋求擴張,試圖徵服整個亞洲。日本戰敗後,士兵回家看到妻子,絕望嘆氣:還不如「戰死」!
  • 戰場上這事希特勒都不敢做,日軍卻做了,手段極其殘忍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希特勒,說他是戰爭狂人、惡魔一點也不為過。但與之遙相呼應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其戰場上手段殘忍程度有過往而無不及。其中有一件事情,希特勒在戰場上都沒敢這樣去做,日本卻相當罕見地做了。
  • 圖說:75年前硫磺島殘存日軍發起「自殺攻擊」血腥戰役終於結束
    75年前,即1945年3月25日深夜,硫磺島最後殘存的日軍,在慄林忠道中將和市丸利之助海軍少將的率領下,對美軍發動了自殺攻擊。他們不再奢望勝利,只求榮譽戰死,同時能夠殺死儘可能多的敵人。這次行動第一個目標幾乎完全實現,第二個目標僅有部分完成:在這場絕望的夜戰中,262名日軍和53名美軍喪生,18名受重傷的日軍官兵被俘。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妻子用什麼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他國!
    說起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畢竟中國也是當時的參戰國之一。中國在這場戰鬥中可謂歷經磨難,歷盡艱辛,最終勝利。而當時侵略我國的日本氣勢洶洶的來,最後卻灰溜溜的戰敗而去。當日本投降,中國戰勝的消息傳向世界的時候,每個中國人都激動不已,這是令人興奮,激動和難忘的時刻。
  • 士兵:不如戰死
    士兵:不如戰死在二戰中,軸心國作為戰敗方,在戰敗之前都在做什麼呢?在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在天皇的指令下還想負隅抵抗,最終原子彈粉碎了這一切,在1945年籤訂投降協議,至此抗日戰爭才終於結束,大量的海外日軍也放下了武器,陸陸續續地回到自己的國內了,我們都好奇,有的日軍在戰爭中死亡,有的回到家中見到家人,他們的妻子是如何歡迎他們的呢?有的士兵表示還不如戰死,具體事情是怎麼樣的呢?
  • 硫磺島戰役中的戰地攝影師,親手殺死三名日軍,獲得銅星勳章
    近期,一家美國公司表示將會拍賣一把參加過1945年硫磺島戰役的柯爾特1911手槍,以及硫磺島進攻計劃的原始標註地圖。這些物品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戰地攝影師亞瑟·基利(Arthur Kiely)中士。基利是康乃狄克州人,參軍之前是一名攝影師,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之後在霍蘭-「怒吼瘋子」-史密斯中將手下服役,並與這名將軍建立了密切的友誼。據悉,史密斯中將在硫磺島戰役接近尾聲時向基利展示了這張地圖。除了手槍和地圖外,基利拍攝的許多照片也將被拍賣,包括的硫磺島戰場偵察照片,以及基利在塞班島和塔拉瓦等地的多張照片。
  • 血戰硫磺島,美軍傷亡人數為何會比日軍多6000餘人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島嶼攻堅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一個月的血戰,最終拿下了硫磺島,但美國大兵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上圖_ 硫磺島戰役示意圖 為了對付登陸硫磺島的美軍,日軍還根據美軍的作戰特點,在硫磺島上部署了由機槍、迫擊炮、山炮、地雷連成的立體化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