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士兵戰死前常說的最後一句話

2021-01-19 飛春讀傳

1948年12月22日23時30分,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武藤章的絞刑時刻到了。

他們走向13級臺階的絞刑架,黑沉沉的絞索就在他們面前,行刑官把黑色布罩套在他們的腦袋上,準備套繩索時,東條英機突然開口:

「請松井君帶領大家三呼天皇陛下萬歲!」

松井石根聞聽高聲呼喊:「天皇陛下萬歲!」,其他3人也隨聲齊呼。絞索套上,腳下的踏臺抽開,4人迭次掉下,幾分鐘後,行刑官確認死亡。

死前高呼天皇萬歲,是日軍要求的必然程序,尤其處決軍官時,即便條件不允許,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完成這個儀式。

如1947年3月27日,在廣州粵漢鐵路附近處決的最高級別日本戰犯田中久一,被押走向刑場的那一刻,還硬是扭回身子,向皇宮方向使勁點了3次頭。

這是日本軍校數年灌輸為天皇而死的必然結果。在日本軍營,所有日軍每天背誦《軍人敕諭》,日夜強化對天皇的忠誠感,時刻準備為天皇赴死。作為軍官,他們比一般士兵行動更自覺。

但是,普通士兵在執行這一強硬灌輸時,就未必那麼忠誠了。

有6年戰場經歷的日軍老兵伊藤桂一回憶,「為了天皇」這一冠冕堂皇的「修飾語」,士兵們其實並不愛聽,只是「作為立身處世的手段同聲附和罷了」。

「為了民族」同樣對他們沒有親切感,「言過其實」。

最現實的3個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家鄉」「為了母親」「為了心中的她」,這是每個士兵隱藏在自己內心的「獨自寄託」。

伊藤的話道出了日軍戰場微觀的一面,軍國主義洗腦和嚴酷軍營制度的雙重約束下,高呼天皇萬歲,不過是做給人看的,視死如歸也不過是官方的誇大宣揚。

事實上,在戰場上,日軍的拼死精神,也並非官方宣傳的那麼威猛。之所以有那麼多「忠勇感人」的事跡,不過是軍方為了美化戰死者,以便給其家屬一個「合乎需要」的交代。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為啥日軍士兵想著為了母親、心愛的女人和家鄉,卻不敢喊出來——他們怕自己表現不忠勇,落下不光彩的評價,影響了家人。

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軍官齋藤恆,曾直言:「戰死者當時高呼『萬歲』的事,我一次也沒有碰到過。」

若槻泰雄在他的書中說,多數經歷過戰爭的人,聽到有人在死前呼喊母親,卻從未聽到有人高喊天皇陛下萬歲的。有人在戰場了4年,一次這樣的經歷也沒有見到過。

相反,多數士兵連喊母親的時間都沒有,大叫一聲「完了」,甚至一語未發只輕聲哼了一下就掛了。

薩蘇也在其文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海軍軍醫在戰鬥中救起了一個神風特攻隊員。他的自殺式神風特攻戰機由於沒有擊中戰艦目標,衝向海面而僥倖沒有當場爆炸。

不過當美軍救起來他時,這名少年兵已經折斷了雙臂,只有一絲氣息。軍醫詹姆斯·金看著他幼稚的面龐,禁不住心生憐憫,把他抱在懷中作最後的安慰。

少年大口吐著鮮血,喃喃地重複著幾個單音節的字:奧-卡-桑,奧-卡-桑,奧-卡-桑」直至咽氣。

金以為「桑」是太陽的英語發音,以為他是在死前不忘自己的國家。多年後他訪問日本時,聽到當地的兒童大聲對母親喊「奧卡桑」,他才知道那個死去的少年,原來是在喊媽媽。

死前高呼萬歲,死時默念媽媽,或許是任何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最真的存在。軍國主義點燃的戰爭讓他們被驅趕著赴死,絕望卻又無可奈何。

戰後在印尼爪哇島的軍事法庭上,一個日軍在行刑前夜悲戚地對室友說,他死前不想喊天皇萬歲了,「但如果不喊,也許會連累留下來的親人。為了親人,就喊『萬歲吧』!」

關行男,1944年10月日本首支神風特攻隊的隊長,作為一個職業軍校的軍官,得知自己要率領自殺隊去撞擊敵艦,心裡瞬間崩潰,卻不能不服從。

他告訴前來採訪的海軍皇家記者小野田政:「如果這是命令,我必須去,但我不是為天皇或日本帝國而死,而是為了我的愛妻。」

當時他結婚剛6個月,絕望中對愚昧的自殺式襲擊心懷不滿,卻不敢言,對記者說了也未能報導出去,直到戰後記者曝出這一秘辛。

士兵在死前,天皇激勵無效是軍官們盡人皆知的事情,但他們必須按照這樣的要求執行下去,軍國嚴密機器上下齊動,都是鏈條上的一環。

1939年,日軍第5師團佔領南寧後,被數倍於他們的中國軍隊包圍,日軍增援需1個月,危急中,師團長今村均向一線士兵動員說:

「諸位將士之父兄,以及全體國民,皆因兵團之報告而盡將目光投向本戰場,他們由衷感謝諸位將士,並切勿望你們把皇軍之榮耀發揚到底。」

師團長的諄諄告誡中,沒有使用「為天皇而戰」這種陳詞濫調,或許在面對死亡時,他們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口號太過高大上,無異於徒增心理抵抗,所以從家庭家人的角度對士兵再激勵。

日夜喊口號用天皇激勵,真正赴死時卻不敢再提天皇,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官方的宣傳是一個形象,實際上的戰場又是一個情況,各自平行按需調度,即使矛盾也無人戳穿,這是二戰日軍一個奇葩的現象。不管你是為了誰去拼死,只要在戰場上戰死了,就必然是為天皇而死。軍國主義鐵籠下,沒有任何不同的異見聲音,這就是微觀下法西斯日軍的真實人生。

===============

文獻參考:

張臨平《 東條英機死刑全過程揭密 》

薩蘇《還原日軍神風特攻隊:死前呼喚「媽媽」》

大貫惠美子《神風特攻隊、櫻花與民族主義》

若槻泰雄《日本的戰爭責任》

相關焦點

  • 戰敗的日軍回國後,妻子用什麼樣的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
    導語:戰敗的日軍回國後,妻子用什麼樣的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在二戰中,軸心國作為戰敗方,在戰敗之前都在做什麼呢?在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在天皇的指令下還想負隅抵抗,最終原子彈粉碎了這一切,在1945年籤訂投降協議,至此抗日戰爭才終於結束,大量的海外日軍也放下了武器,陸陸續續地回到自己的國內了,我們都好奇,有的日軍在戰爭中死亡,有的回到家中見到家人,他們的妻子是如何歡迎他們的呢?有的士兵表示還不如戰死,具體事情是怎麼樣的呢?
  • 中國抗日戰將第一人,戰死沙場後,日軍廣播電臺向他致敬默哀
    馮玉祥曾經回憶過,有一次一個士兵受傷需要輸血,馮命令一個排的士兵前去獻血,張自忠正好從這邊經過,聽到這句話後二話不說就伸出胳膊和士兵掙著提供血液。 後來經過國民黨的改組,張自忠成為第三十八師師長,這就是日後讓日軍聞風喪膽的三十八師。當時日軍內部流傳著一句話「三十八師看,三十七師打。」
  • 張自忠將軍戰死後,日軍在他的屍體前做了什麼?
    抗戰以來, 張自忠是第一位戰死沙場的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在擊斃張自忠將軍後,日軍上下一篇歡騰。1940年5月16日深夜,日軍在漢口電臺上廣播道:據前方戰報:大日本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在本日「掃蕩」湖北宜城溝沿的作戰中, 向敵三十三集團軍總部發動了決定性打擊而將其消滅。在遺屍中發現了支那大將張自忠總司令及其下屬幕僚、團長等多人, 同時繳獲大量軍事文件和軍用地圖, 收到極大戰果。在歡喜的同時,日軍對英勇犧牲的張司令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這是在侵華新聞中極為少見的。
  • 張自忠:被人稱作張扒皮,日軍評價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此時學兵營營長張自忠將士兵全部召集在一起大聲問道:「下雪天遇到官兵抵抗我們該如何?」士兵們回答:「堅決抵抗!」張自忠聽罷接著說:「現在就是下雪,你們卻不敢出來操練,還好意思說自己可以抵抗敵人」說罷,帶頭第一個將棉衣脫下,帶領士兵們在雪地裡跑步。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妻子用什麼方式歡迎?士兵:不如戰死他國!
    而當時侵略我國的日本氣勢洶洶的來,最後卻灰溜溜的戰敗而去。當日本投降,中國戰勝的消息傳向世界的時候,每個中國人都激動不已,這是令人興奮,激動和難忘的時刻。當然想必這個時刻,在每一個日本軍人記憶中都難以抹滅。他們心目中偉大的天皇投降了,在我國的士兵們也要被迫離開這個被他們弄得遍體鱗傷的中國,回到他們自己的家鄉。中國的軍人離開戰場回到家鄉,親人們都會無比高興,慶幸自己的親人還活著回來。
  • 日本戰敗後,士兵回家看到妻子,絕望嘆氣:還不如「戰死」!
    日本戰敗後,士兵回家看到妻子,絕望嘆氣:還不如「戰死」! 這些投降以後的日軍部隊,就被原地解散。日軍航空基地的留守人員在美軍指揮下將剩餘的飛機集中起來接受處理,所有的火車上,都擠滿了回家的日軍。
  • 此軍曾被貶稱「雙槍兵團」,抗日誓死拼殺日軍,14個營長戰死13個
    雖然說重整編的川軍編混著原四川各地軍閥的舊部,但在民族大義上,他們還是能夠拋棄個人恩怨,一致對外。 川軍抗戰名將劉湘在犧牲前留下遺囑:抗日到底,矢志不渝,倭寇一日不被趕出中國,川軍誓不還鄉,死當馬革裹屍!
  • 日軍最後一位陸軍上將,帶領日軍據守衝繩島,最後剖腹自盡
    而在二戰中的這場戰役,日軍死傷10萬,最後雙方將領最後都戰死沙場,絕對是戰史上罕見的。今天小李子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美國的「冰山行動」,看看當時有多慘烈!為了守住衝繩島,日軍司令部派遣了牛島滿前去指揮這場差距懸殊的戰役,牛島滿是誰?他在日本乃至戰爭上都是有名的人物。他是當時日軍最後一個陸軍大將,可見其代表性以及能力,而且還被許多的日軍軍事專家評為"優秀的戰鬥家",這樣的名譽在日軍戰史上是少有的。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中國軍隊參戰士兵約為20萬人,日軍只有7萬人。  中國軍隊採用邊打邊退的戰法,將日軍逐步引入雪峰山地區,狂妄的日軍軍官一如既往的輕敵和狂妄,沒想到這片山林將是他們最後的葬身之地。由於就在機場附近作戰,美軍基本一起飛就能將大量的炸彈仍在日軍頭上,令日軍徹底嘗到了失去空中控制權的滋味,日本士兵東躲西藏之際,中國軍隊發起主動攻勢,用迫擊炮和輕重機槍,如暴風驟雨一般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日軍的第五十八旅陷入重圍,拼死突圍,等殺出缺口時,發現中隊長以下軍官已經全部陣亡,而士兵大多死傷。
  • 戰死硫磺島的一位日本軍官,拿過奧運冠軍,戰場上還救治美國士兵
    戰死硫磺島的一位日本軍官,拿過奧運冠軍,戰場上還救治美國士兵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爆發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傷亡人數達到2.8萬,其中美軍傷亡6千餘人,日本2.2萬名士兵則幾乎全軍覆沒。
  • 二戰日本投降後,士兵回國看到妻子,感到絕望:不如戰死算了
    但是實際情況與日軍戰前的計劃正好相反,戰爭越打越艱難,中華民族的抵抗頑強得出乎意料。日本侵略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累累罪行,如震驚世界的細菌戰爭、南京大屠殺等,至今仍受到中國和世界的譴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軸心國大勢已去,日本依然負隅頑抗,世界同盟軍也紛紛對日本進行重創。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中國東北的蘇聯打敗了關東軍,日本最終失敗。
  • 二戰中日軍俘虜為何難抓?士兵已經被軍部洗腦,貫徹狹隘的思想
    二戰期間如果論精神力作戰,習慣了鼓吹精神勝利法的日軍絕對能進前三,被武士精神武裝的日軍經常會在作戰中發動板載(萬歲)進攻,特別是在太平洋後期的作戰中他們無疑是讓盟軍棘手的存在。而且作戰中日軍也是以被俘虜為恥辱,因此在二戰的時候日軍被俘人數並不是很多。
  • 大量日軍皮製軍靴被繳獲,為何我國士兵依舊要穿棉布鞋?
    要說消耗率最大的武器裝備,那一定是軍靴了。雖然說軍靴可以多次利用,但是磨損率非常高,在軍隊待過的士兵們都知道,軍靴「退伍」的速度有多快。由於士兵們常在野外作戰,山路環境會加速軍靴的磨損速度。和槍枝一樣,在士兵們眼裡軍靴同樣重要,在日常的訓練中士兵們就對軍靴特別上心。
  • 張自忠將軍:和日軍拼刺刀戰死,夫人李敏慧絕食七日殉情而亡
    (張自忠將軍)張自忠將軍是整個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國中戰死的最高將領。1940年5月16日,湖北宜城十裡長山戰鬥中,與日軍激戰幾晝夜的張自忠將軍,打到彈盡糧絕。身負重傷的他陷入敵軍重圍卻還是不願意投降,還在和日軍拼刺刀,最後壯烈犧牲。
  • 日軍大隊長宮澤道彥少佐戰死經過
    ,尤以大嶺山、八卦山、雷山、左家山戰鬥最為激烈,給予日軍第27師團以較大打擊,其中9月18日雷山一戰,擊斃日軍支那駐屯步兵第2聯隊第3大隊長宮澤道彥少佐。日軍部隊史《支那駐屯步兵第二聯隊戰志》,以較大篇幅詳細記載了宮澤道彥少佐的戰死經過,現公布如下。由於筆者不通日語,只能從其中的漢字大致了解到,宮澤道彥少佐是在指揮雷山戰鬥,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暴露目標,遭中國軍人近距離射殺,子彈擊中頭部貫穿,當場死亡。
  • 日軍中的小販部隊,打仗能躲就躲,歸國第二天在美軍營前賣紀念品
    日軍與蘇軍爆發地區性戰爭,大阪、仙臺兩大師團被派往緊急支援。仙臺師團和其他日軍部隊一樣,強行軍四天趕到戰場,抵達戰場之後便投入戰鬥,之後被蘇軍狠狠地揍了一頓。大阪第四師團則表現了與仙臺師團相反的表現,雖然第四師團發出行軍命令,但士兵在駐地仍然久久不願移動。命令下發之後,師團內士兵的患病率急劇增加,在醫務室門口排滿了身體不適的士兵,以這種五花八門的手段要求留守在駐地。
  •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說的一句話,令日軍為之落淚,這才是中國軍魂!
    楊靖宇將軍犧牲前說的一句話,令日軍為之落淚,這才是中國軍魂!1、紀念英魂其實很早以前就想寫一篇關於楊靖宇將軍的事跡了,因為筆者了解楊靖宇已經很久了。但是由於之前筆力欠佳,一直未能如願,害怕褻瀆先烈靈魂。
  • 二戰最後投降的日軍士兵小野田寬郎,是怎樣一直頑抗到1974年的?
    二戰至此結束,但還有極少數沒有接到投降命令的日軍還在繼續負隅頑抗,最後一名日軍士兵小野田寬郎,一直到1974年3月才投降,他是怎麼堅持這麼久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籤訂無條件投降書。二戰至此結束,但還有極少數沒有接到投降命令的日軍還在繼續負隅頑抗,最後一名日軍士兵小野田寬郎,一直到1974年3月才投降,他是怎麼堅持這麼久的?
  • 衡陽保衛戰:「傻」士兵建奇功,讓戰友和日軍全都大吃一驚
    以上就是「傻子」士兵的介紹,原來是位扮豬吃虎的猛人,是連隊的重量級人物。 最後、「傻子」士兵建奇功 在衡陽城外西南角的西禪寺陣地,遭受到了日軍瘋狂的炮擊,經過數十天的戰鬥,西禪寺陣地已經面目全非。
  • 二戰日本最逗將軍,自己喝酒讓下屬吃草,數萬士兵活活餓死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本,這真的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日本的失敗和一般意義上的「成王敗寇」還不太一樣,日本屬於自己極蠢,它選擇的國家路線是非常危險和成功性極低的,這相當程度在於當時日本統治機構的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