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28軍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役,但是這一場戰役以失敗而告終。
事後,人們才發現,原計劃登島指揮作戰的第82師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都沒有登上金門島去。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不是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不去。
而是另有原因。
因為船隻太少所致。
金門戰役失敗和事後無法救援的根本原因,就是運兵船隻嚴重不足。
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沒有及時登島,也是因為船隻缺乏的原因。
戰前,由於船隻缺少,該師244團的第一梯隊戰鬥人員都無法全部登上船。團長邢永生著急了。為了讓第一梯隊戰鬥人員上船,他把師首長的指揮船要走了,說:「讓戰鬥人員先走,你們第二批來就可以了。」
因為船隻不足,第28軍的計劃是:船隻運送第一梯隊上岸後,立即返回,再來接運第二梯隊前去金門島參戰。
正是為了多讓戰鬥部隊登島作戰,鍾師長和王政委讓出了指揮船,沒隨第一梯隊上島,而決定隨第二梯隊登島。
不料,攻擊金門的部隊登島後,立即遭到敵重兵反撲。又遇上大海開始退潮,運兵的船隻沒來得及返回大海,就擱淺在沙灘上。
結果,在天亮之後,原計劃返回來的船隻無一隻返回來。
這時軍長蕭鋒及前線指揮部才感到問題嚴重。
82師師長鍾賢文正準備作為第二梯隊上島,聽到無一隻船返回來,急火攻心,當即舊病復發,竟急得暈倒在大嶝島師指揮所裡。
蕭鋒接到82師師長政委都沒有過海登島後,立即會同政治部主任辛曼村商量採取補救措施,隨後做出了一個決定:指定已經登島的251團團長劉天祥統一指揮登島各團作戰;同時,下令第二梯隊各單位抓緊找船修船,爭取當日夜間渡海增援。
但是,一切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