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中,解放軍最高指揮官為什麼沒有登島?因為它!

2020-12-16 騰訊網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1949年10月,解放軍第28軍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役,但是這一場戰役以失敗而告終。

事後,人們才發現,原計劃登島指揮作戰的第82師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都沒有登上金門島去。

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不是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不去。

而是另有原因。

因為船隻太少所致。

金門戰役失敗和事後無法救援的根本原因,就是運兵船隻嚴重不足。

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沒有及時登島,也是因為船隻缺乏的原因。

戰前,由於船隻缺少,該師244團的第一梯隊戰鬥人員都無法全部登上船。團長邢永生著急了。為了讓第一梯隊戰鬥人員上船,他把師首長的指揮船要走了,說:「讓戰鬥人員先走,你們第二批來就可以了。」

因為船隻不足,第28軍的計劃是:船隻運送第一梯隊上岸後,立即返回,再來接運第二梯隊前去金門島參戰。

正是為了多讓戰鬥部隊登島作戰,鍾師長和王政委讓出了指揮船,沒隨第一梯隊上島,而決定隨第二梯隊登島。

不料,攻擊金門的部隊登島後,立即遭到敵重兵反撲。又遇上大海開始退潮,運兵的船隻沒來得及返回大海,就擱淺在沙灘上。

結果,在天亮之後,原計劃返回來的船隻無一隻返回來。

這時軍長蕭鋒及前線指揮部才感到問題嚴重。

82師師長鍾賢文正準備作為第二梯隊上島,聽到無一隻船返回來,急火攻心,當即舊病復發,竟急得暈倒在大嶝島師指揮所裡。

蕭鋒接到82師師長政委都沒有過海登島後,立即會同政治部主任辛曼村商量採取補救措施,隨後做出了一個決定:指定已經登島的251團團長劉天祥統一指揮登島各團作戰;同時,下令第二梯隊各單位抓緊找船修船,爭取當日夜間渡海增援。

但是,一切已經晚了。

相關焦點

  • 慘痛的金門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誰?戰役失利後他怎樣了?
    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對於我軍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結束之後,蔣介石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曾感嘆道:「臺灣安全了。」時至今日,金門仍然不在我們手裡,成為了臺灣的門戶和前哨。那麼,在金門戰役中,我軍的指揮官是誰?後來他的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金門戰役並非沒有前線指揮,兩位師長遭遇人為意外,根本無法登島
    幸運的是已經登島的28軍一個師部、二個團面對殘餘敵軍表現得非常英勇,最終在沒有支援的情況全殲守敵,取得大捷。如果開啟上帝視角,不難發現這場平潭登陸戰登島部隊所面對的「意外」情況,和後來金門戰役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平潭的敵軍沒有飛機幫助轟炸,並且是在徹底被打垮後才得到了颱風的「支援」,已無打翻身仗的可能。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金門戰役為何慘敗?戰前一小時曾收到絕密軍情,卻沒有組織悲劇
    ——金門戰役登島部隊步話機員。01金門戰役結束了,結束的方式很悲壯。解放軍9000左右的將士登陸,大部分犧牲。很多人認為,金門戰役的失利是因為渡船原因。其實如果是深入分析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輕敵和情報判斷不準確。
  • 金門戰役,我軍全軍覆沒後,指揮官蕭峰,後來去了哪裡
    金門戰役是一場極其慘烈的大戰。當時華野第十兵團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江南。福建的敵軍,聽聞十兵團來後,立刻坐船逃走。十兵團也順勢攻佔廈門後,金門也成為了一座孤島。在金門島上只有敵軍的2萬兵力。而華野第十兵團有10萬人之多。
  • 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總指揮,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三野十兵團的九千餘名官兵揚帆渡海,夜襲金門島。鏖戰三日,終因後繼無援、寡不敵眾,全軍覆沒。金門戰役解放軍前線的總指揮,受傷被俘後在戰俘營中失蹤,自此不知去向。解放軍在此戰中第一批登島的共有「三個半團」8700多人,分別是244團、251團、253團和246團,其中246團只派了一個營。第一梯隊登島後,正值漲潮,水深浪闊。為著減少傷亡,船隻長驅搶灘,越近越好。不料部隊登陸後,恰好退潮,船隻統統擱淺。天亮後,國民黨飛機和軍艦趕到,對我軍船隻狂轟亂炸,三百戰船無一倖免。
  • 金門戰役,解放軍推遲作戰計劃,胡璉12兵團卻在此時趕到
    1、金門的失敗在十月中旬,解放軍首先進行了廈門戰役,由於戰術的出色,解放軍成功登陸了廈門,擊潰了在此駐守的國民黨軍隊。湯恩伯不得不放棄堅守,廈門又向臺灣方向撤退。在此本來將要乘勝追擊的解放軍部隊由於船隻不足的原因,只能將進攻金門的戰役推遲了一周。
  • 解放軍全軍覆沒的慘敗——金門戰役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我軍出現了重大失誤,在金門島解放軍的登陸部隊被國民黨全殲,3個多團九千多人全軍覆沒。至今,金門島還未回歸。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之後,毛澤東等人決定立即研究解放臺灣的問題。
  • 金門之戰-解放軍最慘痛的失利
    今天跟大家聊的事兒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最慘痛的一場失利,我軍史稱金門戰役,金門登陸戰,臺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或古寧頭大捷。這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最大的失利,成建制的部隊全軍覆沒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
  • 金門戰役失利的重要教訓,沒弄清楚胡璉兵團,到底有沒有登島
    金門戰役失利,有很多人原因,有人總結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不佔。這當然很有道理。其實,金門戰役失利,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就是敵情不明。兵團司令李良榮雖然畢業於黃埔一期,仕途得意,卻沒有什麼名氣,算不上十分厲害的名將。(蕭鋒少將)所以,我第十兵團才決定發起金門戰役。然而,在戰鬥打響之前,負責金門戰役的第二十八軍副軍長蕭鋒通過偵查發現,金門島上敵人在增兵,援兵陸續到來。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此役解放軍攻島部隊被俘252人,犧牲300餘人,不願被俘跳海失蹤150餘人……這場殘酷的戰鬥發生在1950年7月26日:大膽島、二膽島原名大擔島、二擔島,此戰後蔣經國將「擔」改為「膽」。該島地處福建小金門西側,大小金門與青嶼、浯嶼之間,和廈門隔海相望,是金門島西側的天然屏障。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因此在海戰和島嶼爭奪戰中,解放軍並不佔優勢。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失敗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的島嶼戰事中,基本上處於守勢。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解放軍自渡江以來,勢如破竹,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解放軍並未遭遇太大的反抗,俗話說驕兵必敗,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遭遇了渡江戰爭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滑鐵盧,登島作戰的9000餘戰士全軍覆沒,登陸作戰船隻盡數被毀,金門戰役的失利,震動了全軍,也震動了毛主席,毛主席稱金門失利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的損失,金門戰役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失敗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但與此同時,解放戰爭還遠沒有結束,東南、西南的大片地方,還盤踞著大量國民黨軍隊。20多天後,1949年10月24日,當全國人民還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幸福中時,在祖國東南沿海,一場鮮為人知的渡海戰役悄悄打響了,就是解放軍進攻金門島的戰役。
  • 解放軍軍長蕭鋒,因金門戰役全軍覆沒,連降數級建國後成大校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創造了戰爭史上的許多奇蹟,也許是因為三大戰役的勝利導致了輕敵。在金門戰役中,讓解放軍遭受重大的打擊。在金門戰役中的錯誤導致了許多同志的犧牲,這是一次非常慘痛的教訓。戰役起因說起金門之戰,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解放戰爭末期在金門島爆發。1949年福建全境解放後,三野10兵團與國民黨的交戰中,因為全軍上下都有著一股驕傲的情緒,自認為國軍不經打。於是1949年10月25日凌晨,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發動了金門戰役。
  •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
    金門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福建省金門島的一次戰役,金門戰役持續三天時間,最終以我軍大部分士兵犧牲,其餘被俘虜而失敗告終,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少數的一次重大戰役損失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二)「民心不穩」,我軍剛解放福建,百姓對解放軍恐懼,很多船工俱懷二心,所以船隻購買困難,船工躲起來,甚至搞破壞。渡海的很多船隻都是有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三)「經驗不足」,我軍沒有攻佔島嶼的經驗,只能把陸軍當海軍用,當漁船把士兵運輸上岸後,因退潮原因漁船居然全部擱淺。
  • 金門之戰與青樹坪,兩個失利仗,粟裕與林帥都該負責任嗎?
    金門戰役是解放軍和國軍在福建金門的一場戰鬥,雙方交戰只不過師級規模,然而雙方都損失慘重,但以我軍失敗為結果,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金門戰役與之前的陸地作戰不同,作為一場渡海戰役,解放軍作戰經驗不足,缺乏水上經驗,不熟悉海潮和風向,導致在交戰過程中施展不開。
  • 金門戰役,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最後一場仗,三野一個師全軍覆沒
    1949年7月,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率領所部進入福建,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解放了福建的大部分地區。10月15日,葉飛指揮部隊發動廈門戰役,僅僅用了三天就解放了廈門。隨後,解放軍開始準備發動對金門的進攻。
  • 金門戰役——如此輕敵,必敗無疑,輸得一點也不冤
    三個分屬不同部隊的團,硬被編入第一攻擊梯隊,這也就罷了,卻連戰役指揮官都沒有進行明確,導致三個團一登島便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形成統一指揮,互相得不到支持。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在「論金門戰役檢討」中有以下一段描述——「很長一段時間,國防大學課題組始終弄不明白,肖鋒怎麼排了個這麼古怪的陣容,這哪像是去啃骨頭、打硬仗?
  • 金門戰役總攻開始前,28軍偵查到敵方增援部隊,為何沒有停止總攻
    1949年,28軍接到金門登島作戰部隊的最後一次來電,來自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28軍251團團長劉天祥的匯報。劉天祥說:首長,我的生命不長了,為了革命沒二話,祝首長好,新中國萬歲!緊接著,步話機傳來了爆炸聲,劉團長壯烈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