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參加過高考的同學應該都深有體會:每天起早貪黑背單詞背課文,可就是不見英語成績提高,每到上英語課時總會愁眉苦臉。
可現實就是這麼無奈,英語一直同語文數學並列為三大主科,特別是在高考當中獨佔150分(註:全國大部分省份)的高分,如果高考拿不到110分以上,也就意味著基本會與985高校無緣。
一、教育機構不斷遊說家長讓孩子提前學習英語
近10年來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中國教育始終都在考慮著如何做到更加公平,讓更多地區的孩子有好大學可讀。但英語的地位卻牢不可撼,甚至孩子們的英語啟蒙越來越低齡化:各種中英文早教班層出不窮,許多還在牙牙學語的嬰幼兒,就已經開始了英語的學習。
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早教機構為了創收(以胡侃教育所在的長沙為例,100節早教課收費大多在1.5-2萬之間,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可想而知),不斷地遊說家長早點給孩子學英語,他們的理由也很直接:孩子學英語越早,對英語產生興趣也越早,這樣可幫助孩子把英語當成第二母語。
二、鄭強教授這樣認為,引發浙大學子熱烈掌聲
然而就在前一陣子,火遍全網的浙江大學網紅教授鄭強(現為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卻表達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
他認為現在人們把英語的地位抬得太高,甚至已經高過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教學,這樣的教育真的是為孩子們好嗎?就算是要與世界接軌,但也沒必要如此重視英語吧!並且鄭教授還把現如今學習英語的現象,比喻成了一種極度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鄭強教授還提到:日本某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0多年都沒有出過日本,人家照樣拿獎!至於那些炒作「不會英語就等於文盲的人」,基本上都是某某外語機構,或者某某補課機構的受益者。
鄭強教授的講話立刻引起了浙大學生們的共鳴,現場響起了熱烈掌聲!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有誰能寫出99%的中國漢字?有誰能完全讀懂大部分古漢語的意思?有誰又能對古代的詩詞張口就來?既然我們連自己的語言文化還沒有學清楚,為什麼要過多地去學習外語?不少網友表示:說得好!
三、英語究竟重不重要,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然,這並不是說學英語不重要,畢竟許多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都是用英語寫就,如果我們不會英語的話,對一些高端技術的掌握很難盡善盡美。
胡侃教育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英語只是一種溝通工具而已,不能單憑這一項就讓它成為了許多有潛力學生上大學的攔路石!錢鍾書先生當年數學只有15分卻被清華破格錄取,後來成為享譽世界的大文學家。
與那些教育機構的商人比起來,我覺得還是鄭強教授的發言更加符合國情,畢竟某些偏遠山區學習不好的孩子,高考的時候在英語方面特別吃虧,他們沒有好的老師教他們學英語,聽力這一塊更不可與城裡孩子同日而語。但是這些孩子同樣是國家未來的棟梁,難道只因為一門英語的分數,就否定了「寒門學子」的所有努力嗎?
當然,一些網友提議直接將英語踢出高考,我覺得這也不切實際:那些英語老師以及英語從業人員的「飯碗」怎麼辦?教育改革不可能一氣呵成,有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斷努力,希望教育部門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地考慮外語在高考當中所佔分數的比重,讓孩子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如果將那些背英語的時間,用來鑽研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豈不是對國家未來的科學發展更有用處?
你覺得英語應不應該被踢出高考?歡迎發表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