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李可馨 方崔喆 李和成 葉匯琳
撰稿丨李可馨 方崔喆 李和成
排版丨之誠
北師大二的林肖,是他朋友圈裡第一個知曉師大東門小吃街要搬離的人。
11月16號下午4點左右,他剛剛完成一篇4000字的論文,激動不已,打算去東門小吃街好好吃一頓,「犒勞一下辛苦的自己」。
而林肖看到那張雪白的通告,實屬偶然。「走到小吃街前,我還沒想好要吃什麼,就逛來逛去,突然就發現這張貼在牆上的紙了。」第一眼看過去,他還有些不敢置信,重讀了幾遍,他才醒悟過來:「這次,東門小吃街怕是真的要消失了。」
他從口袋裡掏出手機,飛快地打字,發了一條qq動態:「承載著我所有歡愉的東門商鋪,真的要灰飛煙滅了……驢肉火燒、二吖麻辣燙、過橋米線、麥當勞、臺灣滷肉飯、武聖羊雜湯……所有在焦慮中給我帶來些許歡愉的東西就這麼消失了……」
圖為東門小吃街上學校貼的通告
通告張貼後的當天晚上
11月16日晚上九點一刻。
禮品商店裡只剩下幾個稀稀拉拉的客人,頂上三排圓形的燈亮著白色的光,正對門的架子上貼著兩張正方形的紙,上面是用毛筆寫著的黑色方塊字——「甩」,與門外寫著的「清倉」遙遙相對。
「想要什麼就挑吧,我儘量給你優惠。」老闆娘操著一口京味兒的普通話,招呼著剛剛進門的客人。
男主人還別著用來收錢的黑色腰包,他倚在門邊,臉上沒有什麼表情,「這兒啊,月底就搬了。」
「我連聖誕樹都拿出來了,本來應該是十二月做的,可是我們月底要撤……」女主人接起丈夫的話茬,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扶正聖誕樹歪了的梢頭,「我實在是沒辦法了。這麼大一棵樹,就賣二十塊錢。」
禮品商店店面不大,中間的貨架讓兩邊的通道十分逼仄,兩個人周轉起來都略顯吃力。這裡不止賣普通的文具,也賣著香水、八音盒、化妝品、桌遊、毛絨玩具等等小玩意兒。男主人指著一個木製的鯨魚八音盒說:「原來有八種呢,大象的,猴子的,哎呦,現在都沒了……也不再往裡進了。」
師大東門北側的禮品商店正在進行清倉甩賣
食上坊一般都在10點多打烊,這時店裡只有幾個客人還在享受晚餐。這是楊老闆女兒開的店。小楊當年是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的一名學生,畢業之後在東門外租下了店面,開始經營食上坊和Running Chicken,一晃就是8年。
楊老闆不經常笑,但他每次提到女兒時,都會笑出來,然後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他介紹說,招牌滷肉飯的手藝就是女兒從臺灣的師傅那裡學來的。「她去過好多地方,法國、英國、日本什麼的,總喜歡學這學那的。我們不是臺灣人,這滷肉飯就是她在那裡認了一個師傅學的。」
林肖最喜歡吃的就是食上坊,他直言這家店有種「不一樣的氣質」。他很喜歡裡面的黑板畫,覺得很有趣,有種咖啡館的感覺,「尋常的飯館到處都讓人覺得油膩,會不願意待久,但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很機靈的點子,會讓人想去探索和發現,於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來。」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門口的一句話: 「你吃的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林肖不知道有多少碗人間煙火曾在深夜陪伴過他。
圖為師大東門南側的食上坊
通告背後
「能怎麼辦啊?還是得搬走。」
談到通告中所說的搬遷,禮品商店的男主人原本波瀾不驚的語氣,明顯有了改變。
他和夫人開禮品店已經有十五個年頭了,有很多北師大和北師大二附中的學生都來買過文具或者禮品,來來往往。有的學生畢業後工作了,還會大老遠過來買東西,和他們都很熟了。
比之丈夫,女主人的情緒要激動許多:「這不公平啊,為什麼要收這房啊?」說完她往外深深吐了一口氣,像一個過度膨脹的氣球突然破裂。
「是提早跟我們講過搬遷的事情,但到這個時候,還是找不到門面啊。」食上坊的楊老闆吸了一口煙,夾著煙的手指在冷風中凍得發紅。他重重地強調了好多遍「沒有門面」,最後笑了起來,眼睛裡有淚光。
「只能開一天算一天了,」楊老闆搖了搖頭說,「誰知道找到了門面,裝修完開店,會不會又趕我們走。」
林肖以為,這和北京市整體的整治應該有關。「其實小吃街的存在,讓東門天橋下都變得有些擁堵,我們不能否認拆除小吃街這個舉動具有其合理性,雖然感情上不太願意接受。」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北師大自己的行動。北京市針對「開牆破洞」行為的整治已經持續了幾年,大量將普通住宅或直管公房性質的沿街住房的後窗開成門,違規改造進行營業的店鋪都遭到了清理和拆除。現在,整改的步伐也推進到了大學校園的周邊,最終走到了北師大的東門。
關於小吃街的搬除,資產管理處高若晨處長解釋道:「我們就是承接著北京市整治『開牆破洞』的活動,而且東門外的地以後會作為教育用地,不能再租給外頭,也不能搞經營活動。」這些要求在巡視整改報告裡就已經提出。
高處長稱,學校的資產管理處在元旦之前只管事業資產,對這些所謂的經營性的資產只做監管,不直接進行管理。「東門外的房子一直是資產經營公司在做直接管理,所以出租合同都是資產經營公司在做,這次撤離商家的行動也是他們負責,我們只是配合發了一個通告。」
對於這次行動的進行,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解釋,學校在今年的七月十號就正式下了整頓的通知,七月十幾號公司和東門外小吃街的店主開了全體會,通知11月底要搬離,讓商家們提前做準備。「當時都答應得好好的,誰知道回去以後有些就反悔了。時間也給得很富裕了,絕對不是只給了他們兩周去另謀生路。」
「而且退還商家的金額絕對會按照合同進行賠付,有些合同沒到期的,租金我們會按天付,一天都不多扣。違約金我們會按合同上的數據走,現在大多數都是拿年租金的20%。」
禮品店店主仍然希望公司可以多賠償裝修的費用,小店在去年中標之後,和公司籤了三年合同,他和夫人就決定裝修一下。「還得用三年呢,就想著要翻新,沒想到這才過了一年多,就讓我們搬走了,這幾十萬裝修的錢就浪費了啊。」他皺起了眉,拍了拍尚新的貨架。
總經理助理對此也毫無辦法。「合同上沒寫要給你賠補償費和裝修費什麼的,我就不能給你賠付,人情咱都懂,但規矩咱得守。公司關於這部分整改也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了很多精力,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大家互相體諒一下吧。」
他又補充說,聲音漸漸低沉:「有些商家總是有幻想,覺得可以通過爭取努力就留下來。可是明明講的很清楚了,這是已經決定了的。」
11月30日之後
目前確定需要搬離的商家,有師大東門南側的從Laker's到武聖羊湯割,和北側的從河間風味到桂林米粉。
需要搬離的商家名單
食上坊和禮品商店都尚未找到下一處落腳點。
楊老闆已經做好準備要給店裡的員工結清工資,讓他們另謀生路,然後守著這些剩下的桌椅,繼續找店面。
而關於禮品店的「未來」,店主已經看不到方向,他的雙眼上似乎罩上了一層薄霧。「誰知道搬去哪兒呢,哪裡有什麼合適的門面。」他說罷,輕輕嘆了一口氣。「還有那些孩子,萬一他們再來,找不到店了怎麼辦呢?」
禮品商店的貨架上已經顯出冷清,一些地方甚至露著光禿禿的鐵板。許多不同大小的本子,只剩下最後一兩本待售。
有些商家尚有出路。
鮑師傅會直接合併到北郵南門的那家分店,像賽百味和金鳳成祥這樣的連鎖店,自有公司進行處理。
尚佳風理髮店已經開了新店,就在北邊一喜日本料理的附近,之前辦過的卡還可以繼續在新店使用,也可以選擇退款。
Laker's、地鐵奶茶和小聚串串香的員工都不清楚老闆的下一步行動,店內音樂聲仍在躁動,搬遷似乎與他們無關。
而鮮奶屋的老闆打算直接關門歇業。
東門外小吃街商戶的搬出,似乎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定局。在剩下不足兩周的時間裡,陪伴北師大學生至今的小吃街,即將消失。
我們會在一些時刻偶然路過街頭,驚異地發現,鍾愛的小店不知去向。這種依賴於空間的聯結常是脆弱的,許多因素促使我們有緣相聚,也導致我們揮手別過。但回憶中的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和好友深夜吃過的麻辣烤串,在酒吧裡獨自酌飲的一杯清酒,都彌足珍貴。
未來,他們重新上路,我們重新尋找小吃街。
謝謝,食上坊。再見,食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