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金鄉縣人民醫院胃腸腹壁疝外科開展首例「胃鏡輔助經鼻型腸梗阻導管置入術」,成功為一名腸梗阻疾病患者完成減壓、解除病痛,此療法具有痛苦少、風險小、無創傷等特點,能起到迅速緩解病情、乃至完全治癒的效果,填補了我院在該領域治療腸梗阻的空白,讓更多腸梗阻患者多了一種無創治療的新選擇。
「大夫,我肚子快脹死了,您快給想想辦法吧……」前些日子,家住金鄉縣城的吳先生(化名),因肚子出現疼痛來到金鄉縣人民醫院就醫,初步檢查確診為小腸梗阻,經過幾日保守治療後梗阻緩解效果仍然欠佳。「患者肚子漲得厲害,壓疼感強,猶如裝了個西瓜一樣,手術指徵非常明顯。」轉入胃腸腹壁疝外科後,胃腸腹壁疝外科主任單長嶺在為其完善檢查後發現,該患者不但5天未排便和排氣,並且肚子腫脹厲害,如果再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就會增加腸穿孔和腸壞死的風險。
「由於該患者前些日子剛剛做完膀胱癌手術,身體未能完全恢復,若再次進行外科手術,不僅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二次創傷,並且還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在想盡辦法治癒疾病的同時還能達到患者滿意,才是最為理想的結果。」單長嶺主任表示,以往此類急症患者都是通過外科手術實施腸內減壓,但考慮到該患者身體基礎情況較差,經系統評估後,醫務團隊為其制定了一套無創治療方案——實施「胃鏡輔助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緩解病情。
「腸梗阻導管在進入到胃底幽門處之後,會跟隨自身腸道蠕動帶動導管下行,屬於無創性治療。」據單長嶺主任介紹,在導管置入減壓後第二天,患者腹脹症狀就出現明顯好轉,第4天便通氣、通便,梗阻情況基本恢復,經過術後負壓吸引與精心護理,如今吳先生恢復效果良好並已康復出院。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是胃腸外科常見的急腹症之一,主要表現為患者腸內容物通過受阻,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症狀,病情加重可出現發熱、腸穿孔、腸壞死、感染性休克等症狀,重則危及生命。
據了解,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腸梗阻,一般會留下15至20公分左右的疤痕,不但術後恢復慢,而且還會增加患者痛苦、影響預後美觀程度,與其對比來看,腸梗阻導管應用作為一種新的治療腸梗阻的措施,使得部分腸梗阻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得到治癒,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尤其是零創傷的優勢,極大減輕了患者的身心負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腸梗阻導管有如下優點:
······
1有效引流腸內容物,較早地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並能減輕或消除腸壁水腫;
2能夠幫助精確計算出入水量。有利於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3經導管注入蓖麻油,可使大部分患者梗阻解除,進而行常規術前腸道準備,為手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術前早期經導管灌注腸道抗生素、生理鹽水等行腸道準備,即使梗阻不能完全解除,也可在抑制腸內細菌和清潔腸道兩方面獲得較滿意的效果;
5即使梗阻不能完全解除者,經導管減壓後也無擴張腸管的影響,腹腔內條件較好,有利於手術操作,提高根治程度。
6提高一期切除吻合術成功率,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尤其針對左側結直腸癌梗阻的患者,免除了造瘻和二次手術,減輕了患者痛苦的同時也降低了醫療成本。
腸梗阻導管禁忌症:
······
1、腸蠕動減慢或消失的患者不適用;
2、有血管栓塞等血行性障礙的病人不適用;
3、絞窄性腸梗阻也不適用腸梗阻導管。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