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獨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事情在大人看來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對於寶寶來說,就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比如,寶寶正專注的玩玩具的時候,突然的一點聲響,可能就會把他嚇一跳。
樓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很多寶寶「小短腿」也能「吭哧吭哧」自己下樓梯。但有些寶寶明明會走很久了,但一遇到樓梯就「慫」了。
朋友小芬的女兒快兩歲了,可以說是「健步如飛」了。但面對家裡的躍層樓梯,真的是「秒慫」狀態。
前一秒還小跑呢,到樓梯面前,就改成手腳並用,倒退著一點一點往下爬。
有一次,被孩子奶奶看見了,很看不慣。就一把拉起寶寶,讓她站在走下去。孩子被嚇的哇哇大哭起來,差點引起一場家庭戰爭。
對於孩子這種害怕下樓梯的行為,很多大人都表示無法理解。
寶寶為什麼會害怕下樓梯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一種深度知覺的能力,而且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具備這種能力,寶寶害怕下樓梯,正是因為這種能力的影響。
什麼是深度知覺能力呢?
深度知覺就是距離知覺,是涉及三維空間的知覺,不僅能感知物體的長、寬和高度,還能察覺到物體的距離、深度、凹凸等。
這種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使用。比如,我們過馬路的時候,可以目測車輛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是否能夠安全的通過馬路。站在高處的時候,也會通過這一知覺,來測量,這個高度到地面是否安全。如果超出我們的安全範圍,能激發我們自身的警覺意識。
除了這個保證安全的深度知覺之外,寶寶覺得下樓梯不安全,可能也是因為得到了家長的「心理暗示」。
寶寶害怕下樓梯,可能是收到了「心理暗示」
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比我們想像的要敏感的多。
當寶寶摔倒時,並沒有哭鬧。寶媽衝過去,並主動將寶寶抱在懷裡,說:「寶寶,疼不疼呀?不哭啊!」寶寶往往一下子就哭了起來。而且下次摔倒的時候,也會哭著等著你來扶他起來。
寶寶正在玩的時候,突然一聲巨大的聲響,家長趕緊跑到寶寶身邊。緊張的詢問:「寶寶有沒有被嚇到呀,沒事兒了,不害怕啊!」寶寶往往會哭的更厲害。
寶寶的這種反應,是因為從家長身上得到了「暗示」,家長的反應,讓他知道剛才自己經歷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下樓梯也是一樣,可能寶寶自身覺得沒有什麼,但家長擔心寶寶年紀小,在樓梯面前主動將寶寶抱起來下樓梯。或者在言語中,有對小樓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兒的「暗示」,讓寶寶對下樓梯產生恐懼,從而變的不敢下樓梯了。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通過大腦不斷的發育,努力建立各種心理感應機智。類似上述的這些,從家長的行為反應,做出相應反應的情況,一般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社會參照」。
社會參照的定義為:在孩子發展的特定時期,尤其是在兩歲半以前,一旦處於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中時,他們就會觀察和解析大人的表情信息,然後採取行動,或作出反應。
既然知道了寶寶為什麼不敢自己下樓梯的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讓寶寶學會自己下樓梯了。
「三步法」讓寶寶建立自信,自己下樓梯
1)第一步:上下練習加鼓勵
寶爸寶媽可以利用家中的小板凳或者各種高度適中、安全係數高的工具,讓寶寶進行一上一下的踏步練習。不僅能夠鍛鍊寶寶的腿部力量,也可以鍛鍊寶寶的勇氣。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需要父母給寶寶多一點的鼓勵和耐心,讓寶寶建立安全感。也可以從父母的「暗示」中明白,這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
2)第二步:緩坡建立自信心
一般室外的樓梯旁邊,都會建一些緩坡來方便推車,寶寶不敢下樓梯。寶媽可以拉著寶寶從緩坡走下去,建立寶寶的自信心。
或者是利用身邊的一些木板,搭建一個專用緩坡,讓寶寶上下走動。家長一定要跟在旁邊,確保寶寶的安全。
3)第三步:利用樓梯來實踐
前面的兩步練習之後,寶寶下樓梯的基礎基本已經打好了。可以讓寶寶在真正的樓梯上實踐了,在實踐中家長的耐心至關重要。
切記,不要一味的催促寶寶快點,讓寶寶自己摸索著下樓梯。也不要一次性要求寶寶下很多層,可以下幾層之後,再上幾層反覆訓練,建立寶寶的自信心。
下樓梯的恐懼就像是一道閘門,一旦克服,就相當於找到了關上閘門的方法,那種恐懼也就拋諸腦後了。
糖果愛嘮叨
寶寶的「社會參照」很多是以父母的反應為標準的,如果父母比較大驚小怪,寶寶可能就會更加膽小。想要孩子變的更勇敢,父母的「淡定」也很重要。
今日互動:你的寶寶有害怕下樓梯的階段嗎?怎麼解決的?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