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逆襲清華?考研這樣選學校,上岸機率提升100%!
剛準備考研時非985、211不考慮,複習一段時間後省重點好像也不錯,報名前普通一本好像也還可以,考完以後跪求有學上就行。
很多人都感覺在備考的過程中非常煎熬和痛苦,沒有任何動力,於是就開始否定自己不行。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過兒告訴大家,在複習的過程中如果感覺非常煎熬並且沒有動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內心的牴觸,而導致牴觸的原因則是對所選的學校沒有很強烈的欲望,簡單說就是不滿意所選的學校。
明明是自己選擇的學校,為什麼會不滿意呢?
對自己期望過高or對自己的實力過於低估,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會導致備考過程中的出現後勁不足,所以說選擇學校也是要花一番心思的。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放在考研這件事上也是完全適用的。
搜尋到的信息殘缺不完整或是小道消息,都會導致對目標院校的認知不清,結果就是考研結果一出,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本身考的分數不錯,但由於競爭激烈導致落榜;可能有的同學考的並不是很好,但是報考學校招生人數多,競爭壓力小卻能考入一所不錯的大學。
所以說擇校時選擇很重要,一旦方向錯了,將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接下來過兒將帶大家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客觀方面
1、院校所在位置
大部分選擇考研的同學,都是為了能在更高的平臺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拓展豐富的人脈資源,從而可以在未來的人生選擇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或者是因為高考的失利沒能去到理想的城市和心儀的大學,希望通過考研彌補自己的遺憾。
因此在擇校時選擇了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這裡確實人才集聚,發展機會相對會更多,但是考研難度也會比同水平的其他地方學校大一些。
所以過兒建議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先去圈定地區或城市,再選擇學校。
2、院校專業排名
城市確定之後,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這個地方哪個學校有你要考的專業碩士點,重點考慮這個學校在當地和全國的認可度。
學校的綜合實力能說明學校的資源、學校可以提供的發展的平臺以及學校獨特的文化氛圍,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能學到的東西也會截然不同。
因此,需要在專業實力和學校綜合實力當中尋找一個平衡,而且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相對於本科階段來講要更深,更細,在某個學科上能否接觸到前沿的東西,能走多遠,學校的專業實力不可忽視。
每年教育部和有關機構都會公布大學以及各專業的排名,可以根據這份排名表直觀地看到研招單位的實力。比如在網上查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就是選學校的一個很好的參考。
3、招生計劃
關注該校該專業的統考人數,關係到你有多少機會考上,競爭有多激烈。有的專業每年只招一個人,你有多大把握這個人是你呢?
所以說水平相當的同一專業,不同院校之間肯定要選擇招生人數更多的。就算是兩者相比,院校可能稍次,但招的人多,也還是要選它。
那麼又該如何查找招生人數呢?
1)瀏覽器搜索研招網
2)點擊碩士目錄
3)選擇查詢學校
4)點擊要查到的學校
5)查看到到招生的人數
4、考試科目
考試科目分為公共課和專業課。
公共課考不考數學、考數學幾,考不考英語、考英語幾,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而對於那些跨專業的同學來說,專業課複習參考哪些書目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決定著你的複習方向是否正確,有的學校會給出具體參考書名,而有的學校只給出了方向,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學校論壇或者向師哥師姐諮詢了,畢竟了解目標專業考些什麼,是你接觸跨考的第一步,同時可以看看是不是自己能駕馭這些科目。
就拿上面的復旦大學金融學專業碩士來說,可以在研招網上查詢到需要準備的科目為:
5、該學校是否有特殊要求
有的學校,有的專業可能對英語四六級有要求,有的可能很看重本科階段的表現:成績、競賽、論文發表等。
有些學校對跨專業的同學有特殊要求,還有的不接受跨考以及不接受同等學力的考生。這些都要注意,免得自己一腔熱血想報,但卻沒有資格,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主觀因素
1、自身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簡單說就是如何學習,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學習。
寒窗苦讀這麼多年的大家,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應該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如果你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很強,那麼選擇一個好一些的學校未嘗不可,相反一般的話,就最好選擇比自身學校稍強一些的校園。
就比如你是二本,學習能力也一般,就可以選擇普通的一本學校,以此類推211,985之類。
2、自身的學習毅力
人生是場馬拉松,考研亦是如此,一年的備考時間裡,你可能要忍受孤身一人的寂寞,周圍同學的嘲諷,親戚朋友的壓力以及複習過程中的各種困惑和彎路,所以在選擇學校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毅力選擇相應的學校。
以上就是大家在擇校時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不知道看完上面這些,同學們心中是否應經清楚了呢?
如果你已經定下了備考的學校,那麼同時也要給自己定一個「踮著腳夠得著的分數」,接下來整個備考的過程中,就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吧!
領取考研乾貨、真題
評論、留言
我告訴你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