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菩薩,念佛往生不是以數目多少來決定的。不管我們念多念少,也不管罪業是深是淺,功夫是高是低,功德是有是無,雜念是多是少,心是清淨不清淨,這些都不管,能夠往生,完全是靠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佛力、願力,靠著這句名號的光明威神功德力。因此,只要能夠專念佛名,念念都是往生的正因,念念都具備往生的功德資糧。
臨終之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自然不請自來,歡喜迎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就說:
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這段法語是在解釋《無量壽經》所說的三輩,也是在解釋《觀經》所說的九品。
意思是說,一切眾生根性雖然各個不同,有的根性是上輩,有的根性是中輩,有的根性是下輩,所以說「有上中下」。不管他是什麼根性、什麼身分,「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釋迦牟尼佛都勸他們要專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
譬如在座的各位就有幾種根性,有出家眾,也有在家眾,有男眾,也有女眾,有學佛幾十年的,也有初入門的,有根器高的,也有根器低的,有深入經藏的,也有僅粗淺了解基本佛理的,甚至也有不識字、頭腦比較遲鈍,完全不理解教理的,根性可說千差萬別,高低不等。但是,佛說不論什麼樣的根性,都來專修念佛,全靠阿彌陀佛,這樣千差萬別的根機、千差萬別的學佛身分,全都歸入單一念佛的身分。
這樣結果如何呢?萬種根機因稱名而無差別。因相同,果也相同,所謂「同因同行至菩提」。若是隨各人功德、功夫深淺而回嚮往生,就會有品位高下的差別。也就是說,根性高低雖然不同,但同樣念佛,正因正行都是念佛,這樣大家都平等往生極樂世界,平等證到菩提成佛的果位。
所以,念佛法門是大平等的法門,因為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是以這句成佛的萬德洪名,使不同根性的所有眾生得到平等的成佛功德,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成佛。
「不論根機,念佛皆生」,然而有人教理基礎不夠,有所顧慮,以為「雖然平生多念、念念不舍,但依然煩惱熾盛、業障深重、妄想紛飛、雜念叢生,沒有清淨心,沒有功夫成片、夢寐一如,臨終的時候若業障現前不能念佛,或者昏迷念不出佛,恐怕就無法往生」。之所以會有這些觀念,是因為不知道淨土宗的教理,不明白阿彌陀佛的慈悲。如果能夠聽聞並了解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義,這類疑問就頓時煙消雲散,信心會好像太陽的光明一般,非常燦爛。
善導大師在《法事贊》中有一首偈說:
四十八願殷勤喚,乘佛願力往西方。
這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來說的。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要救度眾生,要使眾生往生成佛,所以四十八大願中的每一願都是悲心懇切地在呼喚我們十方眾生,呼喚我們要靠他四十八大願的願力往生極樂世界。
>慈母喚浪子喻
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呼喚眾生的法門,就好像兒子小時候流浪在外,迷失他鄉,而身為母親者,日日夜夜在家思念,呼喚愛子早日回歸家鄉。彌陀呼喚我們也是這樣的心情。
善導大師又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這是站在眾生的立場來說的。我們了解到阿彌陀佛悲心的救度,聽到阿彌陀佛懇切的呼喚,就不會顧慮自己,認為自己罪業深、福德少,這些都不需要管,不需要顧慮。只要從現在開始,以我們現在的根機、身分,一句一句地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要懷疑阿彌陀佛的救度,自然就靠著阿彌陀佛的願力,決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
——雙槐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