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九品往生之全靠佛力

2020-12-17 定西慈誠

諸位菩薩,念佛往生不是以數目多少來決定的。不管我們念多念少,也不管罪業是深是淺,功夫是高是低,功德是有是無,雜念是多是少,心是清淨不清淨,這些都不管,能夠往生,完全是靠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佛力、願力,靠著這句名號的光明威神功德力。因此,只要能夠專念佛名,念念都是往生的正因,念念都具備往生的功德資糧。

臨終之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自然不請自來,歡喜迎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就說:

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

這段法語是在解釋《無量壽經》所說的三輩,也是在解釋《觀經》所說的九品。

意思是說,一切眾生根性雖然各個不同,有的根性是上輩,有的根性是中輩,有的根性是下輩,所以說「有上中下」。不管他是什麼根性、什麼身分,「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釋迦牟尼佛都勸他們要專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

譬如在座的各位就有幾種根性,有出家眾,也有在家眾,有男眾,也有女眾,有學佛幾十年的,也有初入門的,有根器高的,也有根器低的,有深入經藏的,也有僅粗淺了解基本佛理的,甚至也有不識字、頭腦比較遲鈍,完全不理解教理的,根性可說千差萬別,高低不等。但是,佛說不論什麼樣的根性,都來專修念佛,全靠阿彌陀佛,這樣千差萬別的根機、千差萬別的學佛身分,全都歸入單一念佛的身分。

這樣結果如何呢?萬種根機因稱名而無差別。因相同,果也相同,所謂「同因同行至菩提」。若是隨各人功德、功夫深淺而回嚮往生,就會有品位高下的差別。也就是說,根性高低雖然不同,但同樣念佛,正因正行都是念佛,這樣大家都平等往生極樂世界,平等證到菩提成佛的果位。

所以,念佛法門是大平等的法門,因為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是以這句成佛的萬德洪名,使不同根性的所有眾生得到平等的成佛功德,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成佛。

「不論根機,念佛皆生」,然而有人教理基礎不夠,有所顧慮,以為「雖然平生多念、念念不舍,但依然煩惱熾盛、業障深重、妄想紛飛、雜念叢生,沒有清淨心,沒有功夫成片、夢寐一如,臨終的時候若業障現前不能念佛,或者昏迷念不出佛,恐怕就無法往生」。之所以會有這些觀念,是因為不知道淨土宗的教理,不明白阿彌陀佛的慈悲。如果能夠聽聞並了解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義,這類疑問就頓時煙消雲散,信心會好像太陽的光明一般,非常燦爛。

善導大師在《法事贊》中有一首偈說:

四十八願殷勤喚,乘佛願力往西方。

這是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來說的。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要救度眾生,要使眾生往生成佛,所以四十八大願中的每一願都是悲心懇切地在呼喚我們十方眾生,呼喚我們要靠他四十八大願的願力往生極樂世界。

>慈母喚浪子喻

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呼喚眾生的法門,就好像兒子小時候流浪在外,迷失他鄉,而身為母親者,日日夜夜在家思念,呼喚愛子早日回歸家鄉。彌陀呼喚我們也是這樣的心情。

善導大師又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這是站在眾生的立場來說的。我們了解到阿彌陀佛悲心的救度,聽到阿彌陀佛懇切的呼喚,就不會顧慮自己,認為自己罪業深、福德少,這些都不需要管,不需要顧慮。只要從現在開始,以我們現在的根機、身分,一句一句地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要懷疑阿彌陀佛的救度,自然就靠著阿彌陀佛的願力,決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像

——南無阿彌陀佛

——雙槐佛音

相關焦點

  • 何謂「九品往生」,這3點告訴你答案,修行者必要謹慎對待!
    在《阿彌陀佛》一文,我指出只要誠心完成「信、願、念佛(行)」,阿彌陀佛承諾我們一定能夠往生淨土。《觀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凡夫念佛人可以被分為上、中、下三品往生;而每一品更細分為上、中、下三生,即俗稱九品往生。每一品往生的情況極為不同。
  • 淨土宗:一切眾生只要信願念佛,絕對往生有分
    雖然植眾德本,但還是要把往生淨土作為頭等大事。如果植眾德本卻不去回向,便會自然感得人天福報或者中止於二乘的化城,所以要「至心回向」,把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保證了這個願望一定能夠成就,如果不能成就,他就「不取正覺」。從攝生三願來看,說明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只要信願念佛,絕對往生有分。
  • 彌陀法門:往生極樂淨土的品位有「三輩九品」之分?
    「三輩」與「九品」的出處凡修彌陀法門的人,都聽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有分「三輩九品」的說法。「三輩九品」是依往生者生前發心、用功的情況,以及往生後階位的差別而分的。「三輩」(上、中、下三輩)的說法是來自《無量壽經》;「九品」(上、中、下品,每一品分為上、中、下三生)則是來自《觀無量壽佛經》。
  • 論楊仁山對日本淨土真宗的批判
    由於涉及佛教根本立場,楊仁山對於淨土真宗的批判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值得引起重視。相對於其他宗派,淨土宗以強調「他力」為特點,宣揚修行解脫可借帶業往生之「易行道」。然而,淨土宗作為佛教宗派,其根本宗旨還是依靠人自身力量獲得解脫。儘管往生淨土可以借佛慈力,但從發生學意義上講,佛力亦根源於人之修行實踐,另外,往生之後需要繼續聞修佛法,才能最終解脫,還是依靠人自身之修行。
  • 名人與淨土|跏趺空中、往生淨土的鐵血將軍
    - 跏趺空中、往生淨土的鐵血將軍04:59來自淨宗傳承鐵血將軍 歸心淨土溫彥斌(1891—1944),乳名洪,字豈凡,福建莆田縣人。佛教中極樂世界的莊嚴清淨,比之於眼前的狼煙四起;極樂世界的妙法音聲,比之於眼前的哀鴻遍野;極樂世界的受樂無間,比之於眼前的生靈塗炭……對於以究竟解脫作為人生之目的的佛弟子,滿目瘡痍的戰爭景象無疑會激發溫將軍愈加迫切的求生西方之心,如《法事贊》所說「願我今生強發意,畢命往彼聖人叢」,唯有念佛成佛,才能永斷輪迴。
  • 你想了解淨土宗,一定要知道淨土5種經典!
    淨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佛教宗派。淨土宗獨尊念佛,與禪宗共同成為影響中國佛教最大的兩個宗派。淨土宗的開山祖師是東晉慧遠大師,其側重於在禪境中念佛。歷代以來,中國淨土宗的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以及陝西西安的香積寺。
  • 極樂佛國既然為大乘平等境界,經文為何說九品蓮花和品味階級
    問:極樂有九品之差別,阿彌陀佛所立乎?答:極樂九品非彌陀本願,四十八願中所無;此是釋尊之巧言也。若言善人惡人同生一處,惡業之輩易起慢心,故顯示品位,而言善人升上品、惡人降下品。應速往生,以見其實。往生之後也有花開遲疾的不同,得益、證無生法忍的快慢不一樣。這不就顯示有九品差別嗎?九品差別是阿彌陀佛建立的嗎?一般人答不出來。因為經中明確說了,既然釋迦牟尼佛這樣說,極樂世界肯定就是這樣的,九品肯定是阿彌陀佛建立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又不是釋迦佛的淨土。
  • 往生咒,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簡稱「往生咒」或曰「往生淨土神咒」,是佛教《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你背得流利,《阿彌陀經》念完以後不是有一段拔除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嗎?」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往生咒叫做拔除業障根本咒。」後來我就跪在佛前面念起了往生咒。當我念到二十一遍以後,感覺好像身體一切都不存在了。所以原來我們老是叫做往生咒,它的本意是叫做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咒,我們沒有明白佛的願。所以理解了,你才得到好處。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所謂淨土,是佛教所信仰的一種美好世界,是聖者所住之國土。因為沒有我們這個紅塵世界的五濁之垢染,所以稱為淨土。淨土也還有「佛國」、「佛土」等很多其他的名稱。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
  • 慧遠大師與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之比較
    他說到入道之要,則主張依悟徹以求反本。所謂反本,意指不以情累其生,不以生累其神。而欲遣除塵累,必有待於運用禪觀,究生化之源,永息流轉,使神靈絕境,這就是所謂徹悟。他在廬山昏曉行道,致力禪觀,祈向淨土,都可視為他基於這一思想的實踐。後來,他接觸到羅什的譯著,又迎請覺賢傳出禪經,研習中觀,兼究寂照相濟的說法,很得歸宗無相之旨。
  • 極樂淨土的九品蓮花
    以此功德,回向發願祈求往生極樂國土。  上品中生的修行者,當此生緣盡,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在無量大眾眷屬的圍繞之下,持著紫金蓮花臺,與千位化佛,同時授手迎接。行者見到自身端坐在紫金臺上,合掌叉手,讚嘆諸佛。如同一念之頃,立即往生極樂國土的七寶池中。  往生極樂世界之後,行者在七寶蓮池中此紫金臺宛如大寶蓮花一般,經過一宿立即開啟。
  • 閻羅天子金剛十萬佛衣法 往生淨土必殺技!
    《金剛經禪密竅決》裡的閻羅天子金剛十萬佛衣法,即是往生淨土必殺技!只要量足一定質變!以持誦計數金剛經一百部或二百部畢,畫普度符填於一格,積累十萬部金剛經之證量。若布,則於布之最上書:「直入淨土上品蓮頃刻乘願度法界」若衣褲,則於上衣前襟書:「直入淨土上品蓮頃刻乘願度法界」 若金剛十萬佛冊:臨命終時放於胸前完成此十萬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史傳部——淨土往生傳
    淨土往生傳卷上  正傳十九人(附見十二人)西晉江東釋僧顯東晉廬山釋慧永東晉廬山釋慧遠(佛陀耶舍與慧持曇順附)
  • 聞經|淨土聖賢錄易解·往生比丘(八)
    所以你應當要知道,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以及甚深禪定,乃至十方諸佛,都是從憶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之王。』  法照又問:『那麼應該要如何念呢?』文殊師利菩薩回答說:『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所發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要淨念相繼,不要令它間斷,臨命終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住於不退轉之地。』
  • 往生極樂世界九品蓮位 圖文詳解
    中品上生:往生之因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往生接引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往生接引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
  • 問:念三十萬遍的《往生咒》要怎樣回向?
    問:念三十萬遍的《往生咒》要怎樣回向?答:這不能這樣講的。
  •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往生咒)
    各位尊敬的菩薩、大和尚、大法師,各位尊敬的居士、大德,大家阿彌陀佛,今天是2017.10.25,星期三,佛曆2561,從今天開始講《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也就是我們修淨土法門常念的《往生咒》以白話講解,讓菩薩對《往生咒》有全面的認識。
  • 很多人對超度不太了解,以為只要念經超度了,就必定是往生淨土
    如果有一位福報足夠大的老人,在死後極短時間內有幸被上師超度到極樂世界,在這之後,家中不信佛的親友才開始按照世間的方式處理屍體和辦喪事(比如哭喪、殺生宴客等),這時生者造下的殺生等惡業對已經往生的亡者有沒有影響?極樂世界是不退轉之地,家人的惡業會不會把往生之人「拉」 下來呢?如你所說,極樂世界是不退轉之地,真的往生到那裡去了,是不會被「拉」回來的。
  • 念佛得生西方淨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念佛得生西方淨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同居一關。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
  • 依十輪經修觀因果,往生淨土可得保障
    因果觀,分成「善惡因果觀」,「流轉還滅因果觀」(四諦十二因緣),與「淨土因果觀」三種。淨業第三福深信因果,就是把這三種因果觀好。現目前,是「十惡業因果觀」,接下去是「十善業因果觀」。十善業後,是「流轉還滅因果觀」。這三種因果觀,對於我們今生志在求生淨土的人來說,最關鍵的是「往生淨土的因果觀」。最基礎的是「善惡業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