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南北寬約47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最東端是黃梅縣,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來鳳縣,最北端是鄖西縣。
湖北也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地方。湖北人的性特徵鮮明,民間一直流傳著「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諺語。其實是說湖北人敏捷善思、通達善變、兼容開放,有靈氣,有霸氣。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古楚人在對外拓展生存空間時有著百折不回、堅韌不拔的精神。
實驗貓作為一個個人自媒體,也想盡點綿薄之力把湖北的眾多優秀名優特產中最好的拿出來今天重點介紹,讓廣大網友深入了解。當然也更希望您助力湖北名優特產,買它!!! 哈哈哈
湖北省的優質特產很多,全省2017年就通過了249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涉及產品222種,涵蓋了水果、茶葉、蔬菜、糧油、家禽牲畜、花卉、水產品、中藥材、工藝品等10個品類。實驗貓今天主要介紹最具特色受到保護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十個第一」的產品,那10個第一,請接著往下看:
它們就是:
1、第一件地理標誌 :孝感米酒;2、第一件水果地理標誌:秭歸臍橙;3、第一件水產品地理標誌:鄂州武昌魚;4、第一件茶葉地理標誌:宜都天然富鋅茶;5、第一件蔬菜地理標誌:鄂洪山菜薹;6、第一件糧油地理標誌:京山橋米;7、第一件中藥材地理標誌:宜昌天麻;8、第一件家禽牲畜地理標誌:鄖西馬頭山羊;9、第一件花卉地理標誌:隨縣萬和蘭花;10、第一件工藝品地理標誌:武漢漢繡。
以上「10個第一」讓我慢慢給您一一介紹:
1、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第一件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01年7月21日。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孝感市傳統的風味小吃,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價格低廉,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蜂窩酒麴發酵釀製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後稱讚「味好酒美」。
孝感米酒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孝感特製的酒麴——蜂窩酒麴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製成的。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湯清,顏色玉白,蜜香濃鬱,入口甜美。 [4] 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胺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後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
米酒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民族傳統產品的特色,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水質、土壤、植物群、溫度、溼度、風力等)和米酒釀製的基本原理,研究出了一套順應這裡的自然條件而又有別於其它米酒生產的真空包裝,一改千年無法儲存保鮮之遺憾。孝感米酒的問世,是孝感麻糖米酒人智慧的結晶,是孝感麻糖米酒人辛勤勞動的成果。
2、秭歸臍橙
秭歸臍橙是湖北省第一件水果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06年3月28日。
秭歸是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培柑橘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在故裡寫下了《桔頌》名篇。1995年4月,秭歸縣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臍橙之鄉」。秭歸地處長江西陵峽畔,位於三峽工程壩上庫首,長江三峽河谷地區,風景秀麗,氣候獨特,土壤適宜,空氣清新,水質潔淨,植被豐富,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成就了秭歸臍橙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味濃鬱、酸甜可口的優良品質。
秭歸柑橘產於長江三峽河谷地區,主栽品種為臍橙、錦橙、桃葉橙、夏橙。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臍橙具有果大無核、皮薄、色鮮、肉脆汁多、香鬱味甜的品質,桃葉橙具有果面光滑、皮澤橙紅、皮薄易剝、味甜而濃、質脆化渣、富有香氣的特點,而夏橙成熟於四月中下旬,是調節水果市場的最佳果品,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適度、富有香氣的特點。
秭歸臍橙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秭歸臍橙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秭政函[2005]55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歸州鎮、水田壩鎮、洩灘鄉、沙鎮溪鎮、兩河口鎮、梅家河鄉、周坪鄉、楊林橋鎮、茅坪鎮、屈原鎮等1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3、鄂州武昌魚
鄂州武昌魚是湖北省第一件水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06年12月14日。
武昌魚,學名團頭魴,俗稱鯿魚、草鯿等,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魴屬。武昌魚作為我國所特有的優良淡水魚類,是易伯魯教授在1955確定的新物種。一代偉人毛主席在暢遊長江後,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樣的流連佳句。讓武昌魚聞名海內外。武昌魚的原產地不是現今的武昌,而是現在的鄂州市,在三國時稱「武昌」。據史書已載,孫權巡遊湖北鄂城,發現城南幾十裡許有座小山,名叫武昌山,以武為昌,正合以兵戎起家的孫權心意,即將鄂城改為武昌,同時還發現這裡有一種滋味特美的鯿魚,遂命名為「武昌魚」。孫權定都武昌後,盡情享受武昌魚,並用來賞賜功臣。說明三國時期武昌魚美味已被推崇。在我國悠久燦爛的魚文化史上,武昌魚以其優美的體形、甘醇的味道、豐富的營養以及燦爛的文化名揚四海。
「鄂州武昌魚」文字商標及其圖形商標同時被評為「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地理標誌商標」,這是鄂州武昌魚繼榮獲中國原產地證明商標和湖北十大名牌農產品之後的又一殊榮。
4、宜都天然富鋅茶
宜都天然富鋅茶是湖北省第一件茶葉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07年9月14日。
天然富鋅茶又名高鋅茶,因茶葉中富含微量元素鋅而得名。它是在全國著名茶葉專家、浙江農業大學博士導師張堂恆教授指導下。由宜都市高級茶藝師翁壽楠、陳章華等科技工作者精心研製開發的一種新型保健茶。它主產於土壤含鋅量高的潘家灣鄉,據權威部門測定,潘家灣鄉土壤含鋅量高達98.3~119PPM,超過全省土壤平均含鋅量的一倍,以此為中心,有7萬畝的富鋅帶。播灣富鋅茶含鋅量高達80MG/KG,比日本的34.6MG/KG,斯裡蘭卡的35MG/KG,以及我國平均量40.6MG/KG高一倍。 天然富鋅茶屬於綠茶,主要是含鋅較多。主產地在湖北省宜都市潘家灣土家族鄉。
鋅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兔疫防衛,創傷癒合有重要作用。鋅被譽為「生命的火花」。如人體缺鋅,會導致男性性功能衰退、視力減弱、婦女閉經、孕婦生畸形兒;兒童缺鋅會產生厭食、智力發育遲滯、身體矮小。因此,飲用天然富鋅茶不僅能生律止褐,清熱解毒,防止多種疾病,而且可以補充人體對鋅的需求,是一種良好的保健飲料。
5、鄂洪山菜薹
鄂洪山菜薹是湖北省第一件蔬菜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08年4月7日。
洪山菜薹,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特產。紅菜薹,又名芸菜薹、紫菜薹,屬於十字花科蕓薹屬,與白菜是近親。是人們由易抽薹的白菜中,經長期自然選擇和栽培馴化而來,並讓菜心顏色逐步顯現為紫色。可以說,白菜是它的「祖先」。洪山菜薹從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上市,其食用部分主要是嫩薹稈,營養豐富,甜脆爽口,以長逾尺許一指粗細、顏色紫紅、質地鮮嫩為上品,經霜凍後味道特佳。由於洪山菜薹色、香、味、形俱美,又應了「紫氣東來」之說,因而是春節前後的席上佳餚。
洪山菜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洪山菜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洪函政[2005]1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洪山鄉、九峰鄉、花山鎮等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6、京山橋米
京山橋米是湖北省第一件糧油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08年7月28日。
京山橋米因原產於京山市孫橋鎮而得名。京山市北倚大洪山麓,南臨江漢平原,境內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素有「鄂中綠寶石」的美稱。京山是湖北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也是全省綠色食品基地示範縣。 橋米,原產於京山市孫橋鎮,其米質溫潤,青艮如玉,熟化好、腹白少,煮粥蒸飯噴香撲鼻,綿軟可口。據《京山縣誌》記載,明嘉靖年間橋米就被作為覲獻皇帝的貢米,朝廷每年派官員到當地劃地圈田,監種監收,後歷代沿襲,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
「橋米長,三顆米來一寸長;橋米彎,三顆米來圍一圈;橋米香,三碗吃下賽沉香」,這是一首在京山當地十分流行的民謠,生動描繪了橋米的特點。「京山橋米」 的特點是幹、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極小。並且其顆粒細長、光潔透明,是水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用橋米做的飯鬆軟略餈, 噴香撲鼻,可口不膩,營養豐富。而橋米中的極品是「洋西早」品種,但由於自然環境的限制,產量很低。
京山橋米原產地域範圍:以湖北省京山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京山橋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函》(京政函[2002]44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湖北省京山縣所轄行政區域。
7、宜昌天麻
宜昌天麻是湖北省第一件中藥材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10年9月7日。
宜昌天麻基地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跨東徑110°15′~111°52′,北緯29°56′~31°35′。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樊市。地勢西高東底,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地貌複雜多樣,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1℃-18℃,年降雨2159mm,大於10℃的年積溫3917℃-5923℃,年日照在1542—1904小時之間,無霜期200—307天。由於武陵山脈和秦巴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攔和長江、清江兩大水系及三峽河谷的調節作用,形成了我國較為罕見的「冬暖區」,特別適宜天麻的種植和生產,為宜昌市天麻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生境。
宜昌天麻基地通過20多年的攻關,原生天麻,保鮮天麻,天麻果脯、天麻蜜餞、天麻茶、天麻保健食飲品等系列產品應運而生。「宜昌市天麻」系列產品於2008年榮獲中國知名特產品牌稱號。生產天麻保健食飲品的宜昌好智多天麻食品保健公司先後通過HACCP國際食品安全體系認證、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首批獲得CHC全國高科技健康選用產品。
8、鄖西馬頭山羊
鄖西馬頭山羊是湖北省第一件家禽牲畜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10年10月7日。
鄖西馬頭山羊因四肢發育勻稱、頭似馬頭而得名,是鄖西地方特產「名片」。1987年,鄖西被確定為湖北省馬頭山羊基地縣。馬頭羊肉色鮮紅,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羶味小,食之可口,營養豐富。鄖西馬頭羊肉品經農業部食品檢驗(武漢)中心等法定檢驗機構檢驗,總蛋白質18.4%至20.2%;總脂肪15.0%至15.2%;粗纖維0.10%至0.12%;水分64%至69%;膽固醇809.2毫克/千克;檢驗了17種胺基酸,總量達19%。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鄖西馬頭山羊肉產地保護範圍為:湖北省鄖西縣城關鎮、土門鎮、香口鄉、上津鎮、店子鎮、關防鄉、湖北口回族鄉、景陽鄉、夾河鎮、羊尾鎮、澗池鄉、觀音鎮、馬安鎮、六郎鄉、河夾鎮、安家鄉、三官洞林區、槐樹林特場共18個鄉鎮農場特區現轄行政區域。
鄖西馬頭山羊顯著特徵是羊身馬頭,而頭頂無角。行走時兩耳向前下垂,頻頻點頭,步態極似馬行。馬頭羊名副其實。所以,還有人叫它「無角山羊」、「葫蘆頭山羊」。馬頭羊體型較一般山羊個大,腰背平直,臀部寬肥,上翹短尾,皮厚毛稀多呈白色,少許黑麻色。而在它頸下和後大腿部則長有粗壯長毛。馬頭山羊喜攀崖、善遊走、耐旱耐粗飼,適應性和生活力比綿羊及牛群更強,它可以採食到其他動物不能利用的高山懸崖上的牧草。其抗病性較強,能抵抗一些常見的疫病。
9、隨縣萬和蘭花
隨縣萬和蘭花是第一件花卉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14年6月27日。
隨縣萬和鎮是中國蕙蘭之鄉,是與日本、韓國齊名的世界三大蘭草產地之一。野生蕙蘭存量佔全國總量的80%。全鎮現有蘭花資源5千多萬株,常年有2千多人從事蘭花的培植和經營活動,現培植名貴蘭花3萬餘盆。名貴品種有梅瓣、牡丹、水仙、三星蝶、樹形蘭等。「蕙矮水晶」被稱為蕙蘭栽培史上的空前奇觀。每年全國舉辦的蘭花博覽會上,萬和蘭花常獲得金獎、銀獎。2007年3月,武漢蘭博會上,萬和一蘭商培植的一株蕙蘭「東部雄師」獲特別獎。萬和蘭商培植的蕙蘭名貴品種最高交易價格每株達8萬美元。創單株銷售最高記錄。
10、武漢漢繡
武漢漢繡是第一件工藝品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發證日期為2013年8月28日。
漢繡,中國特色傳統刺繡工藝之一,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揉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 漢繡主要流行於湖北的荊州、荊門,武漢、洪湖、仙桃,潛江一帶。漢繡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還參加了巴黎、華沙等國際展覽,受到好評。1910年和1915年,漢繡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漢繡用針有別於四大名繡……蘇繡、蜀繡、湘繡和廣繡,採用一套鋪、平、織、間、壓、纜、摻、盤、套、墊、扣的針法,以「平金夾繡」為主要表現形式,分層破色、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追求充實豐滿、富麗堂皇的熱鬧氣氛,繡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葉,葉上還可出枝,充分體現了「花無正果,熱鬧為先」的美學思想,呈現出渾厚、富麗的色彩。 漢繡下針果斷,圖案邊緣齊整,名之曰「齊針」。
繡品多從外圍啟繡,然後層層向內走針,進而鋪滿繡面。除「齊針」的基本針法外,漢繡還根據繡品不同的質地和花紋,靈活運用諸如墊針繡、鋪針繡、紋針繡、遊針繡、關針繡、潤針繡、凸針繡、堆金繡、雙面繡等等針法,富有很強的立體感,在繡業中獨樹一幟。
漢繡繡品中不乏精品,宣統元年(1909),武昌的彩霞繡品的繡畫、美粹學社的繡字,曾獲武漢勸業獎進會的一等獎;湘記繡局、王榮興的繡品獲四等獎。第二年,彩霞公司、美粹學社又獲得南洋繡品賽會的一等金獎。
好了以上,就是實驗貓為您介紹的湖北最具特色受到保護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中「十個第一」的好產品,一定有您心動的,那就請您助力湖北「為湖北拼單」。
您心目中的湖北好產品請在評論區留言,實驗貓下期將挑選部分重點介紹推薦。謝謝您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