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發布|中國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品走向世界

2020-12-14 上遊新聞

11月26日,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國新辦舉行的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發布會上了解到,蒼溪獼猴桃、靜寧蘋果、房縣黑木耳等一批來自中國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品,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定》走向世界。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圖片來源/國新網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9月,中國和歐盟正式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定》,這些地理標誌產品中就包括許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品。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在積極參與國際互認互保,助推地理標誌產品走出國門。這有助於深化中歐雙方的互利合作,密切貿易往來,對於富有豐富地理標誌產品的中歐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

甘紹寧稱,根據協定的內容,中歐將分兩批對雙方各275件地理標誌產品實行互認互保,第一批是「100+100」清單將在協定生效日實施,第二批是「175+175」清單將在未來四年分批實施,其中有一批來自中國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品也被納入互認互保清單。比如,蒼溪獼猴桃、靜寧蘋果、房縣黑木耳、安化黑茶、惠水黑糯米酒、麻城福白菊等貧困地區的產業產品推向了世界。

可以預期,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品將會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地理標誌不僅能夠治標而且能夠治本、能夠切實解決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問題。如安徽六安霍山縣,當地通過建立「地理標誌產品+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地理標誌產品年產值已達到66.9億元,其中「六安瓜片」獲得地理標誌保護以後,每斤的價格從原來的80元漲到了140元,成為了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霍山石斛」獲得地理標誌保護後,直接帶動2000餘戶農戶年均增收6000餘元。

甘紹寧表示,通過不斷擴大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更加有效體現智慧財產權「造血式」扶貧的制度優勢,切切實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

相關焦點

  • 貴州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走向全國
    畢節地標產品 重構烏蒙山區  威寧蘋果上榜果品區域公用品牌,蔬菜保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走向全國  進入12月中旬,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的氣溫已降到零下2℃。與其一同受到市場認可的,還有威寧「三白」、赫章核桃、織金竹蓀、納雍烏金豬……搭乘著現代化交通網絡的便利,畢節56件地理標誌產品正在持續不斷地將產業觸角延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感受到貴州味道。
  • 官方: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已突破1萬億
    26日,國新辦就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舉行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介紹,在目前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六成的地方都擁有地理標誌。雷筱雲指出,地理標誌是承載著特定區域的公共利益,地理標誌特色產業是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富農興農的長遠之計。和經濟發達的地方相比,貧困地區地理標誌的資源優勢更加明顯。據統計,在目前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六成的地方都擁有地理標誌。
  • 助力精準扶貧 地理標誌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
    「桑植白茶」2019年產值達2.28億元;「霍山石斛」獲得地理標誌保護後直接帶動2000餘戶農戶年均增收6000餘元……記者從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已突破1萬億元,發展地理標誌特色產業已成為各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施精準脫貧的一條重要途徑。
  • 柞水木耳、大同黃花……832個貧困縣中超六成擁有地理標誌
    隨著消費扶貧行動的開展,「柞水木耳」、「大同黃花」等地理標誌產品已成為帶動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記者在今天(11月26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了解到,在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已有超過六成的貧困縣擁有地理標誌。
  • 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破萬億元
    日前,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革新村電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直播銷售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龍安柚。邱海鷹攝(中經視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6日訊(記者 常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的有關情況。記者在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的相關產值已經突破1萬億元,在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六成擁有地理標誌。
  • 農業農村部:線上線下產銷對接 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167億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國新辦於12月16日舉行產業扶貧進展成效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全年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總體順暢,沒有出現區域性的、面積較大的扶貧產品滯銷賣難的情況,今年的銷售情況總體是好的
  • 國家知識產權局推進地理標誌興農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記者11月26日從國新辦發布會了解到,據統計,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的相關產值已經突破了1萬億元,發展地理標誌特色產業已經成為各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施精準脫貧的一條重要途徑。
  • 張北莜麥、趙縣黃冠梨……河北5產品獲「農產品地理標誌」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郝東偉)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河北省張北莜麥、趙縣黃冠梨、阜城杏梅、馬營西瓜、赤城赤芍等5個產品榮獲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近年來,河北省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培育、登記和保護工作,以具有獨特地域、獨特生產方式、獨特品質和獨特歷史文化的地方特色產品為基礎,挖掘了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特色資源,建設了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和核心生產基地,叫響了一批地理標誌農產品「鄉土」區域品牌,推出了一批承載河北特色的地理標誌農產品。
  • 第二屆神農論壇召開,首次發布從地理標誌產品到心裡標誌品牌的七項...
    導語:11月16日,第二屆「中國品牌農業神農論壇」在京東總部隆重舉行。神農島首席顧問婁向鵬先生作為中國品牌農業理論構建者與踐行者,在論壇上首次發布《從地理標誌產品到心裡標誌品牌的七項修煉》。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副會長王家華婁向鵬先生作為中國品牌農業理論構建者與踐行者,在論壇上隆重發布《從地理標誌產品到心裡標誌品牌的七項修煉》,這是本次論壇的重點。
  • 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已突破1萬億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徐想 攝)  11月26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地理標誌是承載特定區域的公共利益,地理標誌特色產業是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富農興農的長遠之計。據統計,在目前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6成的地方擁有地理標誌。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以促進工程為抓手,多措並舉,成效顯著。
  • 喀什名優產品專欄丨喀什地區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新疆名牌產品
    英吉沙縣1999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委員會」命名為「中國色買提杏之鄉」,色買提杏2002年被全國第八次李杏會議認定為「中國第一杏」。2002年底色買提杏通過自治區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產品;2006年8月被奧運會推薦果品評選委員會評為2008年奧運會推薦果品一等獎;2007年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0年榮獲新疆名牌產品稱號。2009年英吉沙色買提杏幹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來了「地標產品」有了新保護
    「中國農產品加強國際化、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重要契機」地理標誌是保護特定地區產品的特性、聲譽和其他特徵的重要智慧財產權。地理標誌產品根植於傳統、文化和地域,在一定程度上是特色和品質的保證。中歐雙方均歷史悠久,地理標誌產品豐富。籤署地理標誌協定對雙方意義重大。2011年,中歐開啟地理標誌協定談判。
  • 中國城商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管理工作委員會在杭成立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陳小明)12月29日,中國城商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管理工作委員會(簡稱「地標委」)在杭州舉行正式成立。據了解,「地標委」是中國城商聯直屬機構,在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家民政部備案的全國性、專業類行業服務機構。在上級協會和有關政府部門的指導下相對獨立開展工作。
  • 劉兆彬: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如何引領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
    20年前我有幸參與了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的創建,當時原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6號令,叫中國原產地產品保護,2005年改成了地理標誌。我也有幸是一個實踐者,這個產品的審核、考核我是從1做到100以後。現代意義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已經有了260年的歷史,它成長於歐洲,發展壯大於法國,普及於歐盟,由三個國際協議做基礎,從巴黎公約到裡斯本協定到馬德裡協定,一直到1994年的TRIPS協議,就是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協議。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到中國來落戶也就20多年的歷史,但是我們發展很快。
  • 中歐籤署地理標誌協定對中國老百姓意味著什麼?下一步如何繼續推進...
    據商務部網站9月15日消息,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就中歐籤署地理標誌協定答記者問。協定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該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協定可以讓歐洲消費者進一步了解中國產品。雙方還將按照協定的相關安排,穩步推進第二批地理標誌產品的互認,使更多中歐地理標誌得到保護。
  •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騰衝紅花油茶油
    圖:騰衝紅花油茶 茶花視頻:騰衝紅花油茶騰衝紅花油茶油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騰衝紅花油茶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雲南山茶是世界山茶科植物的發祥地,騰衝是雲南山茶的故鄉,騰衝紅花油茶是雲南山茶的原生種,是我國獨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植物資源,有「東方神樹」之稱。騰衝位於雲南省西部,全市國土面積5845平方公裡,下轄18個鄉鎮。
  • 茅臺酒啟用新版國家地理標誌的緣由,你知道是什麼嗎?
    地理標誌是一種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並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主要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在給大家進行講解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最新版的國家地理標誌。新版的國家地理標誌是以地球經緯線作為基底,中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英文為「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P.R.CHINA」,其中「GI」是國際通用的「Geographical Indication」英文縮寫,這樣可以確保世界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多層次消費群體直觀解讀,通體表現了地理標誌作為全球通行的一種智慧財產權類別標識,並且代表著助推民族產品
  • 什麼產品才能申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並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因此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作為一種無形產權意義上的商業標誌,具有識別產品產地和產品質量保障的雙重作用。
  • 地理標誌文化:桃中之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上海金山蟠桃
    >附:地理標誌金山蟠桃的小知識金山蟠桃為上海市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金山蟠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上海市金山區呂巷鎮、廊下鎮光明村、南塘村,金山衛鎮塔港村、星火村、橫召村,張堰鎮秦望村,朱涇鎮五龍村、慧農村,亭林鎮周柵村、後崗村、駁岸村現轄行政區域。本文作者: 王浩 為跨界創客、資深策劃人、中國地理標誌文化產業的發起人與倡導者、萬慧智庫研究院地理標誌委員會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探訪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大典:遼寧篇
    遼寧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南臨黃海、渤海,東與朝鮮一江之隔,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也是東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遼中玫瑰,遼寧省遼中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遼中縣種植玫瑰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由於遼中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特別是因遼河形成的獨特小氣候,光照充足,空氣溼潤,造就了玫瑰優勢生長的自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