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即將到來的節日,基督徒應如何看待

2020-12-16 北易的葡萄園

提前1:15「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

對於大多數教會來說,聖誕節和復活節是教會最為重要的兩個節日。而聖誕節更是因為其節日的氛圍,在社會上都成為很多人一起慶祝的節日(雖然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但事實上,仍然有很多的教會和基督徒認為,聖誕節並不應該過。對此,我們到底應該對過聖誕節持何種態度呢?

首先我們簡單說說反對過聖誕節的群體的一些理由:

第一,耶穌降生的日子聖經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因此基督徒所過的聖誕節,並不是耶穌真正降生的日子。

第二,12月25日,原本是羅馬帝國為慶祝他們的太陽神的日子。在公元第四世紀基督徒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後,這個日子就轉變成為了慶祝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

第三,聖誕節成為世俗化的節日,很多教會只是在這個日子裡熱鬧一番,表演一些節目,並沒有實際的意義。

而支持教會過聖誕節的理由:

第一,過聖誕節是紀念耶穌的降生,慶祝耶穌的降生。

我們常常為家人、朋友、自己過生日,為什麼不可以為我們的主耶穌過生日,紀念和慶祝呢?

雖然耶穌基督具體哪一天生日,我們無從考究,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透過聖誕節,可以讓基督徒更好地去思想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和恩典。

保羅說——提前1:15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過聖誕節,讓我們想到神子甘願離開天上榮耀的寶座,道成肉身來到世上,降生在卑微的馬槽裡。這是何等的大愛,是我們應當用心去紀念的。

過聖誕節,讓我們思想,作為一個罪人,卻可以因著聖子的降生,而被拯救。這是何等的恩典,令人生出感恩之情。

當我們領受聖餐時,為的是紀念主。同樣的,過聖誕節,也是在紀念主。

第二,過聖誕節是傳福音的好機會。

聖誕節期間,平時不去教堂的人,很多都會去逛逛。雖然他們只是帶著好玩、湊熱鬧的心態進入教堂,但神卻透過這樣的契機,將福音放在一部分人的心中。通過這樣幾天的聖誕聚會,有不少的人慕道,接受福音。

雖然很多人會說,傳福音可以在平時生活的任何時刻。但不可否認,在聖誕節傳福音,仍然是很好的一個途徑。為了福音的緣故,又何樂而不為呢?

到底要不要過?

不同的教會,因著看法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教會傳統。有的教會支持過聖誕節,自然花很多的心思和力氣,努力將聖誕節過得更有意義。而有的教會反對過聖誕節,認為聖誕節並非來自聖經,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個人認為,過不過聖誕節,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不是生或死的問題,不一定非要分出個所以然來。若是基礎的教義,諸如三位一體、基督的神人二性、因信稱義等問題,則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過不過聖誕節,不屬於這樣的信仰範疇。

保羅說:

林前10:2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林後4:15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 神。

如果你認為過聖誕節對你來說沒有益處,不能榮耀神,那麼就選擇不過聖誕節。因為每天都可以紀念耶穌為我們降生、為我們犧牲的大愛。

如果你認為過聖誕節很有益處,那就單純一點,為紀念救主降生而過,為更好地傳福音而過。避免流於世俗,或是看重其他不重要的事過於看重聖誕節本身的意義。因為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而如果因著過不過聖誕節的問題,動不動攻擊批評甚至辱罵對方,就失去了愛的見證。因為不信主的人,很多人正是因為看到教會的紛爭和矛盾,看不到教會的愛,才不願意接受福音,甚至存了反感之心。這是我們需要謹慎對待的。

相關焦點

  • 【聖經學習】基督徒如何看待萬聖節?
    萬聖節,這是一個逐漸被「商品化」的節日。它的來源是什麼呢?它與我們的信仰有牴觸嗎?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呢?公眾號:聖經學習萬聖節起源是在公元三、四世紀以前,基督徒受到羅馬政府及猶太人的迫害,教會為記念這些先聖先賢們的殉道舍己,而於公元610年5月13日定為諸聖日,意為天下聖徒之日,用來記念殉道者。
  •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餐?
    在這樣的氣氛下,基督徒怎能有機會合一?其次,當時的習慣是各人自備食物,然後與會眾一同分享。所以富有的應多帶點食物,使貧窮的也可以多吃一點。但事實與此相反,當時富有的保留自己的食物,不願與人分享他的精美食物,而且自己大吃大喝!與此同時,那貧窮的便只有尷尬地看著那些人縱酒狂吃,自己卻餓著肚子。由此可以想像,有任何事比這更能破壞基督徒之間的團契嗎?主的晚餐似乎是基督徒一起享用「愛筵」時的一個隆重的節目。
  •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求解。謝謝!使徒信經(或宗徒信經),是傳統基督教四大《信經》之一。使徒信經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敘述,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
  • 從「陶喆出軌」談如何看待基督徒明星醜聞?
    真的讓我們所有人心痛。請為所有的受害者,家屬,和辛苦的救援人員祈禱。」此外,今年4月19日下午,臺灣基督教界著名節目「愛在四月天」音樂布道會上,陶喆還以最後一名壓軸獻唱的基督徒藝人的身份亮相,並分享自己對「家」的理解,稱自己「就住在上帝的家」。而那天,他的妻子江佩蓉與他一起出現在布道會現場。我們當怎樣看待基督徒明星的婚姻醜聞?
  • 基督徒如何看待,總是被爆出醜聞的教會
    這幾年普世教會不斷地爆出各種醜聞,讓無數基督徒感到錯愕。而身邊的教會,也是常能聽到牧者同工因各樣原因跌倒的事。種種醜聞的出現,讓有些基督徒產生了疑問,為神的家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在不少信徒心目中,教會就是一片淨土,裡面充滿愛與溫馨。
  • 三分之二基督徒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離開教會 牧者分享該如何看待和...
    數據顯示,每三個基督徒的孩子就有兩個失去他們的信仰,甚至不再去教會,或者是他們一年當中去教會的次數不超過兩次。三分之二的基督徒的孩子就這樣在他們的生命中失去了基督教信仰的價值。
  • 基督徒運動員奧運金銀牌得主們是如何看信仰?
    作為基督徒運動員,他們如何看待所獲得的金銀牌?其實他們更加看重的是能用神所給予的恩賜、力量和機會去榮耀神。比起能否參加奧運,能否獲得金牌,基督徒運動員更願意因著能參加奧運會而向神獻上感謝。分享他們的信仰,因著對上帝的信仰,他們能夠保持內心安寧、不在自我中迷失。在獲金榮譽和信仰之間,基督徒運動員該如何平衡?
  • 彌賽亞猶太人領袖的回應:「基督徒該如何向猶太人作見證?」
    雖然這些人帶有猶太血統,也自認是猶太人或猶太教徒,但以色列高院認為他們都是基督徒,不屬於猶太社區)的一位領袖就基督徒該如何向猶太人社區作見證提出重要幾個步驟。而且如果他們可能對聽到你的故事很好奇,那分享您的想法也是沒錯,甚至你也可以不那麼猶太,而故事則是講述了上帝待您如何真實以及他如何成為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時候,一位猶太人遇見一個活躍的基督徒所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們會回去讀自己的經卷。他們不會理解,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步驟。」
  • 基督徒該如何禱告
    馬丁路德也曾說:「裁縫以製衣為業,基督徒以祈禱為業。」但我們該如何祈禱呢?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事實上連我本人都要懇求:「主啊,求袮教我禱告。」門徒們看到耶穌從祂禱告的地方回來,就問了同樣的問題。耶穌臉上煥發著天上的榮光,整個人也因聖靈的澆灌而精神飽滿。難怪門徒們懇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11:1)然而,這些求問的人一直都在參加會堂和聖殿的敬拜。
  • 基督徒如何在世人面前見證神?
    (太5:14-16)」基督徒在這世界中就如一臺戲,是演給世人與天使觀看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展現世人面前,如同一幅畫。我們在飾演著不同場合的不同角色,但每一個角色所要彰顯的就是基督,世人稱我們為基督徒,也都在看著我們如是如何行的。我們到底有沒有把這個基督徒的身份演活?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我們有沒有活出光的特質?光是黑暗中的引導指引人的方向。
  • 「聖經」使徒保羅對於帖撒羅尼迦基督徒的牽掛
    在這一章中,使徒保羅所講述的是他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和帖撒羅尼迦基督徒的牽掛和擔憂。使徒保羅的擔憂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第3章1/5節中,使徒保羅說他因為擔心帖撒羅尼迦神的教會和基督徒就選擇了獨自在雅典等候,打發在神的家中有忠心的提摩太前去堅固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信心,免得他們在所信仰的真道之上因患難有所動搖。
  • 聖誕科普 埃及的基督徒——科普特人
    提到「科普特」,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我也是在來到埃及駐外之後才了解,科普特人被普遍認為是古埃及人的後裔。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就是科普特人。  在西方傳統節日「聖誕節」來臨之際,這樣一組專題看似應景,畢竟這是一個原本屬於基督徒的節日。在埃及8000多萬人口中,約佔10%的科普特人信仰基督教中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目前,儒略曆(舊曆)與國際上通行的公曆相差13個晝夜,所以公曆12月25日聖誕節在儒略曆中就是1月7日。埃及基督徒大多信仰東正教,所以一般都按照儒略曆法,在1月7日過聖誕節。
  • 從啤酒到威士忌,用這9瓶酒搞定即將到來的各種節日
    從啤酒到威士忌,用這9瓶酒搞定即將到來的各種節日 Carrie 2016-12-30 08:54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美媒體輿論戰互撕……基督徒如何清醒地討論問題?
    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聖經中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那麼,如何以真理為根基談論政治?
  • 「崗位」對基督徒的意義
    當然我們以此事件為引線,進行思考基督徒崗位的責任,無論是身在教會還是工廠上班,崗位對於基督徒意味著什麼?1,一份託付我們生活在這樣大環境下,每天都在工作、行路、聚集、思考等。基督徒不僅僅需要坐在教會裡聽道、敬拜,也要了解這個社會的變化,以及周邊環境的氛圍。
  • 馬來西亞都有哪些重要節日
    每年,在主要的節日到來前,人們都紛紛地從城市地區大批的湧向各自的村鎮,引導了各節慶活動的慶祝熱潮。這時候,家家戶戶忙著迎接佳節的到來而做著許多準備功夫。大掃除,裝飾屋子,購買新衣服,準備各種節日點心及採辦充足的食物等等,都是傳統的習俗慣例。整理這些節日,是為了讓想要去馬來西亞留學的學生能夠提前了解,才能更好的通過節日拉進和馬來西亞人的關係。
  • 法國有什麼節日?法國傳統節日大全
    有趣的是,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新年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的一年定交厄運。 主顯節(1月6日) 聖誕節之後的第12天是「主顯節」,這12天代表著月亮歷和太陽曆的時間差。 在法國,主顯節也被稱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東方三王。
  • 基督徒如何得神的喜悅
    基督徒如何得神的喜悅,這是很多弟兄姐妹關心的問題。透過聖經的一些具體的經文,我們一同思想這一主題。一、作無愧的工人提後2:15你當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但從廣義上講,每一個人都是基督徒,也都是基督工人,基督精兵。不只是傳道人需要成為無愧的工人,按著正義分解真道,這同樣是對所有的基督徒說的。我們在地上,就是神的工人,就有義務為主作工,為主傳揚福音,為主宣揚真道。
  • 基督徒在世界上的四種關係
    我們基督徒活在這個世界上,共有四種關係。分別是:我們與神,我們與自己,我們與他人,我們與物。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幾種關係。1與神的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有與自己的關係。那麼,我們思考過這個問題嗎?我們與自己的關係又如何。
  • 尋找真以色列人和真基督徒——基督徒的能力、聖靈進駐和馨香之氣來識別真基督徒
    傳道書 第七章 如果一個人沒有聖靈充滿,還是一個老我的人,他是一個沒有重生的人呢,他如何能夠成義呢?如果基督徒只要受洗,就自動成為義人,那麼是不是牧師的權柄要和耶穌一樣大呢?只要一個牧師洗禮過,就成為義人了,還要耶穌幹什麼,耶穌再來 審判誰呢?大家趕緊在耶穌到來前弄一盆子水潑在頭上,就奉主的名洗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