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看待,總是被爆出醜聞的教會

2020-12-17 基督教資訊平臺

這幾年普世教會不斷地爆出各種醜聞,讓無數基督徒感到錯愕。而身邊的教會,也是常能聽到牧者同工因各樣原因跌倒的事。種種醜聞的出現,讓有些基督徒產生了疑問,為神的家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在不少信徒心目中,教會就是一片淨土,裡面充滿愛與溫馨。這是很多弟兄姐妹的親身經歷,也是有些牧者傳道反覆宣講的信息。這種觀念雖然對於基督徒產生對教會的認同與委身有一定的價值,但並非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而且也不合《聖經》的教導。更危險的是,基督徒的教會生活不可能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難免在教會中磨鍊,而這就包括了聽到或者經歷醜聞。假如我們的教會觀不是建立在正確的,符合《聖經》的基礎上,那麼一旦遇到事情就很容易軟弱,這也是不少人面對教會醜聞難以接受的原因。

耶穌基督明確說過,教會乃是麥子與稗子組成的。奧古斯丁也指出,有形的教會混雜著真假信徒,只有無形的教會才是真信徒組成的。而假信徒的出現,除了某些人為了私利加入教會外,有的則是出於被魔鬼控制的,他們進入的目的就是搞破壞。

因為魔鬼為了攔阻人們認識神,必然要在教會裡興風作浪,破壞神的事工,以達到它的目的。教會中就出現了它的僕役,一些罪惡事情的發生,其實都有邪靈的作用。就像十二門徒中,加略人猶大就是被魔鬼附體的,他不但盜竊錢財,還出賣了耶穌。因此,我們看到教會醜聞時,不是為此軟弱,而是為教會代禱,求主敗壞撒旦的工作。

教會是由人組成的,而大家都是罪人,在人性上都不完全。常會因著撒旦的攻擊、世界的誘惑、肉體的軟弱做出種種違背信仰的事。即使不少屬靈偉人,如果麻痺大意失去警醒,也會陷入這樣的泥潭。比如舊約中的大衛就是個典型例子,他晚年沉浸在功業當中,驕傲自滿,忘記了神的教導,結果犯下了姦淫、殺人等等重罪,留下了千古遺憾。

合神心意的大衛尚且如此,更何況教會中的人呢?因此當我們看到令人尊敬的牧者、長老做出了不道德的事,千萬不要感到奇怪。畢竟他們同樣也有人性的軟弱,有時在面對試探時如果不注意,難免會有犯罪的舉動。有位牧會幾十年的老牧者曾分享,他有時看到姐妹穿著短裙都有情慾的衝動,但幸好都靠神的保守,才避免了犯罪。

當我們看到身邊的肢體跌倒時,不是為此軟弱,也不是大力批判他們的罪行,而是要為他們祈禱,並勸勉其早日悔改,回到神的懷抱裡。

只有當我們能夠清楚地明白,教會並非一片淨土,而是麥子與稗子組成的事實後,才能坦然地面對各種教會醜聞。

不要因惡事跌倒,而是為此禱告,並在聖靈的帶領下尋求解決方法。只有建立正確的教會觀,才能在天路歷程上無往不利。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教會總被爆出醜聞,該怎麼辦看待?
    摘 要我們看到教會醜聞時,不是為此軟弱,而是為教會代禱,求主敗壞撒旦的工作。文 | 若望這幾年普世教會不斷地爆出各種醜聞,讓無數基督徒感到錯愕。而身邊的教會,也是常能聽到牧者同工因各樣原因跌倒的事。種種醜聞的出現,讓有些基督徒產生了疑問,為神的家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在不少信徒心目中,教會就是一片淨土,裡面充滿愛與溫馨。這是很多弟兄姐妹的親身經歷,也是有些牧者傳道反覆宣講的信息。
  • 從「陶喆出軌」談如何看待基督徒明星醜聞?
    真的讓我們所有人心痛。請為所有的受害者,家屬,和辛苦的救援人員祈禱。」此外,今年4月19日下午,臺灣基督教界著名節目「愛在四月天」音樂布道會上,陶喆還以最後一名壓軸獻唱的基督徒藝人的身份亮相,並分享自己對「家」的理解,稱自己「就住在上帝的家」。而那天,他的妻子江佩蓉與他一起出現在布道會現場。我們當怎樣看待基督徒明星的婚姻醜聞?
  • 三分之二基督徒家庭的孩子長大後離開教會 牧者分享該如何看待和...
    數據顯示,每三個基督徒的孩子就有兩個失去他們的信仰,甚至不再去教會,或者是他們一年當中去教會的次數不超過兩次。三分之二的基督徒的孩子就這樣在他們的生命中失去了基督教信仰的價值。
  •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餐?
    如何看待聖餐?如何看待聖餐?如何看待聖餐?三、聖餐的價值----表明主死(林前11:26)  (林前11:26)「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每逢』有『常』的意思。
  • 【聖經學習】基督徒如何看待萬聖節?
    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呢?公眾號:聖經學習萬聖節起源是在公元三、四世紀以前,基督徒受到羅馬政府及猶太人的迫害,教會為記念這些先聖先賢們的殉道舍己,而於公元610年5月13日定為諸聖日,意為天下聖徒之日,用來記念殉道者。
  • 讀《簡明教會歷史》:有多少自稱基督徒的人,是真正的基督徒?
    文:仇多方Samuel歷史上有很多自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但不是真的基督徒;今天的教會中,依然有很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但不是真的基督徒。我們是嗎?讀《簡明教會歷史》這本書給我帶來很大的震撼,我看到了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也看到了那些真正的基督徒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我看到了真理得以傳下來不是靠著那些自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而是靠著那些持守先知和使徒們教導的真理的基督徒。
  • 對於即將到來的節日,基督徒應如何看待
    對於大多數教會來說,聖誕節和復活節是教會最為重要的兩個節日。而聖誕節更是因為其節日的氛圍,在社會上都成為很多人一起慶祝的節日(雖然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但事實上,仍然有很多的教會和基督徒認為,聖誕節並不應該過。對此,我們到底應該對過聖誕節持何種態度呢?
  • 基督徒要了解和尊重教會歷史
    教會歷史是神人關係的總和,是歷代教會在神的帶領下,傳播福音、牧養信徒參與慈善事業的見證。這其中不僅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嘉言美行,也有人性軟弱所造成的累累罪惡。不管如何評價基督教會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基督徒需要對教會歷史有個正確的認識。
  • 北京載道教會講章:基督徒的奉獻觀
    引言:在我們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奉獻。奉獻這個話題往往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般認為奉獻就是要錢,所以很多教會迴避奉獻的話題,擔心信徒有想法,但是奉獻的確是神親自教導要做的事。
  • 正教會如何看待「同性戀」問題
    它涉及到教會關於同性戀的教導,以及其它難以根除的罪。教會的明確教導是,任何不潔的性行為都是嚴重的罪。這包括同性戀、通姦、淫亂,以及其它更糟糕的事情。什麼時候這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使我們的守護天使離開我們呢?答案同樣清楚:當罪還沒有悔改的時候。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種持續的,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中,性的不潔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而這個人沒有努力去糾正自己,他是遠離上帝的。
  • 【訪談】提姆·凱勒談福音派與政治、社會正義及教會該如何對待非...
    提姆·凱勒(Timothy Keller)接受《基督郵報》採訪,談及就媒體對福音派與政治的看法、基督徒是否應該支持社會正義以及《約拿書》是如何教導當今教會該怎樣對待非基督徒等問題。例如在幾十年前,當凱勒在維吉尼亞州帶領一個教會時,他將《約拿書》應用在處理種族關係上;2001年,在紐約曼哈頓的救贖主長老會教會中,他又將《約拿書》用於應對911事件。凱勒表示:「基本上,我會以同樣的方式來講解這本書,但因為多來年情況已經發生改變,所以如何應用也會有變化。」
  • 「聖經」使徒保羅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肯定
    在這一章中,使徒保羅所講述的是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肯定與稱讚。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基督徒的選擇當初使徒保羅向帖撒羅尼迦人傳講福音的時候,帖撒羅尼迦教會裡面的基督徒選擇了丟棄他們曾經所跪拜的偶像,來跟從了主耶穌。
  •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求解。謝謝!使徒信經(或宗徒信經),是傳統基督教四大《信經》之一。使徒信經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敘述,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
  • 西點軍校爆出重大醜聞
    西點軍校被曝重大學術醜聞:70多人數學考試作弊 2020-12-23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話題】非基督徒與基督徒談:我為什麼不願成為基督徒?& 我為什麼...
    ——熊弟兄:基督徒跟非基督徒似乎沒有區別曾經在教會成長過一段時間又離開的熊弟兄說:「好像中國人對『有信仰』這幾個字還是看得很重的。只要不是異端邪教,對別人說『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這句話時,都能博得一些好感。因為有信仰就代表著這個人有一定的道德底線,他所說的話、做的事是有可信度的。當初也是為著這個原因,我去了教會。」
  • 中美媒體輿論戰互撕……基督徒如何清醒地討論問題?
    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聖經中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那麼,如何以真理為根基談論政治?
  • 一位牧者的吶喊:基督徒們啊!你們當要從沉睡中甦醒
    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對於今天基督徒來說,警醒是重中之重,主的日子不知不覺就臨近我們。教會是神設立在世上的燈塔,在這「深夜」之中照亮回家之人的路和那些迷失之人的方向,而基督徒就是這燈塔上的一盞盞明燈,只有燈長亮,路才會常在。但看看基督徒把自己搞成了什麼樣子,把教會搞成了什麼樣子,燈塔雖在,可燈光卻微弱甚至不明亮了。
  • 「崗位」對基督徒的意義
    當然我們以此事件為引線,進行思考基督徒崗位的責任,無論是身在教會還是工廠上班,崗位對於基督徒意味著什麼?1,一份託付我們生活在這樣大環境下,每天都在工作、行路、聚集、思考等。基督徒不僅僅需要坐在教會裡聽道、敬拜,也要了解這個社會的變化,以及周邊環境的氛圍。
  • 從「該隱殺亞伯」重思:真基督徒如何面對逼迫
    2,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 1:20 和合本)世人都知道有神明,卻不是都敬拜獨一真神。在很多非基督徒眼中,基督徒都是不務正業的神經病。
  • 反思:我是「聖誕基督徒」嗎?
    每到聖誕節時,不少平時難以坐滿的教堂總是人山人海,這少不了為了感受聖誕氣氛而來的非信徒。當然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那就是聖誕節基督徒。這類信徒具體有多少,因為沒有調查研究暫時無法量化。但從筆者的接觸看,這種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