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2020-12-23 東瓊講生活

導演:是枝裕和

獲獎情況: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簡介:在東京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之間,有一座無人注意的老屋,裡面住著秘密生活的一家人。他們依靠奶奶的養老金生活。間或打工,習慣在附近的商店之間,順手牽羊地偷些日常用品。

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他們都被世界拋棄,但好在他們遇見了彼此。雖然他們生活並不寬裕,但屋裡有愛,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人物介紹

奶奶,初枝,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她的兒子治和兒媳婦信代對她很不好。在初枝不同意賣掉老房子後,治和信代就拋下老人自己搬走了。後文出現的治和信代是老人收留他們之後,按照以前兒子和兒媳的名字取得。

最令人動容的是,一家人出遊去海邊,奶奶感知自己大限將至時,在沙灘上默默用口型的那句:「謝謝你們」。

媽媽,信代。信代因為長期不能懷孕而受到家庭的厭惡,前夫也因為這件事對她大打出手。治那時經常去信代和她前夫經營的酒吧喝酒,無意中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的治和信代之間開始相互聯繫並且私會。在一次私會中兩人被信代前夫撞見,憤怒之下前夫要拿刀殺了兩人,出於自衛,信代奪下刀,失手殺死了前夫。

爸爸,治。治是一個文化程度並不高的人,因為他替信代攬下了殺夫的全部罪名而入獄。出獄之後,除了在建築工地上做一些臨時的活之外,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便是偷竊。正如他自己在電影中所說,我唯一能夠教給孩子的就是偷盜這門手藝了。但是他從內心低渴望孩子能夠認可他,能夠叫他一聲爸爸。

祥太是被爸爸媽媽撿來的孩子,在爸爸偷東西的時候他會幫忙掩護或者是直接參與,他也教過妹妹怎麼去偷東西。但在被一位商店的老爺爺發現並教育不要偷東西之後,他便告訴妹妹由裡不要偷盜。

由裡,是被爸爸和祥太撿回來的小女孩。當時天氣非常的寒冷,但小女孩只穿著很薄很薄的衣服,於是他們便將她帶回了家,與此同時他們發現由裡身上有很多傷痕,才知道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了家暴,所以他們最終決定把小女孩帶回家收養。

亞紀,姐姐。她出身在一個條件很好的家庭,但父母一直以來都將中心放在她的妹妹紗香身上對她不聞不問,加之亞紀自己性格也較為自由放縱,所以她就長期不回家。

亞紀和奶奶初枝的關係比較特殊。從電影中可以推斷出亞紀的爺爺是奶奶初枝的前夫,爺爺出軌之後拋棄了初枝。亞紀的遭遇讓初枝感受到了曾經自己被拋棄的經歷,所以她選擇收養了徘徊在原生家庭邊緣的亞紀。

一些很有觸動的臺詞

他們說喜歡你才打你,那是騙你的,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

お前のことが好きだと言って毆るのは噓だ。本當にお前を愛している人は、俺のように強く抱きしめてやる。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

子供が生まれれば、自然に母親になるのだろうか。

子女是沒辦法選擇父母的,所以自己選擇的才能建立更牢靠的羈絆吧。

子供は親を選ぶことができないから、自分で選んだほうがしっかりとした絆を築くことができるだろう。

一些感想

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不並不是很理解它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但是再看過一次,看到奶奶初枝坐在海邊用口型說出的那句:「謝謝你們」,看到信代面對審訊時那一場哭戲和祥太倚在車窗邊看著爸爸追車時默默地說出來之前從未說出的那兩個字「爸爸」的時候,我真的沒法控制的熱淚盈眶了。他們偷的不是別的,而是人心。他們被這個世界遺棄,但好在鋼筋水泥之下,這座破舊的小房子給他們提供了相互依偎的場所。他們各有各的不幸,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所以他們選擇抱團取暖,而取所需。這部電影給觀眾很多值得思考的空間。

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貧窮不是人生的悲劇,喪失了愛的能力才是
    信代好像看外星人似的凝視著有裡的側臉。--《小偷家族》折磨人的除了痛苦,還有希望。是枝裕和真的是一個很會折磨人的作者。我在看《小偷家族》這本書時,貢獻了自己生平看書最多的一次眼淚,書的後半部幾乎都是哽咽著看完。《小偷家族》實在是擁有希望與痛苦的兩大折磨。
  • 《小偷家族》,為何毫無血緣抱團取暖的家庭,比正常家庭更有溫情
    《小偷家族》講述了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家庭,依靠偷竊和奶奶的微薄養老金來維持生計。他們彼此相親相愛,直到這家男主人柴田治撿回一個5歲受家庭暴力的小女孩,這一家人背後的疑團才逐漸解開。這個劇本,是是枝裕和通過報紙上的一條小偷家族社會新聞改編而成的。影片通過對三代六個人家庭的透視,直達人性和社會現象的最深處。影片深刻剖析了這個小偷家族抱團取暖和家庭解體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同時也表達出「錯位之愛」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無奈和悲涼感。
  • 《小偷家族》:我們互相取暖,就是家人
    2018年,他憑藉《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大獎,成為歐洲影壇炙手可熱的亞洲導演。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才是愛和幸福,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多多少少的思考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找到不同的答案,但是《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卻是一種不一樣的思考。來自不同背景、個性迥異的人,怎麼組成家庭共同生活?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成為了可能。
  • 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同的經歷
    一部優秀的電影就像一杯茶,越品越香香氣一直瀰漫在周圍,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小偷家族》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小偷家族》曾在第七十一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在第66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上獲得榮譽獎。當我真正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才覺得它所獲得的榮譽的確是實至名歸。小偷家族:偷來的家庭。
  • 一生推電影《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給人的感覺很溫馨,我們都是世界上可有可無的人,但是我們是對彼此最重要的人,雖然被社會拋棄,做著偷盜、欺騙、賣身、敲詐各種被社會認為是不堪的事,但是他們有情意,他們的心連在一起,他們也可以開心地活在社會上。
  •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他的三部電影《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和《小偷家族》被稱為「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其中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這部影片,摘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日本時隔21年後再次獲此殊榮。《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被遺棄也被接納的故事。影片中六個沒有血緣關係、被拋棄的邊緣人抱團取暖,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
  • 從家庭主義的缺位看《小偷家族》:日本社會現狀一窺
    這個命名來自於日本的NHK電視臺「無緣社會」欄目,在日本社會中,有很多同家人甚至鄰居沒有任何聯繫的人,他們死去後,屍體和骨灰無人認領,往往是在住宅內死去多日,屍體臭氣燻天,引起鄰居注意,報警後才得以被發現。
  • 《小偷家族》:什麼是真正的家人,是讓你感受到溫暖幸福的人
    這是一個除了愛一無所有的家庭,這是一個外人眼中畸形的家庭,可這也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這就是《小偷家族》。可這個家族也非常快樂,導演給我們展示了底層人民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依然享受生活的樂趣,一家人守在小小的空間中聽著外邊的煙花綻放,去海邊遊玩幸福又和諧的身影,都讓我們無比清晰地看到了溫暖是流動在這個家庭中,他們彼此之間是有愛的。可是,這樣的家庭,實際上卻是利益交互連結而成的。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小偷家族說是家族,其實就是一家人。奶奶孤身一人,住一幢相當破舊的老房,可能是寂寞的緣故,一對有前科的夫妻帶著拐來的小男孩與她同住。奶奶還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一個從事風俗業的女孩兒,算是中年夫妻的妹妹吧。電影開始時,爸爸帶小男孩兒偷竊回家,在路上撿到一個在冷風中獨自玩耍的小女孩。這,就是一家人的全部成員。
  • 《小偷家族》:三代人的羈絆,難以言說的愛
    阿治是工地的臨時工,他懶惰成性,偷術一流,經常帶著兒子祥太到超市偷生活用品,一次回家路上,他們遇到了獨自待在戶外被父母虐待的女孩由裡並將她帶回了家。原本一家就是依靠奶奶初枝的養老金度日,現在多了一口人,日子過得更加窘迫。信代是洗衣廠的一名女工,亞紀在風俗店裡工作,一家人都遊走在貧困和違法的邊緣,但羈絆卻將沒有血緣關係的他們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使他們的心沒有隨著冰冷的城市變得冰冷。
  • 《小偷家族》—利用是彼此關係的連接
    當我再次看完《小偷家族》的時候我確信,是枝裕和也是這樣的。這部電影於2011年8月份登錄我國內院線,並獲得坎城獲得金棕櫚獎。電影的導演是一個神奇的人,因為他電影的打開方式與眾不同。他的電影似乎充滿了矛盾。每個故事都節奏緩慢的感覺可以停下來玩會兒手機,但是無數細節卻密密麻麻鑲嵌其中。他的電影冷靜客觀不訴諸於主觀情緒渲染,卻悄悄藏了很多自己的痕跡進去。
  • 《小偷家族》:家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講述的便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男女老少組建起的一個新型家庭的故事。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年邁的老奶奶,有劣跡斑斑的中年人,有從事風化行業的年輕女子,有輟學無依的小孩子,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公民,是日本人稱作的「無緣之人」(血緣、地緣、社緣)。為什麼原本沒有任何親情聯繫的6個人能夠成為一家人,並且顯得如此的溫馨、和諧?!
  • 深度剖析《小偷家族》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揭秘更多細思則恐細節
    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憑藉情節的緊湊和演員的精湛演技,讓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均取得的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不過,細心的內地觀眾也許發現這部電影有幾處情節不連貫,這其實是內地版上映前刪減了4分56秒的內容所致。這部電影在坎城電影節上映時長是121分鐘。
  • 影視推薦:日本劇情片《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由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等出演,於2018年6月8日在日本上映、8月3日在中國公映。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該片獲得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 《小偷家族》:底層鏡頭
    《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為觀眾展示了一幅日本底層非正常「家庭」的生活畫卷。男主人公阿治和男孩祥太結束一次偷竊後,在回家的路上偶然拾到了女孩樹裡。由於樹裡原生家庭的不和睦,他們最終選擇將樹裡留在自己家中——一個沒有社會認可的「家庭」。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等到奉俊昊騰挪出時間觀看《小偷家族》時,樹木希林已經離開人間。恍若隔世之感,對於電影導演來說則更有感觸。樹木希林與是枝裕和合作多部電影。《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中愛子心切的母親,《海街日記》中溫暖有愛的姨母,《如父日子》中智慧寬容的嶽母。算上一些小作品,是枝裕和與其合作6部作品,二人既是朋友,又如母子。
  • 《小偷家族》:願勇敢的孩子被世界溫柔以待
    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分,該片獲得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講述的是柴田一家靠偷竊物品來維持生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遭受家暴、渾身是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所隱藏的秘密漸漸被曝光的故事。
  • 《小偷家族》:所有的幸與不幸,愛與價值,最終都要落到原生家庭
    就像《小偷家族》裡的信代因涉嫌「誘拐」兒童被捕入獄,面對警察審訊時所說的那樣:「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只是孩子母親自己那麼想吧」。《小偷家族》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部電影立足於「誘拐兒童」「騙取養老金」以及「教唆小孩偷盜」等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展現了另一種不以血緣關係為依託的原生家庭。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 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究竟有沒有超越《小偷家族》?
    並且,就在《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後,媒體旋即報導了是枝裕和在法國的拍片計劃。亞洲導演面對歐洲期待然而,或許因為製作期程問題,《真相》最終是入圍了威尼斯主競賽,鎩羽而歸。不過,是枝裕和在歐洲卻是很早就嶄露頭角,95年處女作《幻之光》就入圍了威尼斯主競賽,而後,自2001年的《距離》基本上是常態性地入圍坎城——連同《小偷家族》有四次主競賽和兩次副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