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火了,腰包鼓了,古寨靠什麼闖出新路子

2021-02-17 人民日報政文

  

勾藍瑤村,位於湘桂之交的湖南江永縣蘭溪瑤族鄉,是一個保存完好的瑤族祖居地,至今保留明清時期的民居300多棟,亭榭樓臺、社壇戲臺散見於寨子裡,依然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可受制於自然稟賦和發展資源,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2015年,這個由三村合併而來的瑤族寨子總人口2227人,仍有貧困人口626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在扶貧政策的指引下,江永縣充分藉助省民政廳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作用,充分發揮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激發當地群眾的幹勁與熱情,古瑤寨脫貧致富,展現出新姿態。

2015年春,時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江曉軍和隊員驅車從長沙一路向南,近7個小時,奔波500多公裡,抵達寨子時,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村裡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婦女守著『一畝三分地』,主要靠種玉米、花生維持生計。脫貧致富,壓根就不敢想!」面對省城來的江曉軍,時任村主任歐陽明俊直潑冷水,「我們村名氣不小,是歷史文化名村,但不能當飯吃啊!」

 

  可是,在江曉軍看來,這種罕見的古村寨還真能「當飯吃」!他和聯繫本村的縣政協主席劉忠華、村兩委班子集體商討,確定了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

 

  旅遊是個產業,不是說發展就發展。怎樣在市場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怎樣才能確保瑤寨群眾得實惠?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省級非遺勾藍瑤文化傳承人、70多歲的老支書歐陽緒珍站了出來:「每年陰曆五月十三日的『洗泥節』是瑤寨獨有的風俗,舞龍耍獅、歌舞武術、下塘摸魚,熱鬧非凡,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旅遊資源。」

 

  老支書一席話,讓大家找到了突破口。保留村子原貌,打好「洗泥節」這張牌,以民俗文化體驗撬動鄉村旅遊。

 

  找準了好路子,說幹就幹。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引導下,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扶貧政策資金,帶領村民們修繕盤王廟、風雨橋、橋頭祠等古建築,新建遊客服務中心、觀光步道等設施,繼而推出了「洗泥宴」篝火晚會等旅遊產品。

 

  一批批遊客接踵而至,寂靜的鄉野熱鬧了起來,「再也不能這樣窮下去。」

  挖掘傳統資源並非易事,村兩委一班人帶著村民們一點點細摳拳頭產品「洗泥宴」。

 

  一開始編排了個5分鐘的瑤家武術節目,把幾套傳統武藝融合在一起。老支書卻不高興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怎麼能隨便改?」傳統與創新之間,如何權衡,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

 

  實踐出真知。效果好不好,演一演就知道了。先按老路子演了一場,5套武術打下來,冗長拖沓,遊客興味索然。老支書也服氣了,加入到創新編排中來,大家反覆打磨,1個多小時的演出逐步成形。遊客們邊吃邊看,大呼過癮,「洗泥宴」特色品牌算是亮了起來。

 

  演出火了,演員卻讓人發愁。演出固定時間是周末晚上6點半開始,平時閒散慣了的村民大都受不得約束:有的村民捨不得地裡的農活,不想在表演上多耽誤功夫;有的村民思想保守,覺得在陌生人面前表演不合適。

 

  主抓文藝演出的村支部委員歐陽美妃一邊發動村裡黨員帶頭表演,一邊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黨員黃中進原先在外務工,也回村參加了表演隊,並流轉土地種下了20畝夏橙,「黨員要帶頭建設家鄉,我現在有一種幸福來敲門的感覺」。

 

  一年時間,村裡組建了一支48人的村民俗文化表演隊,形成了勾藍瑤龍獅隊和瑤家女子拳表演隊,全村30多名黨員,近一半參加表演隊。

 

  2016年春節之後,表演隊參加了湖南省「歡樂瀟湘」比賽,拿到了金獎。「這一下子提振了信心,激發了村裡的內生動力。」時任蘭溪鄉黨委組織委員兼勾藍瑤村黨支部書記宋裕介紹,通過晚會表演,寨子不僅培養出了一批本土的表演人才,還有負責音響燈光的人員、主持人、餐飲後勤人員、宣傳營銷人員。

 

  鄉村旅遊發展起來了,新問題又出現了——沒有像樣的民宿,遊客留不下來。村裡提出大家搞民宿,響應者寥寥。

 

  還是得黨員走在前頭,歐陽美妃建衛生間、買空調,把自家房子修繕一新,開起了民宿。緊接著,老支書周興榮也動起來了。看著黨員、村幹部家裡的民宿客人絡繹不絕,收入不菲,村民家裡的民宿也就慢慢發展起來了。

幾年發展,鄉村旅遊帶來了喜人變化,勾藍瑤寨的脫貧目標基本實現。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1.4萬元以上。原來村集體收入基本為0,這兩年每年都在100萬元左右。還有村民算過帳,村裡的民俗表演合作社成員白天下地勞作,晚上上臺表演。僅此一項,每年能為村裡帶來40多萬元的收入。同時,黨員演出是義務的,貧困戶每場演出平均可得50元收入,一般貧困戶每年也可以因此增收四五千元。

 

  如今,勾藍瑤寨因勢利導,成立旅遊公司,村民以民居、土地入股,村民變「股民」,家園變景區。村裡還成立了民俗表演、建築、環境整治、農業生產、農特產品加工等5個專業合作組織,吸納112戶貧困戶參與,並且為貧困戶開發設置了衛生保潔、治安巡邏、民宿管理、遊客接待等15個公益崗位。環衛、餐飲、保安、演出……一批新的崗位催生出來,村民一個個、一家家都脫了貧。

 

  今年64歲的何秀才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一家三口擠在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祖屋裡。後來,何秀才以田地和祖屋入股,成了村旅遊公司的股東,他和妻子都在旅遊公司務工,還能掙一筆工資。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何秀才家還種了8畝夏橙。2019年底,何秀才家搬進了180平方米的兩層仿古民居,建了4間民俗客房,年收入穩定在7萬多元。

 

  村裡的導遊左湘燕說,去年以來,旅遊受到疫情衝擊。但村幹部都沒閒著,搞起了網絡直播,在微信公眾號裡發視頻、圖片,全方位展示村莊美景、民俗表演,村裡的夏橙、幹竹筍銷售火爆。

 

  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瑤寨越來越充滿生機活力。2019年9月,勾藍瑤寨被評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升級為全縣唯一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何素英是這一切的見證者。她原本在廣東做銷售工作,2015年回鄉辦起了農家樂。第一年,收入不到3萬元,只夠一家人的基本開銷;2016年,收入翻番;2017年,收入就超過了10萬元。

 

  隨後,何素英被選為了「致富帶頭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好日子得益於黨的好政策。我要念黨恩、跟黨走,帶動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本期編輯:劉博通、郭可樹

精品力薦

一周看點

特別策劃 | 2020 那些追趕春天的眼神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焦點

  • 告別苦日子 闖出新路子
    新華社南寧9月23日電 題:告別苦日子 闖出新路子——廣西基層助殘扶貧見聞新華社記者劉碩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知了村的一戶民居裡,村民楊培多正帶著10多位侗族繡娘一起製作刺繡服裝,一根根彩色絲線在她們手中變成了絢麗的紋飾,縫製在成衣上非常精美。
  • 同煤集團同華發電公司精準扶貧讓老鄉腰包鼓起來日子有奔頭--山西...
    同煤集團同華發電公司精準扶貧讓老鄉腰包鼓起來日子有奔頭     近年來,同煤集團同華發電公司時刻把脫貧攻堅工作抗在肩上、擺在心裡、抓在手上,按照山西省委「一村一品一主體」的要求,精準扶貧,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走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讓老鄉腰包鼓起來,日子有奔頭。
  • 我的扶貧故事|黃承江: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心裡盤算著天池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為主,中部和兩山發展蜂糖李,平壩區域發展蔬菜,這樣來盤活全村資源。2017年,我帶著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種植大戶和部分群眾多次到安順考察學習蜂糖李種植、培育、銷售等技術。現在,全村共發展種植蜂糖李6000畝。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我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轄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入社。
  •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0-07-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苦竹古寨即將提質升級
    古寨作為湘西北保存最為原始、完整的古鎮之一,是我縣旅遊發展的重要名片,也是張家界西線旅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近年來,古寨的歷史建築正在逐漸消逝,現代建築不斷增多,基礎設施亟待完善。為此,張家界茅巖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擬對古寨進行提質改造,並委託張家界規劃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編制了《苦竹古寨提質升級項目概念性規劃方案》。
  • 種茭白、賣石榴、養生豬……農民腰包鼓起來
    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走進會理縣小黑箐鎮白沙村村民王文春家的二層新居大院,大堂屋簷下掛著的幾塊臘肉吸引了記者眼球。去年,他家養了4頭豬,掙錢不少。  在他家門口,貼著會理縣精準扶貧、鞏固提升的詳細內容,鎮畜牧站站長和村書記是他家的幫扶人。記者在他家裡看到,養豬廄下建了化糞池,產生的沼氣供生活所用。另外還有幾臺糧食加工機械,省去了一些繁重農活。
  • 發展種植草莓採摘遊 富了腰包火了旅遊
    在河街鄉大路李村的一家草莓採摘園,這裡的草莓味道香甜可口,每到成熟的季節,便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採摘,鄉村振興看建安,讓我們來看看老何是如何通過發展種植草莓採摘遊,富了腰包火了旅遊。走進河街鄉大路李村的老何多味草莓採摘園,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鮮紅欲滴的草莓掛在綠色的莖上,熟透的草莓呈深紅色,好像一顆紅油亮的瑪瑙,十分喜人。
  • 先鋒引領瑤鄉聚合力 脫貧攻堅古寨換新顏
    近年來,覃慶華和鄉黨委、政府一班子同事為使瑤鄉舊貌換新顏,採取多種舉措,將黨員先鋒模範的執行力、民族團結的凝聚力、第一書記的創造力、致富帶頭人的帶貧力等四力合一,團結一致,引領瑤鄉衝破大石山的禁錮,為古寨脫貧攻堅闖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好路子。
  • 福綿區以「三培」構建紅色產業集群 集體經濟鼓腰包
    福綿區委組織部部長朱小波向記者介紹說,福綿區融入黨建元素培育鄉村旅遊產業、服裝產業、中藥材產業,構建紅色產業集群,基本實現了該區各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的目標。挖掘「紅色文化」,培育旅遊產業該區依託還原度高的古村風貌,邀請著名的鮑國志設計團隊,對十丈村、山心塘屯、秀嶺屯等村落進行舊村改造,將紅色文化深深刻入鄉村旅遊架構,打造紅色生態旅遊綜合體。
  • 陂鼐:青山綠水古寨美
    自興義出發,沿晴興高速開行約一個半小時,便來到來了陂鼐古寨,陂鼐位於冊亨縣西北部,地處冊亨、安龍兩縣交界處,所在地威旁鄉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使得這裡氣候獨特,風光迤邐,年平均氣溫14-17℃,氣候宜人。  古寨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主要居住著明代遷入的王、李兩姓人。
  • 缺啥補啥 宜賓珙縣3.6萬人口腰包鼓起來!
    記者 何東 攝2020年,珙縣羅渡苗族鄉王武寨村的貧困戶劉付華靠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告別了20多年的老房子帶來的「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窘迫,為公司代養20頭牛,獲得了兩萬元的收入。近年來,在珙縣生活發生變化的不止劉付華一家,還有近3.6萬貧困人口。
  • 打通群眾增收致富路,東勝區這支工作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在東勝區銅川鎮添爾漫梁村伴隨著一支駐村工作隊的到來一座蓄水池的改造這裡的200多畝農田獲得了大豐收這裡的60多戶農民也鼓起了腰包村民們告訴記者,去年秋收季節,海子溝社的200多畝農田都獲得了大豐收,該社的60多戶農民也鼓了腰包,有了穩定的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丨桐梓縣九壩鎮天池...
    根據我對全村地域分布的情況了解,加上自然條件等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心裡盤算著天池村以發展鄉村旅遊,中部和兩山發展蜂糖李,平壩區域發展蔬菜,盤活全村的資源。2017年,我毅然決然帶領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種植大戶和部分群眾多次到安順考察學習蜂糖李種植、培育、銷售等技術,結合天池村的土壤、氣候、海拔等因素,發現天池村很適合種植蜂糖李。
  • 扶貧就是讓貧困戶腰包越來越鼓——記盤江普田小黃牛養殖公司
    扶貧就是讓貧困戶腰包越來越鼓——記盤江普田小黃牛養殖公司 2020-07-2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清涼寨、鳳娃古寨丨解析「十一」完美假期
    這時候腦中什麼想法都沒了什麼風度、表情、優雅…統統都顧不上了讓人只想緊緊抓住橡皮筏子2、乘坐輕軌1號線→漢口北站→換乘K3公交車→黃陂釣臺道新客運中心(終點站)→換乘802路(票價5元)旅遊專線車直達木蘭清涼寨3、金銀潭大道地鐵金銀潭站→乘坐295路公交車→黃陂釣臺道新客運中心(終點站)→換乘802路(票價5元 )旅遊專線車直達木蘭清涼寨木蘭清涼寨旅遊專線車發班時間表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努力換來鄉村旅遊示範村40歲的劉曉旻出生於盂縣城郊,大學畢業後,做過各種工作。2008年,他成為盂縣南婁鎮的一名村官。
  • 千年播州,土司古寨
    是您旅遊度假,商務洽談,戀愛交友,同學聚會,承包宴席首選之處(如組織大型活動,聚會,各單位年終總結,年會!我處購置了大型的音響設備,音質一流,支持各種演澤活動,各單位、各團體、各組織如需舉行年會,和其他活動,"土司古寨"是您的首選。這裡有寬敞的活動場地,箐火晚會,讓您在篝火晚會上大放異彩!脫去塵世的喧囂、享受鄉村的美景!    我們在這裡等你!
  • 最近超火的 Nike 腰包,你擁有了嗎?
    - 文末福利·著急速拉到底 -最近超火的這款 Nike 腰包相信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整體配色簡潔百搭,同時包包的大小也是剛剛好圖片來自得物App用戶:請輸入001「限時登記」Nike Tech Hip Pack腰包
  •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蝶變」 2020-12-11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