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藍瑤村,位於湘桂之交的湖南江永縣蘭溪瑤族鄉,是一個保存完好的瑤族祖居地,至今保留明清時期的民居300多棟,亭榭樓臺、社壇戲臺散見於寨子裡,依然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可受制於自然稟賦和發展資源,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2015年,這個由三村合併而來的瑤族寨子總人口2227人,仍有貧困人口626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在扶貧政策的指引下,江永縣充分藉助省民政廳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作用,充分發揮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激發當地群眾的幹勁與熱情,古瑤寨脫貧致富,展現出新姿態。
2015年春,時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江曉軍和隊員驅車從長沙一路向南,近7個小時,奔波500多公裡,抵達寨子時,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村裡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婦女守著『一畝三分地』,主要靠種玉米、花生維持生計。脫貧致富,壓根就不敢想!」面對省城來的江曉軍,時任村主任歐陽明俊直潑冷水,「我們村名氣不小,是歷史文化名村,但不能當飯吃啊!」
可是,在江曉軍看來,這種罕見的古村寨還真能「當飯吃」!他和聯繫本村的縣政協主席劉忠華、村兩委班子集體商討,確定了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
旅遊是個產業,不是說發展就發展。怎樣在市場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怎樣才能確保瑤寨群眾得實惠?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省級非遺勾藍瑤文化傳承人、70多歲的老支書歐陽緒珍站了出來:「每年陰曆五月十三日的『洗泥節』是瑤寨獨有的風俗,舞龍耍獅、歌舞武術、下塘摸魚,熱鬧非凡,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文化旅遊資源。」
老支書一席話,讓大家找到了突破口。保留村子原貌,打好「洗泥節」這張牌,以民俗文化體驗撬動鄉村旅遊。
找準了好路子,說幹就幹。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引導下,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扶貧政策資金,帶領村民們修繕盤王廟、風雨橋、橋頭祠等古建築,新建遊客服務中心、觀光步道等設施,繼而推出了「洗泥宴」篝火晚會等旅遊產品。
一批批遊客接踵而至,寂靜的鄉野熱鬧了起來,「再也不能這樣窮下去。」
挖掘傳統資源並非易事,村兩委一班人帶著村民們一點點細摳拳頭產品「洗泥宴」。
一開始編排了個5分鐘的瑤家武術節目,把幾套傳統武藝融合在一起。老支書卻不高興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怎麼能隨便改?」傳統與創新之間,如何權衡,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
實踐出真知。效果好不好,演一演就知道了。先按老路子演了一場,5套武術打下來,冗長拖沓,遊客興味索然。老支書也服氣了,加入到創新編排中來,大家反覆打磨,1個多小時的演出逐步成形。遊客們邊吃邊看,大呼過癮,「洗泥宴」特色品牌算是亮了起來。
演出火了,演員卻讓人發愁。演出固定時間是周末晚上6點半開始,平時閒散慣了的村民大都受不得約束:有的村民捨不得地裡的農活,不想在表演上多耽誤功夫;有的村民思想保守,覺得在陌生人面前表演不合適。
主抓文藝演出的村支部委員歐陽美妃一邊發動村裡黨員帶頭表演,一邊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黨員黃中進原先在外務工,也回村參加了表演隊,並流轉土地種下了20畝夏橙,「黨員要帶頭建設家鄉,我現在有一種幸福來敲門的感覺」。
一年時間,村裡組建了一支48人的村民俗文化表演隊,形成了勾藍瑤龍獅隊和瑤家女子拳表演隊,全村30多名黨員,近一半參加表演隊。
2016年春節之後,表演隊參加了湖南省「歡樂瀟湘」比賽,拿到了金獎。「這一下子提振了信心,激發了村裡的內生動力。」時任蘭溪鄉黨委組織委員兼勾藍瑤村黨支部書記宋裕介紹,通過晚會表演,寨子不僅培養出了一批本土的表演人才,還有負責音響燈光的人員、主持人、餐飲後勤人員、宣傳營銷人員。
鄉村旅遊發展起來了,新問題又出現了——沒有像樣的民宿,遊客留不下來。村裡提出大家搞民宿,響應者寥寥。
還是得黨員走在前頭,歐陽美妃建衛生間、買空調,把自家房子修繕一新,開起了民宿。緊接著,老支書周興榮也動起來了。看著黨員、村幹部家裡的民宿客人絡繹不絕,收入不菲,村民家裡的民宿也就慢慢發展起來了。
幾年發展,鄉村旅遊帶來了喜人變化,勾藍瑤寨的脫貧目標基本實現。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1.4萬元以上。原來村集體收入基本為0,這兩年每年都在100萬元左右。還有村民算過帳,村裡的民俗表演合作社成員白天下地勞作,晚上上臺表演。僅此一項,每年能為村裡帶來40多萬元的收入。同時,黨員演出是義務的,貧困戶每場演出平均可得50元收入,一般貧困戶每年也可以因此增收四五千元。
如今,勾藍瑤寨因勢利導,成立旅遊公司,村民以民居、土地入股,村民變「股民」,家園變景區。村裡還成立了民俗表演、建築、環境整治、農業生產、農特產品加工等5個專業合作組織,吸納112戶貧困戶參與,並且為貧困戶開發設置了衛生保潔、治安巡邏、民宿管理、遊客接待等15個公益崗位。環衛、餐飲、保安、演出……一批新的崗位催生出來,村民一個個、一家家都脫了貧。
今年64歲的何秀才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一家三口擠在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祖屋裡。後來,何秀才以田地和祖屋入股,成了村旅遊公司的股東,他和妻子都在旅遊公司務工,還能掙一筆工資。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何秀才家還種了8畝夏橙。2019年底,何秀才家搬進了180平方米的兩層仿古民居,建了4間民俗客房,年收入穩定在7萬多元。
村裡的導遊左湘燕說,去年以來,旅遊受到疫情衝擊。但村幹部都沒閒著,搞起了網絡直播,在微信公眾號裡發視頻、圖片,全方位展示村莊美景、民俗表演,村裡的夏橙、幹竹筍銷售火爆。
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瑤寨越來越充滿生機活力。2019年9月,勾藍瑤寨被評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升級為全縣唯一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何素英是這一切的見證者。她原本在廣東做銷售工作,2015年回鄉辦起了農家樂。第一年,收入不到3萬元,只夠一家人的基本開銷;2016年,收入翻番;2017年,收入就超過了10萬元。
隨後,何素英被選為了「致富帶頭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好日子得益於黨的好政策。我要念黨恩、跟黨走,帶動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本期編輯:劉博通、郭可樹
精品力薦
一周看點
特別策劃 | 2020 那些追趕春天的眼神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