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協作加勁 群眾增收有路——廣州七星關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小記

2021-01-07 天眼新聞

今年50歲的小吉場鎮新倫村村民陳友先成了「上班族」。

「以為就這樣失業了,但是沒想到,家門口也能找到穩定的工作。」陳友先說,每天從家裡騎車到扶貧車間只需花10分鐘,保底工資是2800元,加上全勤獎和其他福利,一個月大概收入3000多元。

陳友先所在的扶貧車間由廣東的企業幫助建設,採取「企業+車間+貧困戶」的模式經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27個固定工作崗位,其中有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在此就業。隨著扶貧車間在七星關區普及,許多村民成功在家門口就業,變身「上班族」。

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廣州、七星關兩地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到點上、扶到根上」的要求,堅持就業優先的幫扶理念,借鑑各地扶貧車間建設的成功經驗,以優勢產業、文旅產業為主要載體,以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為協作方向,以帶動農村貧困勞動力增收脫貧為根本目的,將扶貧車間作為實現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脫貧致富的重要平臺傾力打造,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長期穩定就業。

在長春堡鎮,已建成的宋官村京福內衣廠扶貧車間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現有工人20餘人(貧困戶6人),工人工資平均每月有3000餘元,生產出的產品主要出口到其他國家;合樁村興達城電子有限公司佔地面積近200平方米,現有工人50餘人(貧困戶10餘人),工人工資底薪加提成,平均每人每月有2500餘元。

目前,七星關區121家企業投資517.9萬元在各鄉鎮街道建設了139個扶貧車間,主要從事飾品、箱包、服裝、民族工藝品生產、加工等,採取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等多種模式開展生產,量身開發並提供合適崗位1.1萬餘個,解決就業4678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132人。

就業扶貧為更多貧困人口找到增收致富的渠道,扶貧小車間起到了脫貧大作用。

要實現脫貧不返貧,關鍵是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形成持續反貧困和促進發展的有效機制。建立勞務協作精準對接機制,七星關區提供貧困人口就業意願和信息,廣州和七星關聯合對貧困人口開展招聘活動、就業培訓,對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實行跟蹤管理。

高質量、全方位的勞務協作對接平臺是夯實「引帶」的基礎。針對七星關勞動力較為充裕的特點,兩地人社部門牽頭搭建了多渠道勞務合作平臺。

平臺是「引帶」基礎,招聘即途徑。前不久,一場東西部扶貧協作招聘會在七星關區舉行。據了解,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廣州七星關兩地每年都會舉行這樣的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通過勞務輸出,分批次組織有意願的人員赴廣就業。

「從大山裡搬到城市裡,一年了都沒什麼工作,我看到政府有這麼好的政策,去廣州那邊還有就業補貼,所以就到這裡來報名看一下。為了一家人,希望工資高一點,到廣州去賺錢養家餬口。」搬遷到碧海陽光移民新城的群眾尹鵬,接到幫扶幹部的電話說政府舉辦了一個招聘會,就立刻趕來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

去年以來,七星關區圍繞全區特色產業、企業用工情況,持續對對口地區務工人員免費開展技能培訓,以提升其就業技能水平,增強「實幹」本領,促進穩定就業。通過開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重點技能培訓工程,引入工學一體化、「網際網路+職業培訓」、職業培訓包、多媒體資源等培訓新方式,幫助貧困戶提升就業技能。為廣東服務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等提供了大量熟練工人和技能人才。

今年來,兩地積極強化勞務精準對接,破除就業短板。完成轉移東部結對省就業188人,其中轉移到廣州就業89人。兩地開展貧困人口招聘活動3次,開展35期貧困勞動力護工職業技能培訓班,共培訓學員2015名,實現培訓就業人數873人。

就業穩、人心安、信心足,東西部扶貧協作勞務輸出讓七星關區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吃上了「定心丸」,穩就業成為七星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定海神針」。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陳椋煜

編輯廖婉君

編審劉佳興

終審黎秀禹

相關焦點

  • 廣州 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範式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進入9月,在畢節七星關區生機鎮謝家村,漫山遍野的刺梨掛滿枝頭,村民們忙碌地採收。「我家今年的產量預計有20噸左右,大概能收入6萬多元!」石國友是村裡的刺梨種植大戶。
  • 東西部扶貧協作氣象新(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探訪)
    「銘記閩寧協作成果,擦亮閩寧示範村的招牌。」駐村第一書記秦振邦這樣理解。  涵江村小樣本,折射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戰略。  在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20周年的重要節點上,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時強調,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採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  持續開展了20年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由此吹響新號角。
  • 科技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天水市科技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及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聚焦天水地區脫貧產業發展,通過主動對接交流、積極引進天津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引進新技術
  • 【東西部扶貧協作】晉渭勞務輸轉:讓渭源群眾有「幸」有「福」
    【東西部扶貧協作】晉渭勞務輸轉:讓渭源群眾有「幸」有「福」 2020-08-13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青川:東西部扶貧協作氣象新
    在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補齊群眾就業增收、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短板。通過東西部扶貧項目的實施,讓青川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教育醫療條件持續改善,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兩年位列全市第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
  • 線上線下發力 打通消費扶貧路 七星關區消費扶貧助力農特產「風行...
    「茂源人家」的雞蛋走俏粵港澳市場,是七星關區深化消費扶貧的生動實踐之一。為了助力本地農特產走出深山,七星關區充分利用廣州、深圳對口幫扶資源,搶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機遇,發揮廣州、重慶、長沙、北京、河口五大聯盟渠道優勢,全力拓展市外五大目標市場,助力貴州農產品「風行天下」。
  • 浙江常山、四川古藺紮實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2018年,相距千裡的浙江省常山縣與四川省古藺縣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在「常山所能、古藺所需」的協作原則下,常山在古藺深入推進幫扶工作,不僅讓當地貧困群眾改善了生活,也讓「外出務工族」在家門口成了「穩定上班族」,加快推動古藺脫貧摘帽步伐。
  • 新聞發布會丨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
    方大集團積極推進東鄉縣產業扶貧工作,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扶貧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美團創新運用就業創業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等模式,加大甘肅貧困地區外賣騎手招聘力度,推進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精準採購、精準銷售,並發動社會力量公益籌款,助力脫貧攻堅。
  • 山海情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曲」——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由東部上海、廣州、杭州、寧波、蘇州、青島、大連等7個發達城市對口幫扶貴州省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黔東南、黔南、黔西南等8個市州。
  • 京蒙扶貧協作的林西實踐
    在這裡,京蒙扶貧協作項目——林西縣肉牛肉羊屠宰加工扶貧合作項目一期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這個扶貧合作項目是林西縣京蒙扶貧協作全產業鏈扶貧模式的具體實踐。項目由林西縣政府與北京首農集團旗下北京二商肉類食品集團公司合作,共同推進林西縣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實現肉牛肉羊種、養、繁、育、加工、食品生產全產業鏈合作。」林西縣現代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武利介紹道。
  • 粵桂扶貧協作 攜手脫貧攻堅
    全產業鏈建成後,預計可帶動全縣養牛10萬頭,收儲30萬噸甘蔗尾葉,帶動全縣農戶及47個貧困村5萬多貧困戶共增收約5000萬元。  B 澳洲堅果種植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堅果種植與加工業,是鶴山市駐龍州縣扶貧組根據龍州縣近來年在各鄉鎮、村大力發展堅果種植業的實際情況著力推動發展的產業,也是龍州縣粵桂扶貧協作繼發展肉牛養殖產業鏈後,著力在龍州打造的又一新產業鏈。
  • 扶貧之情 千裡之「變」 ——浙江常山、四川古藺東西扶貧協作工作...
    當地產業基礎薄弱,貧困群眾大多受教育程度低,勞動技能缺乏。農耕生產和外出務工,是這裡的貧困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渠道。  2018年,相距千裡之外的浙江省常山縣與四川省古藺縣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在「常山所能、古藺所需」的協作原則下,「常山扶貧模式」開始在古藺多點開花,不僅讓當地貧困群眾改變了俗語折射出的生活窘境,也讓「外出務工族」和「就業困難族」在家門口成了「穩定上班族」,加快推動古藺脫貧摘帽步伐。
  • 寶安幫扶都安大化 探索協作扶貧新路
    探索最有效的扶貧方式,寶安一直在路上。自結對以來,寶安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創新精準的扶貧工作模式,發揮工業大區的優勢,堅持以政府引導為主,集合全社會力量,多層次對兩地進行幫扶,走出一條寶安特色的協作扶貧新路。 據了解,寶安與兩縣結對以來,累計投入粵桂扶貧協作資金5.0824億元,其中社會幫扶資金9383萬元。
  • 張學森:魯渝勞務扶貧協作背後的脫貧攻堅「戰鬥員」
    地處西部的渝東山區庫區,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010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山東省與重慶市「結緣」,開展扶貧協作。談及跋山涉水的初衷,他說,「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結合扶貧作文章。傾聽基層群眾的需求,是創新開展工作的基礎。」
  • 同心築夢 共奔小康——廣州市白雲區·黔南州平塘縣東西部扶貧協作...
    廣州白雲·貴州平塘兩地跨越近千裡,因脫貧攻堅而緊密聯繫在一起,按照「中央要求、平塘所需、白雲所能、兩地所有」的原則,雙方圍繞組織領導、項目扶貧、產業合作、人才交流、勞務協作及攜手奔小康等方面,探索出一條契合平塘實際的「223」東西部扶貧協作路徑。艱苦卓絕攻堅克難,廣州市白雲區與中國天眼之城平塘攜手奏響了脫貧攻堅的最美讚歌。
  • 密織山海情 共築小康夢——青島隴南扶貧協作紀實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銀川專門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深刻論述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意義,並就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提出四點要求,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思想動力,提供了重要實踐遵循。根據會議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由青島市幫扶隴南市。
  • 同飲一江水 共築一個夢——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威寧實踐」
    5年來,廣州和威寧兩地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論述精神,雙方黨政主要領導高位推動,議定重要事項、親自督促落實。隨著雙方互動交流的密切和深入,兩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組織領導體系、對口幫扶工作著力點、農超農企對接、人才智力支持、社會力量幫扶等領域達成了廣泛共識,並將結對幫扶工作逐步引向深入。2019年11月,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脊柱外科的醫療專家梁和勝被派駐至威寧自治縣人民醫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
  • 粵桂扶貧協作又有新成果!鶴山企業家投資龍州,推動產業扶貧
    粵桂扶貧協作又有新成果!此帳號旨在宣傳分享鶴山駐龍州扶貧組在幫扶龍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粵桂扶貧協作(鶴山—龍州)又有新成果!鶴山市民營企業家在崇左市註冊的廣西力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落戶龍州!
  • 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為苦甲之地「披綠」又「生金」
    在福建多個政府部門努力下,「福州林」項目共選聘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惠及退耕還林118戶,戶均增收11633元;帶動9戶貧困戶育苗21畝,每畝年增收1655元;吸納390戶貧困戶參與造林務工,戶均年收入3280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實踐者,臺江區既要為這片苦甲之地「披綠」,也要助力其「生金」,徹底改變貧困面貌。
  • 重慶市秀山縣黨政考察團來我市對接扶貧協作
    李猛主持聯席會議並講話 (記者 王賀)9月9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黨政考察團,來我市對接扶貧協作有關事宜市委書記李猛主持山東德州·重慶秀山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並講話。市領導劉長民、張安民、馬俊昀分別參加有關活動。 李猛對秀山黨政考察團表示歡迎。他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與秀山縣開展協作,是省委省政府交給德州的重大政治任務。雙方開展協作以來,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互學互助不斷深入,友情友誼進一步加深,扶貧協作結出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