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友們曬荷花,又想到數天前看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心中不免開始惦記起荷花來。記得二年前的這個時候,我陪杭州來的親戚去昆明大觀樓遊玩,看到滿塘的荷花開得正歡。一朵朵粉嫩的荷花廂嵌在一片綠肥緊湊的荷葉中,高挑挑竄出荷葉,或怒放、或半開、或剛露尖角,煞是好看。
夏天的大觀園無疑是最美的,這個4A級景區,現在門票也才20元,坐落在昆明市近華浦南面。除了賞荷,便是登上大觀樓看那茫茫滇池岸邊的沸堤煙柳,如是遇上雨天,你看那滇池湖面空濛成煙的雨霧,堤岸的楊柳掩映在一副水墨畫中,讓人有虛幻成仙之感,那種美的身臨體驗真的絕妙,一輩子難忘。晴朗的天氣下遊園也是極好的,漫步於園中,走累了的時候,可以在長廊中小憩片刻,靜靜地聽聽園林中的鳥叫,看茫茫滇池碧波蕩漾,心情也是相當愉悅的。記得當年參加國考時,我就經常挎上背包來園中複習。找一處安靜的長廊,面對茫茫滇池,一坐就是一整天。
如果你不喜久坐,也可站起身來漫步於滇池水岸,想想心事,讓兩岸柔柳輕拂在你身上,拂過你的發梢,興致來時摘一枝柳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那種清涼的悠然自得會讓你心生起柔情似水般的情感來。記得年幼時看電影《洱海情波》,在某一瞬間感覺自己就是那個村中的阿詩瑪,場景美得很相似。
其實真正讓大觀樓聞名遐爾的,就是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了。此長聯就掛在大觀樓門兩旁,共有180個字,號稱天下第一長聯。文字之美,無不讓人稱嘆稱奇,這也是孫髯翁的代表作。記得當年參與國考的複習資料上就有孫翁的這一段長聯,我至今能背得。孫翁是清代學者,祖籍陝西三原,自幼隨在昆明任職武官的父親寓居,算是一個地道的昆明人。他學識淵博,拒絕科舉考試,並無功名,自稱布衣。晚年時期窮困潦倒,後投靠嫁在雲南彌勒的女兒家,直至離世葬於彌勒,如今孫髯翁墓已成了省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昆明大觀樓門的右側立有孫翁的塑像。
每次去大觀樓,讀孫翁的長聯,看他的塑像,總讓我想起與他同年間的曹雪芹。他倆都是有才有藝的淵博學者,且性格都有些相似,父輩都是官職,且都淡泊名利,痛恨科舉考試制度,晚年也都窮困潦倒,一生朋友知己卻是結交不少。與其說性格決定命運,還不如說是像他們這種活出自我的人又有幾個呢?世道紛繁複雜,扼腕嘆息他們的人又有幾個有這種傲骨呢?從古至今,這世上大凡有才者都特立獨行,都不願趨炎附勢,都活得有個性。反過來說,又有多少人他們能看得上呢?
這些年,旅遊業的興起炙手可熱,國家帶動旅遊業同時也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無論去到哪個地方,著名的景點總是充滿了厚重的人文歷史。在這些厚重的歷史背後,我們總能捕捉到那些感動的瞬間,還有什麼理由不熱愛腳下的這片熱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