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2020-12-23 人草木茶禪文化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如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從中國出發,穿越歷史、跨越國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世界上飲茶的國家都與中國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新的世紀,隨著世界各國茶葉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茶文化交流日益緊密,使得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同時茶文化與各國的文化風俗相融合,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世界各國飲茶風俗。

人草木茶禪文化

英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茶是英國人普遍喜愛的飲料,80%的英國人每天飲茶,茶葉消費量約佔各種飲料總消費量的一半。英國本土不產茶,而茶的人均消費量佔全球首位,因此,茶的進口量長期遙居世界第一。

人草木茶禪文化

英國茶文化,始於17世紀中期。1662年葡萄牙凱薩琳公主嫁與英王查爾斯二世,飲茶風尚帶人皇室。凱薩琳公主視茶為健美飲料,嗜茶、崇茶,被人稱為「飲茶皇后」。由於她的倡導和推動,使飲茶之風在朝廷盛行起來,繼而又擴展到王公貴族和貴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

人草木茶禪文化

英國人好飲紅茶,特別崇尚湯濃味醇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伴隨而來的,還出現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會以及飲茶舞會等。英國茶文化特別注重午後飲茶,飲午後茶逐漸成為一種文化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人草木茶禪文化

飲午後茶,已是當今英國人的重要生活內容,英國茶文化並已開始傳向歐洲其他國家,並有擴展之勢。如今,在英國的飲食場所、公共娛樂場所等,都有供應午後茶的。午後茶,實質上是一餐簡化了的茶點,一般只供應一杯茶和一碟糕點。

人草木茶禪文化

日本的飲茶文化風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人草木茶禪文化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人草木茶禪文化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致的茶室裡進行。室內有珍貴古玩、名家書畫。茶室中間放著供燒水的陶炭(風)爐、茶鍋(釜)。爐前排列著專供茶道用的各種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規矩比較講究,友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嘗。

人草木茶禪文化

然後在炭爐上燒水,將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人按規程沏水泡茶,依次遞給賓客品飲。品茶時要吸氣,並發出吱吱聲音,表示對主人茶品的讚賞。當喝盡茶湯後,可用大拇指和潔淨的紙擦乾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束,客人鞠躬告辭,讓人跪坐門側相送。整個過程,都洋溢著「敬、和、清、寂」的精神。

人草木茶禪文化

韓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韓國的飲茶史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並流行於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全面學習中國茶文化的韓國茶文化,以韓國「茶禮」為中心,普遍流傳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約在我國元代中葉後,中國茶文化進一步為韓國理解並接受,而眾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為時興、普及。

人草木茶禪文化

80年代,韓國的茶文化又再度復興、發展,並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韓國茶道大學院」,教授茶文化。和日本一樣,源於中國的韓國茶道,其宗旨是「和、敬、儉、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間敬重、禮遇;「儉」,即生活儉樸、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誠,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

人草木茶禪文化

我國的近鄰韓國,歷來通過「茶禮」的形成,向人們宣傳、傳播茶文化,並有機地引導社會大眾消費茶葉。韓國的茶禮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類型區分,即有「末茶法」、「餅茶法」、「錢茶法」、「葉茶法」四種。

人草木茶禪文化

美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美國不產茶葉,美國人喝的茶全靠進口。美國的飲茶習俗與眾不同,主要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衝泡,放入冰箱冷卻後,飲時杯中加入冰塊、方糖、檸檬,或蜂蜜、甜果酒調飲,甜而酸香,開胃爽口。美國人一般只重視茶葉的湯色而不太重視茶葉的外形,所以美國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麼就是罐裝、瓶裝的茶水。

人草木茶禪文化

在美國,大多數人愛飲冰茶不愛飲熱茶,美國人飲用冰茶為世界之最,由於冰茶不含二氧化碳、不含熱量、刺激性小、味道爽口,老少皆宜,所以冰茶在美國已十分受消費者的歡迎,流行得很快。美國的冰茶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既有紅茶,也有綠茶,還有中國烏龍茶;既有加糖的,也有無糖的;既有加果味香料的,也有純粹是茶味的。總之,它可以滿足各種人的口味,任君挑選,做成帶有一絲酒香味的混合冰茶,特受一些成年人的歡迎。

人草木茶禪文化

俄羅斯的飲茶文化風俗。

說起俄羅斯人的嗜好,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他們酷愛喝酒,嗜酒如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與喝酒相比,俄羅斯人更愛喝茶,真可謂一席無酒,但不可一日無茶。如今,茶葉已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茶葉早已成為廣大俄羅斯人深愛的飲品,在俄羅斯還形成了獨特的飲茶文化。

人草木茶禪文化

從飲茶方式看,中國人講究「品茶」,香茗一杯細品慢飲。而與中國人這一方式不一樣的是,俄羅斯人喝茶往往配以蛋糕、烤餅、餅乾等點心,邊吃邊喝。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喜歡用糖,所以他們喝茶時一定要加入糖或蜂蜜、檸檬之類的甜料。許多俄羅斯人甚至直接將糖放在茶水裡,還有些人喝茶時則在嘴裡放一粒糖。

人草木茶禪文化

俄羅斯人對茶葉的熱愛可謂無以復加。他們早餐要喝茶,午餐要喝茶,下午還要喝茶。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稱紅茶為「黑茶」,這或許是因為紅茶在沒有衝泡之前是黑色的,或因俄羅斯人喜歡喝濃茶,而濃濃的紅茶呈現的就是黑色的。俄羅斯人認為,喝茶是人生的享受,也是交流信息、聯絡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草木茶禪文化

非洲的飲茶文化風俗。

在我們的印象裡,非洲是一個充滿野性的國家,而且非洲盛產咖啡,所以我們會很自然地想:非洲人應該沒有飲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飲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們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們喜歡在茶裡放進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蓋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裡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有客來訪,主人連敬三杯,客人須將茶喝完才算禮貌。

人草木茶禪文化

泰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泰國北部地區,與中國雲南接壤,這裡的人們有喜歡吃醃茶的風俗,其法與出自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的製作醃茶一樣,通常在雨季醃製。醃茶,其實是一道菜,吃時將它和香料拌和後,放進嘴裡細嚼。又因這裡氣候炎熱,空氣潮溼,而用時吃醃菜,又香又涼,所以,醃茶成了當地世代相傳的一道家常菜。

人草木茶禪文化

越南的飲茶文化風俗。

越南毗鄰中國廣西,飲茶風俗很有些與中國廣西相仿。越南人喜歡飲玳玳花茶。玳玳花(蕾)潔白馨香,越南人喜歡把玳玳花曬乾後,放上3-5朵,和茶葉一起衝泡飲用。由於這種茶是由玳玳花和茶兩者相融,故名玳玳花茶。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經衝泡後,綠中透出點點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來芳香可口,饒有情趣。

人草木茶禪文化

總而言之,茶不僅是一種理想的飲料,更是一種生活藝術,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區、國家的不同價值理念和文化取向。「天下茶人是一家」,愛茶之人遍布全球,茶也成為世界茶人一家親的紐帶,各國茶文化將更加深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以更加豔麗多姿的身影曼舞在藝術的殿堂;以更為深邃的內涵、經典的思想吸引大家的目光。

人草木茶禪文化

如果你對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促進我進步的原動力。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521國際茶日」,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
    人草木茶禪文化習近平指出,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聯合國設立「國際茶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對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很有意義。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 茶源於中國,傳播於世界
    茶葉及茶文化是中國對人類文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茶從中國向世界各地傳播,逐漸被各民族接受並成為普遍嗜好。有文獻資料表明,茶葉及茶文化向域外傳播始自唐代。唐代中國與周邊各國的交往極為密切,《新唐書·地理志》云:「唐置羈縻諸州,皆傍塞外,或寓名於夷落。而四夷之與中國通者,甚眾」。茶葉是中外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敦煌文獻《茶酒論》將當時茶葉的貿易繁榮景象描述為「萬國來求」。
  • 被盜走的中國茶 | 改變世界的中國茶大展
    中國西南,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最具有中國元素的世界名片。
  • 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參會僑胞:向世界講好中國茶故事
    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常務副會長林祥華: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我將繼續發揮身為海外僑胞的獨特優勢,積極為中外茶葉貿易、茶文化交流牽線搭橋,助力家鄉茶葉、茶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各地,應充分發揮海外華僑華人獨特作用,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茶文化上的交流,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 宋朝的茶時代
    士大夫以雅入茶,以茶論道,市民群體食茶知味,以茶為俗,這都促進了茶文化在宋朝的興盛。宋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人口突破一億的朝代,龐大的人口體量,所帶來的消費能力、勞動力數量也是茶葉得以在中國進一步擴大種植,並逐步流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因。
  • 【五分鐘學常識】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  茶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在2019年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宣布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太平猴魁、黃山毛峰、信陽毛尖、蒙洱茶、六安瓜片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
  • 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辦 海內外嘉賓論道茶文化的...
    開幕式現場宣讀了《海絲國際茶文化交流合作倡議》,《倡議》表示,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代表符號之一。茶傳五洲,世界共享,茶文化是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省,同時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願同各方一道,推動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
  • 2020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 中華茶文化(茶產業)全球推廣」啟動...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致開幕辭:「中國茶葉,一片神奇的樹葉,一片擁有千年中華文明積澱的樹葉,我們需要向世界分享,我們能夠讓世界共享。」他強調,致敬中國茶!致敬中國茶人!致敬一切愛茶的人們!我們希望讓70億人愛上中國好茶,我們更有責任讓70億人愛上中國好茶!因為茶文化既是中國的,同樣更是世界的!
  • 好茶工藝:「烘,磨,篩,幹」,談「茶經」下的茶文化走向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文化是中國茶文化,中國茶文化也被日本繼承了下來。只是叫茶道。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酒桌文化,但茶文化的場合和用途在更多方面有所延伸,如商業,醫藥等,其中《格致經苑》卷二十一有雲:。本草神農嘗草藥,一日而遇七十毒,茶以解之。《爾雅》:「腰果,苦茶。」
  • 德清茶王賽帶動鄉村振興 助推「莫幹黃芽」茶文化走向世界
    昨天上午,第二屆中國田園博覽會系列活動——德清縣第十二屆「莫幹黃芽」茶王賽拉開帷幕,諸多德清本地茶企乃至長三角茶企雲集於此,共話茶文化的源遠流長。圖說:「雲直播」講解茶道、茶藝和茶文化 德清縣委宣傳部供圖(下同)茶產業是德清特色生態農業。舉辦一年一度的茶王賽,旨在推廣莫幹黃芽茶品牌,發展茶文化,打造茶經濟。
  • 福布斯生活|讓中國茶走向世界,「茶仙子」鮑麗麗的習茶之路
    鮑麗麗出生於安徽省九華山,這裡不僅是著名的佛教名山,也是歷史悠久的產茶之地。或許,與茶的緣分,早在她出生時已經結下。鮑麗麗,茗約茶仙子品牌創始人,國家授予的中國茶文化推廣大使、中國唯一上海、米蘭兩屆世博會茶仙子、中國茶三大文明叢書《醒悟》《態度》《靜雅》作者。
  • 廣東「最好吃」的茶,是中國茶文化中的活化石,外地人卻接受不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原產地是廣東的茶,它是一種可以「吃」的茶,並且被稱為中國茶文化中的「活化石」,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種茶名為客家擂茶,是傳統的食俗,據史料記載宋代時中原地區就已開始流行。擂茶是客家菜裡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其古樸的製作方法讓擂茶成為中國茶文化中的「活化石」。
  • 全世界茶的普及越來越廣,中國茶在世界上處於什麼地位?
    茶在某個地區的地位,茶對於某個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看待茶文化或者說如果要你向周圍的人傳播你所知道的茶文化該如何做起。這些問題,似乎是學習茶知識後要必須解答的問題,不需要考慮別人如何說,單從你所知道的,了解的來進行解答。
  • 品茶、懂茶、悟茶,問茗軒讀茶文化
    而茶則更高一級,它寄託著我們的精神生活,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也需要清新雅致的茶來調節一下。西晉時杜育寫的《荈賦》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專門歌吟茶事的作品,作品中提到了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等程式和技藝,完整記載了從茶樹種植到茶葉品飲的過程。
  • 品一杯好茶,看福建茶文化
    「世界的茶葉看中國,中國的茶葉看福建。」毫不誇張地說,福建人對茶的熱愛,真的是將其作為日常食品食用。簡而言之,無論是什麼地位,性別,財富如何,福建喝茶都適合,是一種自然而延續的文化。也正是那句老話,福建人中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吃茶飯,不管做什麼,都要先喝一杯茶。
  • 茶、茶道和佛教禪宗——王瓊新著《茶修》讀後
    作者:楊曾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茶道茶藝學者王瓊女士新作《茶修》已由廣西桂林灕江出版社出版,謹表示祝賀。在擴大經營範圍的同時,適應茶藝茶道愛好者的需要開設了以普及茶文化和培養茶藝專門人才的「和靜茶修學堂」,並且在繼承中國傳統茶藝、茶道和茶文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切身實踐體驗和感悟,創立了富有時代氣息和新意的以「茶修」命名的茶道思想和教學理念體系,先後撰寫發表了《白雲流霞》《中國茶藝經典》(光碟)和茶修工具書《泡好一壺中國茶》。去年出版的新著《茶修》比較集中地介紹她的茶道思想和教學理念。
  • 從《茶之書》看中國茶
    世界上最能理解日本美學的國家莫過於中國,認識《茶之書》的茶道美感世界,在同異比較中可以使我們更好發現中華茶文化自身的美,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吸取日本茶道中值得借鑑部分從而為我所用。研究《茶之書》不僅是研究日本茶道的必備之書,也是對現階段中國茶文化「如何走出去」的啟示之書。
  • 茶文化的雅和俗
    提起茶文化就要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說這是開門七件事,說這是茶文化俗的一部分,因為茶和日用的「柴米油鹽醬醋」並列起來了,而且提到的是「開門七件事」。然而,果真如此?雖然本著宣傳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的目的,適當地做一些藝術誇張是有必要的,但是我覺得作為專業的茶文化研究者來說,必須要清楚這裡邊的細微區別。在我看來,和大多數的專家的認知恰好相反,我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排在最後一位的,恰好代表的是雅的那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上山下鄉茶之旅-傳播茶文化贏禮品
    上山下鄉茶之旅—臨安民間茶俗文化旅遊節臨安市天目山區是我國古老的茶區之一,茶文化歷史悠久,茶品質聞名遐邇,早在唐代就盛名於史。陸羽《茶經·茶之初》所列產茶區中,就有「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的記載。
  • 從茶的「精淨清簡」到畫的「和禮靜怡」,漫談宋代茶中的畫藝筆酣
    茶從最開始的藥用到成為日常飲品,茶道逐漸在社會各階層興起,同時宋朝在唐朝的基礎上對茶畫進行繼承和發展,茶文化被推至最高潮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也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傳統飲品,因為茶葉本身帶有文化韻味,其味苦卻有回甘,蘊含著人生大道,又提神醒腦,喝了讓人神清氣爽,齒頰留香,因此茶受到了各個階級的人們喜愛,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士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