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救國》獲贊 王甫:讓光榮不再沉默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航空救國》獲贊 王甫:讓光榮不再沉默
2016-04-01 09:24: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萌

  中新網4月1日電 近日,由中國新聞社出品的紀錄片《航空救國——華僑飛鷹抗戰全紀錄》將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首播。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王甫表示,這部紀錄片以獨特的切入點立足於華僑飛行員抗戰事跡,「讓光榮不再沉默」。

  《航空救國》立足華僑飛行員抗戰事跡 王甫:切入點獨特

  《航空救國——華僑飛鷹抗戰全紀錄》共分三集,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指導,中國新聞社出品,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水木欣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及美國僑報聯合攝製。

  該片立足於對華僑飛行員抗戰事跡的記錄,通過尋訪戰爭親歷者、專家學者、空軍後代、影像紀錄者、書信及其它史料等一系列人證、物證、事證,以多元的視角、精良的製作、精彩的特技,講述華僑飛行員在空戰中的傳奇經歷,刻畫英雄群像,再現他們參加抗戰的感人故事及命運變遷,突出展現華僑華人在民族存亡危機關頭以生命和熱血參與救國的壯舉和赤子之心。

  談及此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王甫表示,「抗戰勝利這一段時間的紀錄片很多,圍繞這方面的影視作品應該說也不少。但是這部片子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就是華僑。他所說的這些航空報國實際上更重要是指的海外華僑通過參戰,通過參加空戰,通過航空報國表現這些華僑的意志。這是非常獨特的一個切入點。」

  王甫:《航空救國》讓光榮不再沉默

  對於曾經擔任過中國廣播電視音像資料館副館長,從事電影資料工作有七八年的時間的王甫來說,《航空救國》中的很多資料都很新奇,「有些資料看得出來不是攝影記者能夠拍攝到的,比方說在飛機上向下俯衝,迎著炮火,然後地面轟炸目標已經離得很近」王甫坦言,「我看完這些資料之後覺得很震撼。這在呈現歷史真實性方面取得了一個很大突破。」同時,他還稱讚該片的視覺衝擊力很強,「這是製作方面的一個難度,也是一個新的高度」。

  此外,王甫還特意談到紀錄片中的細節,「片子裡有一段林徽因的話,她談到了沉默的光榮。這一點對我的觸動很大」。因為「我們的歷史文獻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展現前人的光榮」,王甫表示這部片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讓光榮不再沉默,讓責任不在沉默,讓我們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那些英烈不再沉默」。

相關焦點

  • 臺山華僑航空救國之路
    ←臺山市博物館館藏的華僑航空救國運動委員會收據。抗戰期間,臺山華僑青年傾心「航空救國」,創辦航空學校、開辦飛機製造廠、捐款購買飛機、加入「飛虎隊」或回國加入中國空軍等,為抗戰的勝利、我國早期的空軍建設及空軍工業的創立做出了偉大貢獻,湧現了許多彪炳史冊的航空人物。    A    華僑歸國參戰 淞滬抗戰,合力擊落二敵機    餘彬偉當時駕駛一架德制容克斯K-47型雙座戰鬥機。
  • 「孫中山與航空救國」專題圖片展在臺北舉行
    臺灣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致辭時說,很難得有一場有關孫中山與航空發展的展覽在臺灣舉行,對此要感謝南京的朋友將史料運來展出。臺灣當前面臨複雜的政治環境,借著展覽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喚回社會對於歷史的記憶,其中蘊含的精神能指導人們當下所為。
  • 漢靈帝時期的權宦王甫、曹節,是如何崛起,又如何衰亡的?
    下面小編要聊的就是漢靈帝時期的兩個權宦+王甫、曹節,他們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衰亡的呢?王甫、曹節在漢桓帝時期王甫、曹節在漢桓帝時期就已經比較活躍。曹節在《後漢書·宦者列傳》中有個人傳記,來龍去脈比較清楚。曹節是荊州南陽郡新野人,家中本來很有力量,''世吏二千石'',不知道為什麼進入宮中成為宦官。在漢順帝時期,曹節成為小黃門,屬於宦者系統中的中級宦官。
  • 關羽敗走麥城,只有王甫成功脫險,結局卻依然悲慘
    而奉命留下的王甫等人的存在,也只能起到吸引火力、英勇殉城的作用。 不過,根據正史記載,麥城之戰中,有一個人卻逃出生天,這個人就是正是被留下的將領王甫。在正史的記載中,麥城之戰被擒獲的有關羽及其義子關平等人,卻沒王甫的名字。而據《三國志·楊戲傳》記載,王甫:隨先主徵吳,軍敗於秭歸,遇害。這也變相的說明了王甫並沒有在東吳攻破麥城後被俘。
  • 正史上關羽敗走麥城期間,只有王甫一個人突圍成功,為何結局依然悲慘?
    謀士王甫勸諫道:「小路可能有埋伏,還是走大路保險。」關羽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狂妄自大的秉性,不以為然道:「雖有埋伏,吾何懼哉!」關羽是一軍主帥,軍令如山,當即下令全軍,嚴整裝束,準備突圍。關羽也不是所有人馬都出城突圍,而只帶了一部分精壯軍隊突圍,留下老弱病殘,在麥城吸引火力。關羽是這樣分配的,他帶著義子關平、趙累兩人及二百多人突圍,周倉和王甫等人繼續堅守麥城,吸引東吳軍隊火力。
  • 羽敗走麥城期間,只有王甫一個人突圍成功,為何結局依然悲慘?
    (▲三國演義中的王甫形象)正史中說的很簡單,也很含糊,基本上沒有具體的歷史事件,比如說王甫為荊州議曹從事的時候做了什麼,關羽兵敗的時候他在哪裡、做什麼,均沒有具體的歷史事件,也正因為如此,在三國志中沒有單獨為王甫做傳,王甫的人物介紹是放在《三國志楊戲傳》中的。那麼,我們現在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 正史上關羽敗走麥城,只有王甫一人突圍成功,為何結局依然悲慘?
    王甫,在演義中出場次數不多,也並不怎麼有名,或許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個人。 王甫,本是劉璋的部下,劉璋投降劉備之後,王甫也一起歸降了,後來受到了重用,被調到荊州,協助關羽一起鎮守。
  • 關羽敗走麥城期間,只有王甫一個人突圍成功,為何結局依然悲慘?
    沒死在荊州,最後還是死在夷陵之戰了,這就是關羽的手下王甫的結局。王甫曾經跟隨關羽鎮守荊州,擔任過荊州議曹從事。不過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王甫已經不在關羽身邊了,否則他是逃不出陸遜、呂蒙軍隊追殺的。《三國演義》裡提到王甫在關羽死後自殺殉節,是羅貫中所虛構的情節。史書只是記載王甫曾在關羽手下做過事,後來又跟隨劉備伐吳,在夷陵之戰中陣亡,結局悲慘。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成都稱帝,建立了三國之一的蜀漢。
  • 光榮不再「靜悄悄」!立功喜報、獎金送到家!
    為弘揚擁軍優屬、擁軍愛民的光榮傳統。近日,市人民武裝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為2019年度獲三等功獎勵和優秀士兵的劉暢、高鵬、張建國、趙春暉和郝金等五人家屬送去了立功喜報和獎勵金,並為軍人家屬披綬帶、戴紅花。
  • 《玻璃先生》三連冠 紀錄片《他們不再變老》獲贊
    《玻璃先生》三連冠 紀錄片《他們不再變老》獲贊 時間:2019.02.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oie 分享到:
  • 2019光榮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事實事難事,有他們奮鬥的身影
    這幾年,我們的「老將」「新兵」競風採、齊出彩,學校的成績「績點」是一年比一年高,光榮榜單是一年比一年長,內涵一年比一年更豐富,全體南航人的「小幸福」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多。這每一項成績榮譽的背後、每一點幸福感的提升,都飽含著全校師生員工艱辛的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
  • 國網積分e+航空、高鐵貴賓卡兌換服務 獲用戶好評
    國網積分e+航空、高鐵貴賓卡兌換服務 獲用戶好評   「在手機上用國網積分可以直兌航空、高鐵貴賓卡,真是省心又省錢!」
  • 《光榮使命》研發成功 史玉柱稱無錫巨人獲軍方支持
    《《光榮使命》研發成功 史玉柱稱無錫巨人獲軍方支持》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光榮使命》怎麼跳傘,詳解《光榮使命》跳傘小知識!
  • 讓苦難和真相不再沉默!
    讓苦難和真相不再沉默! 忘記歷史 就意味著背叛 今天 我們紀念歷史 讓苦難和真相不再沉默
  • 貧困戶自創對聯獲點讚
    原來,他在自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欲獲聚寶盆憑節儉持家」下聯是「想有搖錢樹靠勤勞致富」,橫批是「勞動致富」),過往村民拿出手機拍照並上傳至朋友圈,網友紛紛點讚。據了解,2013年尹紅因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他不等不靠不要,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在社區幹部和幫扶責任人的幫扶下,農閒時打零工,農忙時在家幹農活,通過自身的努力,於2014年成功甩掉貧困戶「帽子」,其子高中畢業後也光榮入伍,原本瀕臨破碎的家庭煥發出勃勃生機。
  • 光榮和夢想:「航空沙皇」胡安·特裡普和他的泛美航空帝國
    圖3、「泛美航空」誕生地「馬查多將軍」號拉開了泛美航空帝國般宏偉藍圖的帷幕泛美航空的強大離不開靈魂人物特裡普,他對自己未來有深刻的認識,為了實現航空夢想矢志不渝。特裡普眼光獨到,善於思辨,頗具商業頭腦。
  • 賽金花的救國傳奇
    幸好她早年隨夫出使國外,學得一手圓熟的外交手段,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顆寶貴愛國心,國家淪陷,山河破碎的痛吞噬著她的心,她含痛寫下「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愛國人人有責,」此時她不再是一名妓女,而是一名普通國民,面臨國家滅亡,她擔負起匹夫匹婦之責,她像一隻鳳凰,展開美麗翅膀,浴火焚身,以求國家脫難重生,她又化作精衛,銜石填海。這不是對她粉飾,而是對一位愛國紅顏的禮讚!國難當頭見英雄!
  • 澤被鄉裡,迴響至今——紀念近代「教育救國」思潮旗手李端棻
    學者把戊戌變法時期稱為「教育救國」思潮的勃興期,聚焦康有為、梁啓超、嚴復、張伯芩等改革人物的研究。根據《近三十年來教育救國研究述評》統計,從1979年至2012年,CNKI發表的重要「教育救國」人物研究83篇,李端棻的有關研究文章為零。 在戊戌變法中,李端棻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參與者,更是教育改革的旗手。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然而對正史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誤會,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出現了三代,那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歷史上真實的第一代楊家將楊繼業(楊令公)、佘賽花(佘太君) 看楊業的一生,咱們可以從楊業名字的變化,來觀察他一生的情況。楊業出生的時候,父親楊信給他取名為楊崇貴,他的弟弟取名為楊崇訓。
  • 兩岸共話「書生救國」往事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9月18日在「兩岸共話書生救國,探尋烽火文化傳承——《朵雲封事》新書座談會」上說。   在「9·18」這個中華兒女共同銘記的悲愴之日,與會兩岸嘉賓共同撕開了中國近代史「書生救國」的信封,烽火文化傳承者的群像躍然紙上。與會者呼籲,兩岸有識之士及海外廣大學者共同思考如何接續文脈,一道守護燦爛的文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