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山有水有風景,原始植被豐富,森林茂盛,環境優美,蘭州近郊屈指可數的清靜休閒之地,被譽為是金城蘭州的「休閒後花園」。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七裡河區阿幹鎮馬場村。
近日,記者前往馬場村。一路是蜿蜒寬闊的硬化路,積雪覆蓋在道路兩側,林木茂密,風景誘人。進入村內,一排排農家樂依景區山勢拔地而起,錯落有致。新建廣場靚麗時尚,村內道全部硬化,乾乾淨淨。
馬場村位於阿幹鎮東部,距市區23公裡。東接榆中縣和平鎮,南接本鎮深溝掌村,西依大水子村,北鄰大溝村。耕地全屬山旱地,大部分地為陡坡,無水澆地,農作物種植百合、洋芋、小麥、豆類、中藥材等。
馬場村過去是阿幹鎮的貧困後山村,農業效益不高,經濟發展緩慢,也無集體經濟收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在開發建設中的雲頂風景區位於馬場村內,近年來七裡河區把馬場村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貧困群眾找到了一條長效的致富路。鄉村旅遊日漸成為馬場村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來源。
雲頂風景區植被原始,森林茂盛,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自古就是世人不可多得的清靜休閒之地,近來更被譽為是金城蘭州的「休閒後花園」。據史料記載,東晉隆安三年春,高僧法顯出長安西進天竺取經,因躲避戰禍曾在乾歸國範川地(即今蘭州雲頂山附近)弘揚佛法兩年。
10多年前,馬場村的旅遊產業開始起步。由於規模小、內容單調,形不成氣候。馬場村從2008年開始實施開發式的旅遊扶貧,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前期發展基礎上,2013年,馬場至雲頂山道路硬化工程完成,還修建文化廣場、人飲工程、陣地建設;2014年,實施了雲頂風景區門戶改造、農家樂附近人行踏步、人行道、小橋護欄和河道治理、村內小街巷、美化等工程,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觀,有力增強了旅遊產業的發展後勁。
按照短、中、長期旅遊發展規劃,逐步形成以雲頂山風景區為主,集休閒納涼、田園風光和淨心禮佛的綜合性景區,提供吃、住、行、遊、娛一條龍旅遊服務,馬場村成為阿幹旅遊圈中一顆燦爛的明珠。目前,景區已投資6000多萬元,修建仿明清建築群念佛堂工程,集觀音塔、接引殿、地藏殿、蓮池殿、海慧殿為一體的塔院工程。景區建成後將形成集餐飲、住宿、旅遊觀光、淨心禮佛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旅遊景區,成為甘肅地區最大的佛教文化景區之一。
馬場村旅遊開發如火如荼,以旅助農,引導和扶持貧困群眾廣泛參與,支持和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帶動農戶持續增收,以多種形式和模式打造旅遊服務,開拓旅遊市場,拓寬了貧困農戶的致富之路。隨著旅遊業發展所產生的積極效應越來越得到有力證明,馬場村的旅遊扶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馬場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牛秀琴介紹說,馬場村開發旅遊資源,促進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更新,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農民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起初,馬場村雲頂山觀景臺無公共停車場、旅遊旺季車輛亂停影響出行。經馬場村黨支部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後,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啟動實施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工程。該項目完工後,有效解決了馬場村遊客上山觀景停車難、村民出行不便的問題,切實為馬場村發展旅遊提供了基礎保障,進一步為農家樂增加了客流量。
發展鄉村旅遊,首先要有好環境。除了當地秀美的自然風景外,旅遊業的興盛也離不開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一個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鄉村,自然無法吸引遊客前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馬場村更注重環境保護,建立了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大力植樹造林,極大地美化了村莊環境。馬場村黨支部聚焦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發揮黨員示範作用,形成黨員帶親屬、親屬抓四鄰的輻射效應。開展「主題黨日+環境整治」行動,組織黨員義務清運垃圾,確保農村垃圾日產日清,清理生活垃圾,開展「廁所革命」,推動農村旱廁改造;開展農村老舊房屋提升改造,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確保村容村貌保持「高顏值」。
據介紹,馬場村以「黨建+旅遊」的方式帶動農戶發展。按照「興辦一個農家樂、富裕一個農戶」的發展構想,採取錯位發展、互補發展的方式,引導、扶持當地農民大力發展農家樂。藉助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發揮村莊、農舍、田野和山地的優勢。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服務品質,開發旅遊景點。召開專門推介會,打造農家樂特色休閒品牌。馬場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牛秀琴介紹說,目前,全村共有17戶農家樂,農家樂旅遊初具規模,已成為馬場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鄉村旅遊日漸成為馬場村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來源。如今的馬場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不斷發展,正在煥發新的活力。這裡不僅承載著當地人濃濃的鄉愁,而且成為了天更藍、水更碧、地更綠、村更潔、人更美的美麗新農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萬山 文/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