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最後倖存的集市」:玉津橋上枕千年,寺登街裡繹人生

2020-12-17 八品巡府

巡遊天下,探索旅行足跡,發現山河之美。歡迎大家關注【八品巡府】,為你帶來世間奇妙之事。

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七彩雲南,旅遊天堂。

一直以來,雲南都是我國西南邊陲上的著名的旅遊資源大省。這裡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眾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造就了雲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且不說雲南的旅遊市場管理如何,單就旅遊資源來看,雲南的旅遊資源確實非常不錯。當你踏進這片高原時,你定會被這片七彩的天地所徵服。

尤其是大理、麗江,還有香格裡拉,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烏託邦,理想而美好,吸引了很多遊客的到來。

在大理,遊人常規的旅行目的,是九街十八巷的大理古城,是19峰18溪的點蒼山,是明月照玉鏡的洱海,是三塔、喜洲、雙廊,……

而介於大理與麗江之間,卻有一個古村落常常會被人們所遺忘。

這裡,是沙溪,是茶馬古道上最後倖存的集市,是藏在大山深處的一如往昔的千年古鎮。

沙溪——「茶馬古道上最後倖存的集市」

曾有人,把沙溪比作是戴望舒《雨巷》中,身著一襲典雅旗袍,撐著油紙傘,款款走來的風韻女郎,一瞬間便驚豔了時光。

所以,沙溪究竟是以什麼樣的魅力,才會驚豔了時光呢?

沙溪鎮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東南部,處於大理、麗江與香格裡拉三大旅遊區之間。

沙溪壩四面環山,瀾滄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平均海拔為2100米。

沙溪鎮上的居民以白族人為主,並有漢族、彝族、納西族、傈僳等等多個少數民族混居。

唐前期南詔興起之處,沙溪便是洱海流域北部的一個「詔」;明代以前,沙溪曾被稱為「殺退」、「殺腿」;明代後代,開始使用「沙溪」之稱。

徐霞客曾經來到過雲南大理,也曾到達過沙溪。在《徐霞客遊記》中寫道:

劍川湖之流,合駝強江出峽貫於川中,所謂沙溪也。其塢東西闊五六裡,南北不下五十裡,所出米谷甚盛,劍川州皆來取足焉。

此後,沙溪這一叫法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雲南,是古代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所以這裡保存著許多擁有「茶馬古道」名頭的地方。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眾多的茶馬古道之路如今已經隕落,不復人煙。

唯有在沙溪,這裡的茶馬古道是至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至今依然完整地保留這茶馬古道和古老的馬幫文化。

古集市一直延續到了今日,每逢周五,當地人民都會帶上自己各種各樣的小商品來到寺登街上,當地的特色小吃、手藝人的現場製作小玩意、糖人、根雕、還有各種生活日常用品等等,琳琅滿目,可供人們自由選購,場面十分熱鬧。

由於山路崎嶇、路途遙遠,來到沙溪旅遊的人並不多,所以在沙溪生活的依然都是本地的原著居民,商業程度不高,這也使得這座古鎮保持了它的古樸和美麗。

玉津橋上枕千年,寺登街裡繹人生

在沙溪古鎮上,最著名的景點要數玉津橋和寺登街了。

鎮子的前面,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這條河便是黑潓江。

黑潓江最寬處不過20多米,河的兩岸是一望無際的田野,以及掩映在青山綠樹、田野河流裡的鄉村人家。在過去,這條河曾是趕馬幫的人最佳的休息場所,馬蹄從這裡踏踏而響。

在黑潓江上,有一座玉津橋。

玉津橋始建於康熙年間,是為溝通兩岸交通、貿易而修建的。

經歷戰亂,屢毀屢修。一九三一年,因舊木橋腐朽,鄉民籌款重建單孔石橋;拱頂上有石雕鰲頭,雄視黑惠江上遊,另一側是石雕鰲尾,護欄盡頭有四隻被鄉民成為「娃娃魚」的瑞獸石雕。

最愛的春夏時節的玉津橋和黑潓江。萬物復甦,田野青翠欲滴,理想中悠然自得的天然生活,也不過是如此。

在寺登街上,有沉澱著歷史滄桑的古街紅紗石板,有古老的戲臺,有著最原始的興教寺,有沙溪的洞經古樂、白族人民的霸王鞭,......

興教寺是我國目前保存規模最大、最典型且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還有每周五必定與你相見的熱鬧集市,帶你窺見白族人家的生活方式。

玉津橋枕千年夢,黑潓江水流淌著千年茶馬古道的悠悠歲月,古老的馬幫已離開了人們的視野,如今所留下的是人們對於往昔的懷念。

寺登街尋人生諦,希望屬於沙溪的一如往昔的古樸生活不會被外界嚴重打擾,讓這裡的人們依然保有最純真、最寧靜想喝的一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下你的看法,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在南詔國和大理國有個集貿易和宗教為一體的千年古鎮——沙溪
    唐宋時期,沙溪作為南詔、大理國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眾所周知佛教對南詔、大理國影響很深,使南詔、大理國文化帶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當時佛教文化傳播的見證之一,境內沙登菁、石鐘山沿線留下南詔、大理國時期開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說明。
  • 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市集,比麗江安靜太多的雲南古鎮!
    古寺廟、古戲臺、古馬店、古巷道、古寨門,共同構成了這個古色古香的鎮子,來到沙溪古鎮,你會遇到一位老人,步履蹣跚向你走來,向你娓娓道來2400年來朝代間的興起和沒落,向你細細講述茶馬古道地興起、輝煌、衰落,帶你穿過時空隧道,回到那個馬蹄聲聲的古道歲月。
  • 沙溪古鎮|「全世界唯一倖存的活著的茶馬古道」
    沙溪古鎮是白族的居住地,不大的古鎮也有一條四方街,四方街上有古戲臺,街的兩頭有兩條長街。這裡來的外國人的比例較大,所以這裡住的地,吃的地,不管大小統統都是中英文雙語標記,這樣,這裡充滿著一種說不出來的魅力。老牆,老磚老瓦,老鋪面,然而門上或者是牆上掛著寫著英文的的菜單,這裡古老與現代,東方和西方,卻是不衝突,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感覺,這樣的存在,顯得自然和諧。
  • 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人」
    像劍川寺登街,洱源右所,永平陽,彌渡、祥雲、賓川等地的馬隊,他們頻繁地來往於各縣和貨物中轉站之間,為幹道的商品流通服務。凡上種種,趕馬漢子還能一五一十地給你數出很多。馬幫千裡路,千裡馬常有,有人打趣道:鍋頭趕馬幫,伯樂處處有。馬幫在遙遠而漫長的茶馬古道上奔走,途經風霜雨雪,嚴熱酷暑,瘴氣禍水,直接影響到馬幫的順利通行。
  • 雲南茶馬古道中秋「亮相」臺北
    這一天,展現兩岸大學生心靈觸動和創作才華的「雲南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亮相臺北華山文創園區。2017年暑假開始,一群臺灣大學生與雲南大學生一起背著相機,用大約兩周時間走進滇藏線茶馬古道,途經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芒康、拉薩等地,感受沿線特有的歷史人文和壯闊美景。三年多來已經有近百位兩岸大學生一起走過。
  • 「印象隴原」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那些遠年的人、那些遠年的事、那些與遠年的人和事關聯著的物件,重新在我生活的這一片土地上走了回來。沿著歷史漸漸清晰起來的脈絡,我們的眼前又一條古道遺蹤呈現出來了,這就是坐落在徽縣榆樹鄉火站村,在歷史的煙雲裡沉睡了千年的茶馬古道。榆樹鄉坐落在徽縣的東北部,在現今的地理位置上並不算是最偏遠的荒僻之地。我對它最早最具體的認知是和板慄、野草莓聯繫在一起。
  • ...打造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經濟帶|川藏茶馬古道|文化旅遊|雅安|陳書謙
    這些古道綿延數萬公裡,經過數千年的歷史變化,至今仍然發揮著積極作用,被學術界譽為「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傳播古道」。和絲綢之路一樣,開始承載著貿易往來的茶馬古道,在歷史的發展中,開始接受、容納和推動大西南各民族經濟商貿和文化宗教的發展,是一條和平之路、商貿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和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之路。古道蜿蜒,連通了山峰河川,也孕育出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蹟。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8年前沙溪古鎮建馬幫,4年前回故鄉守護茶馬古道
    對於馬幫和馬鍋頭,現代人或許很少聽說過,但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馬幫是雲貴高原上重要的物流與信息傳遞途徑,馬鍋頭作為馬幫的首領,自然也有著響亮的名頭和無上的榮光。同「絲綢之路」一樣,「茶馬古道」也是古代中國與世界貿易開闢的道路。「茶馬古道」這個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名詞,正是因為馬幫的行走而形成的。
  • 「最低調」古鎮,茶馬道上唯一倖存的市集,在大理麗江之間
    當時的市場,就是現在古鎮上寺登街的四方街,這是茶馬古道上唯一的集市,保留著寺廟、古舞臺、商店、馬店、鋪著紅砂的石板路、百年樹木、古巷的一切功能。山清水秀沙溪的古老城市,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瀾滄江水系的黑德惠江北南縱貫全水庫,距德惠江上的黑色玉師匠臨死依古老的小鎮,看雪山,過去人們迎來了茶馬往來的商人是米飯,現在舊城市連接和外面的世界,如果有機會的話,你也在這裡走吧。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談及雲南的歷史,馬幫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延綿千年的歷史存在,在大西南地區特別是雲南,它不僅是一種特別的交通運輸方式,更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一種精神和文化。雲南思茅地區普洱茶也是因為馬幫的存在,才得已源源不斷地運銷各地,我們現在喝到的普洱茶,承載了千年的茶文化,帶著馬幫的精神,讓人品讀歲月的陳香 。
  • 重走「茶馬古道」:馬幫的出現
    茶馬古道上的寺廟,在馬幫的概念中,不僅僅是一種信仰、一種寄託,更是一處讓其感覺人間煙火的聖地。在路途中,對一部分而言,是身在天堂,因為一路處處美景;對一部分人而言,則是身在地獄,因為他們所走過的都是人跡罕至之處,而且處處都有風險,因為就是今天重走那段路,也是精心動魄。
  • 茶馬古道唯一保存下來的街市,位於雲南,古樸詩意,但不是麗江
    踏上這片土地,就好像穿越千年之前,聽來往馬蹄聲古道時光。 真正讓沙溪的繁榮達到鼎盛的是在唐宋時期,沙溪的位置位於當時大理國、南詔國、吐蕃等國之間,所以沙溪便成為了滇川藏茶馬古道上很重要的陸路碼頭,數千年來往馬幫無數。沙溪是如今茶馬古道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集市。
  • 四川規模最大的古鎮,原味仍在,傳統集市千年不散!
    四川規模最大的古鎮,原味仍在,傳統集市千年不散!,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大片土地上有許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一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唐陽鎮、紅陽鎮、紅蓮街、紅蓮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紅樓街,這些古鎮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了巨大的人流和商機,在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建造古老的城鎮,古鎮的觀光對人們的節日旅行也是很好的選擇。
  • 比絲綢之路還早200年的茶馬古道,藏著這樣的神秘傳說
    自古以來,馬幫在這條古道上運輸茶、鹽、糧食的古道,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茶葉從一地傳到一地,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馬幫就像今日的汽車,在山路中,將背上的貨物運往各地。茶馬古道也因此而得名。茶馬古道是馬幫人用生命走出來的一條文化之路。茶馬古道第一要素是茶。關於茶的原產地,有很多的說法。但深藏在雲南群山中,數千年的古茶樹群落,那些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古茶樹。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回望茶馬古道,除了開通對外交流外,中原先進的鐵器、棉布、瓷器就是沿著蒼茫的古道湧了進來,西南邊陲盛產的金銀、玉石、象牙、藥材、茶葉又是沿著這條蜿蜓的小路源源不斷地流了出去,成了內地與邊陲唯一的紐帶。在這條茶馬古道那柯裡段,在那柯裡這個村莊,我們看到了古驛站的文化傳承,更領略了在今天嶄新的村莊上後人繼承先人瑰麗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 少數民族研究:茶馬古道的松潘回族與伊斯蘭教
    ,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松潘是川西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歷史上就是藏、漢、羌文化交匯之邊地。文章通過對元明清以來茶馬古道松潘地區回族的遷徙,松潘回族伊斯蘭教清真寺與回族文化名人的考察,認為松潘回族伊斯蘭教與松潘地域文化關係值得深入研究。關鍵詞:茶馬古道;松潘;回族;伊斯蘭教松潘是藏彝走廊重要的通道,也是川西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歷史上就是藏、漢、羌文化交匯之邊地。以松潘為中心的西北茶馬古道,北通洮岷,西北經楚皂通西寧,東經平武至江油,南沿岷江河谷到成都。
  • 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徒步遊的「加油站」,還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遺產最豐富而神秘的路線,它既是一條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更是一條適合旅遊愛好者徒步的經典路線。茶馬古道滇川幹線,有一個重要的驛站,普洱市那柯裡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