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攻臺3,驅逐荷蘭人,歐洲以少擊多的神話破滅

2020-12-17 匯佳通史

拿下普羅民遮城後,鄭軍立刻向熱蘭遮城進軍,而此時,城中只有905名士兵防守,氣氛非常凝重,雖然當時鄭成功麾下有超過荷蘭人十倍以上的軍力,也有強大的火炮,但熱蘭遮城典型的文藝復興城堡,也就當代歐洲最先進的稜堡,這種城堡毫無死角,各堡壘間能夠形成交互火力網。

進攻剛開始,荷蘭大炮狠狠地讓眾多鄭軍攻城部隊交了學費,更迫使鄭軍放棄火炮,倉皇撤退,不僅如此,荷蘭還趁勢出擊把鄭軍大炮全部封死,戰爭損失上千人,大炮還大批大批的損失,鄭成功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改用包圍戰術,想要餓死荷蘭人。硬的不行,軟的總行了吧?不給飯吃,看你怎麼打。結果荷蘭人都沒餓死?老鄭自己卻沒飯吃了,原來到臺灣後,鄭軍一直為餵糧食所困擾。

存糧大概只能支撐兩個月,沒辦法持久作戰,追根究底就是第一篇那個帶路黨何斌,何斌騙鄭成功說臺灣物產豐饒,糧食不用帶太多,到臺灣問題自然解決,然後呢,他們就差點餓死了。但是沒辦法,來都已經來了,鄭成功只好陸續派軍四處屯田,種了一大堆番薯,現在臺灣南部很多地名都什麼營啊,什麼鎮啊,最多跟鄭成功屯墾有關。

雖然實施開墾計劃,但人生畢竟不是打秘技,糧食無法像遊戲那樣迅速收割,到九月,不少士兵因缺乏營養病死,饑荒也造成士兵逃跑,甚至逃往荷蘭軍陣,直到中國方面的運輸船抵達臺灣,才解決糧食危機,為什麼中國方面的鄭軍一直不送糧食來呢?我們第一篇有說過鄭成功其實是私人武裝的海商集團,一邊賺錢一邊打仗,打仗是為了賺錢,賺錢不是為了打仗,所以鄭氏公司內的其他股東多半是反對攻打臺灣的,因為它們靠著貿易存了不少錢比較有安逸之心。

鄭成功的表哥鄭泰,在攻打臺灣時,負責鎮守後方金門、廈門,竟然不發一艘船來臺灣支援,鄭成功還以為他們叛變了呢!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鄭成功四處屯田時,也遭到原住民的頑強抵抗,北方被大肚王國襲擊傷亡1500人,往南被瑯嶠人殺死800人,比荷蘭人殺死的還要多,原住民的彪悍果然名不虛傳。7月30日,新任荷蘭總督克連克抵達臺灣外海,看到內海全部都是中國帆船,知道戰況後,竟然不敢登陸,隨即前往日本,人生在走,豬隊友到處都有。

好在8月10日,從巴達維亞馳援的9艘增援艦隊抵達了,他們由卡烏率領,不僅有725名官兵還帶了八個月的糧食與火藥、大炮,荷蘭守軍士氣大振,一個個磨刀霍霍準備送鄭成功去見海龍王。鄭成功看到這麼多戰艦,也是吃了一大驚,以為荷蘭人至少也派了兩千來支援執照,這下哭了,250人這麼難打?2000人還得了,更慘的是此時鄭軍因為糧食短缺,已經分散往各地屯田,鄭成功沒想到荷蘭人援軍來得這麼快,一時也沒有軍力應戰,難道要學諸葛先生羽扇綸巾擺空城計?等等?鄭軍我才是進攻方啊!

如果此時荷蘭發動總攻,來個裡應外合很可能把鄭成功趕下大海,但恰好此時颱風來了,卡烏的援軍趕緊跑到彭湖避風,這來回就是三個禮拜,再回臺灣時,各地的鄭軍都回防了,鄭成功果然有一半的日本血統,受到神風庇護啊!

9月16日,荷蘭船艦主動出擊,海賊王本來就擅長海戰且熟悉臺江內海,對於怎麼對付大型的荷蘭船艦頗有心得,只見鄭軍在硝煙彈雨中乘著小船來回穿梭圍住荷蘭船艦,讓他們不能發揮強大火力,而且荷蘭的運氣不佳,開戰不久就兩艘大型戰艦擱淺,成為鄭軍的活靶,一艘被擊沉,一艘被火燒毀,荷蘭的反擊計劃完全失敗,此役荷蘭損失兩艘大型戰艦與三艘小艇,戰死128人之外,還有上百人受傷。

中國人果然不是東亞病夫,但是鄭軍也不好過,一樣是上百人傷亡,於是荷蘭人又退回城堡,堅守不出,鄭軍一時也沒辦法。11月6日清軍寫信給揆一說,他們可以聯手打爆鄭成功,揆一覺得這是天賜良機,派出三艘最強火力的船艦及兩艘滿載糧食、火藥的運輸船,準備與清軍聯合作戰,逼鄭成功回防東南沿海,解除對臺灣的包圍。結果,荷蘭人船上出了叛徒,幾艘主力戰艦竟然怯戰,逃回巴達維亞,剩餘船隻返回臺灣,熱蘭遮城這方面知道消息後幾乎崩潰。

12月16日,荷蘭一名日耳曼籍中士向鄭軍投降說城內士氣低落,無法堅守太久,要求鄭軍主動進攻,同時他詳述荷蘭城堡的守備弱點,還協助鄭軍興建歐式要塞,瞄準荷蘭的碉堡。1662年1月25日,鄭軍三面炮轟熱蘭遮城,協同海軍作戰,一天之內發射2500發炮彈,可能碉堡幾乎被摧毀,徹底瓦解和軍士氣,揆一見大勢已去,只好開城投降。

荷蘭人在交涉之下,與國姓爺交換條約,允許荷蘭光榮有尊嚴的投降,並互相交換雙方的戰俘,這些被鄭軍俘虜的荷蘭女性,都賞賜給鄭軍的將領,如果對方單身,那麼就要相當的寵愛,畢竟單身久了,大家都渴望愛情,所以當荷蘭人投降,這些婦女被送回時,多半沒什麼怨言,不過是多個混血寶寶,身為海上男兒的荷蘭水手,也多半不在乎這些過去的小秘密,這些臺荷混血有的回到荷蘭,有的在臺灣落地生根,但如果被賞賜給有老婆將領的,就被原本的大老婆虐待,千方百計的來折磨他們,當他們回來時都會大肆抱怨中國人殘暴的虐待他們。

2月9日,2000名荷蘭人登上八艘軍艦前往巴達維亞,等候揆一的是公司的軍事審判,揆一為自己辯駁,說公司之所以失去臺灣,主因其實不是在他,他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以千人堅守數萬人猛攻長達九個月,反而是公司高層不斷內鬥,揆一早就三番兩次警告,國姓爺要攻打臺灣,希望加強臺灣守備,公司方面置若罔聞,結果你們不感謝我受苦受難,竟然還要流放我?

公司卻說,本公司有兩個宿敵-西班牙與葡萄牙,前者在突尼西亞與摩洛哥也都只有幾千人駐軍,但每次是以少擊多,狠狠暴打數萬土耳其與摩洛哥穆斯林聯軍,穆斯利可不比明軍弱啊,後者更在葡萄牙戰神阿方索率領下,以1200人在印度果阿大破4萬印度軍,我們歐洲人以少勝多是家常便飯,你是守方,有堅固的城堡,沒有打爆鄭成功就是失職,看來古今中外,各公司的高層都是一個鬼樣,吃肉的是他們背鍋的永遠是手下人,現實生活中老闆是經常說為什麼別人做的出來,你做不出來?絲毫不考慮其他外在因素,而且只看到表面結果,有沒有想過,別的公司給了多少薪水?別的公司有個團隊,而本公司只是一個人在做?

審判結果揆一因為失去公司重要財產被流放到個超級荒蕪的小島-艾一島,在那看海看了12年,才在親人與朋友的幫助下,用大筆金錢贖回,回到荷蘭,看來血汗背鍋勞工與壞老闆也不只有我們有嘛!那我們的國姓爺呢?

打下臺灣不久,就聽說西班牙在菲律賓虐待漢人,怒不可遏,準備發兵教訓西班牙人,在出兵前就一命嗚呼,壯志未酬了,別忘了臺灣在19世紀前,可都是惡魔之地,各種蚊蟲、熱帶疾病是要命的,問題與討論,為什麼荷蘭人沒有用全部軍隊跟國姓爺死磕到底,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沒有積極的支援臺灣呢?也許和鄭軍一樣他們只是商人,高層更在意既得利益吧!

相關焦點

  • 劉仲敬:鄭成功與荷蘭人的戰爭
    荷蘭人若不犯錯即可取勝歷史研究的技術與視野似乎不能兼。歐陽泰的《1661,決戰熱蘭遮》就屬於這類作品,作者的謹慎和背景的宏遠不成比例。歐陽泰一度相信:明軍在數量上擁有十倍的壓倒優勢,勝負沒有懸念可言。一千多荷蘭人即使將海軍算上,數目也少得可笑。明清戰爭的任何一方只要有意,隨時都能蕩平歐洲人的據點。
  • 鄭成功攻臺2,海賊王VS荷蘭戰神
    他提出的條件是,請鄭成功撤軍,公司賠償所有軍費或是公司讓出臺灣本島,但請求保留熱蘭遮城作為貿易據點。結果咱們國姓爺說:「不行,臺灣是我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你佔據沙洲就是傷害中國人民情感,我們一點都不能少!」眼看談判破裂,5月1日,荷蘭人開始海陸反擊,由貝爾德上尉率領250名士兵進攻,這個貝爾德當時臺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說是荷蘭戰神。
  • 鄭成功攻臺1,當海賊王遇上歐洲海上霸權-荷蘭
    要說鄭成功,就得先從他的身世說起,我們常酸一些有錢人是富二代,含著金湯匙出生等等,這類人享有很多特權,往往比一般人容易成功。今天我們的主角鄭成功,他也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而且還是官二代,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是當時中國沿海的武裝海商集團首領,說白了就是海盜,而鄭芝龍更是海盜之中的霸主,也就是海賊王!
  • 鄭成功兩萬五千人大軍為什麼打敗一千名荷蘭人需要八個月?
    從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大軍進攻臺灣開始,到1661年十二月二十日荷蘭統帥揆一正式遞交投降書,一千多荷蘭人硬是在臺灣堅守了八個多月。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荷蘭人是依靠什麼力量堅守了八個月呢?背景鄭家是明朝末年在東南亞地區佔據壟斷地位的海盜商人家族,靠壟斷東南亞地區的海上貿易起家。
  • 中國「海賊王」鄭芝龍:吊打荷蘭人,兒子鄭成功是民族英雄
    鄭芝龍在日本還娶了媳婦,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所以按照現代詞彙來說,鄭成功是個中日混血。鄭芝龍的運氣其實很好。李旦得病去世後,他侵吞了乾爹的大部分產業,由無名小卒一躍成為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好運氣還遠未結束。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何最終逃離?
    絕大多數國人都有這麼個印象:鄭成功在1662年收復臺灣後,荷蘭殖民者被永久趕出中國領土。其實,歷史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便捲土重來,重新佔領臺灣北部的雞籠。那麼,荷蘭企圖再次奪回臺灣的陰謀為什麼最後破產呢?在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筆者結合中方及荷蘭的歷史資料,揭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的神秘面紗。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什麼最終逃離?
    絕大多數國人都有這麼個印象:鄭成功在1662年收復臺灣後,荷蘭殖民者被永久趕出中國領土。其實,歷史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便捲土重來,重新佔領臺灣北部的雞籠。那麼,荷蘭企圖再次奪回臺灣的陰謀為什麼最後破產呢?在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筆者結合中方及荷蘭的歷史資料,揭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的神秘面紗。
  • 1個荷蘭人能抵25個中國人?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的中荷軍隊實力對比
    未必是明朝白杆兵對手》一文之後,有讀者質疑,認為鄭成功復臺之役中鄭軍2.5萬攻打1000多荷蘭軍,尚且苦戰一年,故荷蘭軍隊戰鬥力遠勝當時的中國軍隊。事實是如此嗎? 萬,但由於長期只能控制沿海的狹窄地區,無法深入內陸,鄭軍的陸軍是非常少的,水軍、雜役在其軍隊中佔了很大比例。
  • 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從小胸懷大志,苦讀《春秋》《左傳》《孫子兵法》等。他習練劍術、騎射,很快便成長為一個能文能武的少年。1646年,鄭成功舉義旗,開始領導我國東南沿海人民進行反民族壓迫的偉大鬥爭。1646—1658年,十多年戰火硝煙將鄭成功鍛鍊成為「胸藏甲兵、氣吞湖海」的軍事統帥。他在故鄉招兵買馬,以金、廈為根據地,紮營練兵。而我上數九代的祖爺就參加了鄭成功的水師大軍。直到收復臺灣後,不惑之年才解甲榮歸故裡。
  • 大航海時代——荷蘭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鄭成功挑戰海上馬車夫
    當時荷蘭人的商船隊擁有約10000艘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英國人直到公元18世紀才能跟荷蘭人在海上爭鋒。公元1624年,荷蘭佔領臺灣,此時的中國處於大明末年——天啟四年,這一年,鄭成功出生。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巧合,荷蘭佔領臺灣的這一年,鄭成功出生,而37年後,37歲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臺灣。3、鄭成功挑戰海上馬車夫南明的抗清鬥爭可以分為兩塊:東南的鄭成功和張煌言,西南的李定國。
  • 鄭成功收復臺灣
    從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大軍進攻臺灣開始,到1661年十二月二十日荷蘭統帥揆一正式遞交投降書,一千多荷蘭人硬是在臺灣堅守了八個多月。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荷蘭人是依靠什麼力量堅守了八個月呢?鄭家是明朝末年在東南亞地區佔據壟斷地位的海盜商人家族,靠壟斷東南亞地區的海上貿易起家。
  • 民族英雄鄭成功和他手下的無敵艦隊
    鄭成功當時盤踞閩南一帶,勤加練兵,與荷蘭人通商,威震四方,航船凡是掛上鄭家旗,海盜便不敢輕舉妄動,得到鄭家軍的庇護,便可暢通無阻,但必須向其上交一筆稅收,鄭家軍藉此不斷壯大。他們向荷蘭人學習造船技術,當是所生產的船隻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鄭成功也四處招兵買馬,訓練出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軍隊,清軍視其為心腹大患,卻也絲毫沒有辦法。
  • 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
    從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大軍進攻臺灣開始,到1661年十二月二十日荷蘭統帥揆一正式遞交投降書,一千多荷蘭人硬是在臺灣堅守了八個多月。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荷蘭人是依靠什麼力量堅守了八個月呢?剩餘的荷蘭人看到鄭成功人多勢眾,只能退縮到了堅固的熱蘭遮城之中。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一下這座熱蘭遮城堡了,熱蘭遮城堡才用了當時歐洲流行的「稜堡」設計理念。熱蘭遮城的城牆建設的像海星一樣,目的是城牆上的火力可以照顧到不同的方向,並消除了城牆角等火力盲區,同時迫使敵人進入城牆之間火力交叉的地區,這樣就要受到多個方向的火力輸出,躲無可躲。
  • 收復臺灣,趕走荷蘭人,鄭成功到底是如何攻陷熱蘭遮城的?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明朝末年,臺灣被荷蘭殖民者佔領。鄭成功率領南明軍隊進入臺灣驅逐荷蘭人。在跟荷蘭人作戰的時候鄭成功遇到了一塊難啃的骨頭,那就是熱蘭遮城。為什麼說熱蘭遮城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呢,這座城市是荷蘭人在臺灣修建的堡壘,不僅城牆堅固,設施齊全,還有強大的外圍火力,鄭成功率領的船隊對於荷蘭人猛烈的攻擊,讓荷蘭人躲在熱蘭遮城城中不敢出來,而鄭成功的船隊也不敢冒然去攻打。雙方對峙的情況下就要打持久戰了,荷蘭人躲在熱蘭遮城城中,而鄭成功就將這座堡壘給圍困起來,看誰能熬得過誰。
  • 最靠譜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對抗清人不算啥,荷蘭人直接被打懵
    鄭成功而在眾多的民族英雄當中,鄭成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一個,很多人說鄭成功對抗的難道不是清朝,他不是在反清復明嗎?事情遠不是這麼簡單的,鄭成功這一輩子做過的事情很多,這一點我們還是從這傢伙的成長時期開始說起。
  • 大航海時代 | 制高點烏特勒支堡及餘情未了的荷蘭人
    顯然,鄭成功和他的部下們,非常希望能夠在熱蘭遮城,迎來他們登陸臺灣的第一個新年。在這場最後的戰鬥中,海戰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了,明鄭水師的火炮,除了被用來監控荷蘭船隻以外,還被用來支援陸地戰鬥。看起來,戰爭什麼時候結束,取決於明鄭的炮彈何時能夠擊垮熱蘭遮堡的城牆。一個事關軍事地理的細節,在於決戰勝負手,其實並不繫於熱蘭遮城主城之上。
  • 造就大英雄鄭成功的,竟是這幾件鮮為人知的小事
    作為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事跡可謂家喻戶曉。記得小時候看百科全書的時候,就有一幅鄭成功受降的插圖,圖中的國姓爺身披大氅,威風凜凜,而獻上軍刀以示屈服的荷蘭人則垂頭喪氣,直嘆倒黴。的確,在十七世紀風雲激蕩的中國,鄭氏水軍馳騁大海之上,雖終未能實現驅逐滿清的宏願,卻也奏響了一曲不朽的華章。話說回來,打仗想要贏,須得憑藉天時地利人和。
  • 妙用氣候出奇兵:鄭成功妙用地理知識擊敗荷蘭殖民者
    因為從觀測結果來看,臺海5—6月份之間風力多為3-4級,7—9月多颱風,臺灣海峽夏半年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風浪較大;而10—次年4月風力多為5—6級,冬半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風浪較大。而擊敗了荷蘭人的鄭氏子孫,卻沒有從荷蘭人的戰敗中吸取教訓,他們認為夏季多颱風且風向不利於清軍而掉以輕心,最後歩了荷蘭人的後塵。
  • 協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功臣--何斌
    早年曾去日本經商,明朝天啟年間,隨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到臺灣。明崇禎元年(1628),鄭芝龍歸降明朝,於是遷往福建任明防海遊擊,後積功至都督。何斌擬與好友楊天生、陳衷紀、李英等前往投奔,但因在去福建途中遭遇海盜李魁奇的襲擊,同行者皆死,只有何斌與李英得以逃脫,因此只好返回臺灣。當時,荷蘭人已經佔據了赤嵌(在今臺南市),何斌於是改信荷蘭人所信之教,學習荷蘭語,荷蘭人遂任何斌為通事。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在此期間,鄭成功發覺寶島臺灣的戰略地位,於是決定從西方侵略者手中奪回失地,在此重整旗鼓,重建大明河山。1662年初,鄭成功所統領的「鄭家軍」兵分兩路,從水陸兩方面同時進攻荷蘭人修建的堡壘。面對鄭家軍的猛烈攻勢,荷蘭人力不能敵。眼看大勢已去的荷蘭元帥,終於向鄭家軍搖旗投降。至此,被外國強盜非法佔領了近四十年的寶島,終於重投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