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普羅民遮城後,鄭軍立刻向熱蘭遮城進軍,而此時,城中只有905名士兵防守,氣氛非常凝重,雖然當時鄭成功麾下有超過荷蘭人十倍以上的軍力,也有強大的火炮,但熱蘭遮城典型的文藝復興城堡,也就當代歐洲最先進的稜堡,這種城堡毫無死角,各堡壘間能夠形成交互火力網。
進攻剛開始,荷蘭大炮狠狠地讓眾多鄭軍攻城部隊交了學費,更迫使鄭軍放棄火炮,倉皇撤退,不僅如此,荷蘭還趁勢出擊把鄭軍大炮全部封死,戰爭損失上千人,大炮還大批大批的損失,鄭成功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改用包圍戰術,想要餓死荷蘭人。硬的不行,軟的總行了吧?不給飯吃,看你怎麼打。結果荷蘭人都沒餓死?老鄭自己卻沒飯吃了,原來到臺灣後,鄭軍一直為餵糧食所困擾。
存糧大概只能支撐兩個月,沒辦法持久作戰,追根究底就是第一篇那個帶路黨何斌,何斌騙鄭成功說臺灣物產豐饒,糧食不用帶太多,到臺灣問題自然解決,然後呢,他們就差點餓死了。但是沒辦法,來都已經來了,鄭成功只好陸續派軍四處屯田,種了一大堆番薯,現在臺灣南部很多地名都什麼營啊,什麼鎮啊,最多跟鄭成功屯墾有關。
雖然實施開墾計劃,但人生畢竟不是打秘技,糧食無法像遊戲那樣迅速收割,到九月,不少士兵因缺乏營養病死,饑荒也造成士兵逃跑,甚至逃往荷蘭軍陣,直到中國方面的運輸船抵達臺灣,才解決糧食危機,為什麼中國方面的鄭軍一直不送糧食來呢?我們第一篇有說過鄭成功其實是私人武裝的海商集團,一邊賺錢一邊打仗,打仗是為了賺錢,賺錢不是為了打仗,所以鄭氏公司內的其他股東多半是反對攻打臺灣的,因為它們靠著貿易存了不少錢比較有安逸之心。
鄭成功的表哥鄭泰,在攻打臺灣時,負責鎮守後方金門、廈門,竟然不發一艘船來臺灣支援,鄭成功還以為他們叛變了呢!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鄭成功四處屯田時,也遭到原住民的頑強抵抗,北方被大肚王國襲擊傷亡1500人,往南被瑯嶠人殺死800人,比荷蘭人殺死的還要多,原住民的彪悍果然名不虛傳。7月30日,新任荷蘭總督克連克抵達臺灣外海,看到內海全部都是中國帆船,知道戰況後,竟然不敢登陸,隨即前往日本,人生在走,豬隊友到處都有。
好在8月10日,從巴達維亞馳援的9艘增援艦隊抵達了,他們由卡烏率領,不僅有725名官兵還帶了八個月的糧食與火藥、大炮,荷蘭守軍士氣大振,一個個磨刀霍霍準備送鄭成功去見海龍王。鄭成功看到這麼多戰艦,也是吃了一大驚,以為荷蘭人至少也派了兩千來支援執照,這下哭了,250人這麼難打?2000人還得了,更慘的是此時鄭軍因為糧食短缺,已經分散往各地屯田,鄭成功沒想到荷蘭人援軍來得這麼快,一時也沒有軍力應戰,難道要學諸葛先生羽扇綸巾擺空城計?等等?鄭軍我才是進攻方啊!
如果此時荷蘭發動總攻,來個裡應外合很可能把鄭成功趕下大海,但恰好此時颱風來了,卡烏的援軍趕緊跑到彭湖避風,這來回就是三個禮拜,再回臺灣時,各地的鄭軍都回防了,鄭成功果然有一半的日本血統,受到神風庇護啊!
9月16日,荷蘭船艦主動出擊,海賊王本來就擅長海戰且熟悉臺江內海,對於怎麼對付大型的荷蘭船艦頗有心得,只見鄭軍在硝煙彈雨中乘著小船來回穿梭圍住荷蘭船艦,讓他們不能發揮強大火力,而且荷蘭的運氣不佳,開戰不久就兩艘大型戰艦擱淺,成為鄭軍的活靶,一艘被擊沉,一艘被火燒毀,荷蘭的反擊計劃完全失敗,此役荷蘭損失兩艘大型戰艦與三艘小艇,戰死128人之外,還有上百人受傷。
中國人果然不是東亞病夫,但是鄭軍也不好過,一樣是上百人傷亡,於是荷蘭人又退回城堡,堅守不出,鄭軍一時也沒辦法。11月6日清軍寫信給揆一說,他們可以聯手打爆鄭成功,揆一覺得這是天賜良機,派出三艘最強火力的船艦及兩艘滿載糧食、火藥的運輸船,準備與清軍聯合作戰,逼鄭成功回防東南沿海,解除對臺灣的包圍。結果,荷蘭人船上出了叛徒,幾艘主力戰艦竟然怯戰,逃回巴達維亞,剩餘船隻返回臺灣,熱蘭遮城這方面知道消息後幾乎崩潰。
12月16日,荷蘭一名日耳曼籍中士向鄭軍投降說城內士氣低落,無法堅守太久,要求鄭軍主動進攻,同時他詳述荷蘭城堡的守備弱點,還協助鄭軍興建歐式要塞,瞄準荷蘭的碉堡。1662年1月25日,鄭軍三面炮轟熱蘭遮城,協同海軍作戰,一天之內發射2500發炮彈,可能碉堡幾乎被摧毀,徹底瓦解和軍士氣,揆一見大勢已去,只好開城投降。
荷蘭人在交涉之下,與國姓爺交換條約,允許荷蘭光榮有尊嚴的投降,並互相交換雙方的戰俘,這些被鄭軍俘虜的荷蘭女性,都賞賜給鄭軍的將領,如果對方單身,那麼就要相當的寵愛,畢竟單身久了,大家都渴望愛情,所以當荷蘭人投降,這些婦女被送回時,多半沒什麼怨言,不過是多個混血寶寶,身為海上男兒的荷蘭水手,也多半不在乎這些過去的小秘密,這些臺荷混血有的回到荷蘭,有的在臺灣落地生根,但如果被賞賜給有老婆將領的,就被原本的大老婆虐待,千方百計的來折磨他們,當他們回來時都會大肆抱怨中國人殘暴的虐待他們。
2月9日,2000名荷蘭人登上八艘軍艦前往巴達維亞,等候揆一的是公司的軍事審判,揆一為自己辯駁,說公司之所以失去臺灣,主因其實不是在他,他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以千人堅守數萬人猛攻長達九個月,反而是公司高層不斷內鬥,揆一早就三番兩次警告,國姓爺要攻打臺灣,希望加強臺灣守備,公司方面置若罔聞,結果你們不感謝我受苦受難,竟然還要流放我?
公司卻說,本公司有兩個宿敵-西班牙與葡萄牙,前者在突尼西亞與摩洛哥也都只有幾千人駐軍,但每次是以少擊多,狠狠暴打數萬土耳其與摩洛哥穆斯林聯軍,穆斯利可不比明軍弱啊,後者更在葡萄牙戰神阿方索率領下,以1200人在印度果阿大破4萬印度軍,我們歐洲人以少勝多是家常便飯,你是守方,有堅固的城堡,沒有打爆鄭成功就是失職,看來古今中外,各公司的高層都是一個鬼樣,吃肉的是他們背鍋的永遠是手下人,現實生活中老闆是經常說為什麼別人做的出來,你做不出來?絲毫不考慮其他外在因素,而且只看到表面結果,有沒有想過,別的公司給了多少薪水?別的公司有個團隊,而本公司只是一個人在做?
審判結果揆一因為失去公司重要財產被流放到個超級荒蕪的小島-艾一島,在那看海看了12年,才在親人與朋友的幫助下,用大筆金錢贖回,回到荷蘭,看來血汗背鍋勞工與壞老闆也不只有我們有嘛!那我們的國姓爺呢?
打下臺灣不久,就聽說西班牙在菲律賓虐待漢人,怒不可遏,準備發兵教訓西班牙人,在出兵前就一命嗚呼,壯志未酬了,別忘了臺灣在19世紀前,可都是惡魔之地,各種蚊蟲、熱帶疾病是要命的,問題與討論,為什麼荷蘭人沒有用全部軍隊跟國姓爺死磕到底,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沒有積極的支援臺灣呢?也許和鄭軍一樣他們只是商人,高層更在意既得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