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荷蘭人能抵25個中國人?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的中荷軍隊實力對比

2020-12-17 騰訊網

編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推出《能擊敗西班牙軍團,荷蘭莫裡斯方陣牛在哪?未必是明朝白杆兵對手》一文之後,有讀者質疑,認為鄭成功復臺之役中鄭軍2.5萬攻打1000多荷蘭軍,尚且苦戰一年,故荷蘭軍隊戰鬥力遠勝當時的中國軍隊。事實是如此嗎?

▲鄭成功雕像

我們首先必須指出一個事實,鄭成功1647年起兵時,不過擁有南澳一隅,1650年才取得廈門、金門作為根據地,雖然巔峰時代擁兵20萬,但由於長期只能控制沿海的狹窄地區,無法深入內陸,鄭軍的陸軍是非常少的,水軍、雜役在其軍隊中佔了很大比例。陸軍又有大部分需要承擔屯田任務來生產軍糧,有戰鬥力的並不多。

鄭氏未能與李定國呼應,以及北伐南京的失敗,確實也有實力不足,戰兵缺乏的緣故(在南京之役時鄭成功的戰兵可能也只有2萬多人),不宜過於苛責,能夠與清軍纏鬥十餘年,越打越強,鄭成功已經足以稱為英雄人物了。鄭成功攻臺時雖有兵力2.5萬,但經過南京之役的損耗,其以鐵人軍為首的陸軍戰兵損失慘重,陸戰力量此時已經非常虛弱。

鄭成功從金門料羅灣出發,在澎湖暫駐之後,利用對水文的熟悉,趁著漲潮避過荷蘭人的封鎖,穿越海上險隘鹿耳門,成功登陸臺灣。此時臺灣有荷蘭士兵1500人。抵達臺灣之後,鄭成功首先通過切斷水源的方式,迫降了荷軍要塞赤嵌,大致與此同時,和荷軍之間爆發了北線尾會戰。

▲戎克船

北線尾會戰分為海戰和陸戰兩個部分。海戰方面,鄭軍30艘戎克船圍攻三艘荷蘭戰船,但荷蘭作為海洋殖民強國,船隻比鄭軍大很多,火力也很兇悍。鄭軍利用風向巧妙避開炮火接近敵船,荷蘭「赫克託」號為避免被奪取而自爆,鄭軍通過施放火箭掩護登上「斯·格拉佛蘭」號,在甲板上肉搏極為慘烈,但終被趕出,經過45分鐘的海戰後,三艘荷蘭大戰船一沉一傷,倉皇敗回南泊口。

陸戰方面,陳澤所部1000人對戰荷軍240人。荷蘭指揮官貝德爾上尉按照莫裡斯規範,將240名荷蘭人組成2個方陣,每陣10列,每列12人,邊前進邊放槍。鄭軍有500人和荷軍直接對陣,包括弓箭手、火槍手、盾牌手,以及極少量鐵人軍。雖然荷蘭人的火器要勝過鄭軍,而且經過南京之役的損耗,鄭軍的火槍手比例已經很低,但鄭軍的箭雨依然給予荷軍極大壓力,很快鄭軍就頂著彈幕撲到荷蘭人面前,逼迫荷蘭人與他們肉搏。

期間,鄭軍以50尊小型火炮對荷軍展開炮擊,荷蘭領航船上4門艦炮也不斷對鄭軍發射彈丸,但雙方士兵素質都不錯,炮擊沒有對他們造成多大影響。荷蘭人後來對鐵人軍評價非常高,認為他們兼顧了防禦力與機動性,火槍無法傷害他們。鄭軍刀盾手也異常強悍,和荷蘭人肉搏絲毫不落下風。當鄭軍500人的迂迴部隊無聲無息地穿越密林,夾擊荷蘭側翼時,荷蘭人很快崩潰,鄭軍遂全線突擊,兩面夾擊荷軍,荷軍戰死160人,損失三分之二,貝德爾上尉被殺。

北線尾陸戰中鄭軍雖然數量多於荷軍,但火器配置卻遜色甚多,但仍然打出了一場成功的殲滅戰,至少證明鄭軍單兵戰鬥力與荷軍是同一檔次的。戰前荷蘭人曾經說,一個荷蘭人可抵25個中國人,此戰被證明純屬笑談。

▲熱蘭遮要塞模型

赤嵌戰役和北線尾戰役使鄭軍分別控制了臺灣島西南部以及北線尾島,荷蘭人被困在當中的大員島上,困守著名的熱蘭遮要塞,要塞是典型的稜堡結構,非常堅固,易守難攻。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五月,鄭軍一萬人猛攻赤嵌城,由於城池堅固,失利,陣亡500餘人。鄭軍遂對城池轉為圍困,挖掘壕溝將熱蘭遮城封鎖。6月開始缺糧,鄭成功下令2萬部隊都去屯田,只留不到5000人圍困有千餘荷蘭士兵(另有家眷等其他人員若干)駐守的熱蘭遮城,最少的時候,包圍熱蘭遮的鄭軍只有2000人,但荷蘭人仍然不敢出城與鄭軍野戰。可見在北線尾會戰的陸戰中,鄭軍的戰鬥力給荷蘭人以很深的恐懼。

七月,荷蘭從巴達維亞調遣的援軍抵達大員,除了725名士兵、十一艘軍艦以外,增援部隊亦為熱蘭遮城帶來大量補給品與火藥。隨後,臺江海戰爆發。

荷軍出動了5艘夾板船(從料羅灣海戰來看,一艘夾板船可以對陣3-5艘中國帆船),2艘雙桅船及十幾艘小艇,進攻12艘鄭軍帆船及岸上的炮壘,由於水淺和逆風,以及鄭軍有著更優越的航行技巧,實力佔優的荷蘭艦隊慘敗,損失300多人,鄭軍只損失了不到百人。臺江海戰證明了東方的海軍戰鬥力完全可以不輸給來自西方的殖民者。此後雙方陷入了長期的對峙。10月10日,荷蘭軍「安克汶號」前往澎湖列島劫掠食物,90名荷蘭人被30多名鄭軍伏擊擊敗,有36人被殺或者俘獲,這次以少勝多再次證明鄭軍的戰鬥力。

援軍統帥考烏在12月率軍乘船逃回巴達維亞,熱蘭遮守軍陷入絕望。由於和鄭軍的零散戰鬥,對射,以及疾病,到考烏逃走之後,城內能戰鬥者不到900人。

1662年1月26日,鄭軍對熱蘭遮城的附屬堡壘烏得勒支堡發起猛攻,由於得到日耳曼裔荷蘭士官Hans Jeuriaen Rade的投靠,鄭軍的工事修築技術大有提升。陸上的炮臺架設了30門火炮,海上的戎克船艦炮也參與炮擊,7小時內發射了2500發炮彈,其中1700發擊中烏得勒支堡,烏得勒支堡屋頂被摧毀,梁柱全部斷裂,無法防守,守將魯爾上尉率軍逃走,鄭軍在一天之內就攻克了烏得勒支堡壘。

▲沃邦元帥,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名帥

佔領烏得勒支堡壘之後,鄭軍獲得制高點,能夠居高臨下攻打熱蘭遮,熱蘭遮被攻破是早晚的事。此時大員島上的鄭軍只有3000人,但荷蘭人不敢出城襲擊,鄭成功下令一邊修建戰壕,一邊向熱蘭遮城推進,並用火器還擊荷蘭人的射擊。這一戰術與後來沃邦發明的平行戰壕推進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此時沃邦還只是29歲的年輕人,在太陽王的宮廷中尚未嶄露頭角。

▲荷蘭臺灣總督揆一

在鄭軍的壓迫下,荷蘭臺灣總督揆一於2月1日向鄭軍投降,率殘部狼狽離開臺灣。在長達九個月的戰爭中,荷蘭人餓死、戰死、病死達1600人以上(包括女眷)。就臺灣之役而言,西方軍隊雖然經過三十年戰爭的洗禮,比起東亞軍隊似乎仍無明顯優勢,其土木工事技術的先進之處也能被東方軍隊迅速掌握。歐洲軍事體系真正大幅度超越東方,要等到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azaz7391,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鄭成功收復臺灣
    明朝滅亡後,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投降了清朝,鄭成功率父親的舊部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鬥爭,成為了反清復明主要武裝力量的領袖。鄭成功勢力最大時曾統帥幾十萬軍隊,佔據東南沿海數個省份,勢力一直到達長江沿線。1659年,鄭成功組織北伐,遭遇清軍突襲,損失慘重,使鄭成功的反清復明鬥爭遭遇重大打擊。
  • 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
    明朝滅亡後,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投降了清朝,鄭成功率父親的舊部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鬥爭,成為了反清復明主要武裝力量的領袖。鄭成功勢力最大時曾統帥幾十萬軍隊,佔據東南沿海數個省份,勢力一直到達長江沿線。1659年,鄭成功組織北伐,遭遇清軍突襲,損失慘重,使鄭成功的反清復明鬥爭遭遇重大打擊。
  • 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兩萬五千人大軍打一千名荷蘭人為什麼需要八個月?
    鄭成功勢力最大時曾統帥幾十萬軍隊,佔據東南沿海數個省份,勢力一直到達長江沿線。1659年,鄭成功組織北伐,遭遇清軍突襲,損失慘重,使鄭成功的反清復明鬥爭遭遇重大打擊。此後,鄭成功控制範圍逐漸縮小,最後能控制廈門、金門等幾個孤城,鄭成功開始考慮收復臺灣島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 鄭成功為什麼能成功登陸臺灣?
    佔領臺灣已經三十七年的荷蘭人在海面上發現了一支龐大的船隊。這場歷時近9個月的臺灣收復戰徹底打響。那麼鄭成功是如何贏得這場戰爭的呢?1、知己知彼。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明末著名的海盜頭子,母親是日本人。鄭芝龍黑白兩道通吃,無論是和大明朝廷還是與荷蘭人混得都不錯。少年時期的鄭成功就已經十分了解福建附近海域的人文地理了,臺灣也是不在話下,對於臺灣的一些布防肯定也是了如指掌。
  • 鄭成功的臺灣收復歷程:背父救國,為國盡忠,不惜斷絕父子關係
    鄭成功當年為什麼能收復臺灣,成為名極一時的大英雄呢?有人說,是因為鄭成功本身是忠義之人,因此內心非常正派,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又雷厲風行之氣魄。明朝末年,福建地區有位最大的實力人物叫鄭芝龍。他有萬貫家產,商船百艘,經常往返南洋和福建。鄭芝龍有一個能文能武的英俊兒子叫鄭成功。鄭成功從小聰明好學,15歲考取秀才,讀書時聽到史可法的故事深受感動。
  • 鄭成功兩萬五千人大軍為什麼打敗一千名荷蘭人需要八個月?
    明朝滅亡後,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投降了清朝,鄭成功率父親的舊部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鬥爭,成為了反清復明主要武裝力量的領袖。鄭成功勢力最大時曾統帥幾十萬軍隊,佔據東南沿海數個省份,勢力一直到達長江沿線。1659年,鄭成功組織北伐,遭遇清軍突襲,損失慘重,使鄭成功的反清復明鬥爭遭遇重大打擊。此後,鄭成功控制範圍逐漸縮小,最後能控制廈門、金門等幾個孤城,鄭成功開始考慮收復臺灣島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 為何鄭成功一定要收復臺灣?被清朝逼的,實在是沒出路了!
    一、 1661年初,鄭成功很惆悵。 他面臨著一個重要選擇:怎樣收復臺灣? 在後人的理解中,這是一個不用想的問題。荷蘭人佔據了美麗的寶島,臺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鄭成功責無旁貸。 不打不是中國人!
  • 清代史: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驅趕荷蘭侵略者
    這時候他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收復臺灣。從親政開始他就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收復臺灣。作為一個帝王,他研究的最熟、吃的最透的,莫過於大清朝的版圖。他看過很多資料,對大清疆土的每一個角落都瞭若指掌。他知道一位合格的帝王,必須掌控一個完整的國家,而一個完整國家的領土必須要完整。其實,他早就想要展開行動,收復臺灣了。但是三藩之戰一打就打了八年,他實在是無暇顧及臺灣。
  • 協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功臣--何斌
    早年曾去日本經商,明朝天啟年間,隨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到臺灣。明崇禎元年(1628),鄭芝龍歸降明朝,於是遷往福建任明防海遊擊,後積功至都督。何斌擬與好友楊天生、陳衷紀、李英等前往投奔,但因在去福建途中遭遇海盜李魁奇的襲擊,同行者皆死,只有何斌與李英得以逃脫,因此只好返回臺灣。當時,荷蘭人已經佔據了赤嵌(在今臺南市),何斌於是改信荷蘭人所信之教,學習荷蘭語,荷蘭人遂任何斌為通事。
  • 鄭成功收復臺灣,一座城池久攻不下,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是臺灣卻數次被外敵侵佔,又數次被收回,在歷次的收復臺灣戰爭中,尤以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振奮人心。公元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率軍進攻荷蘭在臺灣修建的熱蘭遮城,大破荷蘭軍隊,同年2月1日,荷蘭臺灣總督揆一無奈之下,籤署投降協議,並率領全體荷蘭人撤離臺灣。
  • 收復臺灣,趕走荷蘭人,鄭成功到底是如何攻陷熱蘭遮城的?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明朝末年,臺灣被荷蘭殖民者佔領。鄭成功率領南明軍隊進入臺灣驅逐荷蘭人。在跟荷蘭人作戰的時候鄭成功遇到了一塊難啃的骨頭,那就是熱蘭遮城。為什麼說熱蘭遮城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呢,這座城市是荷蘭人在臺灣修建的堡壘,不僅城牆堅固,設施齊全,還有強大的外圍火力,鄭成功率領的船隊對於荷蘭人猛烈的攻擊,讓荷蘭人躲在熱蘭遮城城中不敢出來,而鄭成功的船隊也不敢冒然去攻打。雙方對峙的情況下就要打持久戰了,荷蘭人躲在熱蘭遮城城中,而鄭成功就將這座堡壘給圍困起來,看誰能熬得過誰。
  • 鄭成功:曾做過海盜行徑,之後出兵收復臺灣,樹立民族英雄形象
    鄭成功收復臺灣作戰圖經過了一番精心地準備,鄭成功決定向荷蘭侵略者下戰書。荷蘭侵略者的統領沒有預料鄭成功竟真的率兵打來。當鄭成功率大兵到達澎湖的消息傳到他們耳朵中時,荷蘭侵略者一時慌張不知所措。但是大兵壓境,他們不得不進入緊急備戰的狀態。荷蘭軍隊的戰略是以防守為主。主要利用他們先進的武器和堅固的防禦來阻擋鄭成功的進攻。
  • 1661年,鄭成功如何收復臺灣
    中國人想要香料,外國人想要絲綢與瓷器。只要需求在,利潤足夠高,總會有商人設法把業務跑起來。官方通過朝貢這種賠本買賣來獲得海外的商品,民間則只有借膽大包天的走私商人之手,來與外界互通有無。這些走私商人大多是英勇彪悍之輩,敢於衝破朱家的禁令,無意中成為那個時代中國參與大時代進程的一股力量。後來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這類走私商人中的一個代表。
  • 國姓爺:為什麼能成功抵禦世界強國,成為第一個收復國土的英雄?
    鄭成功所領導的軍事力量,始終只能在東南沿海的廈門、金門一帶活動,如何在內陸站穩腳跟,如何找到一個能提供充足的糧草、賦稅的基地,始終成了這支軍隊最迫切的任務。 這個時候的鄭成功是孤獨的,他的父親,他軍事生涯上領路人鄭龍芝,以及帶著他的幾個弟弟,早在1646年就投降了清朝,在親情的勸誘下,他始終不為所動。
  • 鄭成功收復臺灣,創下冷兵器野戰最後奇蹟:弓箭戰勝來福槍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役中,曾創造了冷兵器陸戰史上的一個奇蹟:用弓箭戰勝了來福槍。1、收復臺灣前,鄭成功的部將為何畏戰1661年,註定會永載史冊的一年。正月,已為收復臺灣做好兵力集結的鄭成功,在廈門的中軍大營,召開了高級將領參加的戰役動員會。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何最終逃離?
    絕大多數國人都有這麼個印象:鄭成功在1662年收復臺灣後,荷蘭殖民者被永久趕出中國領土。其實,歷史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便捲土重來,重新佔領臺灣北部的雞籠。那麼,荷蘭企圖再次奪回臺灣的陰謀為什麼最後破產呢?在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筆者結合中方及荷蘭的歷史資料,揭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的神秘面紗。
  • 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他的行為對中國,最大意義是什麼?
    第二,鄭成功方面並不熟悉臺灣的地形地勢,就連如何渡海前往臺灣,荷軍的軍事布局、軍隊實力也是一概不知。第三,當時鄭軍還面臨著清軍的攻擊,若是貿然攻臺,搞不好臺灣的荷軍就和清軍勾結,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更是難辦。
  • 康熙收復臺灣,除了絕對實力外,還採取了哪些手段?
    明清交替之際,鄭成功在攻打南京失敗後,轉而把目光盯到了臺灣。當時的臺灣被荷蘭殖民者所佔據,鄭成功成功地把荷蘭人趕走了,開啟了明鄭政權對臺灣的統治。康熙元年,鄭成功去世了,他的兒子鄭經接了班。這讓清廷意識到武力收復臺灣只是時間問題了。不過由於康熙早期麻煩事太多,一時也顧不上臺灣。三藩之亂結束後,清朝的統治更加穩固。僅僅三年左右的時間,康熙就派出20萬水師進攻臺灣,並一舉成功的剿滅了鄭氏政權。康熙收復臺灣,除了絕對實力外,還採取了哪些手段?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什麼最終逃離?
    絕大多數國人都有這麼個印象:鄭成功在1662年收復臺灣後,荷蘭殖民者被永久趕出中國領土。其實,歷史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便捲土重來,重新佔領臺灣北部的雞籠。那麼,荷蘭企圖再次奪回臺灣的陰謀為什麼最後破產呢?在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筆者結合中方及荷蘭的歷史資料,揭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的神秘面紗。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明朝以後大陸與臺灣的人民往來不絕。到了十七世紀,西方侵略者遠渡亞洲,對多地區展開野蠻侵略。1642年,一支荷蘭軍隊入主臺灣,不但佔據了寶島,還以暴政奴役當地人民。時值大清建國,明朝愛國將領鄭成功在內陸發動北伐戰爭未果,只能退守東南諸島與清廷長期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