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元宵,一起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測。因謎語既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響應的人很多,而後猜燈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說到這裡,小數來考考你們燈謎結構的三個基本結構要素是什麼呢?
-
關注|舞龍舞獅、猜謎賞燈……春節期間,武漢大街小巷「年味」濃
2月7日,武昌區獨具特色的群眾文化品牌—— 「首義之春」鬧元宵舞龍舞獅大賽活動也將如期而至,活動現場設在首義廣場,將組織非遺項目展示、猜燈謎等文化活動。從元旦到元宵節,臨空港經濟開發區(東西湖區)百餘項文體旅遊活動營造出超濃年味。作為武漢十大特色文旅體IP項目之一,臨空港經濟開發區(東西湖區)第十三屆元宵節民俗踏街活動將於正月十五舉辦。
-
正月十五鬧元宵 花好月圓人團圓
有了對元宵節的興趣,中班的小朋友開始通過自己調查、了解、知道了關於元宵節風俗和文化,原來從古代開始,元宵節這天人們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有元宵節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吃元宵等各地不同的節日風俗,並且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
正月十五團圓節
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
正月十五為什麼叫元宵節?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2月26日,正月十五,迎來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那麼,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
1周好物推薦 |提前祝您元宵節快樂哦~細數正月十五習俗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代表了過年的結束。正月十五這一天的習俗都有什麼呢?除了大家知道的吃元宵、舞獅舞龍、鬧花燈之外,還有很多習俗,請讓我們一一道來:1、元宵節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
-
正月十五猜燈謎,Prestige Only帶你鬧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張燈結彩猜燈謎。我們今天準備了各種各樣有關美國頂尖大學的特色燈謎,大家快來猜一猜!
-
舞龍舞獅舞出新天地
鄉民們認為舞龍舞獅,能帶來好運、帶來五穀豐登、帶來國泰民安。 而在陳貴,舞龍歷史同樣悠久。據陳貴龍獅隊隊長郭松林介紹,陳貴鎮的舞龍習俗沿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自古以來,陳貴鎮逢年過節,當地村組就會自發組織青壯年,到鄰近村莊表演舞龍舞獅,深受大家的歡迎,極大地豐富了陳貴鎮人民的精神生活。 2000年,經過四年礦業整頓後,陳貴鎮鎮域經濟開始復甦。
-
[正月十五] 華燈慶元宵,月滿人團圓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意喻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有團圓美滿之意。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
-
春節特輯:舞龍舞獅是每逢重要節慶必備的民俗文化活動
舞龍舞獅是中國最有名的傳統舞蹈,至今仍是華人地區每逢重要節慶必備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並有趨吉避兇、消災降福的意義。舞龍又稱耍龍燈、 龍燈舞。最早可回溯到漢代,是為了祈求甘雨降臨而衍生的儀式;到了唐宋,舞龍已經是逢年過節,常見的節目。
-
有關元宵的習俗、詩句、好詞好句、燈謎
元宵節的由來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漢文帝劉恆登基。他大赦天下,以後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彩,與民同樂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
【習俗】中國人的舞龍、舞獅文化
中國是舞龍、舞獅活動發展與起源之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舞龍、舞獅活動是我國各族人民喜愛的具有民族特點的傳統體育項目。它不僅形成了燦爛的舞龍、舞獅文化,而且有其獨特的欣賞和健身價值。舞火龍舞龍、舞獅活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創造,各族人民一直很喜愛這項活動,並歷代相傳、鼎盛不衰,並由此形成了極其燦爛的舞龍、舞獅文化。近代,舞龍、舞獅活動也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到世界各地。
-
舞龍舞獅,也要從娃娃抓起
2018年上海城市業餘聯賽「中國體育彩票杯」上海市第八屆舞龍舞獅錦標賽,昨天在青浦區朱家角鎮市民廣場舉行。
-
舞龍舞獅 鼓舞精神
活動現場最引人注目的是舞龍表演,長度達到18米的巨龍,在舞龍隊員們的手中上下翻滾,氣勢恢宏,場面宏偉。同時,氣勢磅礴的龍鼓演奏配合中國傳統鼓上舞,剛柔相濟、盪氣迴腸。而來自素有「武術之鄉」美稱的河北滄州舞獅團,為大家上演了難度極高的武術舞獅——梅花樁舞獅。樁上雙獅齊舞,樁下叫好連連。
-
大年初一,艾菲爾鐵塔舉行舞龍舞獅表演
巴黎艾菲爾鐵塔也過中國年援引sortiraparis網站1月21日發布的消息,2020年1月25日, 11h00 到 12h00,巴黎艾菲爾鐵塔腳下將進行中國春節舞龍舞獅表演。舞龍舞獅提高海外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隨著中國春節的全球化,舞龍舞獅成為了世界各地華人過年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之一。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度裡,能保持傳統文化的純粹是令人嚮往和被人尊敬的。
-
利川人的元宵節,猜燈謎、吃湯圓、舞獅子還是……?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
舞龍舞獅為節日添喜慶
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有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能力,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從春節到元宵燈節,許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獅也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同樣會以舞獅來助興。
-
花燈如晝元宵夜,你可願等我在燈火闌珊處
相傳,據說東漢明帝十分提倡佛法,為弘揚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後來流傳到民間,逐漸演變為民間盛大節日。燈火象徵著希望,中國傳統節日中賞燈,表明中華民族對生活的樂觀、對未來的期盼。正月十五,皓月當空,新春幸福餘興未消的人們,合家團圓,歡聚一堂。各地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鋪無不張燈結彩,火樹銀花不夜天。
-
長沙【傳統舞獅舞龍】選藝舞堂
長沙【傳統舞獅舞龍】選藝舞堂,本團常在廣州東莞廣東省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福建泉州重慶成都提供專業舞獅舞龍表演。長沙神摯龍獅鼓樂集團選藝舞堂, 舞龍舞獅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他,他說:「龍型就像優美的舞蹈舞姿,其中包含很多運動項目元素,如:京劇的步伐,舞蹈,武術,健美操等這些動作都深深吸引了我。
-
贛州這對父子偏愛舞龍舞獅 還組成一支娃娃舞龍隊(圖)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歐豔芬報導:「舞龍舞獅是中國傳統文化。舞龍對小朋友來說第一能鍛鍊身體,第二能發揚傳統文化,我兒子6歲開始跟我學習舞龍舞獅,在他讀二年級的時候,我教他們班上其他同學舞龍,一年以來小朋友刻苦訓練,從練習舞小龍到舞大龍,進步很大。」2月20日,舞龍師傅彭霽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