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詩經》解讀——螽斯

2020-12-17 一卷離騷一卷經

《詩經》裡描寫的都是先秦時代周的社會面貌,《螽斯》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第一段第一句裡的螽斯羽,螽斯就是我們常說的蟈蟈,羽這裡指蟈蟈的翅膀。詵詵兮,詵形容很多。第二句宜爾子孫,這裡的宜我以為可以理解成好或者和順更好,振振兮,振振二字一般解釋為茂盛,但我理解為興旺。

第二段第一句裡的薨薨兮,薨是指昆蟲飛行時振翅的聲音。第二句裡的繩繩兮,繩這裡讀min,指綿綿不絕。

第三段裡第一句裡揖揖兮,揖揖這裡指眾多的意思。第二句裡蟄蟄兮,蟄蟄這裡也指多、眾多。

我所理解的《螽斯》全詩的意思:眾多的蟈蟈張開翅膀飛翔,你的後代和順又興旺。眾多的蟈蟈張開翅膀飛翔,振翅聲響徹天空嗡嗡作響,你的後代世代綿長。眾多的蟈蟈張開翅膀飛翔,齊聚一堂。你的後代永遠兒孫滿堂。

我對《螽斯》這篇詩歌的一些見解:全詩共三段,每段四句,前兩句描寫,後兩句祝福,每段都是疊詞疊句,全詩六組疊詞的運用,則使全詩突顯出了有別於其他詩歌的獨特韻味。

我國的先秦時代周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在這種社會狀態下,普遍人的平均壽命都很短,在我看來這篇《螽斯》是作者借蟈蟈來比喻,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後代都能夠兒孫滿堂且福澤綿長。《螽斯》的作者用了詵詵、振振、繩繩、揖揖、蟄蟄五個代表眾多的疊詞,也可以證明作者對於子孫後代延綿不絕的殷切期盼。《莊子》裡有華封三祝,古代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夠人丁興旺,世代延續下去,這種觀念在堯舜時代就已經深入人心。這篇《螽斯》和我上一篇解讀的《樛木》一樣,都帶有強烈的祈福,祝福的意味。周代的詩歌是人民表達心願的一種方式,在我國周代有採詩官,每年一次,每次春天都會到民間去採集詩歌,整理後交給樂官譜曲,唱給周天子聽,可以說周代的詩歌不僅代表了人民的期望也能對周天子的各種政令實施帶來一定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每日詩詞|螽斯衍慶:一隻普通昆蟲從詩經幻化為圖騰
    科普信息說,螽斯產卵極多,繁衍很快。所以古人以此寓意家庭興旺,子孫綿延眾多。至此,「螽斯衍慶」這四個字的大意獲解,吉慶祈福之語,難怪自古文人喜書之。當然,齊白石是特例。據上次觀展所見,白石老人筆下的「螽斯」,可以拿放大鏡去端詳,而毫毛畢現,實乃鬼斧神工也。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麟之趾
    《詩經》裡《麟之趾》是《國風·周南》裡的一篇,《國風·周南》共計11篇,這也是我解讀詩經《國風·周南》裡的最後一篇。《麟之趾》作成於先秦時代,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我對這篇《麟之趾》的一些見解:很明顯,《麟之趾》是一篇讚美諸侯及諸侯家族的詩歌。作者先寫麒麟的腳趾,再寫麒麟的額頭,最後寫麒麟的角,由下至上。而和麒麟的腳趾、額頭、角對應的是作者後一句的諸侯之子、諸侯之孫、諸侯同族,這卻又是由上至下了。作者是在借麒麟的由下至上來把諸侯的後代由上至下歌頌了一遍,體現了作者的高明之處。
  • 【詩經之美】《螽斯》子子孫孫繁盛綿綿
    305篇經文,分為風(十五國風)、雅(大雅小雅)、頌(周、魯、商三頌)三類,稱為三經,作法分為賦、比、興三體,用這三體寫成經文,所以稱為三緯。經是織布的直線,緯是織布的橫線。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這篇《螽斯》是《周南》的第五篇,是《詩經》中典型的「比體」寫法的例子。
  • 古詩裡的小昆蟲:《詩經》裡的「螽斯」是一種怎樣的草蟲?
    本期話題《詩經》在中國古代是孩子們認識草木蟲魚的啟蒙讀物,裡面記載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動植物。而在這些動植物當中,「螽斯」無疑是最神秘的一種。有人說「螽斯」是蝗蟲,有人說它不叫「螽斯」而該叫「螽」。究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小蟲子呢?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汝墳
    《汝墳》是《詩經》裡《國風·周南》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作者不可考。全詩如下: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飢。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說一說我對這篇《汝墳》的一些見解:這是一篇寫歸家又即將離家的詩歌。從王室如毀這句可以看出,這位丈夫能參與政事,身份肯定不是平民,而是士大夫一類。丈夫常年在朝廷裡效力,很少能回家,與妻子聚少離多。剛一回家,正要吃妻子做好的鯿魚,卻又有急如星火的政事催丈夫回去,妻子用鯿魚的尾巴赤紅來形容政事的緊急。丈夫臨走妻子告誡丈夫不要因為父母家離得很近就怠慢政事。
  • 《詩經》解讀《國風·周南》十一篇,我的總結和看法
    從三月十號開始,我每天都寫一篇《詩經》解讀,到今天為止《詩經》《國風·周南》裡的十一篇已經全部寫完。《詩經》系列沒有特殊情況仍然會繼續寫下去,但以後的題目也許會稍加改變。今天對《國風·周南》十一篇做一個總結。
  • 大美詩經 l 國風 周南 螽斯
    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是那樣的一群人把這些隨處蹦躂,喓喓鳴唱的草蟲填進了聲聲平仄裡——這便是《詩經·周南·螽斯》,一曲六句,極簡,僅六個詞語改動。疊詞疊句疊唱,前兩句是描寫,詵詵:眾多;薨薨:螽斯齊鳴的聲音;揖揖:聚集時的樣子。後兩句表達祝頌,振振:昌盛;蠅蠅:綿綿不絕;蟄蟄:眾多。反覆吟唱重沓,用墨如潑,卻不呆板枯滯,只覺意象愈發生動起來。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及我個人見解——草蟲
    《草蟲》是《詩經》裡《國風·召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陟彼南山,言採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陟彼南山,言採其薇。
  • 螽斯衍慶,瓜瓞綿延: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何要以蝗蟲入詩?這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福與期盼
    《詩經》中的第五篇《國風·周南·螽斯》就是一篇反映西周時期的先民為祈求婚後生兒育女,祈求多子多福,家業興旺而唱的民歌。原詩如下: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詩歌創作成因以及歷史背景這首詩是一篇反映西周時期的先民為祈求婚後生兒育女,祈求多子多福,家業興旺而唱的民歌。
  • 《詩經》之美,螽斯之子孫福
    詩經中的第五首《周南·螽斯》便是以蟈蟈這一種生物為由,來表達對新人的祝福,接下來便閱讀一個有關蟈蟈的故事吧!《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 螽斯
    注釋①螽斯:有時也被稱為蟈蟈,外表像蝗蟲,但螽斯是直翅目螽斯總科,蝗蟲是蝗總科。螽斯科為漸變態昆蟲,一生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成蟲通常在7~9月為活躍期,主要棲息於叢林、草間。成蟲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雜食種類。
  • 《詩經·螽斯》:雅似長安銅雀噪,一般農侯報西成
    但如果繼續往前追溯,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對其的喜愛早已深入人心。在《詩經·風·周南》中是這樣寫道的:zhōng sī螽 斯zhōng sī yǔ螽 斯 羽shēn shēn xī詵 詵 兮yí ěr zǐ sūn宜 爾 子 孫zhèn zhèn xī振 振 兮zhōng sī yǔ
  • 《詩經·螽斯》:蝗蟲明明是害蟲,先人為何特意作詩來讚美他們?
    ——《詩經·周南·螽斯》詵詵(shēn shēn):形容眾多 振振:盛多的樣子薨薨:很多蟲飛的聲音 繩繩:綿延不絕的樣子>揖揖:會聚 蟄蟄:群居歡樂的樣子這首詩的對象螽斯就是我們熟知的蝗蟲。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芣苢
    《芣苢》是《詩經》裡《國風·周南》的篇章,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至於具體時間和作者同《詩經》裡大多數詩歌一樣,都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
  • 野採之螽斯小記
    一種優蟋螽(奧特曼) 拍攝者:夾夾首先分享些關於螽斯的一些知識。這首《螽斯》出自現實主義詩集《詩經》《國風·周南》,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先民為祈求多子而唱的民歌。我知道有些字大家容易讀錯,特意標註出來。(我也是愛讀錯)這應該是「螽斯」最早的出處了,很多人對於螞蚱,蟋蟀,螽斯分不清楚,其實他們確實都是親戚。在現代分類學中,螽斯指昆蟲綱直翅目下的螽斯科。
  • 《詩經·國風·鄭風》二十一篇總結(解讀)
    除了一篇描寫諷刺官兵,實則諷刺鄭王的《清人》嘲諷駐地官兵閒散(解讀),一篇描寫讚美官員美德的5、《詩經·國風·鄭風·清人》:《詩經清人》嘲諷駐地官兵閒散(解讀)通道諷刺描寫駐地官兵,事實上反映的是歷史事件。6、《詩經·國風·鄭風·羔裘(qiú)》:《詩經羔裘(qiú)》對高官的讚美(解讀)從官員的穿著,外貌,品格,對官員加以稱讚。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及我個人見解——摽有梅
    《摽有梅》是《詩經》裡《國風·召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第一章第一句摽有梅,其實七兮。
  • 螽斯知多少丨野外常見螽斯識別(二)
    上一篇文章中好多讀者都把螽斯認成了蝗蟲呢~其實不是啦。螽斯是螽亞目的昆蟲,而蝗蟲是屬於蝗亞目的哦~今天還是繼續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螽斯呢~~第一個介紹的是黑脛鉤額螽Ruspolia lineosa(Walker,1869)角螽族鉤額螽屬的一種,以前也有文獻稱之為鉤頂螽。它們也是中等體型,但是比起優草螽要壯實那麼一些呢。
  • 螽斯: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昆蟲中的「音樂家」——螽斯。在螽斯總科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蟈蟈和紡織娘了。蟈蟈,是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可以發出「括括括」的聲音。紡織娘,又叫絡緯、莎雞等,可以發出「織織織」的聲音,好像織女在用紡車,因此被稱為「紡織娘」。
  • 《詩經-國風-周南-螽斯》拼音誦讀版(帶注釋),快快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