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描寫的都是先秦時代周的社會面貌,《螽斯》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第一段第一句裡的螽斯羽,螽斯就是我們常說的蟈蟈,羽這裡指蟈蟈的翅膀。詵詵兮,詵形容很多。第二句宜爾子孫,這裡的宜我以為可以理解成好或者和順更好,振振兮,振振二字一般解釋為茂盛,但我理解為興旺。
第二段第一句裡的薨薨兮,薨是指昆蟲飛行時振翅的聲音。第二句裡的繩繩兮,繩這裡讀min,指綿綿不絕。
第三段裡第一句裡揖揖兮,揖揖這裡指眾多的意思。第二句裡蟄蟄兮,蟄蟄這裡也指多、眾多。
我所理解的《螽斯》全詩的意思:眾多的蟈蟈張開翅膀飛翔,你的後代和順又興旺。眾多的蟈蟈張開翅膀飛翔,振翅聲響徹天空嗡嗡作響,你的後代世代綿長。眾多的蟈蟈張開翅膀飛翔,齊聚一堂。你的後代永遠兒孫滿堂。
我對《螽斯》這篇詩歌的一些見解:全詩共三段,每段四句,前兩句描寫,後兩句祝福,每段都是疊詞疊句,全詩六組疊詞的運用,則使全詩突顯出了有別於其他詩歌的獨特韻味。
我國的先秦時代周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在這種社會狀態下,普遍人的平均壽命都很短,在我看來這篇《螽斯》是作者借蟈蟈來比喻,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後代都能夠兒孫滿堂且福澤綿長。《螽斯》的作者用了詵詵、振振、繩繩、揖揖、蟄蟄五個代表眾多的疊詞,也可以證明作者對於子孫後代延綿不絕的殷切期盼。《莊子》裡有華封三祝,古代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夠人丁興旺,世代延續下去,這種觀念在堯舜時代就已經深入人心。這篇《螽斯》和我上一篇解讀的《樛木》一樣,都帶有強烈的祈福,祝福的意味。周代的詩歌是人民表達心願的一種方式,在我國周代有採詩官,每年一次,每次春天都會到民間去採集詩歌,整理後交給樂官譜曲,唱給周天子聽,可以說周代的詩歌不僅代表了人民的期望也能對周天子的各種政令實施帶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