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讓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推演未來,讓我看到未來發展路徑;回到當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好預言,並不是讓未來成為預言的樣子,而是帶我們思考,改變當下。這就是赫拉利簡史三部曲想要告訴我們的。
人類群體的衍化,對個體福利而言是好是壞?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的個體幸福感是增加還是減少?《人類簡史》這本書就會帶給我們不錯的答案。讓我們同作者一樣站在上帝視角俯視人類衍化的歷程。
認知革命:想像,讓智人站到神壇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包括:尼安德特人、梭羅人、佛洛裡斯人、匠人、直立人等等),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智人)?我們是多地起源還是單一起源,這就爭論了N年,中國人很難理解自己的祖先是從非洲走出來的。在我的記憶中我們歷史課本上記錄我們中國人的祖先是北京猿人。直到基因技術的發展,我們體內的基因告訴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這本書的核心答案就是:人類自遠古時代直到今天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明,背後最深層最根本的動力,在於以想像力為驅動的認知革命。而它以人類這個「物種」為線索,勾勒自遠古時代直到高科技現代社會的人類文明史的這種寫法,也是最大創新之處。人類通過想像力使自己成為萬物之靈長,同時,想像力也成為人束縛、剝削人的工具。(不想看全文的讀者看到這裡就可以了)
1、人類只是普通的動物
很長時間裡,人類對自己的定位,西方認為我們是上帝創造的,東方也認為我們是女媧創造的。人類認為自己地位超然,自詡萬物靈長。直到達爾文用《進化論》戳破了這個幻象,人才認識到自己也是動物的一種。
從物理化學方面無非是原子分子的結合,從生物學分類上來講無非是靈長目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科,叫做人科。其實像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這些高等動物,從生物學的意義上離我們非常近。就像書中說的,6萬年前,有一頭母猿產下兩個孩子,一頭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爺爺,另一頭則成了所有人類的祖奶奶。
而且,就算討論人科內部的物種,今天我們人類所屬的這個種也跟歷史上其它的古代人種沒有太多生物學上的差別。你也許還記得中學生物學過物種的門類劃分有門綱目科屬種,今天的人類屬於「人」這個屬下面的「智人」種,是這個科屬下面唯一一個種。可是在歷史上,其實還存在過其它的「人」種,比如中東和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比如大洋洲的丹尼索瓦人。但是,考古和基因研究證明,這些「智人」以外的人種有一小部分跟我們的祖先雜交融合,他們的一點點基因留存在了今天一些民族身上,但是絕大部分古代人類在7萬到3萬年前被我們的祖先消滅了,或者至少是他們的生存空間被我們的祖先擠壓滅絕了,就像渡渡鳥被捕殺滅絕一樣。當然,自然界物種更替,適者生存,這是很正常的事。但為什麼「智人」就能戰勝其它古代人種,獲得勝利呢?你要知道,我們的祖先在體型、行動力和敏捷程度上還不如其它人種呢。
2、語言的產生,梳毛和八卦中的想像力產生了認知革命
智人這個物種獨有的語言能力能夠允許我們對虛擬事物進行想像,從而組織起複雜的社會,通過分工合作獲得了更高的演化效率。但與此同時,這種能力也讓我們的大部分個體陷入更悲慘的處境,從古代被神權和王權壓迫的農民,到現在被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剝削的勞工,無不如此。每一輪革命和飛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個模式,反而是把這個模式的利和弊推到更極端的地步:人類的想像力越發達,每個個體面臨的苦難就越深重。
赫拉利告訴你,最根本的答案在於我們的祖先擁有一種更加發達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他介紹了一個非常形象也非常有趣的理論:八卦理論(可以參考鄧巴教授的《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
什麼意思呢?生物學家認為,「智人」這種動物,能夠發出的聲音特別多,這就可以組合成很多句子,發展複雜的意思。但是其實這種能力在其它動物裡也不少見啊,比如猴子也有不同的叫聲,它們可以用一種特殊的叫聲表達說,河邊有隻獅子,大家別去喝水!這種叫聲也能傳遞信息,「智人」跟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但和其他動物不同,智人的語言非常豐富。只有人類可以繪聲繪色地描述獅子在什麼地方,長什麼樣子,做了什麼,並且和部落的人一起商量如何抵禦。另外,智人也可以八卦人類自己的社群,誰和誰不和,誰喜歡誰。正是這種八卦的能力,有效地維繫著人類的交際溝通,通過八卦,人類甚至可以維繫最多達150人的自然團體。
智人語言最獨特之處在於能夠傳達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並且講得煞有介事。討論虛構事物的能力,對人類而言是場至關重要的認知革命。它是一切傳說、神話、宗教、規則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你跟猴子說,只要現在把香蕉給你,死後就能到某個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猴子根本不會放手。但人類會,人類會因為聽說並相信「來世」的承諾,而犧牲現世的享樂。這種虛構現實,尤其是人類「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虛構故事的能力,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人們得以突破自然八卦團體的限制,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
3、鄧巴數字中擴大的想像共同體
為了說明這一點,赫拉利進一步引用了一個經典的社會學研究成果,那就是「鄧巴數字」,也叫做150定律。根據這個定律,如果一個團體只靠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八卦」交流來維持,那這個團體的最大規模就是150人。只要在這個範圍內,你不需要有什麼制度規範,你單靠人際關係就能維持正常運作,比如一個小公司,一個小村落等等。但是一個組織要是想超過這個150人的門檻,它就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家都能夠想像並且相信一個虛構的故事。比如天主教,所有人都相信耶穌受難,所以互不相識的教徒也有共同話題。一個公司、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也是這樣。那這種能力的根基是什麼呢?就是剛才我為你介紹的,描述虛擬對象的能力。
這就是赫拉利講的第一個至關重要的革命:認知革命。所謂認知革命,就是指「智人」這種動物有發達的語言能力,超過了一般動物「河邊有隻獅子」的表達水平,它能八卦自己。而借著八卦自己的能力,智人培養出了描述虛擬對象的能力。而有了描述虛擬對象的能力,使得我們的祖先可以共同相信一件事物,這就讓他們有可能跨越150人門檻,組建起複雜的社會,發展出高度的文明。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教堂還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比如標誌公司的存在,如何證明標誌公司確實存在?雖然路上有很多標誌汽車,可它們顯然不能代表公司,因為即使它們全部變成廢鐵,標誌公司也不會消失,它還能繼續製造汽車。雖然標誌有很多工廠、人員,可即使一場災難讓這些全部消失,標誌公司還是可以重新建廠,重新組合人員。然而,只要法官下令,強制標誌公司解散,那麼即使公司的一切都在,標誌公司也會消失。標誌公司只是我們的一個集體想像,這種想像在法律上稱為「法律擬制」,公司又被稱為法人。雖然它不是一個實體對象,卻可以像人一樣,受到管轄,可以開設帳戶。這背後的概念,可以說是人類一項巧妙無比的發明。
赫拉利指出,這甚至從生物學進化的角度講都是一次巨大突破。因為過去的物種進化,歸根結底都是靠基因突變,比如猴子變成猩猩,猩猩再變成人。這個進化方式有什麼問題呢?它太漫長了。你看從猿猴到人的基因進化經過了多久?200萬年,這中間猿人的生活方式沒有本質變化。但是智人出現到現在也就7萬年,人類的生活方式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這個物種向前邁進不再依賴基因突變,而是依賴分工合作。
農業革命:史上最大騙局 個體苦難的增加
其實,認知革命很多書都有涉及,但作者提出的農業革命是歷史最大的騙局卻是是作者獨有的創新。自私的基因驅動人類整體衍化方向,也許是犧牲個體幸福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為什麼說農業革命是歷史最大的騙局,僅僅是基因的獲勝呢?
1、原始狩獵人的生活福利相當好,而且健康長壽
我們狩獵採集的祖先比起後來的農夫、牧羊人、工人和上班族,生活似乎要更舒適、也更有意義。如今,發展中國家每周平均工作時間是60~80小時,但採集者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35~45小時。
3萬年前,一個採集者,比如今的人類更熟悉周遭環境,他們了解植物生長,知道季節變化。他們可能大約早上8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採採蘑菇,挖挖根莖,抓抓青蛙,躲下老虎,偶爾遇到棵果樹,把成熟的甜果子吃到再也吃不下為止。中午過後回到部落,煮午餐,剩下大把時間,聊聊八卦、講講故事、逗孩子玩。骨骼化石研究證明,多樣化的飲食,讓遠古時期採集者較少存在營養不良問題,和後人比起來,他們身高較高,也比較健康。雖然,他們擁有的人工製品較少,但資源更豐富,食物出門就可尋找,即使遇到災害,也可以遷移到別的領地去。
2、為了基因傳遞 人類才是被馴化的動物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小麥,但從小麥的角度看,本質上是它馴化了我們,而成功晉升為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一萬年以前,小麥只是無數野草中的一種,短短一千年後,就傳遍了全球,佔據全球大約225萬平方公裡的耕地面積。小麥侍弄起來並不容易,人類需要為它,彎腰撿出石頭,整天除草,隨時驅蟲防病,大老遠找水灌溉,不時地施肥滋養。繁重的勞動導致人類大量出現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疾病。同時,穀物作為主食,也使人們的營養匱乏。人的收成被固定在麥田上,一發生天災,饑荒往往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因為土地變成人生存的根基、最寶貴的資源,人們頻繁為之血腥廝殺,暴力、戰爭都變得更加常見。
最初,智人種植小麥,就能收穫更多糧食,生活也就更加富足安定。可是隨著土地承載能力提高,人口開始爆炸式的增長,智人們不得不更辛苦地勞作,以養活更多家庭成員和日漸增多的養尊處優的精英統治者們。母親們的負擔越來越重,嬰兒不得不較早斷奶,吃更多營養低下的穀物製品。農業革命帶來的結果是,成人勞累不堪,疾病纏身,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人類的生存質量大幅下降。
至於人類馴養的牛、羊、豬、雞,在這場革命中更加悲慘。它們本來在野外悠閒地吃草,曬太陽,和其他小夥伴愉快地玩耍。而農業社會中,牛被關在狹小的圈裡,套上籠頭,不停犁田或不斷產奶。雞被圈養起來,雞蛋被食用或孵化小雞,不合要求的小雞直接被殺死拋棄。
3、虛構世界邊界的擴大,幫助了基因束縛了人類的靈魂
農民胼手胝足勞作,生產出多於需求的糧食,以備洪水、乾旱等災害時期維生之用。但最終餘糧卻被政府利用各種名義巧取豪奪,用來養活一小撮精英分子:國王、官員、牧師、詩人。歷史記載的是這些人的生活,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挑水耕田。
靠著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形成村落、城鎮、都市,最後建立起帝國。公元前3100年,尼羅河谷統一,建立起史上第一個埃及王朝,法老王統治著數千平方公裡的土地,管轄著數十萬人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管轄著4000萬人。這些巨型的合作網絡得以運轉,取決於由共同想像所構建的秩序。公元前1776年《漢謨拉比法典》把人類虛構故事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樣由共同想像構建出的社會秩序,充滿著歧視與不公正,比如,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色人種歧視,以及如今仍然存在的性別歧視,無一不在證明,歷史從無正義。
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的價值觀問題。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講,評價演化的標準並不是看個體有多強多快,而是看這個物種的基因傳播了有多少。赫拉利打了個比方,這就好像今天看一家公司好不好,主要看它賺了多少錢,而不是它的員工開不開心(這裡涉及到《哈佛最受歡迎的營銷課》)。進入農業社會,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下降了,但是族群基因的傳播效率卻大大提升了,這就是演化的真實含義。
認知二次飛躍 人類通過想像力,建構一種虛擬的政治秩序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社會規模變得更大、更複雜,而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細緻完備。當我們把視角拉高到衛星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是有大方向的,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趨勢。公元前1000年間,出現了三種全球通行的秩序,分別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政治上的帝國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商人、徵服者、各教先知最早跳出「我們」和「他們」的二元區分,推動著全球人類逐步融合統一。
1、全球秩序中金錢的味道
對商人來說,全球就是一個大市場,所有人都是潛在客戶,他們以金錢為工具,聯通全球市場。
人類最初流行以物易物,小社群之間自給自足。可隨著城鎮的壯大,社會分工開始專業化,商業系統不斷複雜化,以物易物難度太大。於是,人類發明了錢的概念,錢是人類願意使用、能夠系統地代表其他物品的價值,作為物品或服務交換使用,是共同的交易媒介。金錢運作的原理,就在於它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這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歷史上有貝殼、貴金屬、紙幣和如今的電子數據等各種形式的錢,錢的形式越發展,財富的轉換、儲存和運送就變得越容易,也就越有利於全球商業網絡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融合。人類在諸多方面互不認同、大打出手,唯有在對金錢的認可上,幾乎不存在任何障礙。
2、全球秩序中帝國的願望
帝國是一種政治秩序,它有兩項重要特徵。第一,帝國統治著許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領土。第二,帝國的疆域可以靈活調整,幾乎可以無限擴張。帝國每次擴張,統治者都會把帝國中心的文化思想,推廣到帝國新獲得的疆域上,等到新疆域屬民變成精英分子,進入到帝國權力中心時,又會把自身的民族文化,糅合到帝國主流文化中。伴隨著帝國的擴張過程,許多小文化合併到大文化中。對於人類思想、人口、技術的全球性傳播來說,帝國影響居功至偉。
3、全球秩序中宗教的法則
對各教先知來說,全球就該只有一個真理,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信徒。他們在全世界傳教,希望讓所有人了解神的主張。
遠古時期,採集狩獵祖先認為萬物有靈,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神祇,人們可能認為村頭那棵特別高大的無花果樹不能砍倒,因為可能會惹得樹神生氣報復。農業革命開始後,宗教革命也隨之而來,人們開始把馴化的動植物看作私人財產,而財產自然不會有靈。隨著時間過去,某些多神論者對自己信仰的某位神越來越虔誠,開始相信那位神靈是唯一的神,是宇宙的最高權柄。自此,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讓全世界人民都得到這位唯一神的祝福,更有甚者,他們還會認為神需要人類的協助,由此引發聖戰和十字軍東徵。而世界也在宗教全球傳播中,變得更加一致。
奇點來臨 科學革命讓人類文明指數型增長
如果有個農民,在公元1000年沉沉睡去,公元1500年醒過來,雖然已經過了500年,哥布倫已經登上新大陸,但他看看四周的世界,還是感到十分熟悉。假設這個農民,在公元1500年睡去,公元2000年醒過來,同樣是過了500年,他會發現自己在一個完全陌生、無法理解的世界,很可能會以為自己闖入了天堂或地獄。
過去500年間,人類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成長。公元1500年時,人類還被局限在地面上,全球智人人口大約5億,以往生產的總價值約合2500億美元。今天,人類早已經登上月球,全球人口達70億,每一年生產的價值就約合60萬億美元。假設有一艘戰艦回到哥倫布時代,能輕鬆擊沉當時所有強國海軍,而自己連個刮痕都不會產生。1945年7月16日,美國科學家在阿拉莫戈多引爆第一顆原子彈,從這時起,人類不僅有了改變歷史進程的能力,更有了結束歷史進程的能力。將人類帶到阿拉莫戈多、帶上月球的這段歷史進程,被稱之為「科學革命」。
1.放棄上帝、發現自己的無知
1620年,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三大運動定律,並用三個簡單公式表現出來。此後,任何人只要把數據填入牛頓的公式,答案就會像魔術一樣出現。
1744年,蘇格蘭長老會兩位教士打算成立一個壽險基金,他們建議每一位牧師從收入中把一部分放入基金,基金會用這筆錢進行投資,如果牧師過世,遺孀就能從基金獲利中取得分紅,保障餘生。可是,他們不知道基金規模應該設置為多大。但他們沒有向上帝禱告,也沒有在聖經中尋找答案,而是聯絡了愛丁堡大學的數學教授,收集民眾過世年齡的資料,運用統計學和概率等知識,計算在某一年可能有幾位牧師過世。據此,他們預測,到1765年,這個基金總資本會有58348英鎊。事後證明,到期時,基金總資本為58347英鎊,他們的計算準確到不可思議!今天,他們的基金簡稱為蘇格蘭遺孀基金,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和保險公司之一,總值高達1000億英鎊。
對於伊斯蘭教、基督教、儒家這些前現代知識體系來說,他們都假定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經為人或神所知。平民百姓,只要鑽研典籍和傳統,正確理解它們,就能獲得知識。現代科學最獨特之處就在於,公開承認對一些重要問題一無所知,然後以觀察和數學為基礎,創造新理論,並且發展成新的能力。因此它更有彈性,也更有求知慾,這一點大幅提升了人類理解世界運作的能力以及創造新科技的能力。
2.全球化浪潮的初始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我們熟知大航海時代,是歐洲探險者從新大陸上攫取了大量黃金,是一踏上海岸,就立刻大聲宣告「此疆已歸吾王所有」,然後滅掉當地古帝國,把它變成歐洲各國的殖民地的時代。但是,我們不熟悉的是,很多航行,都會帶上為數眾多的科學家,一路科考。
1769年,英國皇家學會出資贊助詹姆斯·庫克船隊,船隊人員包括人種、地理學家庫克船長,天文學家查爾斯.格林,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和丹尼爾·索蘭德,以及負責繪製新土地、動物、植物的畫家。這趟遠徵,帶回數量驚人的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類學資料,成了很多學科的重要基礎。當時,遠航最大的剋星,是患一無所知的壞血病。庫克船長相信了一位醫生的研究,攜帶大量酸菜,並且每次登陸都補給新鮮蔬菜水果,結果,船隊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壞血病而喪命。
另外一次重要的科學家遠航,則是1831年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邀請年僅22歲的劍橋畢業生達爾文隨行。
3.資本主義 經濟的空前發展
歷史上大多時候,經濟規模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到現代,這一切都變了。公元1500年,人均年產值為550美元,而今天,人均產值是8800美元。
經濟學是出了名的複雜,下面這個例子可以幫助理解。
金融家A先生,開了一家銀行。建築承包商B先生,在這家銀行存了100萬美元現金。這時,麵包師傅C小姐,想要創業,向A先生申請貸款,於是A先生將100萬美元的貸款轉到C小姐的銀行帳戶,帳面上她就有了100萬。
接著C小姐請B先生來建她的麵包店,價格剛好100萬美元。等她寫了支票給B先生,B先生又存了A先生的銀行。
這時B先生戶頭有多少錢?沒錯,200萬美元。銀行保險庫實際上有多少錢?也沒錯,100萬美元。
B先生承包兩個月後,告訴C小姐,因為無法預期的問題和費用,建築費需要漲到200萬美元。C小姐只好再次到銀行,說服A先生再貸100萬給她,而她也將錢轉到了B先生帳戶。
這樣一來,現在B先生戶頭有多少錢?已經是300萬美元了。但銀行實際上呢,一直就100萬美元,而且,這100萬現金從來沒有出過銀行。
聽起來不可思議,其實這是一次人類想像力的驚人發揮。真正讓銀行得以存活甚至大發橫財的,其實是我們對未來的信任。在這項系統中,人類發展出「信用」這種金錢概念,代表目前還不存在、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貨品。正是「信用」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知未來,打造現在。這背後有一個基本假設,即未來的資源肯定遠遠超過目前的資源。
在航海探險中,荷蘭原本為西班牙領地的一個偏遠地區,後來不僅成功獨立,還成為全球的海上霸主,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和財富掠奪。西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築起牆,抵禦英國人的地方,就是如今的華爾街。而荷蘭人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信貸。荷蘭人堅持準時、全額還款,讓貸款人風險降低,並且,荷蘭司法獨立,保護個人權利特別是私有財產權。而因為贊助哥倫布而走了大運的西班牙,卻因為信貸表現糟糕,逐漸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4.工業的巨輪 讓我們擺脫錢不是在國王就是在民間的二元對立
經濟成長不僅需要我們相信未來,需要資本家將利潤投入再生產,也需要能源和原料。數千年前,人類就知道利用不同的能源,用火來煉鐵,用風推動風帆,但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進行能量間的轉化。漫長的歷史中,我們只能通過人類或動物的身體進行能量轉換,吸收食物中封存的太陽能,再轉換為肌肉運動,用以拉車或犁田。直到蒸汽機的發明,人們才洞悉能量轉換利用的秘密,開始深深著迷於使用機器和引擎轉換各種能量。
工業革命從農業中釋放出巨大人力,由工廠和辦公室吸納,生產出雪崩一樣多的新產品。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生產超出了需求。為了避免生產出來的產品無人買,投資者關門大吉的情形,人類社會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倫理觀:消費主義。消費主義的美德就是消費更多產品和服務,鼓勵人們善待自己、寵愛自己。這讓人們買了無數種並不需要的產品。
5.永遠的革命,未來不是將革智人的命?
智人通過一場場革命,越來越不受自然的控制,甚至全面地改變了自然的生態狀況。但是,人類的日常和心理,卻也被另外的力量改變和重塑。工業化的精確時間概念,代替農業社會的時間節奏,統治了人們的生活。全世界的人,都嚴格遵守共同的時間表。市場和國家的力量有了長足的發展,社群和家庭的能量被大大消解。國家和市場號召著人們:做自己,不要管周圍人的眼光。
核武器的發明和全球化的發展,讓戰爭成本飆升,世界呈現出空前和平的狀態。以往,戰爭的收益是土地、牛羊、奴隸和黃金,搶奪佔領都很方便。可如今,財富的重點是人才、創意,如果俄羅斯武力進犯矽谷,坦克還沒開進來,那些谷歌工程師、好萊塢導演早已經搭機逃往天邊了,俄羅斯會一無所得。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人類歷經三次革命的洗禮,力量空前強大,可是我們究竟是比以前更快樂還是更痛苦,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發展沒有帶來快樂,那麼它的意義又在何處?
既是《人類簡史》結語,又是《未來簡史》的開端
如今,智人甚至擁有堪比造物主的能力。通過生物工程,人類可以改造細胞核、基因,獲取需要的生物性狀,也可以利用基因研究復活遠古的生物種類。通過仿生工程,人類甚至可以創造出「生化人」,美國殘疾人可以裝上生化手臂,大腦發出神經信號,轉譯成電子信號,就能操控手臂。創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比如能夠自行演化的計算機病毒,同樣可以改變生命的法則。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身為未來學家的KK凱文凱利在《失控》裡已經為我們描繪了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我們終將失控。人類越想控制,世界就越不會按照我們預想的方向發展。如果新的神人必將取代智人,我們該何去何從?歡迎繼續了解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