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個臨危受命的將軍,他的成就完全取決於一場救國於危難之間的戰爭。當時的齊國可以說是除了秦國以外最為強大的國家,甚至許多本來打算投誠於秦的國家看到齊的強大轉而投向了齊國。
因此許多國家都十分的懼怕這個已經起來的齊國。當時齊國於燕國還有深仇大恨,於是燕國便帶著仇恨拉攏了其他當時並不強大的幾個國家想要一同滅掉這個對自己威脅巨大的齊國。
當然,如果五國伐齊最大的受益者是秦國,因此五國伐齊在一定程度上有秦國從中作梗的嫌疑。當時的燕國聯合趙韓魏楚四國,以楚國大將樂毅為五國將士的統帥,於公元前284年發動了對齊國的討伐戰爭。
這場戰爭畢竟是五個國家聯合起來組成的軍隊,所以對於即便是軍事實力也很強悍的齊國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五國聯盟的攻勢之下,齊國節節敗退。
當時的田單在國家危難之際率族人退守到了即墨這個地方,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田單這個名字開始讓人記住。駐守即墨的田單在即墨守將死後被推舉為新的守將,他依靠即墨優越的地理位置,與樂毅帶領的軍隊相持了五年之久。
在即墨這個地方,田單與民眾吃住在一起,並且一起勞作,將自己所得的獎勵和補給也都分發給軍民,因此田單憑藉這一點在即墨城的威望十分的高,這也給他日後作戰的勝利鋪墊了民心。
他對外也沒有閒著,派人散播謠言說樂毅這麼久沒有攻下即墨不是因為即墨這個地方多麼的易守難攻,而是樂毅心存不軌,想要佔據齊國自立為王。
這話很快就傳到了樂毅的耳朵裡以及燕王的耳朵裡,所以十分害怕的樂毅就偷偷的跑到了趙國躲了起來。田單的反間計讓敵人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之一,也是五國聯軍終究失敗的原因之一。
再後來,他為了鼓舞士氣,就裝作自己受到了天的指令,甚至還指派一個士兵作為那個神使,每天給軍民發布「天命」,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戰爭會受到天的庇佑,讓大家的士氣都十分高漲,然後他還裡用反間計讓軍民知道一旦投降,就會被敵人割掉鼻子,還會被挖掉祖先的墳墓,以此來激怒城裡的軍民。
知道機會已經到來的田單便搜集了數千頭公牛,在它們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刃,在它們的尾巴上綁上澆了油的蘆葦,然後點燃了蘆葦。讓感受到痛苦的牛從城中直奔敵營而去,而憤怒的軍民則跟在牛的後面一起衝鋒,最終聯軍被突如其來的火牛衝得四散而逃。
多都被刀刃穿透身體,或者是被牛給踐踏,聯軍也就因為而終結,田單最終贏得了勝利。而後他也乘勝追擊,追回了已經丟失的七十座城池。
為齊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他被封為了齊國的國相,他的事跡一時間也廣為流傳,很多人都說齊國是在他的力挽狂瀾之下才安然無恙地,對此,齊王也深表贊同,並重重的賞賜了他。當了國相的他也並沒有像其他許多人一樣貪圖榮華富貴然後開始走上另一條道路,而是依然保持著自己高潔仁厚的形象。
據說在一個冬天的夜裡,他從朝廷辦完事就要回家,但是那天出奇的冷,雖然坐在轎子裡,但是他仍然裹緊了自己的裘皮大衣。正走著,他突然聽到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於是他就命人停下,自己親自下車去看是怎麼回事。他看到一位老人依偎在一棵樹旁,蜷縮著坐在地上,好像快要被凍死。
於是他就解開自己的裘皮大衣給老人裹上,過了好一會兒老人才逐漸地暖合起來,這件事之後也被廣為流傳,說田單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國相。
總結:田單這個人的名字相比秦國大將白起,趙國大將廉頗來說確實生疏很多,但是他以自己的力量能將一個國家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回來,可見他的能力也決不在二人之下,反而他的寬容仁厚和聰慧是二人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