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年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去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中央有部署,地方有行動。
一年過去,一組數據躍然紙上:
「31個」——川渝兩地共同實施的重大項目兩批、總計31個,涉及總投資約5563億元,其中已有27個項目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54億元。
「95個」——95個事項實現「川渝通辦」,其中對國家要求2020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58個事項進行了全覆蓋,拓展新增了32個川渝特色「跨省通辦」事項。此外,還將國家要求的2021年底實現「跨省通辦」的5個事項列入清單,提前一年完成。
「17條」——川渝間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達17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毗鄰城市有望實現「高速公路1小時通達」。
「62分鐘」——從重慶沙坪垻火車站乘坐「復興號」列車,只需62分鐘即可抵達成都東站。成渝兩地進入「高鐵公交化」新紀元。
「5000」——2020年,成渝兩地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近5000列,歷年累計開行量達14000列,佔全國開行總量的40%以上。
……
一年來,川渝CP有多努力?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在2020最後一天正式獲批的川渝高竹新區和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又有怎樣的意義?未來有哪些可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一周年之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走進雙城經濟圈建設一線,為你帶來《雙城經濟圈特寫》系列報導。
雙城經濟圈特寫① | 這一年,川渝CP為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
雙城經濟圈特寫② | 走訪高竹新區:它憑啥打響川渝共建「第一槍」?
2020年的最後一天,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獲批設立。據了解,該先行區規劃範圍為遂寧市和潼南區全域,在兩地一體構建「雙中心、三走廊、一園區」空間形態,打造現代產業創新走廊、涪江生態綠色走廊、瓊江鄉村振興走廊,建設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目前,先行區推進情況如何?下一步有哪些規劃?對此,潼南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介紹。
潼南城市風景。通訊員 楊毅 攝
推動進展如何?
——建立遂潼一體化發展規劃體系 五大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自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以來,我們積極加強與四川遂寧交流合作,共同成立了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及8個專項工作組。」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3月10日、10月16日兩地召開兩次領導小組會議,籤訂遂潼一體化發展「1+N」合作框架協議,將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平臺建設作為遂潼兩地「頭等大事」合力推進。
此外,兩地還共同編制了《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初步編制形成了《遂潼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同步啟動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
在基礎設施方面,兩地啟動《遂潼一體化發展交通專項規劃》,構建「112344」交通網。其中,涪江航道復航納入交通強國重慶試點方案,遂潼快捷通道(雙江到米心段)升級改造完成99%的形象進度,遂潼大道(G246提檔升級)項目已完成工可報告。
在優勢產業方面,兩地圍繞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規劃論證渝遂綿優質蔬菜產業帶項目,建設高標準蔬菜基地30萬畝;建設涪江沿岸特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加強「遂寧鮮」與「天府源」「潼南綠」等區域公用品牌深度合作,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另外,兩地還共同啟動編制遂潼工業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
在科技創新方面,遂潼兩地推進大型科學儀器等科技資源和平臺共享,聯合開展創新創業在線培訓,共同舉辦遂潼創新創業大賽。同時,兩地高新區籤訂合作協議,開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聚集、大數據融合應用等方面合作。
在公共服務方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條跨省城際公交潼南至磨溪線和遂潼商務快客正式開通,兩地實現公交「一卡通」;推動教育資源協同,雙方各確定3所學校開展校際合作試點,納入「成渝協同」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推進醫療資源共享,兩地建立醫療專科聯盟,互派專家坐診、教學查房,互派學科帶頭人幫助創建重點特色專科,潼南區人民醫院、中醫院與遂寧市中心醫院開通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等。
在生態環境方面,雙方籤訂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和水文情報預報及監測網絡技術指導協議,共同發布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宣言,協作開展生態環境聯合監測,實現涪江流域生態環保聯合執法、防汛減災聯防聯控。
遂寧觀音湖。圖片來源:遂寧新聞網
尚存在哪些痛點、難點?
——產業協作發展不足 互聯互通程度不深
在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先行區也遇到了一些難點、痛點。
據了解,遂寧潼南兩地經濟總量分別僅佔四川的3%和重慶的1.9%,人均GDP尚未達到兩省市平均水平,分別相當於四川的77.6%和重慶的80.5%;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第三產業佔比分別比四川和重慶平均水平低11.3個和13個百分點;城市化水平整體不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比四川和重慶低2.3個和11.6個百分點,城鄉融合發展不足。加之成渝兩大核心都市圈緊鄰地區發展勢頭迅猛,周邊市、區發展提速,使遂潼兩地面臨強大的虹吸效應和競爭壓力。
「兩地均以新材料、農副產品加工、天然氣利用、電子信息及機械製造、綠色建築建材為主導產業,相似度較高,產業互補性、關聯性和一體化程度較為落後。」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傳統產業、初級化低端化加工佔比較大,產業集聚仍處於初階段、低水平的空間集聚,缺乏有影響力、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
此外,遂寧、潼南之間高速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的互聯互通網絡仍不完善,支撐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間公交式運營的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較為薄弱,尚未構建起功能完善、高效快捷的城際交通網絡體系,阻礙人流、物流順暢流通,制約遂潼一體化發展。
遂寧傳媒集團、潼南傳媒集團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2021年怎麼做?
——加速基礎共建 共促產業共興
潼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動遂潼快捷通道、涪江復航等重大合作項目建設;加快啟動南遂潼高速、遂渝高速擴容等項目建設;加快完善遂潼大道、潼安大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儘早開工建設。做好國土空間控制規劃,為一體化項目預留好交通廊道。
同時,全面啟動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建設,儘快明確選址、範圍及產業布局。「我們初步考慮布局臨港產業園(發展電子信息等)、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園(磨溪、雙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崇龕、三家)和『三方四地』飛地園區。」該負責人稱。
進一步完善合作體制機制,加快推動「1+N」合作協議落地落實,以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興、服務共享、環境共治、機制共建為導向,加快建設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合力推動遂潼全域一體化發展,力爭在更多領域取得創新突破,形成試點示範。
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文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