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三味和禪門衲子的三味,有何相通之處?

2021-02-07 念念隨筆

茶之三味和禪門衲子的三味,有何相通之處?

皆仁法師

人間百味,茶有千味。自從茶葉出現以來,就和僧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達摩祖師與茶葉的傳說,還是陸羽寄居寺院而著《茶經》,還是唐代仰山慧寂禪師日常的「釅茶三兩碗」(皆仁註:見《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還是宋代被蘇軾稱嘆不已的「點茶三昧手」,無不與僧人們有著種種密切的聯繫。

正因為茶與佛門的淵緣頗深,所以在品茶之餘,不免會想起叢林舊事。

那茶之三味和禪門衲子的三味,是否有何相通之處呢?

第一味:酸

這裡說的茶的酸味,是指由於水土氣候的原因,在茶葉所產生的一些物質中富有酸味,而在制茶之後,茶葉中自然顯現的、特有的果實自然酸味。

那什麼是禪門衲子的酸呢?

衲子們辭親割愛,入佛門修行,只是對於凡夫來說,與親人離別,自然難免心酸,但是為了能夠度脫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泥淖,衲子們也勇於擔當這份心酸。

在佛經中,佛陀曾經為此做了一個譬喻:就像一位醫生的父母親屬都不慎中了慢性毒藥,而這位醫生因為一時外出而沒有中毒,但是他見到父母親屬中毒時,毅然離開家門,前去為他們尋找解藥解毒。這種情況下,不能說這位醫生不通情理,也不能說要求這位醫生停留下來呆呆看著父母中毒而茫然無措。而出家人也是如此,見父母至親在生死輪迴之中輪轉不休,所以他們辭親出家,為父母至親尋找脫離輪迴之苦的良藥,而他暫時的離開,也不能說他是不顧情理。

更何況,禪門衲子之中,也有因為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無人照看,而在父母住所附近的寺院安單,便於照顧父母的。唐代的睦州道明禪師便是其中的表率,他是家中獨子,向父母求請出家,之後持戒精嚴,學通三藏。後來因為父親去世,母親年邁無人照顧,於是他在家中附近一處廢棄的寺院中安身,並織草鞋為生,以得來的錢財贍養母親,然而他也沒有耽擱修行,他在叢林中的聲望日隆,前來參學的衲子更是把他所居寺院的路都踏平了。

第二味:苦

茶中的苦,往往是源於茶葉中的咖啡鹼、茶葉鹼、可可鹼、花青素和茶皂素等。而茶葉讓人所欣賞之處,就在於苦味之後的回甘。

那什麼是衲子們的苦呢?

衲子們的苦,是參學十方,在路上餐風露宿?是求學多年,苦無明師?是參禪多年,沒有入處?還是像浮山法遠禪師在葉縣禪師門下時,被百般錘鍊,不但在寒冬時節被潑了一身水,還被從頭到腳地罵了一通,最後留在葉縣禪師門下修學時,還被各種調教,最後才得到一句「遠真有意參禪」(皆仁註:見《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的讚許?

曾有禪師嘆息著說道:「衲子們的苦,是穿著僧衣卻不能了卻生死大事!」

第三味:甘

茶葉的回甘,一般來說是因為茶中的有機酸會刺激唾液腺進行分泌以產生「生津回甘」的感覺。而在當年的鮮茶之中,有機酸的種類較多,含量佔乾物質的百分之三左右,所以,在制茶的過程中會形成更多的有機酸。成茶之後,人們品飲茶湯,就會有生津回甘的體驗。

那什麼是衲子的甘呢?

有人誤以為,出家就是為了苦修,苦修才是正道。這種觀點是存在誤區的。當然,出家人修行起來的「狠勁」,是一般人無法想像得到的,這裡也沒有必要過多的提及。

其實,修行也有樂處,要不然,以凡夫眾生的根性,如果沒有絲毫的樂處,一味的苦修,不崩潰才怪呢?

那衲子修行的樂處是什麼呢?

一如《法華經》中所說,衲子的樂處是「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什麼是法喜呢?聞法或味法而生喜,稱為法喜。如果常常聽聞佛法的親們,也許會有類似的體驗,聽到佛法精妙之處,心中會湧起一陣的喜悅,甚至歡喜流淚。這就是法喜的體驗之一。《宏智禪師廣錄》中說:「法喜為食,慈悲為舍;信佛是歸,視身如借。住正念以唯勤,趣外塵而無暇。」

什麼是禪悅呢?簡單地說,就是修行者進入禪定之後,所產生的身心愉悅的體驗。《三藏法數》中說:「修行之人,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定之樂,即能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禪悅食。」《大慧普覺禪師語錄》中說:「始知法喜禪悅之樂,非世間之樂可比。」

今天說了茶之三味和衲子的三味,不知道大家得到了幾味?願與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從三弦到三線再到三味線
    (三味線:松村和子) 此歌紅遍了八十年代前半的日本,雖後有多名大腕唱它,但我總覺得松村和子唱的好,因為大腕們身後有大型樂隊在伴奏,而松村和子是抱著一把琴在自撥自唱,再後來我知道了她是為唱那歌才開始學琴的
  • 和韻如夢,和弦如幻:品味雅致的三味線音樂
    高級的用印度產的紅木、紫檀,廉價有南亞、東南亞產的「花梨」等木材。為了便於攜帶,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別稱為「上杆」、「中杆」、「下杆」。與此相對,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杆稱「長杆」。由於琴杆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樂器有把位標記。
  • 食·指南視頻=三味蔬屋之薺菜餛飩
    ▲粉紅色炒飯:粉紅色來源於甜菜根的植物色,它有令人愉悅的染色以及草本的清香,又不會喧賓奪主掩蓋了米飯的本味,混雜著新鮮爽口的馬蹄和酸黃瓜,以及營養滿分的牛油果,口感多重有層次。三味蔬屋: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讀大學期間,老師帶我們在古德寺閉關七天,體驗比丘尼的常態生活。那時候我就隱約感受到了,慈悲的胸懷和淡薄的心境。畢業後不久,我在圖書館翻書的時候,可能也是因為緣分,翻到了有關佛學和素食的書籍,就在那個時刻就一鼓作氣地決心吃素了。掐指一算也有五年的時間了。
  •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此人說出真相
    在中國近現代史的文壇上,魯迅先生絕對是一個標杆人物的存在,這位棄醫從文的文學宗師,以一桿筆寫盡人生風雨、世情百態,對民國社會的腐朽和人性的陰暗都有深刻的揭露,他的許多名篇佳作,即使在今天讀來,依然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其諷刺藝術下所蘊藏的深刻內涵,依然沒有過時。
  • 「地源匯·天然富硒三味蛋」廣告語徵集大賽結果揭曉!
    一蛋三味,以硒為貴(1309票,作者:陳珍)按大賽規則,經地源食品公司綜合評定,本次廣告語大賽一、二等獎作品分別為:801號:一蛋有三味,富硒更美味61號:好在三味,貴在富硒作品評語:廣告語沒有好壞之分
  • 三味書屋中的那位先生:嚴而不厲、嚴而可親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他寫道自己對去書塾讀書時的無奈和不解——「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但是就是在這個名叫三味書屋的書塾中,從他12歲入學一直到他18歲的時候離開到南京求學為止,他在三味書屋中學習的時間有6年之久,在三味書屋中,那位「嚴厲」的壽鏡吾先生為魯迅先生打下堅實的古文基礎。
  • 黃芪與這三味「苦口良藥」泡水喝,會有什麼用處,你知道嗎?
    要說苦的話,這三味中藥絕對夠資格,它們便是有中藥「三黃」之稱的黃連、黃芩和黃柏。黃連、黃芩和黃柏它們仨都屬於清熱燥溼的中藥,三者都是味苦性寒,也都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功效。在三味藥中,又以黃連最為苦寒,因此它的清熱力量最強,這也造就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俗語。在臨床運用中,溼熱諸證、實熱證、血分熱盛、外科瘡瘍等由於火熱邪氣所引起的病症,用這三味中藥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三味線——這件在中國本土失傳的樂器,如今卻成了日本國粹
    中日雙方公認的信史,是16世紀即明初葉,三味線由中國傳入日本衝繩,在衝繩生根發芽,後來流布到整個日本。然而,筆者以為,三味線傳入日本的時間可能還要更早一些。中國關於三味線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秦代,據說是戍邊軍人為緩解沙場之苦創造的,稱為「弦鞀」。
  • 普洱茶中妙趣橫生的「三味茶藝」
    普洱茶藝是1993年春,思茅地區舉辦「首屆中國普洱茶葉節」以來,由專業茶藝表演隊展現出來的普洱茶鄉民族茶飲藝術,其中有「三味茶藝」、「民族茶藝」。三味茶藝:是思茅地區中國普洱茶茶藝表演隊在繼承和發揚普洱茶鄉民族茶文化的基礎上,由何仕華等表演,將民族茶飲的風俗和音樂、舞蹈等融為一體,成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民族茶飲藝術。沏茶、賞茶、品茶都在幽美、高雅、清淨的禮儀環境中進行。由身著豔麗的哈尼族、彝族、傣族、佤族、拉祜族、漢族服裝的茶藝小姐在音樂聲中表演。
  • 「文心雕龍」古今論·薄荷三味
    前言—————庚子年季春皋月芳菲好雨正當時氣候日漸回暖朝思薄荷清涼原自身通透引發三味一味涼二味迷三味魔清涼著迷念情魔即興難控詩發作幽魂倩女惹人痴莽莽深情以續之……把一顆冰封已久的心融化了融化成一汪清泉隨之融化成一派春天我相信往後餘生也會融化出執子之手的浪漫
  • 三味書屋眼鏡部閃耀登場
    三味書屋眼鏡部 歡迎進店選購 地址:金蘭大道533號新三味書屋二樓感謝關注三味書屋公眾平臺:
  • 從中秋節細看人生三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6.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 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寫何首烏充溢著神話想像和對其追尋的熱情,表現了何首烏、木蓮等植物帶給「我」的無限樂趣。
  • 牛魔王和鐵扇都不會三味真火,紅孩兒從何學來?看看老君幹了什麼
    在西遊記中,若說哪一難令孫悟空最為狼狽和丟臉,可能要屬火雲洞中的紅孩兒呢,原因有三,其一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曾被太上老君放到八卦爐中用三味真火煉製,受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的折磨,不曾想在火雲洞紅孩兒的法術下又一次嘗到了苦頭,可謂是掀起了往日的恩怨。
  • 用三味線彈出琴聲與鼓聲,這個日本女孩的操作帥炸天!
    ↓↓↓↓↓↓小姐姐名叫塙智恵,視頻中她正以津輕三味線彈奏樂曲《はなわ ちえ(結)》,手速之快,真的令人瞠目結舌!9歲時,師從佐佐木光儀氏,開始學習津輕三味線。因為勤奮練習,小時候的她便經常參加海外的文化交流演出。16歲時,塙智恵以精湛的技巧,獲得了津輕三味線日本全國大會C級的冠軍。兩年後再次挑戰A級比賽,以17歲的年級,成為了該賽事A級最年輕的冠軍。
  • 「天然富硒三味蛋」廣告語徵集決賽:除了投票抽獎,參與競猜也能獲獎哦!
    免費三味蛋奔跑在快遞的路上,能不能當「吃蛋群眾」就看您的運氣和智慧了!1)猜中前三名且排名全對者,獲得地源三味蛋16枚+現金紅包100元;2)猜中前三名但排名有誤者,獲得地源三味蛋8枚+現金紅包50元;3)猜中前三名其中2名(無論排名對錯),獲得地源三味蛋4枚。
  • 日本的三種樂器(尺八,三味線,日本箏)與中國的歷史
    每一按音孔邊緣有圓形花紋。製作十分精美,通體雕花紋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後作張袖狀。後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執扇,另一女坐彈琵琶。其餘部分均飾以花鳥紋。此外還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樺捲尺八等。尺八發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並經由當時日本的遣唐僧東傳日本,保留至今,其技巧複雜,音色獨特而有古味。
  • 廢棄隧道裡彈奏三味線的日本姐妹花,撥動琴弦穩如泰山
    「東京和楽器」最近宣布將在8月前完成所有之前的訂單後,就休業停產。這次的疫情除了讓奧運會付之東流,也讓日本的舞臺表演和音樂會接連取消,三味線維修的業務和購買的需求因此突然停止…日本女子三味線組合輝&輝身穿和服在群馬縣的隧道內演奏青森傳統民謠《JIFUBUKI》,太有趕腳了。
  • 告別百草園,進入三味書屋,是魯迅對舊式教育的批判嗎?
    在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對給予自己無限童年樂趣的百草園,有過十分傾注深情的描寫。然而當寫到三味書屋時,他的筆鋒似乎突然轉變。說自己不知為何會被送進這個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但是,後文對於三味書屋的描寫,卻並非死氣沉沉。而是使用活潑輕鬆的鋪敘筆法,講述了先生如何教學,學童們如何在課間玩耍,又怎樣趁著老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淘氣的事情。魯迅所寫的這位鬚髮花白、高而瘦的教書先生,便是壽鏡吾老先生。
  • 三味中藥泡茶喝,讓你精力充沛,52歲像32歲!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