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檢察機關運用「協作+磋商」機制 讓廢棄礦山披「綠裝」

2020-12-23 上遊新聞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楊鈮紫 實習生 李豐耘)昔日,廢棄礦山成了「光頭坡」,如今,修復治理披上了「綠裝」。近日,長壽區鳳城街道東新村一位村民站在山坡前,望著鬱鬱蔥蔥的一抹綠色,不禁感嘆。

生態環境的改變,只是長壽區檢察院運用「協作 磋商」機制治理廢棄礦山的一次有力實踐。

「地表土壤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觀被破壞,大片的山體裸露在外,水土流失嚴重,觸目驚心。」回憶起8月底走訪時的情景,長壽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殷浩心情沉重。

原來,這片區域之所以短時間內就成了「光頭坡」,就是因為當地在2000年前後建起了一批建材廠。

這些建材廠主要依託當地的礦山資源,設立採礦區開採頁巖等用於燒制各種建材。但隨著近年來環保要求提高、經營方向轉變等原因,這些礦山逐步停止開採,轉而通過外部採購原材料加工的方式生產。

但是,原本已被破壞的採礦區,這些企業並未善加治理復墾復綠,而是一直閒置或作為原材料堆放地,且這些「寸草不生」的區域又恰處於長江10公裡廢棄露天礦山範圍內。

「水土流失、次生災害,這些綠水青山的傷疤不能就這麼一直放著不管。」殷浩隨後啟動了對東新村片區的全面調查。

與長壽區規資局聯合開展了多達12次實地摸排走訪後,長壽區檢察院查明,東新村片區共有五家建材廠因開採礦山形成的礦坑未復墾復綠,共造成6.31公頃山林損害。

按照相關規定,檢察機關可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追究相關企業生態修復民事責任,可如果採取這樣的方式,不僅生態修復耗時耗力,企業生產經營也會受到影響。

「恰逢市檢察院一分院與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籤訂了《協作推進關閉礦山生態修復實施辦法》,其中就規定了這種涉及歷史遺留礦山問題的解決方案。」該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秦玉勇表示。

該院隨後與長壽區規資局及涉事企業初步溝通,取得了共識,各方都願意通過磋商機制迅速解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9月23日,一場走心務實的磋商會在長壽區規資局召開。

檢察機關、區規資局以及涉事企業負責人、債權人圍席而坐,議題就一個:廢棄礦山如何生態修復。

磋商會上,考慮到其中有部分企業因生產經營困境,目前暫時沒有資金用於生態修復。經過反覆釋法說理與溝通,並與債權人進行商議,最終達成由債權人先行墊資進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待竣工驗收後,保證金由規資局退還企業再償還債權人的方案。

隨後,長壽區規資局與這些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當場籤訂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

「辦了案子、保住了廠子,最後還修復了環境,這是多贏的最佳結果。」殷浩介紹,該院已督促廢棄礦山修復治理5處,投入資金30餘萬元,復墾復綠面積6.31公頃。目前還有兩家企業正在修復中,預計還將投入10餘萬元用於修復治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檢察亮點·代表評說|廣西南寧武鳴區:一紙檢察建議 礦山披綠衣
    一紙檢察建議 礦山披綠衣南寧武鳴:積極與行政機關溝通,引入市場機制,辦理石場修復案日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合旗村美女山損毀地修復現場,見證了廢棄礦山蛻變的代表委員紛紛感嘆。礦山裸露,整改困難重重美女山的蛻變,源於一條公益訴訟線索。2017年底,武鳴區檢察院刑檢部門的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城廂鎮合旗村美女山石場在採礦權證到期後未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隨後,線索被轉至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
  •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讓礦山廢棄地披綠裝
    東北網鶴崗10月26日訊 (記者佟光昕)矸石成山、垃圾堆積、地面塌陷、粉塵汙染,以前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礦山廢棄地現在已被綠色覆蓋。  記者在南山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4號片區的山頂放眼望去,這裡到處都是種植的喬木和灌木,綠色覆蓋了這片礦山廢棄地,山頂清澈的淨水池可隨時澆灌滋養這方綠色的土地。據了解,目前這個片區共栽植雲杉、柳樹、樟子松、榆樹、楊樹等樹木10萬餘株,成活率達到95%以上,周邊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改善。
  • 礦山再披綠裝 古村「串珠成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礦山再披綠裝 古村「串珠成線」——河北省井陘縣踐行「兩山」理念實現綠色轉型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冬日,行走在太行深山,井陘縣作為河北省石家莊市下轄的唯一純山區縣,近年來堅決摒棄「靠山吃山」的路徑依賴,「一黑一白」兩大傳統產業實現綠色轉型,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山再披綠裝。在此基礎上,依託山水資源建設打通「太行天路」,養在深山的27個傳統古村落「串珠成線」,綠水青山成了富民強縣的金山銀山。
  • 破損山體披「綠裝」——梁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地質環境治理...
    近年來,梁山縣積極開展地質環境治理,加強地質遺蹟保護,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恢復和美化地質地貌景觀,破損山體重披「綠裝」,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梁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財政等相關部門,認真做好地質環境治理保護項目的申報、實施工作,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級財政投入對歷史遺留礦山的地質環境問題逐步開展治理。「十三五」期間,實施地質環境治理項目7個,累計利用上級資金6900多萬元,完成梁山、小安山生態修復面積430多公頃。
  • 文山州這裡的礦山披「綠裝」
    2020年5月中旬邊坡現狀從遠處看,梯田試礦區在蔚藍的天空下顯得壯闊中帶著柔美。2009年開始更實行邊開採,邊修復的辦法對在礦山排土場邊坡等區域進行網格化種植。由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制定年度復墾工作計劃,督促各車間開展復墾工作,跟蹤復墾工作完成情況。設置環保專職管理員負責組織開展復墾,採礦車間設置環保管理班,負責擬定礦區復墾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復墾及日常管理工作。
  • 長江經濟帶檢察攥指成拳打擊環資犯罪
    協作辦案為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全流域、跨區劃治理中的制度效能,上海、江蘇、浙江等檢察機關建立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經最高檢批准,聯合制定《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建成全國首個跨省際區劃訴訟管轄機制,統一相關司法政策,推動形成跨區域監督合力,破解「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水汙染治理瓶頸問題
  • 三明檢察:強化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推進文化遺產保護
    為了鞏固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成效,進一步強化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銜接協作配合,促進三明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服務打造「紅色三明」城市名片, 12月24日,三明市檢察院聯合市文化和旅遊局召開「協作推進檢察公益訴訟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視頻會。
  • 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給...
    上海、江蘇兩地檢察機關在上級檢察機關的統籌指導下密切配合,通過指定管轄,探索形成兩省檢察機關跨區域辦案協作機制,以訴前磋商形式與行政機關達成治理共識,消除了東風西沙水源地存在的環境風險。,運用指定管轄、一體化辦案、訴前磋商等方式,推進聯動綜合整治。
  • 海口湛江北海三地檢察機關聯手保護海洋環境
    原標題:三地檢察機關聯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海口市人民檢察院、廣東省湛江市人民檢察院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人民檢察院近日聯合舉行《關於建立環北部灣-瓊州海峽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公益司法協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的「雲會籤」儀式,三方籤署《協議》,將以《協議》為基礎做好檢察機關「守護海洋
  • 從廢棄礦山到森林公園:太原玉泉山重披錦繡
    (中華環保世紀行2020)從廢棄礦山到森林公園:太原玉泉山重披錦繡中新網太原9月24日電 題:從廢棄礦山到森林公園:太原玉泉山重披錦繡作者 李京澤近日,中新網記者隨全國人大「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來到山西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
  • 建立三項機制注重三個結合努力打造公益訴訟「蓬萊樣板」
    原標題:建立三項機制注重三個結合努力打造公益訴訟「蓬萊樣板」   為適應「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形勢要求,煙臺市蓬萊區人民檢察院聚合「檢察機關+行政機關+
  • 居民不堪深夜火車鳴笛噪音困擾 檢察機關磋商解決噪音汙染
    有群眾了解到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後,便撥打鶴崗市檢察院12309舉報電話反映情況。該院接到該線索後,迅速成立了由市院第六檢察部和興山區院組成的工作專班,開展收集證據和走訪調查工作。
  • 廈門市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檢察建議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行業清源...
    廈門市檢察機關充分運用檢察建議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行業清源、專項整治 2020-12-24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文山礦山披「綠裝」,11年植樹305197株
    2009年開始更實行邊開採,邊修復的辦法對在礦山排土場邊坡等區域進行網格化種植。由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制定年度復墾工作計劃,督促各車間開展復墾工作,跟蹤復墾工作完成情況。設置環保專職管理員負責組織開展復墾,採礦車間設置環保管理班,負責擬定礦區復墾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復墾及日常管理工作。
  • 裸露礦山換綠裝,廣東9家礦山「上榜」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敘浩)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了301家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廣東共有9家礦山上榜。這9家礦山包括:廣東天高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鐵礦、大埔縣新誠基工貿有限公司五豐稀土礦、惠州市惠陽區創粵輝石場有限公司、惠州市騰興實業有限公司、惠東嘉華材料有限公司石礦場、廉江市興順建築石料有限公司石嶺鎮石崗嶂建築用花崗巖礦、電白區麻崗鎮發王嶺建築用花崗巖礦、中材羅定水泥有限公司蘋塘第一礦場、廣東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高棖鉛鋅礦。
  • 蘭州市檢察院主動服務中心大局 打出跨區域檢察協作組合拳
    兩級檢察院上下聯動、一體推進,齊心協力打出一套跨區域檢察協作的組合拳。    全市檢察機關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堅持依法協作,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一盤棋」整體推進,圍繞維護社會穩定、保證公共安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生態環保、加強文物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等重點方面,主動加強與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以及海東、臨夏等市州的合作,積極探索建立完善跨區域協作機制。
  • 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91件
    中國環境報記者張林霞南昌報導 記者日前從江西省人民檢察院獲悉,自今年2月起開展的「守護鄱陽湖」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重點圍繞鄱陽湖及江西「五河一江」流域水環境、岸線資源、礦產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森林和溼地、飲用水水源地等領域,針對非法排汙堆廢、非法採礦採砂、非法侵佔岸線水域空間、非法獵捕和捕撈、破壞森林和溼地等突出問題,共立案1868件,向行政機關,提起民事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32件。
  • 漳平市出臺反洗錢工作協作機制
    本網訊 日前,漳平市檢察院、漳平市公安局、漳平市人民銀行聯合出臺《反洗錢工作協作機制》。該機制包含可疑交易線索報案移送機制、立案調查及信息交流機制、審查認定機制、情報會商機制、督導督辦機制、工作紀律等8章15條具體要求。
  • 江蘇太倉、上海嘉定檢察機關遠程協作 隔空跨省,一場特殊的不起訴...
    徐某某到案後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涉案公司向稅務機關補繳了全部稅款。「企業有20多名員工,受疫情影響,企業經營陷入困難。」這是嘉定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實際走訪了解到的企業經營情況。該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萬燕清告訴記者,綜合考量涉案單位和徐某某犯罪情節輕微,自願認罪、悔罪,無前科劣跡,符合不起訴條件,且涉案單位積極退補相關稅款、積極接受及履行稅務機關行政處罰等情況後,嘉定區檢察院決定依法對徐某某及涉案單位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考慮到徐某某和企業訴訟參與人居住在太倉市,疫情期間,當事人跨省參加不起訴宣告十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