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在歷朝歷代不斷變化,甚至化身女性,趙雲到底是文官是武將?

2020-12-22 歷來現實

趙雲的中庸之道

上一篇講過了,趙雲在東漢末年,其實算不上一等一的大將。

然而在蜀漢末年,因為政治跟軍事的鬥爭,姜維提出了「趙雲好棒棒」一說,為後主劉禪所認可。稍微看了一下趙雲在歷史上的各個時代的評價。

對唐朝人來說,趙雲仍是非常優秀的武將。而進入宋朝後,趙雲忠勇的價值,本身仍是相當稀有的。但宋代人其實就開始注重趙雲是個讀書人的考證了。

從唐宋的主流風氣來看,我們並不難理解這中間的轉變。

明朝更進一步的去申論,趙雲不只是武將,不只是文官。而是「大臣」。在中國古文的原本意義,大臣指的就是相當核心、中央的高級官員。

趙雲被記錄的武官職雖然不高,但他的言行舉止都不是一般邊緣人的等級。其實稍加留意三國志就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蜀漢官員,想放點什麼屁,大多還是對準了諸葛亮。

就連關羽這個等級,跟劉備這種交情,他也不會去跟劉備上書談國事。但趙雲在不是近侍官員的情況下(比方說簡雍),卻可以留下直諫劉備的記錄。

接下來這個,是當初看譙周傳注意到的。

譙周官位也是不高,但是「雖不與政事,以儒行見禮,時訪大議」。大議,在三國志裡面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其實就是朝廷的臨時股東大會啦。

開大議的時候,就是臨時有重要的事情要決策。其徵召的範圍,不限於三公九卿這類高級官員。主要的內容,針對民生跟禮法制度為多。所以比起武官,更多大儒會被徵召參與大議,作為典章制度顧問。

郭嘉對於曹操軍最大的功勞,就是大議上他往往能提出被採納,而且實際有效用的策略。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趙雲這段著名的臺詞,就是在大議的情況下發表的。

到了清代,趙雲的價值,又再次轉往武人方面發展了。京劇裡頭,趙雲更是標準武生。

在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中,趙雲自然是武將。而上述的過程中,應該也可以發現。在同樣的時代中,趙雲對民間來講,是武藝高強的大將。

對官方而言,卻是儒學素養極深的大臣。這當然跟官方和民間接受跟普及的方式不同,可相同的是,我們大概可以確認,趙雲的名聲在元明之際,達到了一個相對的高峰。

目前寫這些都有一個重點,就是想告訴大家,趙雲的地位,不是現代各種衍生作品才提高到這個地步的。

就像之前提過的,趙雲的功績在蜀漢末年就已經被熱烈討論。而最終,趙雲的歷史地位核心價值,一字可蔽之:「忠」。

同樣是「忠」,但趙云為什麼沒有得到諸葛亮或關羽等級的尊崇?

從有限的資料裡,其實有一件事情就很明顯。趙雲是一個仇視匈奴的人。敵對外族。有些人在比對關羽跟嶽飛的時候會說,嶽飛抵抗異族,才是真正的大忠大義。

以現代價值觀另有討論空間,但關羽能夠在元代清代封神加官又晉爵,不可否認其中應該真的有這個因素。諸葛亮更是一個跟異族和平共處的上好範例。可是他就少了威武之志。

對蒙古人跟女真人而言,勇士的價值還是相對高的。

趙雲一開始沒有搭上宋徽宗的封神列車。因為他本來就是官方平反出來的一號人物,並不是起源於民間祭祀。

諸葛亮跟關羽都長期治理地方,威能累積是很足夠的。

趙雲在民間聲望最高的時候,某方面來說也是個抵禦外族的大英雄。

我們就不難想像,他在元代的官方地位之低,到了明代才復甦過來。如果明代沒有亡於女真之手,趙雲成為三國時代無人可及的神將,完全是有可能的。

元雜劇就已經有人在寫,趙子龍比諸葛亮更心思細膩的故事了。忠勇且文武雙全的趙雲,對上位者是能臣,對下位者是偶像。

雖然一度因為政治因素,沒有成為全中國人的趙雲。但也造就了無國界的趙雲。

相關焦點

  • FC吞食天地2,趙雲的實力究竟如何?玩家對趙雲的評價好壞參半
    上次說到關羽在吞食天地2中的慘狀,結果大家都說關羽還不是最慘的五虎將,最慘的非趙雲莫屬,至少關羽的回覆能力超強。那麼趙雲到底是不是最慘的呢?為什麼曾經又有很多玩家一直把趙雲當成主力,下面就來具體說說趙雲。
  • 論真正的正史三國武將排名,趙雲馬超根本就排不上號!
    人們在談論三國武將之時,經常會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句話在很多人心中,似乎是一個常識。這個常識是在指導他們,去認識那段三國歷史。可是真正的三國歷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顯然不是的,因為這裡面參雜了許多的劇情需要,比如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那就是只要是一個武將跟隨劉備,他的排名指定就要高不少。比如說趙雲,《三國演義》是將趙雲描述得無比的厲害什麼「渾身是膽」什麼「常勝將軍」,可是正史中的趙雲真的有這麼厲害嗎?顯然是沒有的!為何?因為了解過正史的朋友都知道,趙雲在《三國志》中的記載相當的少,幾乎可以忽略了。
  • 明朝文官權勢滔天,與文官制衡的宗室、勳貴是如何被擊垮的?
    中國曆朝歷代都少不了文官團體,但是在中國其他王朝中,都沒有像明朝一樣,文官權力如此之大,君臣衝突頻發。即使是極度重文輕武,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文官也沒有像明朝文官一樣權力如此之大。大明建立之初,雖是文官治國,但明朝實行的是文武並重的國策,且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並不是多麼看重文官。
  • 皇帝如何辨別文官武將?
    為了弱化武將權力,宋朝不斷增添各種無用的文官機構。 比如趙匡胤設置的「樞密院」,還有趙光義時期的「中書門下」。 武官與文官一樣,也有這樣的「正官」和「散官」制。 元豐改制之前,「正官」與「散官」的官服顏色混雜不堪。
  • 文臣學武、武人好文,探究明朝文官和武官的地位及影響
    01明代文臣武將地位的歷史淵源縱觀古代歷史,文武關係的變化對於政治格局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他必須要吸取歷朝歷代統治者的經驗教訓,既要重用武將來鞏固統治地位,又要廣納賢臣,利用文臣精英群體來管理國家,同時還必須想方設法避免唐末藩鎮割據和宋朝文官群體過於龐大的局面。
  • 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文官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杜伏威是吳王,中唐的郭子儀是汾陽郡王等等,就是宋朝也有童貫封王,成為古代宦官爵位最高的人,明朝的話主要是追封郡王,主要是明初的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等人,至於清朝的話,也有吳三桂等藩王,可見這些異姓封王的人都是武將,所以在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麼文官有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 孫乾為什麼排在了武侯祠十四武將,而非和簡雍並列於文臣中
    武侯祠殿前東西廊內,有蜀漢文臣武將的塑像28尊。東廊稱文臣廊,以人稱鳳雛的龐統為首,共塑有14人分別是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西廊為武將廊,以智勇雙全的趙云為首,也塑有14人分別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關於武侯祠名士將領入選的問題,清代劉沅將法正、許靖、劉巴三人移除,因為此三人劉沅認為有背主投敵之實,不足以配享忠義著稱的武侯祠中,遂除之。
  • 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將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團的眼中釘
    所以,漢、隋、唐、宋的歷史就成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的過程。至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怎麼看丞相和相權都不順眼,於是在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先以「意圖謀反、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處死了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後又以此為契機「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將「後繼之君不得再立丞相」寫入《皇明祖訓》。
  • 淺談歷史上的趙雲,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說起蜀漢五虎將,趙雲其實是比較尷尬的,他是最晚被封侯的一位,甚至比馬超都要晚,在他死後,劉禪才封他為「順平侯」。起初,劉備在荊州安定下來之後,封關羽為蕩寇將軍,封張飛為徵虜將軍,封趙云為偏將軍。
  • 《真三國無雙8》武將「穿越」變球員 趙雲綠色戰袍超帥
    導 讀 備受關注的光榮動作新作《真三國無雙8》將和臺灣的Lamigo桃猿棒球隊展開聯動,推出特別的武將球員卡,《真三國無雙8》中的五位武將變身棒球隊員,身穿球服
  • 夷陵之戰,蜀國武將集體啞火,一個柔弱文官卻用熱血保住蜀國尊嚴
    蜀國本就國小力弱,人才短缺,此時還要分兵駐守漢中、益州各個軍事要地,諸葛亮坐鎮成都料理後勤,魏延鎮守漢中防備曹魏,趙雲駐屯江州保護劉備後路,導致劉備帶在身邊的優秀軍事人才根本不敷使用。第三個失誤,則是劉備犯下輕敵大忌。
  • 漢朝基因,三國性格:從九位三國文官武將梟雄身上看強悍精神傳承
    自從打得匈奴漠南無王庭漠北也無王庭之後,漢朝的霸氣,就成了深入骨髓的性格基因,這種基因一直到後漢三國年間依然強大,具體體現就是文官高潔,武將忠誠。這些強悍的基因傳承決定了他們強悍的性格,也成了梟雄們的顧忌。咱們今天就以九位三國人物為例,看看漢朝基因對三國的影響。
  • 三國武將排名第一的是趙雲還是呂布?或許是其他人
    三國武將戰鬥力排名永遠是大家津津樂道但又充滿爭議的話題。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講講我心中的三國最強武將。
  • 中國古代有「文官」和「武將」,他們什麼時候分的家呢?
    隨著社會政治、軍事的不斷發展,中國的國家體制也在逐漸地變革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變革就是文官武將的分離。也就是國家文武官員分開任責,專職指揮軍事作戰的將領從文官之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體系。文官只負責政治事務,不再領兵作戰。
  • 《真三國無雙》武將歐美人氣最終榜出爐 趙雲僅第三_遊俠網 Ali213...
    在之前的報導中,我們知道光榮曾對歐美玩家發起了旗下《真三國無雙》系列武將的人氣投票。在之後,遊戲中魏蜀吳晉以及其他勢力的武將人氣榜也分別評出。而在昨晚,這個榜單的最終排名結果也公布,此次光榮方面對這些武將不再分陣營,而是把遊戲中全部武將拿出來讓歐美玩家評選。  在評選中,最終遊戲中其他勢力中的呂布得票最高,拔得頭籌;吳國的周泰佔得次席;而蜀國的趙雲則獲得第三。  最終榜前五名武將如下:
  • 南宋的武將,都以當文官乾兒子為榮
    但是這有可能,這很有可能,因為在當時的宋朝,做文官的根本看不上這些權貴,甚至還要故意彈劾權貴以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不為權貴折腰」。大家都知道宋朝重文抑武,其實在宋朝成立初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主要目的是讓文武平衡,相互制衡。以免武將手中有兵權,起了造反的心思。
  • 趙雲在蜀漢官至「鎮東將軍」,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從而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也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甚至超過了曹魏的五子良將。
  • 五虎上將是小說橋段,趙雲官職並不高,正史趙雲到底是怎樣?
    三國歷史時間相比之前的漢朝可以說非常的短暫,可是其中的英雄人物也是絲毫不少,而說起其中的武將,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但是五虎上將在正史上並不存在,只不過是羅貫中的描寫罷了,事實上蜀漢只有前後左右四位將軍,也就是除了趙雲之外的四位,所以現在很多人覺得演義中描寫的趙雲誇張了,趙雲只是一個雜牌將軍。
  • 三國志戰略版趙雲搭配攻略 趙雲陣容分享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諡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更是如雷貫耳。
  • 理性評說三國武將前十名——趙雲入圍
    東漢末年,外戚幹政,宦官專權,主弱臣強,天災不斷,民不聊生;而門閥豪強經歷上百年的發展,已經到達一個瓶頸期,種種矛盾疊加下的的東漢處於一個危險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