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中,這四句最為經典,若能參透福報不淺

2020-12-16 千面略懂先生

每次翻開《華嚴經》,都會有一種「不讀華嚴誤終身」的奇妙心境。更憧憬著若能在世上重活一遭,該有多好呀的無明妄想。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也是華嚴宗亦賢首宗的立宗之經,更是佛法中法界之根本經典,與《法華經》、《楞嚴經》並稱為經中之王,其地位不可小覷。

而且這部佛經每一句偈頌都極為經典,雖然沒有涉及深奧的佛理,但句句直指人心,離苦得樂。

據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曾經感慨的說到:「不讀《楞嚴經》,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經》,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

對佛法充滿好奇心的我一直在思考,《華嚴經》的富貴,究竟是怎樣的富貴呢?

今天,我就從《華嚴經》中,精挑細選出了這四句蘊含富貴妙法的經典偈頌。若能參透,福報無量。

01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身康體健福至心靈,名利雙收晚年無憂」,想必是我們每一個正常人的終極夢想。在這件事上,佛陀就給予了最重要的開示:「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認為:如果我們想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的真實境界,就應該用心去觀察。法界中的一切現象,好的壞的,其實都是心念顯現出來的。

換句話說,命運的好壞,全在自己的一顆心。倘若生好心,做善事,人生就會很順利;生惡念,做壞事,人生自然厄運連連。

在生物意義上,心是有形有相,有顏色,有大小的,而佛教認為心中的念頭是不可見的,無形無相,沒有顏色,沒有大小。但是它會通過我們的外在容貌,生活境遇呈現出來。

所以學佛人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以為偶爾的起心動念無人知曉。殊不知,思想行為造作的惡業,都會巧妙地呈現在青天白日之下。

修佛的根本宗旨也就是修心,修心指的是我們每一個念頭都要是好的。用一顆善心去面對生活,只要我們的心變得美好了,好運才會降臨。佛法的智慧種子才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生根發芽,野蠻生長。

「一切唯心造」這個原理可以作用於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我們相信自己生命是美好的,生命就會越來越美好,你相信自己的生命是苦難的,生命就會越來越苦難。

02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在過往的歲月裡,我們因為對於貪婪、嗔恚、愚痴,有自己錯誤的理解和認知,造成的一切罪業。現在知道從身體、言語、意念三個角度停止一切不善的行為,同時發真誠心懺悔已經知道的和已經忘卻的一切不善的業行。

佛教認為:懺悔像法水一樣,可以洗淨罪業,淨化靈魂

就像我們平時臉弄髒了,可以用水來洗。心若髒了,該怎麼清洗呢?好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清洗過自己這顆心,心中充滿垃圾,醜惡不堪。長此以往,境隨心轉,人生處境也逐漸趨向不幸。

相關焦點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此經被稱為「經中之王」,能受持真是太有福報了!
    大乘佛法,以他的那種智慧和根性,也是不長時間完全通達,沒有人能夠抵擋,他就起了驕慢心了:我這個天下第一智慧,看來佛法也不過如此,我也學得差不多了……佛法的經典不但在世間流行,龍宮裡面有保存,天上也有。世間流行會有隱沒的時候,龍宮有收藏。大龍菩薩就把龍樹接到龍宮,讓他看龍宮中收藏的經典,就好像我們的藏經閣一樣,不過比我們世間的高級。打開一看,「哇!這麼多經典,浩若煙海!」
  • 華嚴經早就告訴過我們,如何成佛的殊勝方法!只是你還不知道
    不過深究起來,這不過是停留在表面的富貴。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更究竟的「富貴」及其產生規律,佛家有「福報」這一說法。福報意為福德報應,福報不同於福氣,福氣只是我們在世間得到的一點福力而已。所以福報才是讓我們真正獲得幸福、快樂的途徑。除了「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這五種令常人羨慕的人間福報。
  • 《華嚴經》上這6句真言,讀得越多越受益!
    《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的經典之一,又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陀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重要經典,學佛人一定要多讀《華嚴經》,《華嚴經》上這六句話,讀得越多越受益,第一句話: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因緣生法,悉皆如響;菩薩諸行,一切如影。
  • 《法華經》、《華嚴經》及淨土經典中的觀音代表什麼?
    敦煌壁畫和經典中的觀音蓄有短髭,清楚指出她是男性。然而在接下來的數百年間,觀音經歷奧妙及令人驚訝的轉變,十六世紀時,觀音不僅完全中國化,且成為一位深受敬愛的慈悲女神。在所有傳入中國的佛菩薩中,觀音是唯一真正中國化成功的女神,以致很多對佛教不甚了解的中國人,根本不知道她的來源或佛教因緣。
  • 悲智願行發起助印天下第一大福報經金光明經
    因緣殊勝,三寶加持,悲智願行有幸與上海印弘金光明最聖王經的師兄們取得聯繫,他們已經累計印刷結緣上萬部金光明經,功德不可思議,因為金光明最聖王經是天下第一大福報經也是護國三經之一,同時也是懺悔和超度的最為感應的經典
  • 佛門裡必讀的八大經典,福報功德無量
    翻開經書,點一瓣心香,這是苦樂人生中最寧靜的一刻、最美好的時光。佛門「三寶」中,以三藏十二部經書典藉作為「法寶」的象徵。什麼是「三藏十二部」呢?佛經,即是佛教經典,主要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古印度時期通常不做文字記錄,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他的弟子們為了佛法不至於失傳,於是召集僧眾進行結集,共同回憶釋迦牟尼佛的言教,由此形成文字版的佛經。後人將所有佛經合稱「三藏十二部」。
  • 一旦參透這三句話,也就讀懂《金剛經》,會有大福報,好運相隨!
    佛在和須菩提的對話中,明確的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六祖慧能,就是因為聽《金剛經》而開悟。人們都說,讀金剛經會有大福報,可是為什麼很多人讀金剛經,運氣並沒有變好呢?這是因為,讀經若不明所以,義理必不得究竟。心若迷而不覺,好運又從何而來呢?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
  • 《華嚴經》中的20句精華佛理,點醒執迷人生!
    《華嚴經》具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華嚴經》是釋迦佛成道之後所說的大乘經典之中,篇幅最長,最廣解勝義,最至圓滿佛法的經典。1. 行如來行,住如來道。2. 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 19.要是開五眼的人,就可以看見盡虛空、遍法界都有《華嚴經》【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現在所讀的這一段文共有十六句,這是清涼國師想要寫《華嚴經疏鈔》的時候,先皈敬請加──皈敬三寶,請三寶加被他,令他開智慧。現在這四句偈頌,就是皈依佛寶。「皈命十方極三際」:皈命,也就是皈依,以我的生命,皈依「十方極三際」。三際,是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皈依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寶。
  • 華嚴菩薩(1638)
    這一點,咱們暫時理解不了,沒有了愛,人類如何繁衍,只有情愛不泛濫,忠貞如一,就算做的很不錯了吧。第五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意思是說,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一切眾生,在相上雖然千差萬別,其佛性卻是無二無別,之所以是眾生,只因妄想執著遮蓋佛性,若能熄滅妄想執著,佛性自然顯現。
  • 華嚴經淺釋49 :布施明是吃虧,暗是便宜;只有布施者才能體會其眞理
    如昔等觀諸法性        一切業海皆明徹如是今於光網中        普徧十方能具演【如昔等觀諸法性】:好像佛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普徧觀察一切諸法性,也就是這個人在過去,是怎樣起惑造業受報?現在怎樣起惑造業受報?未來怎樣起惑造業受報?【一切業海皆明徹】: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的業障,猶如大海,可是佛的智力,都能徹底的明瞭。
  • 史傳部——華嚴經傳記
    非是翰墨之所能記。此乃圓滿法輪稱法界之談耳。但以本不離跡。是以處寄人天。時臨二七。以跡不離本。九會即遍十方。二七該於十世。以本跡無二。令無限即限限即無限。如此經中海雲比丘所持。普眼修多羅。以須彌山聚筆大海水墨。書一一品。不可窮盡。又如真諦三藏雲。西域傳記說。龍樹菩薩往龍宮。見此華嚴大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
  • 大方廣佛華嚴經23—— 異生眾,執金剛神
    在二十一天的時間,於定中為法身大士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內,說明了宇宙萬事萬物圓融無礙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堅持為大家分享這部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全套共計二十四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禪師講述          這些大菩薩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隨順眾生,而化現他們的身相。一切世間法,所行所作,他們以同事而現於眾生前。眾生做什麼?
  • 佛經三大經王: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認的"經王",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佛家有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也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這三部佛家的最高經典到底說了什麼?
  • 《佔察善惡業報經》
    《佔察善惡業報經》上卷《佔察善惡業報經》下卷佛在《佛說法滅盡經》和《十夢經》等經中預言於現今末法時期,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迫,諸多障礙,因此不但普通人就連末法之佛弟子有很多失其善念及正念,更增長了貪、嗔、嫉妒、大我慢等。
  • 今日華嚴菩薩聖誕
    從經文中可以肯定華嚴菩薩與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是同時存在的。那麼這華嚴菩薩究竟是誰呢?在《華嚴經》認為華嚴菩薩就是十行菩薩,夢參老和尚有這麼一段有關布施修行的描述:現在我們所要解釋的就是菩薩他怎麼樣修行,華嚴菩薩怎麼樣來修行,這叫十行品。說有十種法門,我們修行啊,要依著這十種法門去修。
  • 《華嚴經》:善知識是成就佛法的根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注釋】一切在佛法上有所成就的菩薩,都是依於善知識的指導加持,善知識是成就佛法的根本。佛法由師傳授,敬師重法者,方能有所成就。汝今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惟。當得親近諸善知識。 ——《大方廣佛華嚴經》 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是什麼? 先講個來果老和尚的故事。來果老和尚和虛雲老和尚一樣,為近代公認的開悟禪師,他也是近代公認的最嚴厲的禪師。
  •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經中一一述此十大願,明其功德無量。然此十大願為一切菩薩行願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願海。以此菩薩之廣大行願,故稱為大行普賢菩薩。今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項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南無大行普賢願王菩薩三稱一切恭敬一心敬禮。華藏世界。帝網剎中。遍法界常住佛。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