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感染的急性腹瀉性傳染病,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導致脫水而死。這種傳染病流行於全世界,並且至今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特別是非洲有些國家,這幾年疫情頻發。我國政府把它列為甲類傳染病,但由於新中國成立以來公共健康衛生事業的發展,這種較為低端的傳染病並沒有在我國形成太大危害。現在威脅中國人生命健康的,是「高端」傳染病,比如2003年的「非典」,以及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
然而,舊中國就不一樣,即使在當時具有很高發展水準的東方第一城市上海來看,霍亂成為困擾它發展、嚴重威脅生活在其中的中外人士的噩夢,每隔幾年都會發生一次,有些甚至延續好幾年時間。
中國最早發現霍亂病是在1820年,在華南發現,很快傳播到長江流域。據早期文獻記載,1821、1826、1840、1841年,上海均有霍亂疫情,但沒有具體的病例數目。主要是由於霍亂還不是政府的法定傳染病,無須報告。租界開闢之後,外國人開始大量移民,但霍亂並沒有因為外國人的優越感而放過他們,1846年就有2例西方人的死亡病例。
1862年,是上海有史以來第一次霍亂大流行,上海、松江2縣患病者達總人口的八分之一,病死數千人。第二年,據英國人統計,霍亂仍然在中國人當中大流行,而且死亡極多,7月14日一天就病死1500人。實在駭人聽聞!到1874年,據工部局報告,6、7兩月,外國人中流行腹瀉,患者當中病死三分之一。1875年,外國人有18人患霍亂,死亡11人,病死率極高。霍亂疫情引起租界的重視,之後的統計數據逐漸準確。1877年,外國人總共在華2000人,患病23人,死亡16人,中國人患病更多。1878年,外國人霍亂病死者16人,多為海員。
據統計,自1880年至1938年約60年間,上海僅有22年未發現霍亂,其餘年份均發現霍亂疫情,其中尤其以1883年、1885年、1890年、1895年、1902年、1907年、1912年、1919年、1926年、1929年、1932年及1938年等12年為甚,國人和外國人均有大量死亡。而且上海的霍亂疫情有一定的周期性,間隔期為2至7年,平均為5年。
上海霍亂疫情最嚴重的年份是1926年。這次疫情從1925年開始,前後跨了三個年頭,到1927年才逐漸收斂,登記收治染病者5500多人,登記病死者近600人。1938年霍亂患病和病死人數更多,8000多人患病,1700多人死亡。
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有些禍患、災難是可以通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而避免的,比如霍亂,我們現在不必為這一傳染病投注過多精力。但是像SARS、2019—nCoV等病毒所導致的全國性大災難,依然困擾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謹守作為中國人的良知與尊嚴,度過了此劫,也讓我們在整個民族心智上更加成熟,以期規避更大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