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竹編沙發穩穩坐?臺灣「坐、座、做」展揭秘臺灣設計史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3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設計研究院邀請知名工業設計團隊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合作策劃主題特展—《坐座做.做座展》,3月10日在臺灣設計館06展區展出。本展從「坐、座、做」三個軸線呈現椅子的故事,策展人徐景亭認為,「坐是一種姿勢,座是一種象徵,而做是一種行動!」椅子除了是產業趨勢發展的指標外,更是具有文化象徵的產品,從這個想法延伸規劃出三大展區,並設置觀眾動手做的學習場域。

臺灣設計館《坐座做.做座展》以臺灣椅子設計脈絡為主軸。(臺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從「坐」的姿態,看到臺灣工藝史詩:走入展場,將看到逾50張臺灣椅陳列於平臺上,猶如在地設計躍上伸展臺。包含:1930年代農業社會的竹製家具、1950年代輕工業時期的塑料制鬱金香椅、及1960年代太空時期的「圈椅」等,每一把椅子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的集體記憶。其中最具指針性的館藏作品為日治時期顏水龍所創作的竹製家具,匠師們運用竹、木等原生材料之美,佐入人文巧思,經過雙手逐一修整,打造出舉世無雙的手工椅。

周育潤以臺灣特有的「五角編」技法,組成極具當代設計感的「泡泡沙發」,當年被法國媒體評選為最令人心動的作品。(臺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從「坐」的進化,看到當代詩意空間:本展除展現經典工藝,也將策展視角延伸至當代趨勢,邀集臺灣13位當代設計師人展出精彩作品。展件中,有傳統工藝的延續與創新,例如周育潤以臺灣特有的「五角編」技法,組成極具當代設計感的「泡泡沙發」,當年被法國媒體評選為最令人心動的作品。此外,由設計師王俊隆與竹藝師聯合製作的「作繭計劃-蠶絲竹編沙發」,巧妙應用農村養蠶智慧,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將椅子引領至永續發展的美學層次。

顏水龍作品與包浩斯代表作品「紅藍椅」並置呈現,展現同一個年代裡,竹材_木材、東方_西方的設計對話。

從「座」的材質,看到臺灣的文化演進:第二個展區展現生活坐具的材質實驗,精細介紹竹、木、金屬、複合媒材等材質的特性與製作過程。座椅的製作與生活演進有密切關聯,例如從竹材工藝,發展到加入機具生產製作的木材家具,再到金屬加工與塑料射出成型;公元2000年之後,由於個人意識與在地自覺的萌芽,激迸出設計與工藝跨界合作,大膽嘗試各項新穎材質與工程技術。

由設計師王俊隆與竹藝師聯合製作的「作繭計劃-蠶絲竹編沙發」,巧妙應用農村養蠶智慧,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將椅子引領至永續發展的美學層次。(臺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從「做」的經典,看到人體工學的秘密數字:第三個展區探討的是「人體工程」。20世紀現代家具的經典代表—伊姆斯夫婦(Eames)於1956年發表的單人躺椅。這張躺椅不僅是MoMA、龐畢度中心等多家美術館的永久典藏。半世紀以來,被譽為蘊含著沉睡魔力的工藝結晶,躺椅微微向後15度角傾斜;這完美的角度除了提供舒服的靠背,還讓胸部處於平緩、無壓的姿勢,也讓「15°」成為人體工學的關鍵數字。

展區設置了三種高度的平臺,策展人期待觀眾透過乘坐體驗,從中了解最適合自我身型的坐姿(右起:徐景亭、王俊隆、林靖。(臺灣設計研究院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的折頁也和「椅子」大有關係!將工程圖學慣用的「網格線系統」融入其中,提供觀眾精準繪製椅子的造型與高度,再透過紙材特性進行摺疊與撕割,便能立即從平面紙張造出立體感的椅子!這精心的設計,讓大人和小孩都能盡情享受做椅子的樂趣,所有天馬行空的靈感信手拈來,每位觀眾都能成為下一位設計大師。(高楊)

相關焦點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2020-12-22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告別上海展,下一站鎖定了臺灣 ATLife大展
    一年一度的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將於7月25到28日,在臺北市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李淑貞是這場大展創辦人,她也是臺灣最早提倡精準運動復能(健)的物理治療博士專家。臺灣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是ATLife大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專業康復團體,該公會主任黃劭瑋說明,自三年前起每年參加ATLife大展,每年都訂了當年度主題。 第一年訂的主題是:怎麼樣長輩過得更好?重點是讓老人在家裡能透過無障礙空間的改善,擁有友善的居住環境。
  •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今天前往臺北市區探訪幾處古蹟,順道去國立臺灣博物館參觀「地圖臺灣特展」(注1)。這項特展展出十六至二十世紀初有關臺灣的古地圖,是國內難得一見的地圖展。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地圖記錄地理,可與歷史相互佐證。雖然地圖是靜態的,像是對某一歷史空間的瞬間攝影,然而一張地圖,總給人無窮的想像空間。
  • 中國符號|竹編工藝
    1、臺中花博竹跡館——ZUO STUDIO在臺灣的葫蘆墩公園裡,由坐設計事務所設計的由竹子和鋼鐵編織而成的涼亭橫跨在水面上,為遊客創造了一個陰涼的地方。竹亭的主要結構由輕鋼和毛竹製成,更細的牧野竹用於編織。這座高10米、長30米的竹亭共使用了三年來種植的320株竹子。
  • 發現寶島·品味臺灣 新光天地臺灣精品美食展開幕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臺灣的飲食文化繼承了中華美食的傳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性格,也體現出臺灣飲食的多元文化。10月30日-11月8日重慶新光天地將美食、文化、觀光等元素融合,為重慶市民打造一場好吃好玩、絕對地道的臺灣精品美食展,讓重慶市民不出重慶也能感受正宗臺灣味和人文風情。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滬開幕
    摘要:「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滬開幕。開幕式後,藍博洲還舉行了《臺灣人的反殖民抗爭與身份認同》歷史講座並與與會人員互動交流。(上海市臺聯 朱徵宇攝)「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彰化
    新華社臺北3月9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9日在彰化師範大學開幕,該校師生、文史工作者及抗日誌士後人等數十人出席開幕活動。  本次展覽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彰化師範大學及臺灣文學研究所共同主辦,著重以史料圖文客觀呈現彰化民眾的抗日傳統。
  • 盡享臺灣魅力|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9月25日至10月8日,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將在新光天地成都1F 歡樂大街舉行。9月17日在富邦華一銀行舉辦該活動新聞發布會,重點闡明臺灣精品美食展的五大亮點,此次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除了美食以外,更融合了臺灣精品、旅遊與文化等4大元素,讓消費者只需到成都新光天地,就能親臨其境感受臺灣地域文化,現場不僅集結了臺灣節慶10大伴手禮、30家正宗夜市小吃、100多種臺灣精選商品、120款臺灣最完整人氣零食與多項文藝表演,並在全川唯一有軌叮叮車的軌道上打造5大臺灣知名旅遊景點,一個更好吃更好玩更好買的臺灣精品美食展
  • 精靈夢葉羅麗:仙子們的8大寶座,顏爵坐沙發,靈公主坐桌子?
    精靈夢葉羅麗:仙子們的8大寶座,顏爵坐沙發,靈公主坐桌子?曼多拉的如意寶座曼多拉是動漫中邪惡的女王,是最壞的葉羅麗仙子,曼多拉在動漫中的劇情還是很多的,甚至我們鞥看到曼多拉坐轎子,坐寶座,睡在床上,算是一個生活比較豐富而且人物刻畫非常全面的仙子了,在動漫中曼多拉有一個如意寶座,在寶座的後面還有孔雀羽毛做的扇子,非常的有宮廷風格水王子的水滴王座水王子的水玲瓏宮出現的次數不是很多,小編也只是在水玲瓏宮中看到了水王子的寶座
  • 2017臺灣文博會之旅 我們在文化裡爆炸!
    2017年4月19日臺灣文博會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及花博公園爭豔館同步開展。今年文博會著重文化內涵,以「我們在文化裡爆炸」為主題進行深度策展,展品以社會現象、在地題材及食材出發,讓文化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 竹編大師盧光華 半生痴絕《蘭亭序》
    可惜,這些竹編書法都是點綴性地零星散布,「要是有朝一日用老祖宗傳下的竹編手藝,編織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該有多好!」溫飽尚未真正解決的盧光華把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埋在心底,於無聲處聽驚雷,終於迎來了改革開放的駘蕩春風,創辦了綠石仿古工藝廠,舊時的竹編書法夢也隨之破土而出。     1989年,盧光華開始了竹編書法的試驗,並選定了趙孟頫書寫的《蘭亭序》定武本。
  • 臺灣遊艇展將延期,亞洲多個重要遊艇展推遲舉辦
    繼亞洲多個遊艇展宣布延期後,2月12日,2020臺灣遊艇展在官網正式發布通知宣布展會將延期舉辦,舉辦日期將另行通知。目前,亞洲區第一季度的遊艇展,僅剩日本遊艇展未取消或延期(3月5-8日)。作為臺灣遊艇、相關設備及海洋產業兩年一次專業展覽盛會,第四屆「2020臺灣國際遊艇展」原定於2020年3月12-15日在高雄展覽館及嘉信22號碼頭登場,此前,已確認參展的展商有臺灣嘉信遊艇、東哥遊艇、巨星造船及科建鋁船,以及海外品牌代理商如辛普森、凱格麗、亞艇國際、奧穆爾遊艇及臺灣公主遊艇等超過90家遊艇產業鏈業展商,將展示20餘艘各式遊艇
  • 揭秘臺灣綠營智庫:運作很燒錢 常「不務正業」
    資料圖:辜寬敏  揭秘臺灣綠營智庫  它們為何由盛轉衰?其中有的冠以智庫的名字,除了即將掛牌的民進黨智庫外,比較有影響的還有「新臺灣國策智庫」、「臺灣智庫」、「臺灣新社會智庫」等。除此,更多的是名字中沒帶「智庫」的智庫。
  • 文創上的文創|兩個臺灣90後女孩與52位頂尖手藝人的故事
    他做的生肖風箏,積累下來到現在十二生肖都齊全了。其他像是一串星星、鳳凰、彩虹、歷史人物造型的風箏,還有約一百節長的巨龍風箏,原本不被看好,但後來飛起來非常壯觀,一堆人爭相詢問如何做支架。之後又做了『哈雷彗星』以及十二星座造型的風箏。謝金鑑認為不能只有傳統的觀念,也要跟上時代,否則會被拋棄。
  • 新光天地舉行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
    鳳梨酥、牛軋糖、糕餅……這是很多人造訪我國臺灣地區都必須品嘗的特色美食,而在千裡之外的成都,好吃嘴們也將一飽口福到源自臺灣的各式美味小吃。 不僅如此,活動現場,新光天地還將與海峽逸軒臺灣精品館聯手推出「臺灣精品獲獎好物快閃專櫃」,精選優質臺灣精品獎獲獎產品與臺灣優質品牌逾20家,產品種類豐富,涵蓋創新科技、文創藝術、生活美學與經典工藝等四大類。 臺灣旅遊觀光、文藝表演同樣是此次活動的重點。
  • 第二屆臺灣國際花卉展:蝴蝶蘭、文心蘭唱主角 | 動態
    本屆國際花卉展是臺灣國際農業周的四大主題展之一,主要展出了切花、盆花、各種觀賞植物、盆景、花藝資材、包裝資材、栽培介質、肥料、溫室資材以及各種園藝用品。除第二屆臺灣國際花卉展外,臺灣國際農業周的另外三大主題展為第三屆臺灣蔬果展、第二屆臺灣國際農業技術展、第一屆臺灣冷鏈生鮮配送展,加上同期舉辦的第四屆臺灣國際漁業展,共有330家生產企業、貿易商參展。
  • 臺灣正在這三大方向上狂奔:探營臺灣醫療科技展
    <em>臺灣的醫療科技展究竟長啥樣?近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第二屆「臺灣醫療科技展」吸引了上萬名醫療從業者的參與。動脈網作為受邀媒體,全程參與了本次展會。在內地大熱的智慧醫院、人工智慧和創新器械,同樣成為了本次臺北展會的熱議話題。</em>當最後一絲餘暉消失在遙遠的天際,飛機開始緩緩下降,與雲層進行著二度接吻。
  • 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登陸成都
    9月25日至10月8日,新光天地首屆臺灣精品美食展將在新光天地成都1F 歡樂大街舉行。此次臺灣精品美食展活動除了美食以外,更融合了臺灣精品、旅遊與文化等4大元素,讓消費者只需到成都新光天地,就能親臨其境感受臺灣地域文化,現場不僅集結了臺灣節慶10大伴手禮、30家正宗夜市小吃、100多種臺灣精選商品、120款臺灣最完整人氣零食與多項文藝表演,並在全川唯一有軌叮叮車的軌道上打造5大臺灣知名旅遊景點,一個更好吃更好玩更好買的臺灣精品美食展,就此展開。
  • 曹智勇雕塑藝術臺灣邀請展隆重開幕
    2018年3月24日,應臺灣雕塑學會,臺東大學邀請,備受矚目的「尋跡」曹智勇雕塑藝術臺灣邀請展在臺東生活美學館隆重開幕,受邀嘉賓和新聞媒體近300餘人濟濟一堂,共同品味著曹智勇的雕塑藝術。一同見證著這連接海峽兩岸藝術情緣的「尋跡」曹智勇雕塑藝術臺灣邀請展的開幕盛況。此次藝術展不僅得到臺灣重量級藝術家的關注,也得到主辦方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並且得到了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的大力支持。
  • 臺灣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品交流展在臺北舉辦
    7月13日,臺灣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品交流展在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辦。 劉舒凌 攝中新網臺北7月13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歐陽開宇)臺灣師範大學、華僑大學作品交流展13日在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辦。策展人、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金程斌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近年來,臺灣師範大學、華僑大學在師生互訪、美術教育以及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此次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傳承為主題的交流展,既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也有對藝術形式的創新探索,體現了中華文化在不同地域的藝術展現與個性表達,體現了中華文化在不同文化中的強大包容性與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