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音樂雜誌評選的最偉大20部交響曲

2021-01-12 騰訊網

BBC音樂雜誌問詢全球151名著名指揮家,得出這份「史上最偉大的20部交響曲」的榜單。

20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

Bruckner - Symphony No. 7 (1883)

1883年,布魯克納的《第七交響曲》被譽為傑作。

這部作品充滿了靈光乍現的時刻,最吸引人的是精彩的結尾部分,閃閃發光的琴聲和史詩般的號角湧動,直至音樂歡快地結束。

推薦版本: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Bernard Haitink

19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

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1808)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是對自然的終極讚美詩!

貝多芬愛好自然,用大半時間踏遍郊野。他曾在書信中說:「我在灌木、大樹、草坪和巖石間行走的時候,是多麼快樂啊!因為樹叢、花草和巖石,都能給人以共鳴。」

推薦版本: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18

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

Brahms - Symphony No. 2 (1877)

這部作品寫於1877年夏天,呈現出陽光明媚、寧靜安詳的景象,被稱為勃拉姆斯的「田園」。

推薦版本: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Pierre Monteux

17

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

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5 (1937)

1936年1月,蕭士塔高維奇的歌劇《姆欽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令史達林勃然大怒,他的音樂被指責為「形式主義」,不符合蘇聯社會主義文化要求,這使得蕭士塔高維奇一度陷入困境。蕭士塔高維奇決定另撰寫一部交響樂,以作回應。

首演時,許多觀眾被這部作品感動得熱淚盈眶,觀眾起立鼓掌將近半個小時。

推薦版本:Leonard Bernstein

16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Beethoven - Symphony No. 7 (1812)

《第七交響曲》像一隻躁動不安的野獸,充滿了令人不安的活力。

推薦版本:Staatskapelle Berlin/Daniel Barenboim

15

莫扎特《第40交響曲》

Mozart - Symphony No.40 (1788)

這是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莫扎特的作品,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

推薦版本: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Sir Charles Mackerras

14

西貝柳斯《第七交響曲》

Sibelius - Symphony No.7 (1924)

西貝柳斯的這部交響曲在交響樂發展史上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地位。這也是他最清晰、最深刻的音樂作品之一。

推薦版本:Lahti Symphony Orchestra/Osmo Vanska

13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

Bruckner - Symphony No.8 (1887/1890)

布魯克納在這部作品中,用音樂表現了他對塵世的渴望,對天國的憧憬,他的焦慮,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死亡的敬畏,而這一切又最終得以升華。

推薦版本: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Riccardo Chailly

12

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

Brahms - Symphony No.3 (1883)

勃拉姆斯用這部作品向舒曼致敬,當勃拉姆斯把樂譜發給克拉拉時,她說這是一部「美妙的作品」。

推薦版本:Gewandhaus Orchestra/Riccardo Chailly

11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1808)

「命的敲門聲」。貝多芬的秘書安東·辛德勒這樣形容,他在貝多芬死後多年寫道:作曲家自己指著第一樂章的開頭:「看,命運在敲門!」

推薦版本:Vienna Philharmonic/Carlos Kleiber

10

馬勒《第三交響曲》

Mahler - Symphony No. 3 (1896)

馬勒的這首作品首演時,在評論界中既受讚揚亦受辱罵,某些評論者被這首作品的龐大規模困擾不安。

推薦版本:Bamberg Symphony Orchestra/Jonathon Nott

09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

Tchaikovskyahler - Symphony No. 6 (1893)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是一部經過生與死的痛苦鬥爭,最終以絕望而告終的作品!

推薦版本:Leningrad Philharmonic/Evgeny Mravinsky

08

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

Brahms - Symphony No. 1 (1876)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證明了他是貝多芬當之無愧的接班人!這部作品讓他斷斷續續地奮鬥了20年,同時也讓他獲得了一流的音樂成就。

推薦版本:Orchestre Ré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Gardiner

07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Berlioz - Symphony Fantastique (1830)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幻想交響曲》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他瘋狂愛上莎士比亞戲劇女演員哈莉葉特·康斯坦斯·史密遜。時至今日,這部作品仍廣受歡迎。

推薦版本:Mahler Chamber Orchestra/Marc Minkowski

06

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Brahms - Symphony No.4 (1885)

勃拉姆斯這部形式近乎完美的《第四交響曲》,憂鬱、簡樸,有著巴洛克風格。

推薦版本: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Marin Alsop

05

馬勒《第二交響曲》

Mahler - Symphony No.2 (1894)

這是除馬勒最成功而且最受歡迎的交響曲。

1894年,著名指揮漢斯·馮·彪羅與世長辭,馬勒去參加他的葬禮,聽到教堂響起的讚美詩「復活」,為他創作該曲增添了靈感。

推薦版本: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Mariss Jansons

04

馬勒《第九交響曲》

Mahler - Symphony No.9 (1909)

馬勒《第九交響曲》1912年6月,由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作首演,當時馬勒已經離世,沒法親臨首演。這也是馬勒唯一一首在完成初稿後未作任何修改的作品。

推薦版本:Berlin Philharmonic/Herbert von Karajan

03

莫扎特《第41交響曲》

Mozart - Symphony No.41 (1788)

這首作品又名「朱庇特交響曲」,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首交響曲。

推薦版本:Orchestra Mozart/Claudio Abbado

02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Beethoven - Symphony No.9 (1824)

《歡樂頌》是貝多芬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也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

末樂章的歌詞來源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中部分詩句改編而成。

推薦版本: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Charles Mackerras

01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

Beethoven - Symphony No.3 (1803)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是音樂史上的裡程碑式,作品規模宏大、充沛有力、情感豐富,是貝多芬最為鍾愛的作品之一。

貝多芬原是將這首作品獻給拿破崙,因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憤而改為「紀念一位英雄人物」。

推薦版本: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版權聲明:

文中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還想聽哪位歌手的音樂,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

相關焦點

  • BBC音樂雜誌選出五十大唱片
    ◆魯道夫2012年1月刊英國《BBC音樂雜誌》評選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50款唱片。這一評選是由雜誌的樂評人和撰稿人選出的。1.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漢斯·霍特、弗拉格斯塔、尼爾森等演唱;喬治·索爾蒂指揮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956-1965年錄音) 2.貝多芬第五與第七交響曲——卡洛斯·克萊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1975——1976年錄音) 3.布裡頓《戰爭安魂曲》——加林娜·維什涅夫斯卡婭、彼得·皮爾斯等演唱;班傑明·布裡頓指揮倫敦交響樂團(1962年錄音)
  • 沃恩·威廉斯與他偉大的九部交響曲
    自普賽爾和亨德爾之後,英國音樂在世界上就一直默默無聞。直至19世紀末,這種情況才有所扭轉。英國音樂的重新回歸是20世紀西方音樂界的一件大事,而令英國音樂得以復興的,少不了埃爾加、沃恩·威廉斯、霍爾斯特、戴留斯、布裡頓等音樂家。其中最能代表英國本土特徵的就是沃恩·威廉斯。
  • 莫扎特《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賞析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17)
    勃拉姆斯在《c小調第一交響曲》Op.68中的精神表達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①;透過《命運交響曲》看貝多芬偉大的一生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②;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中音樂形象的塑造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③;貝多芬交響曲中的「英雄」情結丨聆聽百部偉大交響曲
  • 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交響曲被公認為是表達最深邃思想的音樂體裁,是最富表現力的音樂形式。歷史上處於古典音樂時期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把交響曲發展到了最成熟的階段,貝多芬更是把交響樂發展到了最巔峰的狀態和一個新的境界。但當他聽說拿破崙稱帝後,憤然撕毀總譜的封面,在此曲出版時將名字改為「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寫的交響曲」。
  • 連續5天挑戰貝多芬9部交響曲,這個樂團裡最持久的是誰?
    為紀念這位音樂巨擘,B站和青年指揮家&UP主俞潞攜寧波交響樂團即將做一個世界難有的挑戰:連續5天連演9部貝多芬交響曲,並且以全程無損收音直播音樂會內容
  • 貝多芬的遺產︱《「英雄」交響曲》:寫給拿破崙
    第二交響曲在雜誌上得到的評論是:「有價值、宏大的作品,它的深刻、有力和藝術技巧罕有其匹……它 值得由最優秀的樂隊一再演奏,直到多得驚人的、獨創的、有時被非常古怪地安排的樂思足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表現出來,成為偉大的整體。」他的音樂中原來被認為特別、罕見,乃至奇怪的元素越來越受到讚美,至少在進步的圈子中。換句話說,樂評家開始認識到貝多芬的個性,並發現他作品中令人困惑的紛雜表面下的整體性。
  • 輕鬆玩古典(七十四)-「捷克音樂之父」德沃夏克"交響曲"欣賞
    整部交響曲由大提琴、管樂器和定音鼓導引出的主題貫穿四個樂章,一方面表現了對」新大陸「的嚮往和熱愛,另外一方面,自始至終的表達了身處他鄉的德沃夏克對祖國的無限眷戀之情。第一樂章Allegro con brio燦爛的快板德沃夏克的《G大調第八交響曲》和《e小調第九交響曲》是在各大音樂會上演頻次非常多的德沃夏克的曲目,德沃夏克沉迷於北美洲的本土音樂,認為這是使得古典音樂向前發展的關鍵。
  • 寧波交響樂團5天挑戰 9部貝多芬交響曲
    在執棒寧波交響樂團連續5天演奏9部貝多芬交響曲後,昨天(12月17日),青年指揮家俞潞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昨晚(12月17日)演奏的是樂迷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這部號召全人類團結起來的世界名曲以大合唱《歡樂頌》結尾,寧波交響樂團的精彩演繹盪氣迴腸。演出結束後,觀眾席爆發出長達10分鐘的掌聲和喝彩聲。
  • 《BBC音樂雜誌》聚焦指揮家餘隆:中國古典音樂的C位擔當!
    去年三月,創刊於1923年的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封面首次出現一位中國指揮家的面孔,而近日,另一本權威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又一次聚焦中國,聚焦過去十年將中國古典音樂屆的重要人物——餘隆。《BBC音樂雜誌》的報導題為《中國製造》。
  • 孫國忠|貝多芬與音樂中的偉大性
    從字面意義與概念內涵上看,貝多芬的音樂完全符合愛因斯坦對音樂中的「偉大性」的定義與釋義。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愛因斯坦提到的第五種要素「內心世界的豐富」更加具有深意,更令人回味:「偉大性意味著構建一個內心世界,並且將這個內心世界與人類的實體世界進行交流。這兩者一起,相互依存,不可分開。如果最強烈的情感和最生動的想像沒有顯現出來,那它們對人類毫無價值。
  • 古典音樂發燒友必聽的10部交響樂
    小克萊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繹的「貝五」版本,1975年以來就被全世界愛樂人奉為最有格的偉大演奏,有著一氣呵成的速度感和純出自然,不事雕琢的平衡感。5、莫扎特《第40交響曲》——天真無邪的質樸情感莫扎特的音樂精緻純淨,充滿了歡樂和友愛,流露著人類最天真無邪的那種質樸情感。《第40交響曲》就是典型,相信很多人知道這部交響曲還是通過SHE的那首《我不想長大》(改編自本交響曲第一樂章)。
  • 收藏| 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張古典音樂唱片
    原標題:收藏 | 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張古典音樂唱片 英國著名的音樂雜誌《留聲機》1998年曾經做過一份「古典音樂唱片TOP100」,甫一推出就招致各種不同聲音的評價。
  • 貝多芬交響曲簡介
    一、繼承先師傳統——《C大調第一交響曲》(Op.21)顧名思義,《第一交響曲》是貝多芬偉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響曲體裁的作品,但事實上早在1788-1789年間,也就是貝多芬20歲不到的時候,他就曾經試圖創作交響樂,但是沒能獲得成功。《第一交響曲》真正問世已經是十年以後的1800年,貝多芬當時已經三十歲了。
  • 《列寧格勒交響曲》真相
    很多人知道,關於這一場偉大的戰爭,產生過一部偉大的音樂作品,那就是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七交響樂》(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這部作品的偉大,或者由它引發的藝術方面爭議,只有專業人士們才有發言權,讓我感興趣的是,這部作品與當時城市保衛戰所發生的非同尋常的關係。
  • 古典音樂主題VR電影「交響曲」在西班牙馬德裡上映
    根據TheGuardian報導,由來自委內瑞拉的世界著名指揮家和小提琴家Gustavo Dudamel參與製作的VR電影「交響曲」於本周一在西班牙馬德裡上映。該VR電影製作耗時4年,參與製作人數超過250人,希望通過VR電影讓古典音樂能夠接觸到新一代的聽眾。
  • 交響曲中的《愚人頌》丨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闡釋
    》交響曲中的《愚人頌》——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闡釋(一)因信稱義的告白    儘管是布魯克納最流行的交響曲,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這首第七交響曲有「英雄」的綽號。    因此,布魯克納震顫不僅是開端,而且必須成為整部交響曲的「基座」和「支架」。它要使整部交響曲都處于震顫之中。因為從本質上講,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一直處于震顫之中,並且因為震顫才轉動和生生不息。而且,這種震顫必須喚起我們內知覺的震顫,我們平時忽視的心跳、脈搏、呼籲節奏。震顫,構成布魯克納宇宙的通奏低音。
  • 5天挑戰9部貝多芬交響曲 寧波音樂人創造歷史
    31歲的青年指揮家俞潞站在舞臺中央發出五天來唯一的「聲音」——  「最要感謝的是我們這個國家,如果沒有政府和國家的防疫的勝利,我們不可能在這裡有這樣的創舉。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  這是亞洲指揮家和亞洲樂團第一次對這項古典樂屆的「馬拉松比賽」發起挑戰,俞潞是全球嘗試這一挑戰最年輕的指揮家。
  • 為什麼卡洛斯·克萊伯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指揮家?(精選唱片全收藏)
    在他的很多同事和觀眾看來,克萊伯是位古怪的天才,儘管只有少量的演出次數,但仍有一些人將他歸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採訪中,阿巴多稱克萊伯「即使不是最偉大的、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 2009年9月26日,BBC Radio 3播放了一部紀錄片《卡洛斯·克萊伯其人其事》,由保羅·弗蘭克爾製作,英國音樂記者、廣播電視主持人伊凡·休伊特主持。
  • 成熟的標誌|蕭士塔高維奇《第五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的主題是講個性的形成問題。我認為,人及其自身所有的感受就是這部作品構思的中心。」——蕭士塔高維奇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五交響曲》創作於1937年4月18日至7月20日,同年11月21日由穆拉文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首演。
  • 又到一年開學季,獻給兒童的20首必聽古典音樂
    曲中的第一樂章以音樂中,以短—短—短—長的節奏動機開場,據說,貝多芬曾將四個音的動機解釋為「命運之神在敲門」,因此被成為「命運動機」。12費加羅的婚禮序曲《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改序曲為《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