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CO2濃度首次超過415ppm,創造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2021-02-12 中國空氣淨化行業聯盟CAPIA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CO2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當地時間11日上午,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位於夏威夷的莫納羅亞氣象臺記錄下這一歷史性數據415.26ppm。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爾薩斯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表示,人類歷史上地球大氣中的CO2濃度首次超過415ppm。「這不僅是有記錄的歷史中的第一次,也不僅是一萬年前農業文明出現後的第一次,而是數百萬年前人類出現後的第一次。我們從未見識過這樣的地球。」

事實上,早在4月,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威利特等人就在《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大氣中CO2濃度已經達到了300萬年前水平。而直立行走的人類,200萬年前才剛剛出現。

近年來,大氣中的CO2濃度仍在迅速上升。一直跟蹤CO2濃度變化的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項目負責人拉爾夫·基林表示,其平均增長率仍處於歷史高位。今年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ppm,而近些年的平均增長率為每年2.5ppm。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到下世紀中葉,大氣中的CO2濃度或飆升至5600萬年前的水平。

NOAA把CO2比作「磚」,將地球比作散發熱量的壁爐。大氣中過量的CO2等溫室氣體將吸收陸地和海洋散發的熱量,使地球的熱量循環失去了平衡,平均氣溫上升。更可怕的是,隨著氣溫升高的還有地球的「脾氣」。2014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認為,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化將使地球表面的大氣波動更為劇烈,高溫、乾旱、酷寒等極端天氣的出現將更加頻繁。

2018年11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7年度全球大氣溫室氣體公報。公報採用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數據來自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GAW)、全球大氣氣體先進試驗(AGAGE)等。公報稱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有儀器觀測以來的歷史記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達到405.5±0.1ppm(ppm為摩爾比濃度10-6,即百萬分之一)、1859±2ppb(ppb為摩爾比濃度10-9,即十億分之一)、329.9±0.1ppb,2016-2017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幅約2.2ppm,相比2015-2016年明顯降低(2016年為3.3ppm),2015-2016年較高的二氧化碳增幅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熱帶地區乾旱及森林大火等引起。2017年全球大氣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也達到了新的高度,2016-2017年增幅分別達7ppb和0.9ppb。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的溫室氣體指數分析結果,2017年由大氣長壽命溫室氣體引起的輻射強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約41%,而這其中二氧化碳的貢獻超過82%。

中國溫室氣體濃度監測與分析。中國氣象局在WMO/GAW框架下,協調中國區域的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高精度觀測,所用的方法、標準、流程均與國際接軌,1992年首次在我國首次開展溫室氣體本底濃度觀測。2016年底我國發射首顆全球二氧化碳觀測科學實驗衛星(TanSat),截止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溫室氣體立體觀測能力。

青海瓦裡關站是WMO/GAW全球31個大氣本底站之一。2017年青海瓦裡關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上升至407.0±0.2ppm、1912±2ppb、330.3±0.1ppb,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濃度明顯高於全球平均。2017年我國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黑龍江龍鳳山站3個區域本底站溫室氣體濃度也出現上升,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分別為416.0±1.8ppm、419.5±1.9ppm、415.6±0.8ppm。

衛星遙感監測顯示:2017年全球和中國陸地區域年平均大氣CO2濃度分別達402.2±2.8ppm和405.0±3.0ppm。相比2016年,增長2.2ppm和2.6ppm,與過去8年(2010-2017)的全球和中國區域年平均絕對增量(2.2ppm和2.4ppm)基本持平。我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總量排放最大的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巴黎協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基於本底溫室氣體觀測資料的「自上而下」反演計算是評估/驗證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方法學報告,世界氣象組織(WMO)也特別成立「全球溫室氣體綜合信息系統」(IG3IS)推進基於濃度觀測資料的溫室氣體源匯估算。本次WMO公報還特別列舉了紐西蘭、英國、加拿大基於溫室氣體濃度觀測開展源匯估算方面的成功案例。中國氣象局也長期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工作,積極參與「全球溫室氣體綜合信息系統」(IG3IS)系統相關的服務,基於我國本底溫室氣體網絡化觀測資料,結合「自上而下」的模式對我國溫室氣體源匯開展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支撐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等科學決策。

CO2濃度的變化對全球氣候變暖有直接關係,可是室外CO2濃度的變化對人的健康和認知能力的影響比較小。但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與室內新風量的計算息息相關。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主編的《建築能效與室內環境參數綜合設計要求》的團體標準等同採用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出臺的室內環境品質新標準ISO 17772-2017的內容,該標準沒有直接採用室內CO2濃度值作為計算指標,而是採用高於室外的濃度多少作為指標。

《建築能效與室內環境參數綜合設計要求》根據高於室外濃度的默認設計CO2濃度做了等級劃分,詳情可見下表:

高於室外濃度的默認設計CO2濃度

(假設每人CO2的釋放量為20L/h)

級別

高於室外的CO2濃度(單位:ppm,非適應人群)

550

800

1350

1350

相關焦點

  • 大氣CO2濃度飆升給人類帶來嚴重挑戰
    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當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達到很長時間以來的最高值。據近日發表在《地質學》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當今大氣CO2濃度超過了過去2300萬年的最高紀錄,且其飆升的速度也前所未有。 自從工業化以來,人類不斷升級發展需求,溫室氣體的排放越來越強勁。
  • 連續420個月超平均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已達415ppm
    趣味探索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整合25000個氣象站數據,最終得出結論,長期趨勢很明顯,到現在為止,地球已經連續420個月超過20世紀平均溫度。NOAA在2020年1月16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是140年來第二個最熱12月,而2019年全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熱年份,過去20年中有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次。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kodda/Depositphotos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以百萬分之幾(ppm)來衡量,專家認為的安全警戒線是濃度低於350ppm。不過監測站的數據顯示,當前已經遠遠超出了這根線。
  • 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我們還能撐多久?
    剛剛過去的6月,是有史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個月。印度新德希達到了48℃的高溫,某些地區還突破了50℃。入夏以來,已經有超過百人因高溫死亡。就連一些被視為氣候宜人的歐洲國家,像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也總共有7人熱死。
  • 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追平2016年紀錄
    令人擔憂的是,2020年的紀錄是在有降溫作用的拉尼娜現象的情況下創造的,而2016年的紀錄則是在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變暖的情況下創造的。   這些數據來自歐盟的哥白尼計劃,該計劃由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和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組成。
  • 大氣中高濃度二氧化碳有損肺部發育
    原標題:大氣中高濃度二氧化碳有損肺部發育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高濃度,將有損動物肺部發育。該研究的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環境狀況觀察》月刊上。澳大利亞泰萊松兒童研究所副教授亞歷山大·拉科姆表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剛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根據氣候變化模型預測,到21世紀末這一濃度可能會增加一倍左右。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如果小鼠從胚胎期、幼年時期到成年早期一直暴露在二氧化碳濃度為900ppm的環境中,它們的肺部結構和功能都會受到直接影響。
  •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怎麼變化的?
    二氧化碳的歷史上圖是5億年前至今,以及從現在推演到250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圖。5億年前,海洋生物首次踏上陸地,大氣中有7000ppm的二氧化碳。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時,形成巨大的大陸冰蓋,海平面下降。由於地殼板塊運動,巖石風化,二氧化碳溶解於水等因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平均每百萬年下降13ppm 。
  • CO2氣體排放增加,促進了全球變綠?中國最新研究成果登上《科學》期刊
    我們知道,綠色植物有光合作用的能力,他們吸收空氣中的CO2,在光的作用下,轉換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有機物,釋放氧氣,維持空氣中的碳氧平衡。而CO2被稱作溫室氣體,對地球整體生態環境有著嚴重惡化的作用,這也是一個常識。
  •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昨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曬出2019年「藍天成績單」,創下四個「首次」。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
  • 英國PPM-400ST讓其無所遁形
    甲醛在工業中有很多用途,室內裝修常用的板材、油漆、地毯、壁紙等多含有並釋放甲醛。長期暴露於甲醛可降低身體機能,對身體免疫系統等造成不利的影響。隨著不斷的對此方面得到相關的重視,甲醛檢測也越發火熱。電化學傳感器:採用優良的電化學傳感器技術來確定大氣中甲醛的濃度。英國PPM-400ST測量範圍為0-10/20/30ppm,讀數下限:0.001 ppm(0.001mg/M3),儀器準確度讀數為2%。儀器整體體積比150(L)× 80(W)×34(H)mm 方便小巧,總體重量才750g方便攜帶,電源:9V電池(不需要經常充電)方便檢測續航。
  • 振華重工「大力士」託起415噸大件!營口港創大件設備裝船紀錄!
    去年,營口港成為了遼寧港口集團的「扛把子」,前11個月貨櫃吞吐量超過500萬標箱(最新數據有待更新),而他們用振華重工的「大力士」託起了415噸的大件,創造了紀錄。1月3日,一件單體重達415噸的變壓器設備在營口鮁魚圈港區順利完成裝船作業,創造了營口港裝船單體設備重量的新紀錄,為遼港集團大件作業品牌再添含金量。據了解,該變壓器設備由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
  • 南極氣溫升高超過20℃,知道真相後的我脊背發涼!
    這也是南極洲的溫度首次超過20攝氏度。圖片來源:wikipedia.org根據雪梨大學估計,全國超過10億隻動物因持續不斷的大火而喪生。而麥覺理大學估計,包括蝙蝠、兩棲動物和昆蟲等動物,約有數十億動物在這場大火中死亡, 一些瀕危物種可能已遭滅頂之災。輿論將釀成大火的矛頭直指當地政府的不重視,不作為,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各大媒體則出奇一致:全球變暖。
  • 國米買下巴斯託尼創意甲19歲以下球員轉會最高紀錄
    根據義大利媒體《足球市場》的消息,國際米蘭在此前的一項統計中創造了一項紀錄,那就是他們買下亞特蘭大中衛巴斯託尼的金額,打破了卡薩諾保持多年的義大利本土年輕球員(19歲以下)首次轉會的最高紀錄。巴斯託尼被國際米蘭買斷用了3110萬歐元,而卡薩諾當時從巴裡轉會羅馬時,用了3100萬歐元,巴斯託尼是意甲有史以來最貴的本土19歲以下的年輕球員。本賽季,在孔蒂的調教下,巴斯託尼也逐漸成長為國際米蘭隊的輪換主力,他已經多次代表國際米蘭首發出場並且有很好的發揮。